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在天月阁中谈笑风生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半个月过去了,神武学宫将迎来第一场争鸣论战,每一位学宫成员都要把自己对天道法度的见解拿出来说一说,辩一辩。
这是天界数百年来的第一场争鸣论战,不仅吸引了天界众神的围观,就连久不露面的太乙天尊都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向神武殿走来。
玄天虽然在天界骄奢淫逸,但除了洞庭神女,还有一个人也能让他俯首收敛,那就是他的师尊太乙天尊。见到太乙天尊走到前庭停下来捋着长长的白胡子休息的时候,玄天甩开了给自己整理衣冠的仙侍,一路小跑来到太乙天尊面前,躬身行礼道:“师尊,您老人家怎么过来也不派人跟徒儿说一声,我好派人去接您。”
“天儿,我的好徒儿参加争鸣论战,为师必须要来观摩一番。”
玄天不禁皱了一下眉头,本来神女姑姑身体不适,已在晨华院休息数日,不会过来参加争鸣论战,自己大可喝喝茶看看热闹。
玄天心知自己近百年来除了在三界吃喝玩乐,哄神女姑姑开心,没做一件值得拿出来说道的事,读书思辨那更是没有,这争鸣论战也就是不得不来,否则这腊梅花开的大好时节,到玄圃闻香赏花岂不妙哉。他相信就自己的身份,即使在学宫全程作壁上观,最后也没人敢不让他进玄武塔。
可没想到师尊太乙天尊竟然来了,玄天只得毕恭毕敬地奔了过去。他在谁面前都可恣意妄为,在师尊面前是万万不能的。太乙天尊在天帝面前说话的分量是四大天尊里是最重的,今日,如此多能人仙士来到天界,若是自己在师尊面前出了丑,很快就会传到天帝耳朵里,往后恐难偷享这份天界荣华。
正在玄天一边搀扶着太乙天尊,一边思忖着怎么在争鸣论战上蒙混过关时,玄旻搀扶着自己的大师尊太白天尊朝两人走了过来。
两位天尊一直以来就彼此不对付,这面对面碰上了,也只得停下脚步,假意招呼,当彼此目光一旦交错,气氛一下子就变得紧张起来。
太白天尊微微皱起眉头,望着太乙天尊,用略带蔑视的口气说道:“哦,原来是太乙啊,看来你这个老不死的身体还不错,给天帝炼的丹药,没少进自己肚里吧。”
太乙天尊略带尴尬地笑了笑,试图缓解气氛:“仙丹确实炼了不少,但老朽我身体康健,还用不上。”
太白天尊冷笑了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道:“你这白胡子都快拖到地上了,寿元不多了,该吃就吃点吧,天帝陛下不会介意的。”
被折辱的太乙天尊情急之下伸手一把拽住了太白天尊的胡子:“我看你这白胡子也不短,想多活几年,我帮你拔了可好?”
气氛越来越紧张,两人的对话也越发无厘头。
玹羲、玄启、焜烨和秦天刚好看到了这一幕,不禁低声议论起来。玹羲小声道:“两位位份如此尊贵的天尊驾临神武殿,连四位帝君在此恐怕都得起身迎接,他们可好,在这殿外站着比白胡子,真是开了眼界……”
玄启回道:“是有些离谱,不过两位天尊年轻时就热衷于比灵力,比法术,比地位,后来比徒弟,比厨艺,比了一辈子,比胡子长可能是最无伤大雅的了。”
“这两位天尊的徒弟,一个奢靡享乐,一个忙横霸道,有什么可比?”
