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还要谁要死谏!

一言既出,满座哗然!

尤其是长孙斯年已经跃跃欲试起来。

刚才御史大夫喷的那叫一个亲疏不分,喷完皇帝喷丞相,喷完丞相开始喷百官,尤其是一转身看到了他这个队尾最扎眼的存在,一股毛骨悚然的目光恶狠狠的盯着他。

正在他以为要被喷的时候,太子犹如救世主一样出来了!

立刻吸引走了全部人的目光。

御史大夫王谦第一个站出来,花白的胡须气得直颤:"太子殿下!百越瘴疠之地,取之何益?我朝连年征战,民生凋敝,岂可再兴刀兵?"

"臣附议!"太常卿周独上前一步,"百越蛮荒,得其地不足以增赋,得其民不足以充役。殿下年少,不知民生之疾苦啊!"

“够了!”乔承陵呵道,他从袖中取出一块锦帛,重重甩在御史大夫王谦的脚边。

“敢问御史大人,若匈奴人与百越人合作,同时攻打我朝。我问你,此战和解!?”

“这…”王谦被乔承陵威风凛凛的气势吓了一跳,他颤颤巍巍的拾起地上的锦帛。

锦帛之写的内容正是金鳞卫抓住了一个探子,探子供出匈奴与百越人要合作的消息,让上京做好应战的准备。

“此乃金鳞卫所抓匈奴探子的供词,三月后,匈奴人与百越联合进攻我朝国土,王御史我问你,这刀兵,到底兴与不兴!”

百官哗然,低声议论,一时间整个未央宫乱哄哄的全是争吵声。

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金鳞卫!

皇帝亲兵!

所言怎能有假?

乔叶愕然。

金鳞卫抓住匈奴探子这事他怎么不知道!?

他可是金鳞卫的顶头上司啊,就连太子也没有资格指挥金鳞卫。

乔叶当然不知,因为那锦帛的消息是乔承陵伪造的。

他总不能说自己是重生来的,上辈子就发生了这种事,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吧。

那还不如自己伪造点证据,下一剂猛药来的实在。

随即乔叶便明白了其中道理,赶讲话了,这小子借势唬人呢!

他伸手拉住乔承陵的腰带,一使劲儿将他拉倒在自己腿边,咬牙切齿道:“你这臭小子到底想干什么!?”

乔承陵仰着头,目光坚定而又恳切:“阿父,你相信儿吗?”

“情况紧急,此事虽是儿臣编造,但绝非空穴来风,阿父若是不信,也可立即派人前往越地探查,定能查出蛛丝马迹。”

“阿父!”见乔叶又反驳,他冰冷的小手握住乔叶的手腕,眼神坚毅:“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啊!”

前世那样的惨状,再也不可以发生了!

乔叶目光复杂,自己这个良善的儿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坚毅,干脆,分寸不退。

一股莫名的情感在他心中盘旋,不知是惊是喜是悲,或是激动。

先前被竹简砸了个晕头转向,太史令目光一转,想挽回一下面子,上前道:“殿下,臣以为,百越之地虽乱,然其民风彪悍,地形复杂,贸然出兵恐难速胜。”

“不若先遣使招抚,若其不从,再行征讨。”

“太史令所言亦有道理。然孤以为,百越之乱已非一日,招抚恐难奏效。”乔承陵整理衣衫,起身道。

大司农章筹此时出列,双手捧笏,臃肿的身子躬身行礼:“太子殿下,臣以为此事需慎重。近年来天灾频发,国库空虚,若贸然发兵,恐粮草军饷难以维系。还请殿下三思。”

“大司农所言,孤亦知晓。然百越叛乱,若不及时平定,恐酿成大祸。国库虽紧,但国难当前,岂能因小失大?”

众臣每有一人发出质疑,乔承陵亦有理由反抗,俨然一副不发兵誓不罢休的模样。

一时间众臣静悄悄的,没了主意。

乔承陵见没人发声,目光看向太尉岳统:“岳太尉可有信心?孤意已决,若再无其他理由,即刻发兵百越!”

听到自己被点名,太尉岳统双眼瞪大,他抬头看向上位的皇帝,见乔叶一副沉默的模样,又看向国师雁辞的方位,只见雁辞目光坚定地看着乔承陵。

纠结片刻,他选择了沉默。

他虽是太子党一派,但满朝文武都反对的情况下,他贸然支持发兵,有点太惹眼了。

“既然如此——”

乔承陵话未说完。

“且慢!”大司农章筹突然跪地,“陛下!太子年幼,恐被奸人蛊惑。臣等宁可死谏,也不愿见生灵涂炭!”说罢,竟以头抢地。

一时间,数十名大臣纷纷跪地,齐声高呼:“臣等死谏!”

乔承陵握紧拳头,这些老顽固!

他抬眸看向桑闲,只见那人目光坚定,不为众人所动,队尾后的刘黎与长孙斯年亦然。

嗯——等等!

乔承陵眉头紧皱,眯眯着眼,表情古怪。

不对,斯年这小子怎么穿着他爹的朝服!?

几粒花生米啊,敢玩这么大?长孙丞相怎么没抽他!

