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十二章:升官发财

立夏: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侯王瓜生

明明才刚立夏,天气就越发炎热,连最爱的夜市知命都懒得出去,每天就盼着日落之后泡在澡盆子里一动不动的时间。这天晌午,又是热的出奇,大太阳似乎要把地面上的一切都融化掉。知命把眼睛从宣纸上移开,看夫子仍然板正的坐着写字,汗水顺着脸颊淌下来,但眉毛都不动一下。

“夫子,张择端您熟吗?”

夫子抬眼看了看知命,“你说正道啊!他最近一段时间都不回来。官家准他外出造化。”

“哦!那王希孟您熟吗?”

夫子哼了一声:“没印象。”

“哦!”

生活果然又要开始无聊起来,正准备定定神重新投入到绘画中,一个小黄门跑了进来。看见知命也做了个揖。

“郭夫子,刚才梁公公差人来报,半个时辰后官家过来图画院,您快准备准备接驾。”

夫子淡然,小忖了一下,搁下笔:“走吧!应是上次遴选的结果出来了。”

第二次遴选决定了这些画学生们是否晋升,颇为重要。

很快高矮胖瘦、红红紫紫的画师们站了宣祐门满满一院子。知命看过去也吓了一跳,远看着大太阳底下黑帽子攒动。平时那些早于画学生们入图画院的画师们都呆在自己的小单间里搞创作,原来画院人这么多。暑气略重,人又多,站了不消片刻已经有人开始微微斜着。迎候队伍按图画院职位和入职时间排列,知命在队伍中间快被大家的汗味熏过去,宋人平日里讲风雅,会沐浴熏香,此刻各种香味混合的汗味,真是酸爽到爆炸。大太阳晃得人眼睛睁不开,眼泪要流下来了,分外想念家里的墨镜、太阳帽、防晒霜。踮起脚尖看了看队伍最前面的夫子,夫子只留了个后脑勺和硬挺的脖颈给她。估计这老头也不好过,脖子后面的官服领子已经濡湿了一小片,先前汗水蒸发了之后又留下一圈浅浅的盐渍。知命跟前的这个胖子赵宣更是夸张,整个后背从中间向两侧濡湿,像洇开在后背的泼墨肌理,人也开始摇摇晃晃。知命用手指轻轻抹了一点提神的香在太阳穴,开始闭目沉思。刘家上色沉檀拣香铺重金定的香就是物有所值,很快心里不那么烦躁了。

好在没多久,皇帝带了人马乌泱泱来了,于是更大一堆人呼啦啦啦把本就满当的院子站的更满了。一个小宦官巴拉巴拉念了一堆听不太清的话,然后徽宗带着大家进会庆殿。众人跟在近侍中贵后面尾随了进去,留下一堆值守的盔甲卫士和黄门内侍守在门口。

主殿清凉,内侍们搬来了冰解暑,图画院山长和夫子将近来画师们的作品呈现给官家,知命微微抬眼看着前方,官家旁边有一个目光锐利的一个中年人,看起来很睿智。听翠萼说去年蔡京和童贯内斗,童贯三管齐下将蔡京拉下相位,此刻已经贬黜京师。童贯可能性也不大,这人听说常年在军中“建功立业”。北宋六贼之一还有谁来着?实在想不起来了。

官家和旁边这几位肱股之臣一边谈着,一边慢慢翻开画师们这段时间的作品。皇帝每月绩效考核,众人都站着流汗陪着。突然官家停了手翻到一张画,立刻喜色于形。

“这是哪个画师的作品啊?”

“回官家,是图画院画学生赵知命的作品。”官家看向人群。又要“被”出风头了,上次徽宗皇帝派人来给她送了上好的文房用品,就已经惹人羡嫉。这回更高调了,没办法,硬着头皮过去吧!

