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15章

《爱心私厨》的选手休息区,俨然一个微缩的名利场浮世绘,随着节目热度持续飙升和各位选手人气指数的剧烈起伏,内部那看不见的生态圈与权力结构也在悄然重塑、分化。

姜柠凭借“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破圈神迹与“鹊桥仙”的文化碾压,已然稳稳占据了话题度与硬实力的双重C位,无可撼动。

原本如同阴霾般笼罩在她周围的质疑、孤立与隐隐的排挤,早已被一种更为复杂的、掺杂着敬畏、嫉妒、审慎与刻意讨好的混合氛围所取代。

就连一向以咋呼、娇憨形象示人、信奉流量至上的林甜甜,在她面前也明显收敛了气焰,偶尔投来的目光里,不甘与艳羡依旧交织,但更多了几分认清实力鸿沟犹如天堑后的现实与审慎。

然而,名利场的平静水面之下,从未缺少过暗流的涌动。旧的平衡一旦被绝对力量打破,

新的变量与势力便会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伺机介入,试图在这片沸腾的流量蓝海中,分得一杯羹,乃至重新划定版图。

这天下午,距离新一轮录制开始还有一个小时,休息区内弥漫着一种惯常的、带着些许疲惫和赛前紧张的松弛氛围。

大门被无声地推开,一道修长挺拔、仿佛经过精确黄金比例计算的身影,在节目组一位副导演和两名助理略显殷勤甚至带着点恭敬的陪同下,步履从容地走了进来。

来人约莫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身高接近一米九,腿长惊人,穿着一身剪裁极致合体、质感高级的浅灰色休闲西装,没有系领带,里面搭配的白色衬衫领口随意地解开一颗扣子,恰到好处地露出线条优美流畅的锁骨。

他面容英俊得近乎标准,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如峰,唇角天然带着一抹微微上扬的、仿佛经过精心调试的弧度,那笑容和煦、温暖,令人如沐春风,却又在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捕捉的疏离。

栗色的头发经过发型师精心打理,蓬松而有型,每一根发丝都仿佛待在它最该在的位置。

整个人看起来,更像是一位从巴黎时装周T台或者顶级时尚杂志扉页上走下来的超级男模,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经过系统训练的、“国际范儿”的精致与优雅,而非一个通常意义上与油烟为伍的厨师。

他的出现,如同在略显沉闷的休息区投下了一颗闪耀的钻石,瞬间捕获了场内所有的目光。

尤其是那几位年轻、对外形尤为在意的女选手,眼睛瞬间如同被点亮,闪烁着兴奋的光彩,忍不住低声交头接耳,脸颊上不受控制地泛起淡淡的红晕,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紧紧跟随着他的移动。

“各位老师下午好,打扰了。我是周晨,是新补位加入的选手,以后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他的声音温和悦耳,带着一种受过顶级私立教育熏陶出的、富有磁性的腔调,自我介绍简洁得体,没有丝毫新人的怯场。

他的目光谦和而自然地扫过全场,在与那几位明显露出欣赏神色的女选手视线接触时,还会微微颔首,报以更加深一度的微笑,引得对方一阵压抑着音量的小小骚动和窃喜。

“周晨老师可是法国蓝带艺术学院巴黎总校的优秀毕业生!被誉为‘西餐王子’,在巴黎、纽约的餐饮界都享有盛誉,是很多米其林主厨都认可的年轻天才!”

旁边的副导演适时地、带着与有荣焉的语气补充介绍,刻意抬高的音量确保了每一个角落都能听清。

法国蓝带!西餐王子!米其林认可!

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头衔和标签,如同又一剂强心针,在休息区本就泛着涟漪的水面上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对于许多收看节目的观众,甚至对于休息区内部分自身定位更偏向“新潮”、“国际化”的选手而言,这几个词无疑代表着西餐领域的最高殿堂、某种毋庸置疑的“高级感”和“国际视野”的优越性。

林甜甜几乎是立刻调整好了最完美的甜笑表情,脚步轻快地凑了上去,声音比平时又嗲了三分:

“周晨老师!真的是您!