“玄天玄旻两位兄长在成为神君之前也算是风神迥异,骨骼不凡,后来为何变了心性,我也不知。”
走进神武殿,气氛甚是热闹,仙神百家的弟子们汇聚一堂,摩拳擦掌准备着展开激烈地舌战角逐。
殿内有两位天尊在,玄天与玄旻自然当仁不让,首先站上高台准备一绝高下。
玄天在高台上来回不停地踱步,想要掩饰自己的心虚状态,但紧紧握拳的双手上紧绷的肌肉线条暴露了他的紧张情绪。
他吞吞吐吐道:“先贤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玄旻笑着回道:“但先贤也有言:‘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玹羲听不懂,在一旁皱眉道:“这两位殿下怕不是学习太差,只会背书简上的原话,听起来文绉绉的,让人似懂非懂,仔细斟酌也不知他们想说什么。”
焜烨在一旁解释道:“他们二人引用的典故在说:天界道法是先于天地的混成之物还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普遍法则,人人都应遵循。”
玹羲闻言对焜烨有些刮目相看之感。她本以为焜烨只是一介武痴,对这些书本上的学问没什么兴趣,今日这么一看他倒是有些深藏不露。不过焜烨毕竟是西炎帝君的儿子,从小与玄启一起学习,博学多才也属正常。倒是自己这个玉山的山野小仙子,即使母神是羲皇娘娘又如何,如今只会一些小聪明而已……不,不能被人看扁,日后我玹羲也要名震天界。
沉思的玹羲又听玄启在一旁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玄启哥哥,你这又是什么意思?”
焜烨接着解释道:“兄长的意思是天地万物都是变动的,变动不居的原因是它们都存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对立面,且会互相转化。”
玹羲兴奋道:“这次我懂了,战神和魔尊对立存在,也有可能相互转化?”
焜烨和玄启同时转头对玹羲道:“不是这个意思。”
玹羲无奈道:“那是几个意思?”
秦天笑道:“就是这个意思,魔界不一定都是坏人,天界也不一定永远是对的。”
玄启愤然道:“秦天,你这是大不敬之言,小心帝君们直接贬你下界。”
秦天耸耸肩,不以为然道:“我只是说给玹羲听的,各位就当没听见。”
玄启刚想反驳,焜烨在一旁小声劝住了:“兄长,秦天没有恶意,不用与他争论”。
就在这时,南幽帝君之子姬风站上高台道:“二位殿下的真知灼见我想在座都已经见识了,但这法之道于当下怎么说都有理。我这儿有个具体的疑问想向大殿下讨教讨教。”
不用继续说话背书,玄天心里大喜,没顾上姬风和玄旻的关系,笑道:“姬风君请讲。”
姬风道:“下界凡人女子落水,是以仙法救还是施以援手?”
玄天道:“凡人面前不可施法,自然是施以援手。”
“男女授受不亲,拉手可合乎礼节?”
“人命重要还是礼节重要?”
“那若是仙神落水呢?”
“自然可以仙法救之。”
姬风笑道:“怪不得那日我见大殿下拉着洞庭神女的手呢,原来是把神女当凡人了呀……”
姬风说完,台下一阵哄笑。
玄天气得脸都快绿了,但无奈嘴拙。腰间那把长明剑已经颤动得有些按捺不住,似乎只要玄天一念闪过,它便会脱壳而出直冲姬风而去。
太乙天尊在场,不会容忍自己的爱徒就此被击溃,先举手施法止住了长明剑的躁动,然后不紧不慢地捋着胡子道:“洞庭神女乃是玄天殿下亲如养母的姑姑,近身伺候那是孝道,有些仙君在下界自由散漫久了,这顽劣的性子恐怕老夫得帮南幽帝君管管。”说着姬风脸上就是一阵剧痛,太乙天尊的神鞭神不知鬼不觉地已经抽到了姬风脸上。