知命来到官家跟前,行了礼。“小甜甜”官家亲自扶她起来,满眼状如父爱般关切:“听郭爱卿说你近来身体大好,果然气色好多了。”知命垂目颔首着起身,天知道这是热的,你再多说一句,我就要倒下碰瓷了。

“上次出的题目《踏花归来马蹄香》,只有你深得吾心。

开了外挂,照着答案抄的,您能不开心吗?中国美术史期末考试复习的时候顺带看了一眼。徽宗喜欢创作有巧劲,不是直白的去直奔主题。所以《踏花归来马蹄香》这个主题是“归来”还有“香”是非常难把握的。因为距离和香味是无法用纸来传递的。很多画师把劲用在了花上,一堆马踩踏花草或者人骑着马,手持花朵。唯有一人别出心裁画了一人骑了马,马蹄子附近有蝴蝶在飞舞。庄柯当时就记住了这个故事,没想到穿越过来竟然是自己解了这个题。

官家后面巴拉巴拉还在给画师们训话不停,知命已经听不太懂的文言体。末了,停下问她:“赵知命解题作画有功,希望朕赏赐你些什么啊?

“回官家,官家天恩浩荡、对图画院上下无微不至,今次得赖山长、夫子其他同僚们的帮助。臣惶恐,不敢居功。若要求赏,官家能赏给图画院一点冰吗?为天子作画应是本分,但天气炎热,画师常汗流浃背,恐污了画作,愧对官家的嘱托和教诲。”平时听勾处士说话久了,也会说上那么几句场面话。功名利禄都是浮云,来点实在的吧!徽宗笑起来,看向梁公公,公公会意和气道:官家体恤图画院,来之前已经命凌人运冰过来了,圣上是问赵官人自己想要什么?徽宗不语,只是点了点头看向知命,知命磕头,老实的回答:“我想去龙图阁看看可以吗?”

官家哈哈哈大笑起来,周围的一众人也跟着谄媚附和着笑。笑的知命心里发毛,莫名其妙。

笑毛啊!

官家慢悠悠的说,“你呀!你呀!跟你父亲一样,不贪图富贵,只痴迷书画。给了你这么好的机会,也不知道跟朕要点金银珠宝。这点小要求,准了!”

知命一边规矩的叩头谢恩,一边心道:我倒是想啊!这不是怕招风吗?不然你以为我能跟你客气呢!官家接着又看了一些作品,喜赞画师们进步,就呼啦啦的又带着那堆乌泱泱的队伍离开了。看来皇帝也热的受不了要回去呢!

未时一刻不到,赏赐图画院解暑的冰就到了,竟是由内侍殿头郭内侍亲自遣凌人送过来的,知命受宠若惊。

“恭喜赵祗侯此次遴考拔得头筹。”

“多谢多谢。”知命赶紧行礼。这晋升的旨意还没到,自己哪敢腆着脸就接话。

“官家说了,这冰是赏给图画院的,不算赏您的,这澄心堂纸才是御赐格外的恩典。”

在旁边的人皆咋舌惊呆,知命赶紧叩首谢恩。

内侍大人又随口说了一句:“这天气热的,宫里这么大,为了给您送牌子,小子们汗都湿了几遍呢!”殿头郭内侍亲自递了徽宗皇帝赏的牌子,这就代表了准她可以凭令牌随时出入龙图阁。接过着沉甸甸金灿灿的牌子,知命贪心的摩挲了好几下,喜不自禁的想:“以后如果在外面口袋松了是不是可以切了边角当钱花?”这一幕被门外看热闹的人羡慕坏了,眼睛都快直了。

宫中八卦看内侍,内侍权威看殿头。内侍官们的口风基本可以代表上头的心思。这内侍官敢这么直言,那知命这次真的要升职了。

秾芳在侧适时咳嗽了一下,知命回过神来。

“不敢当,多谢贵人。”知命给了秾芳眼神,秾芳立刻将赏银荷包奉上。

“承蒙您多照顾,小小心意请公公和小子们喝茶,请务必收下。”

内侍官捏着沉甸甸的荷包谦卑的回礼:“您客气着呢!”转身潇洒的带着几个黄门摆着衣裙就出去了。

宋朝的翰林院可是正经八百的官署,且隶属内侍省。宋翰林院的职能和唐差不多,司掌图画、弈棋、琴院等专供内廷娱乐的供奉,负责人是勾当官,由内侍押班或者都知充当,领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院。“内侍”是天子近臣,最早由勋贵子弟充当的皇帝侍从人员。因此级别高的内侍都要被尊称一声“中贵人”。《宋史·职官六·入内内侍省、内侍省》记载,宋代的内侍划分主要有两大部门,内侍省和入内内侍省。按照等级的划分“二省都有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比如多宝、多福、多吉这样最低等级孩子便是内侍小黄门。

