第3章 在和“秋水”的两年里

当“秋水剑法”四个字撞入红叶眼帘,刹那间,他的双眸中迸射出如饥似渴的光,恰似在黑暗中长久徘徊的行者,陡然捕捉到希望的曙光。

他微微一怔,旋即喃喃自语:“逍遥派无崖子?江湖门派林立,可我怎么从未听闻过逍遥派?”

念及此处,他突然想起段氏子孙所言,不禁暗自思忖:“无崖子与秋水妹既是几百年前的神仙眷侣,那逍遥派想必也是古老门派,或许早已在岁月洪流中湮灭。门派兴衰本就平常,不知晓也情有可原。”

但他心中仍存疑惑:“只是,拥有这般绝世高人的逍遥派,为何会消失得干干净净?”

不过此刻,逍遥派如何在江湖销声匿迹,已无暇细究。习武之人,一旦瞧见精妙武学秘籍,探寻其中奥秘的好奇心便如脱缰野马,难以遏制。红叶的目光急切地落在那薄薄的防水纸张上,一边研读文字,一边揣摩旁边的图解。

看着看着,他的眼睛越睁越大,几乎瞪成鸡蛋般大小。只见那些图解上的人像,竟“□□”,描绘得极为逼真,哪怕定力稍差、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看了都难免气血上涌,冲动行事。

红叶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跳如雷,那是因兴奋而加速的心跳。血液在血管中奔腾,神经也不由自主地紧绷起来。

当然,红叶的关注点并非图形里那些“突出”之处。很快,他便面红耳赤地回过神,强行将注意力聚焦到剑法上。

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口气将秋水剑法从头到尾细细研读一遍。

秋水剑法,精妙得如同浩瀚烟海,容纳万川,蕴藏无尽奥秘。此刻,红叶满心都是自惭形秽,深知从前的自己,恰似坐井观天的青蛙,没见识过大海的波澜壮阔;又像不知寒冬冰雪的夏虫,见识太过短浅。

片刻沉思后,红叶从感慨中回过神,又逐字逐句、仔仔细细地琢磨起秋水剑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剑法序章里,“秋水剑”三个字再次映入眼帘。因剑谱名为“秋水”,这三个字在他眼中格外醒目。

“秋水剑?这柄剑究竟在哪?”红叶思索着,目光自然落在雕像底座上。他心想,剑谱在此,与之相关的宝剑理应也在附近。

然而,他目光所及,并未瞧见宝剑的踪影。

他赶忙起身,在整个石洞内四处寻觅,不放过任何角落。最终,除了发现一间类似“藏书阁”却已被搬空的地方,依旧没找到宝剑。

这可太奇怪了,剑谱中既然提到剑,常理来说,宝剑应在这石室才对。

红叶无奈,只好又回到玉雕女像前。他凝视雕像,总觉异样。他发现,雕像两只眼睛的目光交汇之处,似乎汇聚成一个点。

他满心好奇,雕像究竟在看什么?于是,他绕到雕像后面,将自己身子紧紧贴靠在玉雕像上,摆出与雕像一模一样的姿势,宛如一座“活人雕像”。

待站定,顺着雕像目光方向望去,他恍然大悟。原来,雕像注视的是其右手延伸的尽头,也就是雕像手中握着的剑剑尖位置。

红叶心中一阵狂喜,赶忙伸手去触摸雕像右掌里的剑。

“铮!”一声清脆剑鸣响起,原来这剑并非雕像本身的一部分,而是巧妙镶嵌在雕像手中,是可以取下来的。

他轻轻将剑抽出拿在手中,手腕一抖,剑身颤动,发出嗡嗡声响,剑身上积聚的灰尘纷纷抖落,露出剑身本来面目。只见剑身纹路如同潺潺流水,透着摄人寒气,仿佛能冻结周围空气。

剑寒如秋水,色泽似寒玉,毫无疑问,这便是传说中的秋水剑。

“好剑!”红叶不禁赞叹,手腕灵活转动,在空中划出一个漂亮潇洒的剑花,剑花闪烁,宛如夜空中绽放的璀璨星辰。

“真是太好了。”红叶满心欢喜,得了这把宝剑,更是迫不及待地继续钻研剑谱。

他再次端详剑谱上那“□□”的女图,然后抬头望向雕像,恍然大悟:“啊,原来她们是同一个人,这位女子想必就是‘秋水妹’了。嗯,这位无崖子前辈可真是……剑解图形也实在太‘生动’了些。”

他的目光在剑解图上某个“特别”的位置短暂停留,便又继续往下看剑招。然而,在接下来的一幅图解前,他又停住了脚步。只见图解中,似乎有十余道剑影如闪电般向使剑人刺去,可使剑者却将这些剑影一一化于无形,仿佛那十余道剑影已然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若是从前,面对如此多剑同时刺来的凶险局面,红叶绝对避无可避,更别说化解了,唯一的应对之法恐怕也只能是与敌人两败俱伤。

但当他继续往下看时,才终于明白其中奥秘。

按照常人思维惯性,面对众多剑影同时刺来,第一反应往往是设法抵挡。然而,图中的使剑者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退。

但这退并非简单地将身子向后退却,而是巧妙地用剑将十余道剑光引得随自己的剑向后退。如此一来,剑影所刺的便只是剑尖,而非人体本身。这样,剑影自然而然地便消弭于无形。

而当敌人剑力刚刚消弭的那一瞬间,也就是敌人剑力最为微弱之时,使剑者再猛然发力,将剑往前一递,便可瞬间致敌人于死地。

这便是以退为进的精妙所在,这一招名为“秋水共长”,其关键便在于一个“长”字。

“长”的意思,便是让敌人原本欲刺的目标瞬间变远。当欲刺目标变远,敌人的剑力无法触及,自然就会消解于无形。

好一招精妙绝伦的剑招,解读更是妙不可言!