我久仰大名好久了!

我看过您在巴黎主持的那场‘白松露年度盛宴’的专题报道,我的天,那个摆盘和创意,太厉害太梦幻了!

简直就是艺术!”

其他选手,无论内心作何想法,此刻也纷纷上前打招呼,表达欢迎之意。

王瀚保持着憨厚笑容,说着“欢迎欢迎”;另一位擅长法甜的选手则试图用几句简单的法语问候拉近关系。

周晨一一从容应对,态度温和有礼,既不显得过分热络急于融入,又不会让人觉得高冷难以接近,尺度拿捏得精准无比,仿佛演练过无数次。

他甚至还主动与两位看起来有些内向、站在边缘的选手开了几句无伤大雅、又能活跃气氛的玩笑,迅速消弭了陌生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整个休息区,因为他的到来,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温暖、明亮、带着高级香氛气味的暖流,气氛瞬间变得活跃、融洽,甚至带着点偶像见面会般的梦幻感。

唯有姜柠,依旧雷打不动地坐在她那个靠窗的、被阳光偏爱的固定角落位置,仿佛自带一个无形的静音结界。

她微微低着头,浓密的长睫垂下,在眼睑投下淡淡的阴影,正捧着一本页面泛黄、边角磨损、看起来极有年头的线装笔记影印本(是她祖父留下的手札影印件),看得全神贯注,纤长的手指偶尔轻轻拂过纸面上那些略显潦草却力透纸背的毛笔字迹。

窗外午后的阳光慷慨地倾泻进来,在她周身勾勒出一圈安静而圣洁的光晕,将她与不远处那片由周晨引发的喧嚣与躁动,清晰地分割成两个泾渭分明、互不干扰的世界。

周晨在与众人寒暄、展现其无可挑剔的社交技巧的间隙,目光状似随意、实则如同精密雷达般扫过全场的每一个角落,

自然也毫无意外地落在了那个唯一不受他魅力干扰、仿佛置身事外的安静身影上。

他眼底极快地掠过一丝如同鹰隼锁定猎物般的锐利光芒,但那光芒转瞬即逝,快得无人能察,脸上那抹标志性的、令人如沐春风的温和笑容没有丝毫改变,反而似乎因为发现了“有趣”的目标而加深了些许。

他端起节目组提供的、印着logo的纸杯咖啡,步履从容而优雅地缓步走向姜柠所在的方向,在距离她大约一米五、一个既不显得冒犯又能清晰对话的位置停下,

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好奇、尊重与一丝恰到好处的仰慕:

“这位一定就是姜柠老师吧?

幸会。您之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和刚刚的‘鹊桥仙’,我都有幸反复观摩了数遍,实在是……惊为天人,叹为观止。

能将我们东方古老的传统技艺运用到如此出神入化、直抵哲学与美学境界的高度,实在令人由衷佩服,自愧不如。”

他的话语听起来真诚无比,客气周到,姿态放得极低,任何一个细节都挑不出任何毛病,完美符合一个后辈对行业顶尖前辈的敬仰姿态。

姜柠从那些承载着岁月与先祖智慧的字里行间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眼神平静得像一汪深不见底的古潭,没有任何波澜,只是出于最基本的礼貌,微微点了点头,唇间吐出两个清晰却淡漠的音节:

“谢谢。”

算是打过了招呼,随即,她的目光便毫不留恋地、自然而然地重新落回了手中那本仿佛蕴含着无穷奥秘的笔记上,并没有任何继续交谈、或者说任何客套寒暄的意愿。

这种近乎冷淡、甚至可以说是不给面子的回应,让周围几个一直竖着耳朵、密切关注着这边动态的选手都替周晨感到一丝明显的尴尬,空气中弥漫开一种微妙的凝滞感。

周晨脸上的笑容却丝毫未减,仿佛完全没有接收到那份冷淡,反而像是非常理解并欣赏她的这种“专注”,语气依旧温和得如同暖玉:

