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碾
第十五章旧友来访,故人叙旧情
深秋的雨丝带着凉意,敲打着小院的竹窗。宋茜正给李静怡熬着当归鸡汤,院门外忽然传来熟悉的呼喊:“宋茜!静怡!可还记得我?”
两人闻声出门,只见雨幕中站着个身着青色布衫的女子,肩上挎着个旧布包,脸上带着风尘仆仆的笑意,正是多年未见的旧友苏湄。她早年随父去了北方经商,如今终于回到江南。“我从枫桥镇一路打听过来,可算找着你们了!”苏湄快步上前,一把抱住李静怡,又拍了拍宋茜的肩,眼底满是欢喜。
进屋后,宋茜给苏湄倒了杯姜茶,李静怡握着她的手,问起北方的生活。苏湄叹了口气:“北方风沙大,哪有江南舒服?只是父亲走后,我一个人撑着铺子,实在走不开。”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李静怡苍白的脸上,又看了看宋茜关切的眼神,轻声说,“我在镇上听说了你们的事,静怡,你受苦了。”
李静怡笑着摇头:“都过去了,现在有宋茜陪着,还有苏砚、清辞他们,日子过得很安稳。”正说着,苏砚和沈清辞提着刚买的菜路过,见院里有客人,便也走了进来。苏湄认出苏砚,笑着说:“这不是苏大夫吗?当年你还帮我娘看过咳疾,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老样子。”苏砚也笑了,忙让沈清辞添副碗筷,留苏湄吃饭。
席间,苏湄说起北方的趣事,又讲起经商时遇到的奇人异事,逗得众人哈哈大笑。陆昭送完镖回来,见屋里热闹,也凑了过来,还从包里掏出个北方的糖人,递给李静怡:“路上见着的,想着你或许喜欢。”苏湄看着满桌的欢声笑语,眼中满是羡慕:“还是你们好,守着这小院,有这么多朋友,比我在北方孤零零的强多了。”
宋茜握住苏湄的手:“既然回来了,就别走了。枫桥镇正好有间空铺子,你若是愿意,还可以重开布庄,我们也好常聚。”苏湄眼睛一亮,看着众人期待的眼神,用力点了点头:“好!我不走了,以后就在江南扎根,和你们做邻居!”
第十六章布庄新开,烟火满街巷
初冬时节,苏湄的布庄在枫桥镇开张了。铺子不大,却收拾得干净雅致,货架上摆满了从北方运来的绸缎,还有江南少见的刺绣花样,一开张就吸引了不少客人。
宋茜和李静怡特意送来一幅绣着荷花的门帘,苏湄接过,笑着挂在门上:“这门帘一挂,铺子都添了几分灵气!”沈清辞也来了,还带来了自己弹的琴曲,用锦盒装着,说是给布庄添点热闹。陆昭则主动帮苏湄搬货、整理货架,苏砚还特意给布庄写了块新招牌,笔锋遒劲,引得路人纷纷称赞。
开业当天,柳如眉也来了。她提着一篮新鲜的橘子,递给苏湄:“苏姑娘,恭喜你开张!我家绸缎庄虽和你是同行,但以后我们可以互相照应,江南的布商,本就该抱团取暖。”苏湄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接过橘子:“多谢柳姑娘,以后还要请你多指教。”两人相视一笑,过往的隔阂悄然消散。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湄的布庄生意越来越好。她为人热情,又懂布料,客人都爱来她这里买布。有时遇到家境贫寒的妇人,想买布给孩子做新衣,她还会主动降价,甚至送些零碎的布料。宋茜看着她忙碌的身影,笑着对李静怡说:“湄儿总算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以后她再也不是孤零零一个人了。”
腊月初八那天,苏湄的布庄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刺绣比赛,请镇上的妇人来参赛,获胜者可以得到一匹上好的绸缎。比赛当天,铺子里挤满了人,沈清辞弹着琴,苏砚帮忙维持秩序,陆昭则在门口煮着腊八粥,分给过往的行人。李静怡坐在一旁,看着大家热闹的样子,嘴角始终挂着笑意,宋茜坐在她身边,时不时给她递颗剥好的栗子,指尖的温度温暖而安稳。
暮色降临时,比赛结束,柳如眉的学徒得了第一名,苏湄亲自将绸缎递给她,还笑着说:“以后常来我这里,我们一起研究刺绣花样。”柳如眉看着学徒开心的样子,眼底满是欣慰——她终于明白,真正的快乐,从不是独占一切,而是看着身边的人都能过得好。
小院的竹窗透着暖黄的灯光,宋茜陪着李静怡坐在廊下,看着远处布庄的灯火,听着街上隐约传来的笑声。李静怡靠在宋茜肩上,轻声说:“你看,大家都过得很好。”宋茜握紧她的手,抬头望着漫天的星光,轻声回应:“嗯,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雨不知何时停了,晚风带着腊梅的清香,拂过小院的荷叶,也拂过街上的灯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