剑招的精髓,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秋水剑法的剑理,正是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红叶目不转睛地看着剑谱,右手缓缓提起秋水剑,依照剑谱的解释,开始演练第一招“云销雨霁”。

刹那间,原本阴暗的石室空间内,剑光闪烁,如同一道绚丽的光河在流淌。那剑光霍霍,恰似晚秋时节初下的雨雪,纷纷扬扬。而当雨雪停歇,云层缓缓散开,无数道阳光如利剑般从云层缝隙中射下,照亮了整个石室。

一招练毕,红叶仍沉浸在剑招的美妙之中,意犹未尽。但他还是停了下来,缓缓走到雕像面前,“啪”的一声,双膝跪地,对着玉雕女像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这是庄重的拜师礼。

因为从这一刻起,雕像便如同他的师父,或者说,秋水妹与无崖子都成为了他的师父。

徒弟向师父磕头,天经地义。

礼成,师徒关系就此确立。

从此,红叶便在这山洞中安顿下来,与这美人玉雕女像相伴,日夜沉浸在秋水剑法的修炼之中。

最初的三个月,他每日登上山顶,专心勤练“云销雨霁”与“彩彻区明”。山风在他身旁呼啸,仿佛在与他一同共舞,秋水剑则如亲密无间的伙伴,始终陪伴在他左右。

独处,对于红叶而言,是最好的修炼方式。

他并不感到孤独,也从未觉得无聊,因为有剑与他形影不离。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山顶,他便已开始练剑,剑影在晨曦中舞动;中午,烈日高悬,他依旧在练剑,汗水湿透了衣衫;下午,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他的剑招也愈发娴熟;夜晚,明月高悬,清冷的月光下,他的剑光闪烁,仿佛在与星辰对话。

练剑,已然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呼吸一般自然,仿佛一旦停止练剑,他的生命便会失去意义。

接下来的三个月,他将修炼的场地选在了山崖边,与“不辨牛马”这一招共度时光。

整个秋天,漫山遍野的枫叶如火焰般绚烂,“落霞”的余晖与红叶的身影相互映衬,仿佛一幅绝美的画卷。他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不断揣摩剑招的精髓,每一次挥剑,都带着对剑道更深的领悟。

冬天,寒风凛冽,雪花纷飞,他在皑皑白雪中修炼“秋水共长”。每一次剑招的施展,都似要将这漫天冰雪斩破,让凛冽的寒风也为他的剑威所折服。

春天,万物复苏,大雁北归,“雁阵惊寒”的剑招在他的演绎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他的剑法随着季节的更替,愈发精进。

一个春秋的时光悄然流逝,他基本上已经练完了整套剑谱的一半以上。

而接下来的六招,却整整耗费了他一年的时间。

“秋光月满”,在如水的月光下,他的剑如月光般清冷,却又蕴含着无尽的温柔;“秋色平分”,他的剑在金黄的秋色中穿梭,仿佛要将这秋色一分为二,平分于天地之间;“秋水共长”,他在秋水之畔,将这一招练得炉火纯青,剑与水仿佛融为一体;“万川归流”,他的剑势如百川归海,气势磅礴,所有的力量都汇聚于一剑;“不见水端”,他的剑招愈发神秘,剑影闪烁间,让人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不见尽头;“望洋兴叹”,这最后一招,剑速快到极致,敌人看着他的剑,好似面对无边无际的大海,只能徒然叹息,心生敬畏。

一套“秋水剑法”,共有十三招,然而每一招却又衍生出无数变化。

红叶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沉浸在这套剑法的修炼之中。

两年磨一剑,虽谈不上剑术大成,但也颇具火候。

他本是为寻求更高深的剑术而来,如今剑术已然有所成,便到了该离开的时候。若继续滞留于此,一则会打扰师父的清净,二则对自己的剑术提升也无太多益处。

红叶心意已决,他要离开这无量山,回到妻子的身边。因为他不仅是一名剑客,更是一位有妻儿的丈夫与父亲。

为妻子尽责尽力,守护家庭,是他作为丈夫应尽的责任。

在这两年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修炼时光里,唯有剑始终陪伴着他。或许,练剑对于他而言,也是一种对妻儿默默表达爱的方式。

无量山的春天,总是来得格外早。中午时分,天气已微微有些燥热。

今天,是他在无量山中的最后一天,他要在山顶将整套剑法从头到尾完整地施展一遍。

红叶身着一袭素衣,在山顶上翩翩起舞,手中的秋水剑如灵动的蛟龙,在他的手中挥洒自如。他额头滚落的汗珠,与手中交错闪烁的剑光相互交织,仿佛编织成了一个全新的篇章,记录着他在无量山的修炼岁月,也预示着他即将开启的全新人生旅程。每一个剑招,都饱含着他对剑道的执着追求;每一次挥剑,都蕴含着他对妻儿深深的思念。此刻的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妻子和儿子的身边,与他们共享天伦之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在和“秋水”的两年里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