“姜老师醉心技艺,心无旁骛,物我两忘,这份纯粹与定力,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真是万中无一,难得至极。”

他像是随口感叹,声音不大,却运用了某种技巧,确保每一个字都能清晰地传到附近每个人的耳中,包括那些假装在做别的事实则全神贯注偷听的选手,

“不过,话说回来,烹饪的世界,毕竟如同奔腾的江河,是在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吸收融合的。

有时候,过于沉溺和固守于某一种传统,哪怕它再辉煌,会不会也在无形中……

限制了探索更广阔天地的可能性?束缚了手脚呢?”

他话锋巧妙地一转,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

“毕竟,像分子料理的解构与重组、低温慢煮对食材本味的极致挖掘、以及各种新兴发酵技术带来的风味革命……

这些现代烹饪技术与理念,也确实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新的窗户,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视觉维度、口感体验和风味惊喜。”

他这番话,听起来姿态谦卑,像是同行之间基于学术的友好探讨与思维碰撞,

但其内核,却精准而尖锐地指向了姜柠烹饪理念最核心、也是最受争议的部分

——对传统的极致坚守与某种程度上对“现代技术”的“忽视”。

立刻有选手像是找到了知音,出声附和:

“周老师这话说得太有道理了!现在全球很多顶尖的米其林三星餐厅,核心玩法就是分子料理和科技赋能,那视觉效果和口感层次,确实颠覆传统,让人大开眼界!”

“对啊对啊,传统肯定要继承,那是根基,但创新也不能停下脚步嘛,要跟上时代才行。”另一位选手也点头表示认同。

周晨微笑着听着众人的议论,目光再次转向姜柠,脸上带着一种征询意见的、无比谦逊的表情,仿佛真的只是一位虚心求教、渴望思想碰撞的后学末进。

姜柠翻动泛黄纸页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

她再次抬起头,看向周晨。这一次,她的目光在他那张英俊得无可挑剔、始终挂着温和笑意、仿佛毫无攻击性的脸上,停留了稍长一些的片刻。

她的眼神依旧清澈见底,没有因为这番隐含机锋的话而产生丝毫恼怒,也没有任何急于争辩的冲动,只有一种仿佛能穿透一切表象、洞悉内核的深邃平静。

“技术,是工具。理念,是灵魂。”

她开口,声音不大,却如同玉石轻叩,清晰地、平稳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工具本身,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关键在于使用者,想用它来表达什么,传递什么。

用分子技术解构再重组,若其核心目的只是为了炫技,为了制造视觉奇观,那与用廉价的色素和香精堆砌出浮华的视觉效果,在本质上并无区别,都是舍本逐末。”

她的话语平铺直叙,没有任何激烈的情绪起伏,却像一把精准而冰冷的手术刀,犀利地剖开了某些披着“创新”与“科技”外衣下的空洞与虚无,

“真正的创新,不在于使用了多么前沿的技术,而在于是否真正理解了食材的本源,是否扎根于文化的深厚土壤。

是在理解的根基之上,自然而然地生长出的新意与生命力,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

否则,再炫目的技术,也只不过是无根的浮萍,短暂的烟花。”

她的话语,如同一盆冷静的冰水,悄无声息地浇熄了方才因周晨而燃起的、对“新技术”的盲目热情。

周晨脸上那完美无瑕的笑容,几不可察地僵硬了极其短暂的一瞬,仿佛精密面具上出现了一道微不可见的裂痕,

但立刻就被更深的笑容所覆盖、修复,他甚至还能流露出几分恍然大悟、深受启发的神情:

“姜老师见解深刻,一针见血,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受教了。

看来我们对‘创新’一词的理解维度与内核定义,确实存在着一些……

有趣的差异。这更让我期待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能有机会向姜老师多多学习,亲身感受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

