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柔那句“考赢我”和那个月牙儿般的浅笑,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萧毅心里激起了前所未有的波澜。
从那天起,后排那个常常趴着睡觉的身影消失了。萧毅的脊背挺得笔直,眼睛像追踪目标一样死死盯着黑板和老师。他买了全新的笔记本,下课铃声成了他刷题的背景音。
然而,现实的壁垒比他想象的更厚。省重点的课程如同高速列车,而他连站台还没找到。公式是天书,老师的讲解是加密通讯,他埋头苦干,像一头撞在透明的墙上,用尽全力,那堵墙却纹丝不动。
第一次月考,他拼尽全力,成绩单上那个仅仅提升了五名的数字,像一记无声的耳光,火辣辣地烫在他的尊严上。他坐在座位上,头埋得很低,像一只被暴雨淋透、羽毛黏重的雏鸟。
沈亦柔拿着近乎满分的试卷回到座位,目光掠过他紧握成绩单、指节发白的手。她沉默地坐下,破天荒地没有立刻投入学习。
过了许久,就在萧毅被沮丧淹没时,她清冷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或许是失望的情绪:
“有些差距,不是靠透支体力就能跨越的。”她顿了顿,声音更轻了,像一片羽毛,却带着千钧重量,“如果太辛苦……要不,就放弃吧。”
这句话,像一根冰冷的针,精准地刺中了萧毅内心最敏感脆弱的地方。他猛地抬头,恰好捕捉到她转回头时,那双小鹿眼里一闪而过的、类似于“果然和其他人一样”的了然。没有嘲讽,没有鄙夷,只是一种“看吧,又是三分钟热度”的平静。
正是这一丝眼神,比任何嘲笑都更让萧毅难以接受。他不想成为她眼中那个“和其他追求者一样,轻易放弃”的符号。
“我不。”他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声音沙哑,却带着一股执拗的、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狠劲。
沈亦柔似乎有些意外,重新打量了他一下。这一次,她在他眼中看到的不是一时热血,而是被刺痛后反而更加炽烈燃烧的、不肯服输的火焰。
她没有再说话。
接下来的日子,萧毅像是在跟命运赌气,学习起来更加拼命,甚至有些自虐般的蛮干。成效依然缓慢,但他那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儿,似乎让身边的沈亦柔有了些许改观。
一个晚自习,他正对着一道物理电路题抓耳挠腮,草稿纸上画满了鬼画符。沈亦柔看了他几分钟,忽然开口:“你的方法不对。”
萧毅抬起头,有些茫然。
“如果只是机械地看书和重复做题,而没有真正理解,效率会很低。”她拿过一张空白草稿纸,用笔尖点了点,“试试‘费曼学习法’。”
她解释道:“想象你要把这个知识点,讲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听,比如林浩。在‘讲’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哪里自己其实很模糊。这些卡住的地方,就是你的知识盲点。”
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向他传授“元技能”——如何学习的方法。
仿佛为他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此后,当他陷入瓶颈时,沈亦柔总会适时地,用一种平静的、不带施舍意味的语气,点他一下。
“知识点太散,试试画思维导图,把它们连接成网络。”
“这类题型是高频考点,找十道同类型的,进行刻意练习,总结通用解法。”
“错题本的关键在于复盘,要分析错误根源,是概念不清还是思路偏差。”
她就像一位最顶尖的架构师,在他忙于搬砖时,为他提供了清晰的蓝图和脚手架。萧毅这才恍然大悟,顶尖的学习,比拼的不仅仅是努力,更是策略与智慧。
他开始系统地运用她教的方法,梳理知识网络,针对性练习,深度复盘。虽然过程依旧艰辛,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构筑的知识大厦,正从一盘散沙,逐渐变得坚不可摧。
他的成绩开始以稳健的斜率持续攀升。从班级下游,到中游,再到上游。老师们看他的眼神从疑惑变成了惊讶,最终化为毫不掩饰的赞赏。
而沈亦柔看他时,那双小鹿眼里,清冷依旧,但偶尔会在他思路清晰地讲解一道难题、或者成绩单上出现惊人进步时,闪过一丝极淡的、几乎是欣慰的认可。
这对萧毅而言,比任何奖励都更珍贵。
时光飞逝,高考放榜。
萧毅看着自己的名字紧挨着沈亦柔,高悬在红榜最顶端,他只比她低了三分。
从遥不可及的学渣,到与她并肩站在金字塔的尖端。
他做到了。用整整三年的汗水、执拗,和那个女孩不经意间点亮并指引的智慧之路,兑现了当年那句看似不可能的承诺。
他迫不及待地想找到她,想告诉她,他做到了她提出的条件。
然而,那个夏天,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紧接着的封闭集训,让他错过了与她最后的联系机会。而后,她便如人间蒸发,让他苦苦寻觅了十年。
回忆至此,戛然而止。
萧毅合上同学录,胸膛之下,心脏依旧为那段奋不顾身追逐光亮的青春而激烈跳动。
明天,同学会。
他终于可以亲口问一句,当年,她是否还记得那个,改变了他一生的赌约。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