“章司农丞。”

乔承陵回过神来,他步伐缓慢,一步一步走到大司农章筹身边,从袖口又掏出一块锦帛,丢在他的眼前。

锦帛上写的正是前不久金鳞卫搜查到的关于大农丞的罪证。

一觉醒来后就发现这东西在枕边了,乔承陵既感叹什么事都逃不过他父皇的眼睛,又将这罪证揣在身上,没想到马上就用上了。

咣——

他拔出腰间足有一米二之长的青铜剑,由于是礼剑,刀虽没开刃,里面全是实心的,一柄剑足有六七斤重。

乔承陵大病初愈,力气没有那么大根本举不起来。卸力将整个刀身的重量全部压在了大司农的肩上,剑端挨着他的脖子。

整个未央宫大殿,只有乔承陵一人允许持兵上殿!

这是皇帝对他独有的宠爱。

也是他敢想敢做的所有底气!

大司农章筹看到锦帛上的字,脸色忽然变得铁青,低着的脑袋更低了,感受着肩头传来的重量,心脏砰砰直跳,仿佛下一秒从嗓子里跳出来。

他明白太子这是有意要放他一马。

于是紧攥着那块锦帛,颤颤巍巍道:“陛下…臣…臣年事已高,不宜担任大司农丞,还望陛下允臣辞官归隐…颐享天年。”

一言既出,所有人心中都悬着一块巨石。

章筹才三十岁左右啊!哪来的年事已高!这分明是被太子抓住小尾巴威胁!

“哦?然后呢。”乔承陵冷冷道。

“臣…臣愿捐出二十万石粮食,以解殿下南征之忧!”章筹一咬牙,与全家老乡性命相比,二十万石粮食又算得了什么。

乔承陵满意说道:“章司农丞很有远见嘛,行了,孤替父皇允了,滚吧。”

随后上来几个卫卒,架着着章筹臃肿的身体离开大殿。

“刚才还有谁要死谏来着?”乔承陵高声问道。

未央宫一片寂静。

开玩笑!

死谏=辞官。

这下谁还敢说话。

在场的官员没有几个人屁股是干净的,生怕太子手里又掌握了个什么罪证,再让他们来一手“年事已高”。

“农丞侍令桑闲何在!”

“下臣在!”桑闲激动得抖如筛糠,哆哆嗦嗦出列。

“孤即日擢你为大司农丞,统领大司农内部事务,孤有意要进行经济改革,命你三日拿出几个方案来,拿不出来就给我年事已高滚回原籍。”

“我大乾的俸禄,不养废物!”

“下臣领旨!”桑闲立刻应到。

区区改革方案而已,他早就写好了,这跟照着答案开卷考试一样有啥区别?

无人反对。

乔承陵再次感叹,妈的,杀鸡儆猴可真爽啊!这就是有权力的爽感吗,怪不得历史上的一群反贼都爱当皇上。

见时机成熟,太尉岳统上前一步问道:“既然殿下已决议出征百越,不知道太子殿下可有良策?”

刘黎上前一步:“殿下,臣有良策。”

“百越地势复杂,山林密布,若要一举拿下,必须从东、西两路同时进军,形成夹击之势。东路从临海郡出发,沿水路南下;西路则从苍梧郡出发,翻越五岭,直逼百越腹地。”

这是他琢磨两天舆图摸索出来的打法,受其父影响,战法中多有大将军刘世尘的影子。

岳统满意地点头,与他心中所思无异。不愧是镇国大将军刘世尘的儿子!果真是虎父无犬子!

乔承陵却也一些别的想法。

乾朝毕竟是两千年前的时代,这时候的将士还只知道遵循人海战术,大部队平推的战策,还没后世那么多计谋可参考。

太仓本就空虚,应尽量减少士兵粮草都损坏为上,毕竟只是攻打打百越之地,北方还有匈奴觊觎。

“将军所言不差,但孤有良策。”乔承陵道。

岳统有些不满,这打仗一事本应看将军,太子治国有道,但没上过战场,能有何计谋?

“殿下有何计策?”耐心问道。

“围点打援。”

岳统疑惑:“围点打援?这是何意?”

“百越一地,氏族血亲众多,虽各自占山为王,但依旧遵循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礼制。”

“我的意思是,兵分两路,围攻魏霍二家其中之一,假装佯攻,另一家必然发兵支援,我们可在山下布置大军,痛击援军,这样就尽可能消耗了他们的兵力。”

“所谓擒贼先擒王,百越之地未经开化,最强的队伍不过是当年的魏霍二家败军,只要我们擒主魏霍二家,其他山岳人自然俯首称臣。”

众人震惊在太子的计策之中,一道声音传来:“陛下,臣以为太子所言有理。”

雁辞清冷的声音如玉石相击,让满朝寂静:“百越之地,确如太子所言,乃战略要地。若能得之,可开疆拓土,壮我国威。”

乔承陵他抬眼望向御座旁的国师。那人一袭黑衣,眉目如画,正静静注视着他,三十二岁的国师,气质出尘,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目光交错的一瞬间,他感觉雁辞的目光夹杂几许寒意。

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还要谁要死谏!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