姬风虽不是太白天尊的弟子,但显然,这恣意张狂的作风跟玄旻有异曲同工之处。太白天尊也没想到这徒弟跟随南幽帝君下界后竟成了如此模样。想当年,少年玄旻也是天界一颗璀璨的星辰,整个人充满了无尽的英气和风采,能说会道,武艺高强,对天界的长辈和兄弟也是有求必应,甚是亲和。
还记得天帝的子嗣们少时一同读书的时候,玄旻聪明而有才华,那时的他很尊敬和仰慕大哥玄天。因两人比其他兄弟姐妹更为年长,所以经常在一起玩耍、学习和讨论问题。那时的玄天虽是大哥,但思虑文采上确实不如玄旻,玄旻也并未因此而骄纵,反而每每在争鸣论战时帮玄天说话。
有一次,天帝给二人出了一道玄谈的题目,二人的文章都很出色,无法决出胜负,是玄旻主动提出将二人观点合并,后来成为了天界传颂至今的好文。
可是,自从天帝命玄旻随南幽帝君下界后,玄旻的性子便与从前南辕北辙了。很长一段时间都郁郁寡欢,埋天怨地,他觉得天帝偏心。日后便随了南幽帝君的心性,变得蛮横霸道起来。
太白天尊觉得这也不是玄旻的错,他确实自小天资聪颖,各方面都更胜于玄天,作为天帝之子中唯一委屈下界的天神,有怨气也实属正常。加上在天界老来孤寂,太白天尊对玄旻比从前更加怜爱,此情此景下虽知其待人太过刻薄、跋扈,但也不打算有所责难。
此刻,太乙天尊毫不避讳地袒护玄天,太白天尊怎么可能不站出来力挺玄旻。只见他一把抓住太乙天尊再次挥起的神鞭,道:“太乙,这君子动口不动手,更何况这是年轻人的争鸣论战,姬风有何不敬之处,自有南幽帝君教导,轮不上你老头……要比就让他们自己来。”
“比就比。”说着玄旻已掏出惊夜枪,尖指向前怒道。
论灵力武功,玄天从不示弱,应声拔剑。
玹羲感觉这高台上两人周围的气流强得就快掀了玄武殿的屋顶了,虽说自己只是看戏,且两位殿下都是她讨厌的人,但这一旦打起来,在场之人一定都会受到无辜牵连。
正当她紧张时,玄寂跳上高台,站到了两人中间:“大哥,二哥,稍安勿躁,二位可知旧魔尊去,新魔尊出,要害在何处?”
玄启在台下大声道:“魔族心性本恶,不施仁政,不行礼制,以杀戮征战为快事,是为要害。”
玄寂笑道:“这就对了,以礼相交才是今日争鸣论战而不是剑拔弩张的擂台比试。”
闻言,玄天和玄旻也觉得不妥,于是收起了兵器。
看玄寂三言两语便终止了这场龙争虎斗,玹羲感叹道:“这位玄寂殿下不输玄启哥哥呀。”
焜烨在玹羲耳旁小声道:“看人别只看表面。”
“殿下,你是巴不得他们打起来么?”
“那倒也不然,讲道理只能疏解一时之怨气,只要二人的欲念在,今日的恩怨日后必将更甚。”
“我相信解决恩怨可晓之以理,也可止戈为武。”
“大河之水能倒流吗?”
“不能。”
“恩怨出自人心,而人心是最为变化莫测的。说理可能能解一时之心结,但时间长了终究会失去效用。”
“为什么?”
“这个,日后你慢慢体会吧。”
高台上的紧张气氛告一段落,但其他仙神们纷纷展开了口才和思辨的较量。他们以口舌之剑,相互驳斥、辩驳,力图挑战对方的理论和立场,用纷繁复杂的论据和思想观点,争取着更多人的认同和支持,为日后的权利之争打下人缘基础。其中,玄启最为惹眼,他虽不激进,但最善在他人激烈争辩时,他将自己的见解娓娓道来,如水流慢慢浸入土壤,润物细无声。
这场争鸣论战没有最后的胜者,虽然玄天和玄启明争暗斗,虽然各路仙神百家争鸣,虽然玄启才华横溢,折服众人,但玹羲始终相信母神是最好的天神,这些人要比地位,争权势就让他们去吧,自己定当以母神典范,天下为重,正义为先。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