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跑题了,说到哪里了?哦,说完锦衣卫设置时间了,古人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其实锦衣卫顾名思义就是穿锦衣的护卫,确切些是护卫皇宫的亲军,有五六万人。负责掌管皇帝出人仪仗和警卫没什么特别意思,最多就好看点儿,类似仪仗队,想想啊一水儿个高腿长帅气小哥哥,谁不爱呢?】
[嘻嘻,谁不喜欢呢?]
[就爱长腿葛格~]
[以前不理解腿玩年,现在我爱死。]
[长腿小姐姐我也爱。]
[想当年学校国旗护卫队的帅哥就给我美的不要不要的,都不敢想象皇帝边儿的小哥哥有多好看。]
[年轻貌美,嘶溜嘶溜~]
汉,高祖九年(前198)。
刘邦嘿嘿一笑,这东方辰的性格他喜欢,简直和他一模一样,东方辰喜欢长腿帅气小哥哥,他喜欢漂亮小姐姐,人之本性么,没看后世其他人写在天幕上的话也一个比一个露骨吗?
【可惜为了加强专|制统治,朱元璋大手一挥,招人爱的锦衣卫小哥哥们就变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非常规监察机构。看看课本上怎么说的啊,“一方面对人民进行恐怖|统治,另一方面也监视官员活动。[2]”看看这用语,一个“恐怖|统治”,一个“监视”,啧啧,你们品。可怜锦衣卫从婚恋市场大热门一下子变成拒绝往来户。不过好在锦衣卫指挥使多是由勋戚都督担任的,不至于结不了婚。简单说一下锦衣卫的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掌锦衣卫自我纠察,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可以直接取旨行事,是锦衣卫的核心。简单来说,南内北外,北镇抚司就是我们常识意义内的锦衣卫。】
[确实诶,这么说来好窒息啊]
[穿越绝对不要去洪武朝,太危险了]
[危险就危险吧,关键是没钱啊,去洪武朝,贷款上班,你值得拥有。]
[也可以内部消化诶,嘿嘿。]
明,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差点又被气晕过去,他怎么啦?洪武年间怎么就危险了?!他不接受!此时锦衣卫还是那个正常的仪仗队,哪怕天幕说什么“监视”什么“恐怖统治”,老朱一点儿真实感都没有。
但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疯狂心动,天幕把锦衣卫的最基础架构都给出来了,他只需要往里面填填补补就能得到一个合心意的统治工具。
明,永乐十四年(1418)。
朱棣表示,尽管天幕描述的可怕,可锦衣卫是真的好用,他在此强烈推荐。洪武年间,他爹嫌锦衣卫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为,废除了锦衣卫施刑的职能来着,那不就跟被拔了牙的老虎一样吗?朱棣觉得,与锦衣卫带来的好处相比,这点小小的缺陷不是什么大事。
【说完锦衣卫说东厂,在这里给大家辟个谣,东厂是judy建的,不怕大家笑话,在背到一部分之前,我一直以为东厂是朱元璋搞的呢。】
[谁说不是呢?]
[嗯?不是朱元璋搞的吗?]
[不是啊,老朱还搞了一块不许宦官干政的牌子,不过后来被堡宗摘了而已。]
[不要提那个晦气玩意儿好吗?]
[那门宗?叫门天子?瓦剌留学生?喜欢哪个就用哪个。]
[可见遗传的不确定性,朱元璋和朱棣要是知道有猪骑镇这种后代,高低得来个仰卧起坐。]
明,洪武十四年(1381)。
说起牌子的事朱元璋就生气,为了宦官乱政,他专门立了一个牌子,就是为了把子孙后代给宦官权力的念头给扼杀在源头,那个堡宗到底是哪个不争气的玩意儿?!瓦剌留学生,有这么个玩意儿当子孙他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朱元璋突然回过味儿,judy?虽然怪里怪味儿的,但这不是他四儿子的名字吗?标儿早逝,老四登上了皇位,那个所谓的堡宗绝对是老四的种!他揍不了堡宗还揍不了老四吗?
朱棣见势不妙撒腿就跑。
明,景泰元年(1450)。
朱祁钰不知道该不该笑,天幕骂皇兄是猪骑镇,啧。可是朱祁镇是他的同胞兄长,有这样的哥哥真的好丢人。不过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哥哥,他才登上了皇位。
朱祁钰很不安,他害怕朱祁镇回来后会被胁迫退位,但他现在突然不是那么怕了。
朱祁钰看向于谦,于谦神色放松,朱祁钰也不由放松下来。
【东厂,提起这个词我第一反应是雨化田,电影《龙门飞甲》里的反派,“武功独孤求败,造型东方不败”,男神呜呜呜,他好帅。后来我去查了查,男神他是西厂的这就尴尬了】
[我还以为是自己记错了……]
[刚想提醒小辰]
[同款童年男神,一见惊鸿]
[对对对,宋慈是爹感,让人感觉很靠谱很有安全感,雨化田就是坏得让人心脏怦怦跳。]
[……这个形容,心脏不跳才有事]
[哎呀,就是那个感觉嘛]
[理解理解,帅哥在心巴上跳舞~]
宋,淳祐七年(1247)。
宋慈迷茫的看了眼铜镜,天幕是说他上了年纪很像爹爹吗?又说他很靠谱很有安全感,似乎在夸他。可又为什么将他和一个让人坏的心脏乱跳的人并列呢?