他表现得极其有风度,甚至可以说是过分得体,主动为这场短暂的、发生在理念层面的无形交锋画上了句号,将可能升起的火药味消弭于无形。

然而,在他转身,迈着依旧从容的步伐走向其他选手,重新融入那片由他主导的、温暖融洽的谈笑风生时,

那背对着姜柠和众人的眼底深处,一抹被完美压制和隐藏的冷冽寒意,却悄然凝结,浓重了几分。

这个姜柠,果然如同赵制片私下提供的资料所显示,以及他自身敏锐直觉所察觉到的那般,不仅固执、清高,难以被外界影响,

而且思维极其敏锐、逻辑清晰,绝非易与之辈。她就像一块深埋在泥土中的顽石,看似朴拙,实则坚硬无比。

他周晨,顶着“法国蓝带”最高荣誉、“西餐王子”的闪耀光环放弃海外优渥的发展回国,投入这档国民级综艺,所要的,绝非仅仅是一个露脸的机会,或者与其他选手和和气气地切磋交流。

他想要的,是碾压式的、毫无悬念的胜利;是如同火箭般迅速积累起庞大的、忠实的粉丝群体;

是将自己打造成国内餐饮界新一代的、兼具技术、颜值与国际视野的超级偶像和行业标杆。

而姜柠,这个横空出世、凭借“传统”二字意外封神、占据着舆论和实力制高点的女人,无疑是他规划好的登顶之路上,最大、最显眼、也最具威胁性的那块绊脚石。

必须搬开她。

而且,要搬得巧妙,搬得不着痕迹。

周晨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是那副春风般和煦的模样。

明的冲突太低级,也容易败坏他精心经营、投入巨大的“绅士”、“优雅”、“有涵养”的完美公众形象。

但暗中的手段、规则内的博弈、人心之间的利用……他浸淫西方顶级餐饮圈与名利场多年,耳濡目染,多得是此类润物细无声的“技巧”。

节目组那看似公平实则充满操作空间的规则,选手之间因竞争而必然存在的微妙关系与嫉妒心理,以及舆论那可以被巧妙引导、瞬息万变的特性……这些都是他可以借力、可以布局的棋盘。

他借着举杯喝咖啡的动作,眼角的余光再次瞥向那个角落里,已然重新沉浸在自己那个充斥着古籍与食材的世界中的姜柠,嘴角在那无人窥见的瞬间,勾起一抹极淡的、冰冷的、带着势在必得弧度的笑意。

理念不同?很好。

正合我意。

那就用最残酷、也最直接的比赛结果来说话吧。

他会让她,以及所有那些盲目追捧她、将她奉若神明的观众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认识到,在这个全球化、技术驱动的新时代,所谓的“传统”与“底蕴”,

在更“先进”、更“科学”、更“国际化”的烹饪技术、美学理念和运营思维面前,是多么的陈旧、缓慢与不堪一击。

西餐王子已然华丽登场,带着足以融化冰雪的温暖笑容,与深藏于优雅表象之下、汹涌澎湃的野心。

新的风暴,正在这看似和谐的休息区内,无声而迅速地酝酿、积聚着能量。

而处于风暴眼中心的姜柠,似乎对周身气场的变化有所察觉,那过于敏锐的感知让她捕捉到了那一丝不和谐的冰冷;

又似乎,她全然不在意,只将这一切视为必将存在的背景噪音。

她只是轻轻合上那本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笔记,闭上双眼,长长的睫毛如同蝶翼般栖息,在心中默默地、一遍遍地复盘推演着下一道她想要尝试从故纸堆中复原、赋予其当代生命力的古老菜谱。

外界的纷扰、算计与即将到来的风雨,于她而言,不过是吹过坚韧山岗的微风,无法动摇其分毫。

她自有她的路要坚定地走下去,自有她认定的、需要穷尽一生去攀登的技艺与精神的高峰。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