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想办法赚钱

接下来的两个月,“李英爱”确实过着看似深居简出的生活。她以“身体还需慢慢调养”为由,谢绝了大多数不必要的社交,接受姨母频繁来访的提议(定期通电话报平安)。

但这段时间,她并没有真正闲着。

首先,她以“整理成焕遗物,慢慢适应”为名,将房子里里外外彻底清理了一遍。这个过程,既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仪式,也是熟悉这个家、这个社区的最佳方式。她会和楼下小卖部的阿婆温和地打招呼,会记得垃圾回收的日子,慢慢地在邻居眼中,从一个“突然回来的、可怜的女人”,变成了一个“话不多、但很有礼貌的新住户”。

真正的行动,在厨房悄然开始。

“满汉全席”的天赋,让“李英爱”对寻常食材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她并没有一开始就做什么复杂菜式,而是从最接地气的入手。

起初,是香味。

从“朴家”厨房飘出的,不再是简单的泡菜味,而是一种勾人食欲、让人忍不住深呼吸的复合香气——可能是葱油拌面醇厚的葱香,可能是红烧肉甜咸交织的浓郁,也可能是某种改良后更适合韩国人口味的、带着微妙香料气息的汤羹。

这香味,成了小巷里一道无形的招牌。

几天后,“李英爱”似乎是无意地,在周末的早晨,推着一个干净的小餐车,出现在了离家不远、人流尚可的街角。餐车上只卖两样东西:皮薄馅大、煎得底部金黄酥脆的锅贴,以及用秘制高汤煮出来、撒上翠绿葱花和虾皮的馄饨。

她定价公道,态度温和,总是带着一丝大病初愈的柔弱感。更重要的是,味道实在太好了!锅贴咬下去汁水丰盈,馄饨汤鲜得让人想把碗都舔干净。

从一开始的好奇尝试,到后来的熟客光顾,“李英爱”的小摊很快有了固定的客源。她从不贪多,每天只准备固定的分量,卖完即收摊,保持一种“不为生计发愁,只是找点事做”的淡然姿态。

这反而更增添了神秘感和吸引力。

“听说那家的女人,是从国外治病回来的,手艺真是不得了!”

“她家的孩子好像之前也遭了不少罪,现在总算母女团聚了,真不容易。”

“她这手艺,开个小店肯定火!”

类似的议论在街坊间悄悄流传。同情、好奇,以及对美食最纯粹的赞赏,交织在一起,为“李英爱”这个身份积累了最初的良好口碑和人气。

我(本尊)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通过窗户,能看到“妈妈”推着餐车出去又回来,也能看到邻居们和她打招呼时脸上友善的笑容。

这两个月,是我穿越以来最安定、最像“正常童年”的时光。我安心地看书,偷偷练习那50%的烹饪天赋(比如试着帮“妈妈”摘菜,或者在她指导下包一两个奇形怪状的馄饨),身体也养好了不少,脸上有了红润的光泽。

【叮!马甲“李英爱”通过社区活动与美食经营,获得稳定关注度。关注值持续缓慢增长中……】

【马甲社会融入度提升,身份稳固性增强。】

系统的提示音证实了我们的策略是正确的。这两个月的“休养”与“试水”,不仅让马甲妈妈合理地融入了环境,积累了初始资金和人脉,更为我(本尊)的成长赢得了宝贵的缓冲期。

风暴后的平静即将结束。当“李英爱”的小摊口碑发酵到一定程度,当我的身体和心智都做好了更多准备,下一步——无论是开一家真正的小店。

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着急,也在按部就班的学习着股票,同时也抱头抓狂。为什么别的穿越女一穿越就在股票市场里大杀四方,我却要从头学习!没办法——见识决定眼见,上辈子就跟着朋友买过几支,还亏了。

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买过股票,早知道会穿越,亏死了也得呃~~——,亏个半死也得买呀!

我的书桌上放着我让“妈妈”从旧书市场淘来的、这个时代能找到的所有关于经济、金融的基础书籍,以及过期的财经报纸。

这些知识对我而言只是用来理解这个时代金融术语和规则的工具。我真正的“金手指”,是来自未来的记忆!

未来的记忆里1997年可是一个韩国很大的转折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韩国将是重灾区,股市暴跌,韩元大幅贬值。这是巨大的危机,也是巨大的机遇!做空韩元、做空股指……当然,这需要足够的本金和国际账户,对现在的我来说还太遥远,但这是必须标记的关键节点。

要问为什么会知道这个事情,那可要感谢梨泰院F4啦!

曾经刷视频的时候刷到过一个关于他们的颜值安利视频,开头就是97年韩国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出现这四位神颜?

看评论区的时候,一条高赞回答是:97年韩国金融危机经济崩盘,于是诞生出了印钞机。

抱着好奇的态度去查那年的韩国金融危机的事情,不得不夸一夸我的聪明的小脑袋瓜,谁说刷视频没用的,这不就是派上用场了吗!