所以今天这位亲自来送冰的,可得罪不起。

得了御赐的冰,图画院上下似乎都清凉了许多。知命让秾芳和翠萼做了些酸梅汁用冰镇了,分别送去给了夫子们和其他画院同僚师兄弟们。她自己调了的酸梅汁里面别出心裁的加了紫苏叶和少许薄荷调味,味道竟然出奇的好。靠冰镇酸梅汁,知命平日里积攒了很多路人缘,收获图画院上下了一大波好感。

知命让秾芳收好赏赐,一路小心的带回寝室。官家竟然赏了她一刀四尺澄心堂纸,另有元书纸十刀、奇秀纸十刀、素绢十匹。这份荣宠真是羡煞旁人。元书纸和素绢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虽然名贵,但也属翰林图画院常规操作,奇秀宣纸薄如蝉翼白如雪,抖似丝绸不闻声,算是名贵。唯独这澄心堂纸过分贵重。她大手笔分享给了画院众师兄弟,自己只留了10张。夜深秉烛,知命看着这澄心堂纸若有所思。这纸据传是南唐后主李煜所造,为了造出顶级的纸,李煜不惜重金选调国内高手,云集京城,研制各种造纸配方。为此,他还将澄心堂让出来,作为贮纸之所。经过几年的琢磨,澄心堂纸的制作工艺日臻完善,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澄心堂纸”问世了。以浆白如玉,光而不滑,轻如毫毛,收而不折,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著称;因藏于澄心堂而得名,被评为中国造纸史上最好的纸。它是南唐文房三宝之一;后来清廷内府“如意馆”,也仿制过澄心堂纸。

仔细用皂洗了手,确保手心手掌无汗液,去触摸了一下这个纸。这澄心堂纸的原料为楮皮,制作过程中运用了涂布、砑光等加工技术,果真看着厚实又坚硬,世称“薄如竹纸、韧如皮纸,色如霜雪、寿如松柏”;手里传来的触感告诉她,这纸果然:薄、滑、白、韧。不知道画上画,手感会怎样?当年李煜还活着的时候,这纸就百金难求,现在价值更贵重了,官家却一下子送她十张。她没有官家那么有才,根本不舍得在这么昂贵的纸上写诗作画。以后也得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小心看护才是。

李煜将“澄心堂纸”视若珍宝,仅在奖赏有功大臣时才会赐出一些,所以传世极少。后来,南唐国灭,宋朝统一了中国,宋朝皇帝们就获得了李后主当年特别定制的澄心堂纸,据传宋徽宗的名画《柳鸦芦雁图》就是用的澄心堂纸,可见其珍贵。

“好想抱着这卷纸睡觉啊!”她用力吸了吸纸的味道暗想。“又或者卖的话,应该能卖不少钱?”

第二日上课,崔白悄悄跟她打小报告:“知命,以后你别再当滥好人了,昨晚你送杨世贤的澄心堂纸被他扔了。”

“你怎么知道?”知命心疼的心跳都慢了半拍。

“和他同住的丁阳大嘴巴说的,他说你炫耀,他自己也能挣来,不需要你施舍。哎我说,你以后把他的那份直接给我,我肯定领你的情。”

最后拍了拍知命胳膊,安慰她“你就当不知道哈!别说是我说的。”

知命环顾四周,课堂里莫名其妙少了好几个人。一打听,回老家种地去了。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翰林图画院一年里有两次农忙假,春播假和秋获假。那些杂流上来的画学生们如果老家有农忙需要,可以在这段时间回家帮忙,忙完了再回来。这里面唯独靠自己努力升入图画院的杂流画学生可以放假,立夏时候回去下地插秧耕种,秋天了再回老家晒晒稻谷、赶赶鸡鸭。来回路费图画院还有额外补贴。据说是皇帝亲自奏批这一条文。不得不说,这个小假期,真是人情化到极点。也让知命感叹,后世只知道徽宗是个书画高手、亡国皇帝,但他骨子里还是有安民天下、家国永安的理想的,不然也不会想到这么周道细致的地方去。

