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新疆?
这片占据了华国六分之一陆地面积的土地,是全华国最适合发展滴灌技术,进而建设农业工厂的地方。
前些年,因为动荡,兵团屯垦戍边遭到严重破坏,于是新疆生产兵团建制被撤销,但没有兵团,无法供养在边疆的战士,因此两年前,华国又恢复了兵团建制,并且正式给予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名称。
这几年,他们在兴办各种家庭农场和家庭宅基地,发展庭院经济。等后面科技发展、自动化设备进步,未来的新疆必然会实现农业的腾飞。
相比起临戈那稀稀拉拉的农业发展水平,以及经不起折腾的小农经济模式,兵团的家庭农场可比一般农民要配合许多,在这里进行相关实验的话,是从上而下的,只要能搞定上面,就不怕下面不干事。
所以这趟新疆之行,是肯定要进行的。当然,前提是董宴清的滴灌技术初次试验能成功。
不管别人对这项技术再怎么上心,最专心去观察、去维护的,依旧是她自己。每一天她都会至少三个时段到地头观察,或者干脆一整天都在那片已经开出黄色番茄花的土地,只有自己亲眼见到的、亲手去记录的数据,才能让她安心。
临戈越来越热了,那些番茄有一部分的长势稍有萎靡,但并不影响生长的进程。逐渐,那些小黄花枯萎,颜色、形状各异的番茄都冒出了青涩的果,于是农业办几个小年轻又有了活儿,拿棉布条把番茄的枝干系在杆子上,防止果实成熟后会压塌番茄的腰。还有一些结果量比较大的小番茄,也都得架好架子。
这批种子,是董宴清在首都上学时就已经有意在收集的,有一些是现下常见的品种,比如沙瓤的大番茄,还有在东北被称作“贼不偷”的青色番茄(这个品种成熟后也会是青色的)以及其实并比起耐旱更耐寒的黑番茄,还有各色圣女果,其中不少是从国外来的种子,首都农业大学那边自己都还在做相关种植改良。
六月,一种植株叶片比较稀、但果实很大的粉色番茄最先成熟。
当粉色爬满第一颗成熟的番茄时,最热的夏天到来了。
这个夏天,临戈镇zf食堂就没缺过番茄——没啥概念的人可能觉得,诶,不就一亩地?能长出多少番茄啊?
要知道,一亩精耕细作的番茄地,如果品种合适,最高能产出上万公斤的番茄!番茄的产量很高,只要水量充足!
只要有滴灌技术,只要保证水量充足,大西北可种植番茄的地方非常多——这里温差大、日照足,是全华国最适合种番茄的地方了。
当然,董宴清种的这一片地,各种番茄大小不一,产量没到上万那么多,但供zf食堂每天一锅西红柿蛋汤还是很轻松的。还有很大一部分被送往各级农业部门,因为怕颠簸坏,所以都是李主任亲自封箱打包、抱在怀里坐车送过去的。骄傲的老李同志在封箱写上“产地:临戈”时,差点没掉眼泪。
自然也不是每种番茄都收获了果实,比如那种黑番茄,大约因为不耐高温,死得彻底;还有一种看着贼好种的大果品种,居然开了花之后就死活不结果;一种有点儿发黄的白番茄品种太容易生虫了,种下去好几株,最后只有一株顺利长大并结出果实;还有的品种吃不惯她用的化肥,甚至有被化肥烧死的情况,这实在没办法,现在成本有限,不可能给每个滴灌孔按上对应的龙头控制水流量和化肥量。
这些没种活或者没结果子的番茄品种,暂时被认定为不适合在临戈种植,因此秋季播种时,肯定会被剔除出去。
番茄扎堆成熟的时候,农业办的几个小年轻闻到番茄味就要跑,搞得食堂阿姨只能把大量取完籽之后的番茄做成番茄酱。除了镇zf食堂,别的地方再也买不到,于是居然还发展成了一项副业,有人特地委托亲朋帮忙,购买“临戈zf食堂”产的番茄酱。
等到有一种产量很高,果子特别大、还是沙瓤的牛心番茄成熟时,董宴清和林樾打包了几箱不同品种的番茄,红红绿绿黄黄白白,然后申请了镇zf一辆车,从临戈出发,穿过黑戈壁,驱向新疆。
——————————————————————————————————————————
这年头会开车的人可不少,但对于林樾能熟练地驾驶,董宴清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意外。