光有宏观趋势和埋头学习是不够的,我需要熟悉这个时代的交易规则、市场节奏和具体的个股。

我让“妈妈”找来纸笔,开始进行“模拟盘”训练。我根据记忆和现有的报纸信息,挑选出几只目前看来平平无奇、但我知道未来潜力的股票(比如三星电子的前身),每天记录它们的价格波动,模拟买卖。

同时,我也关注着当下的市场热点和短线波动,锻炼自己的盘感。

两个月后,我对1995年韩国股市的“脾气”有了初步了解。是时候,进行一场小规模的“实战”了。

机会很快出现。一家中型食品公司因为一批原材料受污染的负面新闻,股价连续几天大跌。看着眼熟的牌子我知道,这家公司后来通过危机公关和技术升级,不仅度过了危机,反而借此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股价在半年后创下新高。

我决定出手。

晚上,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爸爸对我说,可以把我们攒的钱,买一点……一点这个。”我递给她一张纸条,上面是我歪歪扭扭写下的公司名称和代码。我用的是“爸爸托梦”这个在孩子身上看似荒诞却无法严加指责的理由。

“李英爱”看着我,眼神复杂。她明白这是我的指令,但系统赋予她的“母亲”人格,让她本能地担忧。“世真,这……这太冒险了。我们的钱不多……”

“爸爸说……会涨的。”我坚持着,用孩童的固执掩饰着成人的笃定。

最终,“马甲妈妈”服从了核心指令。她以“李英爱”的身份,去证券公司开了户,用摆摊攒下的大部分积蓄,在股价低点买入了那家食品公司的股票。

交易完成后,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不仅仅是投资,更是一种宣言——我,朴世真,不再是被动承受命运的可怜虫。我要用我知道的一切,悄无声息地,撬动这个世界的杠杆。

书桌下,那张画着幼稚K线图的草纸,仿佛是我向未来吹响的、无声的号角。

买入那家食品公司的股票后,日子仿佛又恢复了平静。

“马甲妈妈”依旧每天推着餐车出门,用香气和美味温暖着街坊的胃。而我,朴世真,偶尔会跟摊出门帮忙收钱,涨涨关注。

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每天下午,“妈妈”从市场回来时,会“顺便”去一趟证券营业部,看一眼行情。她不会待太久,只是安静地看一会儿大厅里滚动的电子屏,然后默默离开。

晚上,她会把当天的收盘价,用只有我们能看懂的方式,记在一本普通的记账本上。股价起初依旧有些波动,甚至偶尔还会小幅下探,但总体趋势,正如我所“梦见”的那样,在负面新闻的影响逐渐消散后,开始缓慢而坚定地向上爬升。

大约三个月后,那家食品公司发布了强有力的澄清公告,并公布了新技术投产的消息。股价应声而起,连续几天涨停板,不仅完全收复失地,更一举突破了历史高点。

时机到了。

在一个平静的傍晚,“李英爱”从证券公司回来,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混合着激动与难以置信的红晕。她关上房门,快步走到我面前,甚至顾不上放下手里的菜篮。

“世真……”她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微微颤抖,“股价……涨了好多!比我们买的时候,翻了一倍还多!”

我放下手中的童话书,抬起头,内心虽然早已波澜壮阔,但脸上只是露出一个属于孩子的、略带困惑的笑容:“是吗?爸爸的梦……是真的呀。”

“妈妈”重重地点头,眼眶有些湿润。她不仅仅是为了这笔意外之财,更是为了某种验证——验证了“女儿”那看似荒诞的“梦”,或许真的蕴含着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或许是来自天上父亲的庇佑。

第二天,她按照我的暗示,抛售了所有的股票。

当那张存折上的数字清晰地显示出来时,连拥有成年人灵魂的我都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初始投入:约300万韩元(主要是摆摊所得和家里所剩无几的存款)。

最终收益:超过1200万韩元。

净盈利:900多万韩元!

在这个普通职员月薪不过几十万韩元的年代,这无疑是一笔巨款。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彻底摆脱了生存危机,更拥有了启动更大计划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妈妈,我们把本钱和一部分利润存起来。”我用稚嫩的声音,说着冷静的计划,“然后分几个银行分别慢慢的换转成美金,到时候放在家里。‘爸爸’好像说过美金汇率会越来越高。”

“李英爱”心领神会

对于第一次投资的大获成功,我虽然开心,但是也不敢太嚣张,毕竟这个公司恰好是以前比较喜欢吃的零食才会知道,其他的还需要慢慢的摸索。

但是最起码成功了之后有了托底的金钱资助,我还是开心的笑出声来。

这笔成功的投资,极大地增强了“马甲妈妈”对我(或者说,对“爸爸托梦”这个借口)的信任。她开始更主动地关注财经信息,甚至会把我“无意”中提到的某些公司名字记下来,暗自研究。

我知道,这仅仅是开始。900万韩元,在未来的金融风暴和科技浪潮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但这是一个完美的开局,它证明了道路的正确性。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