【给大家看一下帅哥照片,嘿嘿嘿,现在都审美降级了,一百部古偶剧里的主角都比不上他一个人。】
[舔屏.jpg]
[我要重刷这部电影!]
[美颜暴击!]
[死去的记忆回来了!]
[以前我吃的真好啊,现在一堆古装丑男。]
[我不一样,我手控,有的演员吧,长得好看不好看我就不说了,他那小粗手真是相当出戏呀,导演还特喜欢给特写,服了。]
[所以戒掉电视剧了。]
宋,淳祐七年(1247)。
宋慈沉默了,原来天幕是夸奖扮演他的戏子成熟稳重。
【嘿嘿,言归正传,东西厂都是宦官组成的,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机构叫东厂和西厂吗?】
[不知道]
[小辰不要卖关子,快说!]
[有点印象~]
【那是因为东厂是个简称啦,全称东缉事厂,遇到这个词不要慌,它和东厂划等号。】
[……]
[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
[再给你一个机会。]
【好了好了,不要生气嘛,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意义,永乐十八年,东厂于东安门北设立,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还以为有什么特殊寓意,有点失望。]
[一点也不酷。]
【东厂是怎么来的呢?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野史,说是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踪迹。】
[当然听说过]。
[离谱中有点靠谱。]
[确实。]
【郑和下西洋的确切目的我们无法确定,但书上明确写了东厂是为了清除建文帝余党设立的。不过我还挺疑惑的,都永乐十八年了,judy为什么这个时候才建立东厂?反正就揣着糊涂装明白呗,考试肯定不考这种特偏门的东西。】
明,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没有忍也不想忍,大巴掌拍上了逃跑未遂的朱棣的背:“老四!建文帝是谁?!你还是个篡位的?!”
朱棣是真的冤枉,东方辰说建文帝迫害叔叔时朱元璋恰好得知妻子儿孙早逝的消息晕过去了。
“爹!你听我解释!”朱棣想跑,可他才被逮回来,手脚受限根本跑不掉。
明,永乐十四年(1418)。
朱棣皱了皱眉,永乐十八年还没找到人吗?朱允炆那小崽子到底跑哪儿去了,可真能跑。
【我们来看一下东厂的构造,首领是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的第二、第三人充任的提督太监,人称督公或厂公。**小说主角常用人设,美貌公公嘿嘿嘿。不过小说是小说,现实是现实,就跟遇到病娇男主一样,遇到符合督公人设的人一定要小心跑路报警一条龙。不过我觉着吧,现在社会里可能有些倒霉蛋儿会遇到所谓的病娇,遇到督公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你可能在回家路上捡到一个貌美的晕倒的男人,他是位高权重的疯批厂工,他穿越了。]
[什么厂工,逼格一下子就掉了,厂公好吗?]
[美貌督公穿越到你家。]
[我天,这可不行,不要公公!]
[不是公公就可以吗?你的意图已经暴露了。]
[路边的男人不要捡,前者打120,后者打110。]
汉,高祖九年(前198)。
刘邦笑笑不说话,天幕上发出虎狼之言的不用猜也是小娘子,要是小郎君,就算是太监也是可以的。
【东厂专门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凡中府等处会审重大案件、北镇抚司考讯重犯,东厂均有人听诉。看起来是不是很正常?重点在下一句,东厂只对皇帝负责,无须经司法机关批准即可随意缉拿官民,职权在锦衣卫之上[2]。特务机关就是这么不讲理,大家说可怕不可怕。】
[鸡皮疙瘩上来了。]
[这真的当个官都当不安生。]
[真的很恐怖。]
[皇帝的权力扩张了,搁以前,皇帝哪儿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汉,高祖九年(前198)。
刘邦又笑了,皇帝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随心所欲的后果可能不是皇帝能够承担的,秦二世胡亥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想做的事情都做了,偌大一个国家也被他玩崩了。
【东厂都这么可怕了,西厂比东厂更严重。因为西厂就是明宪宗为了加强特务统治在京师旧灰厂设立的特务机关。西厂的提督是谁大家有没有印象?】
[啥?]
[不知道啊。]
[我知道,我知道,汪直!]
[汪直!]
【对就是他,汪直就是雨化田的原型。西厂权力可大了,真真是坏事做遍,比东厂还臭名昭著,要不然雨化田也不能是反派。西厂存在的时间不长,因为太可怕了,正常人谁受得了这个?皇帝再丧心病狂也得关心屁股底下的皇位,一不小心把老百姓惹造反了可不行。但是无论厂卫有多么臭名昭著,它们都是研究明朝不可绕开的一部分,虽然它们程序不合法,不是正经朝廷机构,也是明朝监察机构的组成部分。】
[不怕反派坏,就怕反派长得帅。]
[三观跟着五官走?]
[漂亮哥哥全都有。]
[什么意思?程序不合法?没有编制吗?]
[怎么可能?人家不仅有编制,还能传家。]
[就跟军户一样必须出个人出去当兵?]
[这么一说顿时没有感觉了,强制性的,谁都不想要。]
[要是百户千户的还行,关键是大多都是底层小卒子,也不知道朱元璋怎么想的?]
明,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能怎么想,朱元璋觉得他整挺好的,设立军户可以保证兵源、方便管理,普通民户甚至不用服兵役,好处一大堆。让百姓各司其职,多好?
[1]史实参考《中国古代史》、百度百科。
[2]摘自《中国古代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地方监察制度·明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