只是,大嘴巴崔白向知命努努嘴,朝着教室角落看去:“诶!跟你说个新鲜事哈!那个卜仲遥,杂流上来的,他居然没有回老家去,不知道怎么想的?就算家里小康,回去溜达溜达玩一圈也好呀!哪像咱们几个,士流或者保荐都没这个机会出去玩。”

知命看了看弓着背、正在全神贯注赋色的卜仲遥背影没有说话。卜仲遥算是画院里最吃力的一个,当初勉勉强强考上来,学习全靠死记硬背,连朱渐夫子那么习惯于委婉不得罪人的人,都对他连连摇头。没有回老家或许是想弯道超车,多学一点吧?

第三日休沐日,知命早上迫不及待的就去龙图阁,一偿心愿——看《清明上河图》。

传世名家名作千千万,唯有张择端人见人爱。

尽管已经深呼吸做好了准备,当千年前的画卷徐徐展开于眼前,知命还是心脏扑通扑通仿佛要跳出嗓子眼。摸出袖子里的手帕擦擦手汗。执事与童子将那画卷摊开在长桌之上。任知命自由欣赏。原来的绢本几乎没有尘垢色与氧化暗沉,很多细节也都一一映入眼帘。

画家韩琦曾说:观画之术,唯通真而己。得真之全者,绝也;得多者土也,非真即下。

大宋文明之吉光片羽就在这方寸之间了。

从卷首驮炭的驴队到卷中那举世无双的虹桥,再到城门内外的繁华,知命只觉得眼睛都不够用了,没有了后世诸多收藏者们乱七八糟的落款、印章,整幅图显得格外整洁有序。

最重要的是,后世看到的版本是到城门里面一点点就戛然而止的画面,竟然是不完整的。亲眼看到了《清明上河图》城门里那继续的繁花似锦的城市生活。知命的心情五味杂陈:“所以后来发生了什么?有人故意把这么精彩一段剪裁了下来是出于什么目的?那城市里的这一段后来又去了哪里呢?后世的史料里这一段是完全空白的,无人知晓,仿佛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一段画面。”

“赵祗侯,可是有什么不妥?”执事小心翼翼的问。

“并未,并未,学生只是感叹张夫子妙笔。另外,执事可知晓为何张夫子画了不少乞丐,这么不怎么体面景象画出来,官家也不生气?”

执事笑笑:“赵祗侯有所不知,官家曾亲自颁了‘惠养乞丐法’,用意就是政府给贫民、流浪乞丐发放米钱,‘居养法’则是国家福利机构收留无处栖身的贫民、流浪乞丐。通常从冬月初开始赈济或收养,至次年二月底遣散,或三月底结束赈济。张夫子画的是清明时节的东京,这时天气已转暖,衙门应该结束了对流浪乞丐的收容救济。如果时间再往前推三四个月,寒冬季节,大雪漫漫,按照我朝律法,朝廷设立的福利救济机构有义务收养、赈济流浪乞丐,以免他们饥寒交迫,横死街头。”知命回过头来慢想,人口流动急剧,而且宋政府对人口流动几乎不设限制,城市里出现大量流浪乞丐,也是不必意外的事情。

再往前看,一处望火楼是前世去博物馆看《清明上河图》里面没有的,只见这望火楼由砖石结构的台基,四根巨小柱与顶端的望亭三部分组成,是塔状的建筑物。

“执事,学生还有一处不明白。您来看这里,这望大楼已摆上供休闲用的桌凳,楼下无一人守望,传报火警的快马不知何处?这也是东京城如常所见之景吗?”

“防火队俸禄本就不多,去岁起官家减了他们补贴,所以有些防火队队员为了谋生计就在空闲里私下做做其他营生也是有的。祗侯别再问了。”

知命咋舌:东京城表面平和繁华,暗地松散懈怠,偌大的一座城市消防设施就这样荒废瓦解,再联想到之前的汴河堤岸,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日趋淡漠的防范意识,果真亡于安逸。要哪天真来了一场弥天大火可怎么办?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