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另一端,延舟科技顶层办公室。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璀璨如星河流淌的城市夜景,霓虹闪烁,
车水马龙,勾勒出现代都市冰冷而高效的脉搏。
然而,
办公室内却是一片极致的寂静,只有中央空调系统发出几不可闻的低频嗡鸣。
陆延舟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身影几乎要融入背后那片深沉的夜色。
他面前的桌面上,并排摆放着三块巨大的显示器。
左侧屏幕上,是延舟科技旗下一款即将上线的人工智能健康管理平台的实时数据流,绿色蓝色的代码瀑布般滚落;
右侧屏幕上,是错综复杂的金融市场K线图与行业分析报告。
而正中央,最醒目的那块屏幕上,播放的却不是任何商业资料。
那是《爱心私厨》节目官方发布的、经过精剪的“姜柠科学释镬气”环节的高清视频。
画面定格在姜柠站在智能屏幕前,侧脸线条清冷专注,
指尖点向那个代表“气相二次反应”的动态图示瞬间。
她的眼神平静,却仿佛蕴含着洞悉万物规律的光芒。
陆延舟背靠着符合人体工学的昂贵椅背,右手无意识地搭在鼠标上,左手食指的指节,却轻轻抵在紧抿的薄唇上。
这是一个在他身上极其罕见的、带着些许迟疑与思索意味的动作。
他那张常年如同精密面具般缺乏表情的脸上,此刻眉心几不可察地蹙起一个极浅的弧度。
金丝眼镜后的双眸,不再是平日里那种洞悉一切、掌控全局的冷静锐利,
反而像是蒙上了一层薄雾,映照着屏幕上那个身影,却仿佛穿透了她,看到了某些……
无法被现有逻辑框架解析的东西。
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回放这个片段了。
最初,他调取这个视频,是出于纯粹的商业评估目的。
姜柠身上爆发的巨大流量和“科学中餐”这个概念潜在的商业价值,值得他投入关注。
他需要判断,这是一个短暂的舆论泡沫,还是一个值得长期投资的新兴赛道。
他习惯于将一切量化。
他让赵秘书搜集了所有关于姜柠的公开数据:
社交媒体热度指数、话题讨论增长率、关键词搜索趋势、潜在受众画像分析、甚至是对手节目同期数据的对比曲线……
所有冰冷的数据都指向一个结论:
姜柠的价值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飙升,她所代表的“文化 科技”美食路线,具有极强的稀缺性和爆发潜力。
这很好。符合投资逻辑。
但,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当他试图像分析其他投资项目一样,将“姜柠”这个变量彻底拆解、纳入他那套精密的数据模型时,
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扰动”。
他的目光,总会不受控制地停留在她处理食材时,那双稳定得如同精密仪器的手上
——那不是简单的熟练,是一种近乎“道”的和谐,
仿佛她的手与那些食材、工具,本就是同一个生命体。
他的耳畔,会反复回响起她用那种清澈冷静的语调,阐述复杂科学原理的声音
——那声音里没有炫耀,没有情绪,
只有一种将真理层层剥开的、纯粹的魅力。
他的脑海中,会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她面对保罗·拉斐尔傲慢质疑时,那平静却仿佛蕴含着风暴的眼神
——那不是愤怒,是一种基于绝对实力和深厚底蕴的、居高临下的包容与反击。
更让他无法理解的是,当视频播放到保罗起身,向姜柠郑重行礼的那一刻,
当全网欢呼、官媒盛赞的捷报如同雪花般通过内部渠道呈送到他桌面时……
他感受到的,并非仅仅是发现优质投资标的的理性喜悦。
他的心脏,在那一刻,违背了他常年维持的、稳定在最佳效率区间的生理节律,
产生了一次清晰可辨的、短暂的……加速。
伴随而来的,还有一种极其细微、却无法忽略的……
类似于“满足感”甚至“愉悦感”的情绪波动。
这些,都无法被量化。
这些,都超出了他设定的“商业评估”范畴。
这些,都是“无效数据”,是“系统噪音”。
按照他过往的行为模式,他应该立刻清除这些干扰,
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到可衡量、可分析的核心指标上。
但他没有。
他非但没有关闭视频,反而一次又一次地回放。
仿佛一个固执的程序员,在面对一段无法解析、却导致核心程序运行异常的未知代码,
试图通过反复运行,来找到其内在的逻辑,或者……
至少找到它影响系统的路径。
他甚至调出了自己佩戴的、用于监测身体基本指标的智能设备的历史数据。
那条代表他心率变化的曲线,在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姜柠完成“二十四桥明月夜”时、她从容接受保罗挑战时、她清晰阐释“镬气”科学原理时、保罗最终向她鞠躬时
——都出现了明显的、短暂的波峰。
数据显示:心率提升平均12.3%,伴随皮电活动轻微增强。
生理数据证实了“异常”的存在。
但这“异常”的原因是什么?
投资成功的预判?
不,他的投资组合中有过更成功的案例,从未引起过类似的生理反应。
对专业能力的欣赏?