采摘的番茄有两箱是比较能放的、要么摘下来的时候还不特别熟的,剩下一箱则是只能再放个两三天的,尤其是现在天气热,大约到明天再不吃就要过于成熟、甚至烂掉了。
现在黑戈壁并没有什么特别平坦的路,为了保存好那些番茄,他们在箱子里一层一层垫了软纸和棉花。
董宴清有些晕车,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对着窗外的风景发呆。
和干旱的临戈不同,新疆地域广,一路穿过黑戈壁,就能逐渐见识到不一样的风景。
林樾当兵几年沉默惯了,这会儿尽管想说些什么,也不知道要聊什么好。好在这段路程本身,哪怕互不交谈,只是看着车窗外,就一点都不无趣。
董宴清看到奇怪的图案,正琢磨那是什么,林樾就像心有灵犀似地告诉她:“那是戈壁的地标——我军第八航空学院就在新疆,地处戈壁,大部分空域没有明显地标,飞行时容易迷失方向,所以他们建了这些人工地标。”
“向斗争中学习、只争朝夕、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他望着窗外,“主席万万岁,和为人民服务。”
林樾穿越过来时很早,又是在部队,和许多文中穿越这个时代想着去赚第一桶金的人不同,他对主席的感情也很深,也知道一些后世不注意就会忽略的“小事”。
主席去世的时候,他也因此感到难过和迷茫,好在他比旁人更知道,华国这条路没有走错......
董宴清看着窗外,完全看不出那些奇怪的形状最终居然会拼成那样有意义的戈壁地标。
她抱着怀中的一箱番茄,在车子彻底驶离戈壁前轻声念出那两句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
车子翻过一座座丘陵,铺天盖地的黑砾石慢慢变成水草丰茂的丝绸之路咽喉城市,马路也变得坚硬、平坦,连路边都能看到大片大片的种植着棉花或别的作物的农田。一些当地摊贩在路边卖着便宜的瓜果。这儿和一座戈壁之隔的临戈完全不一样,仿佛是泡在甜蜜里的地方。
他们一路向西,开往兵团核心部门所在的乌市。
为了保证三箱番茄抵达目的地时的品质,他们开了快一天一夜,中间几乎没有停歇。
在新疆,番茄并不像在临戈时那样难见,一顿番茄宴并不显得珍贵,尤其是乌市。这儿可是“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又是沟通新疆南北的枢纽,在这儿可以见到全疆各种美味的瓜果,自然不缺番茄,而且是各个品种的番茄都不缺,只要引进到华国国内的番茄品种,新疆都有。
但对临戈来的三箱番茄,兵团农业部却非常重视,收到消息的部门领导甚至是连夜从外地赶回来的。
“这就是在临戈种出的番茄?”他们好奇地绕着摊了一桌子的各种番茄转,认真地听董宴清介绍,并且发出了各种问题,比如滴灌技术的成本、耗水量、化肥吸收效率等等。
董宴清提前准备好了资料,其中还有自己笔记本记录的详细数据,看起来很漂亮,但确实都是真实记录。不过她也强调:“我们才种了一轮,已经有一些管道堵塞的情况,维护成本还是挺高的。虽然我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但——”
“以色列搞了那么多年才有今天,我们自然也有耐心。小董同志,组织信任你,你尽管放手去干!”
和当初啥都没有两手空空找上甘省农业部门时得到的待遇不同,有成果在,对方的态度十分和善。
和有政策支持的兵团相比,甘省能给予的支持其实有限,所以在这个时间,找到兵团的农业部,能帮助滴灌试验获得更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至少,兵团农业部的人才储备,就不是甘省农业部门能比的,兵团内部对于不同部门的掌控力度也不同,光是农业局就内设了十几个职能处室,其中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和科技教育处都可以参与到滴灌技术在新疆的试验及推广任务中去。
除此之外,兵团的塑料厂可有不少......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