或许。但他接触过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的成就同样令人敬佩,却从未让他产生这种……
想要反复观看、反复琢磨,甚至会产生一种莫名“与有荣焉”感觉的冲动。
陆延舟的指尖从唇边移开,落在了冰凉的鼠标上。
他移动光标,关闭了正在播放的视频窗口。
屏幕上,只剩下左侧不断滚动的代码和右侧冰冷的K线图。
他试图将注意力强行拉回他熟悉的世界。
然而,失败了。
姜柠那张清冷专注的脸,她那双稳定操作的手,她平静阐述科学的声音,
如同无法清除的底层进程,依旧顽固地占据着他思维后台的高地。
他感到一种罕见的……烦躁。
这种情绪对他而言同样陌生。
就像一台常年高效运行的超级计算机,突然被植入了一段无法理解、无法兼容、却又无法删除的病毒代码,
导致整个系统运行效率下降,并持续发出错误的警报。
他习惯于掌控,习惯于理解,习惯于将一切置于清晰明了的规则和数据之下。
而“姜柠”,这个变量,正在打破他的规则。
她让他引以为傲的逻辑和分析能力,第一次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无法用数据定义她吸引他注意力的“核心算法”,无法量化她带给他的那种……
“扰动”的强度和性质。
这种“未知”,这种“失控”,
对于陆延舟而言,是比任何商业对手的挑战,都更令他感到不适和……警惕的存在。
他靠在椅背上,仰头看着天花板上简约的灯带,冰冷的白光映在他毫无波动的脸上。
他回想起第一次在节目现场品尝到她做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时,那死寂味蕾被瞬间撬开的、如同微电流窜过的奇异感受。
那是他贫瘠感官世界里,第一次照进来的、带着温度和味道的光。
他回想起她深夜为工作人员制作鸡汤馄饨时,在烟火气中那平静而温暖的侧影。
他回想起她面对资本诱惑和舆论抹黑时,那句掷地有声的“文化不售,我道孤高”。
这些画面,这些感受,无法被录入Excel表格,无法被拟合进任何数学模型。
它们杂乱,无序,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陆延舟缓缓坐直身体,目光重新落在中间那块已经暗下去的屏幕上。
他打开了一个新的、空白的文档。
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悬停片刻,然后落下,敲下了一行字:
【特殊观察对象:姜柠 - 分析报告(非商业维度)】
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个他从未涉足,也从未想过会涉足的领域。
他试图重新构建分析框架。
已知条件:
对象姜柠,能引发观测者(陆延舟)生理数据异常波动(心率、皮电)。
对象姜柠,能持续吸引观测者注意力,导致思维资源非计划性占用。
对象姜柠,能引发观测者产生无法用现有成功模型解释的“正向情绪反馈”。
对象姜柠,是观测者味觉感知系统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效刺激源”。
推导过程:
…(空白)
…(空白)
…(空白)
结论:
…(空白)
他看着文档中大片的空白和那个无法填写的结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他。
数据分析失效了。
逻辑推演卡住了。
他关掉了文档。
沉默在办公室里蔓延。
许久,他抬起手,第一次,主动地、近乎粗暴地,摘下了鼻梁上的金丝眼镜,扔在了桌面上。
失去了镜片的阻隔,他那双总是隐藏在理性反光之后的眼眸,彻底暴露在灯光下。
那是一双极其漂亮的眼睛,瞳仁颜色偏浅,此刻却因为情绪的翻涌而显得格外深邃,甚至带着一丝……
属于“人”的迷茫与挣扎。
他揉了揉眉心,指尖感受到皮肤下血管的微弱搏动。
他不再试图去“分析”了。
他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他对姜柠的关注,早已超越了商业评估的边界。
那种想要看到她成功,想要在她身边,想要……独占那份能唤醒他味觉、搅动他心绪的独特存在的感觉
——
无关数据。
无关逻辑。
无关投资回报率。
那是一种原始的、非理性的、无法被编程的……
冲动。
这个词出现在他脑海的瞬间,陆延舟整个人都僵了一下。
对他而言,“冲动”是效率的敌人,是风险的来源,是需要被严格管控的系统bug。
而现在,他正在亲身经历这种“bug”。
并且,他惊恐地发现,自己似乎……并没有立刻将其“修复”的意图。
他重新戴上眼镜,世界再次被蒙上清晰的、理性的滤膜。
但有些东西,一旦被确认,就无法再自欺欺人。
他打开内部通讯系统,接通了赵秘书。
“赵秘书。”
“陆总,请吩咐。”赵秘书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干练。
陆延舟看着屏幕上姜柠的定妆照(不知何时被他设置成了隐藏的桌面背景),
声音平稳得听不出任何波澜,但说出的内容,却让电话那头的赵秘书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暂停对‘姜柠’及‘柠月如风’工作室的所有常规商业价值分析。”
赵秘书:“……是?”
陆延舟仿佛在斟酌用词,最终,他用一种近乎宣布科学发现般的、冷静而郑重的语气说道:
“将她的优先级,调整为‘战略级特殊关注对象’。”
“我需要的,不再仅仅是她的商业数据。”
“我需要……”
他停顿了一秒,清晰地吐出指令,
“了解她决赛的准备情况,以及……她个人,在节目之外的所有动态。”
“另外,”
他补充道,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以我的私人名义,联系节目组。决赛现场,我会亲自到场。”
说完,他切断了通讯。
办公室内,重归寂静。
陆延舟知道,从他下达这个指令开始,有些东西,已经彻底改变了。
他不再试图去理解那串“未知代码”。
他决定,亲自去感受,去体验,这个名为“姜柠”的变量,
为他这个冰冷的数据世界,所带来的……全部“扰动”。
哪怕,这可能导致他构建多年的、绝对理性的帝国,从此出现一道无法弥合的裂缝。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