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中国的农历新年就快到了。贾兰安排好了云南这边的公务,和家人一道启程前往京都,专程去看望祖父母。他们已经有好长一段的时间没有见面了。此前,王夫人还特意叫人捎来了口信,说她近来甚是想念贾智和贾慧这两个孩子,很想看看他们。
贾兰一家人在赶往京都的路上走得比较匆忙,因为他们此行在京城逗留的时间有限,贾兰要按时返回云南处理公务。贾智和贾慧两个孩子平时很少出远门,当他们在这一路上见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热闹,自然是十分的开心。他们不时探头探脑的从轿窗中往外面张望,生怕错过了旅途中的那些好景致。
且说经过了一些日子的行程,这一天的晌午刚过,贾兰一家人乘坐的两乘蓝呢大轿,便从京城的东直门进了城。孟金凤十分好奇的从轿窗中往外瞧了一瞧,只见高高的城门楼,宽敞笔直的街道,富丽堂皇的宫殿,所见之处甚是不同凡响。街市之繁华热闹,行人之时尚悠闲,自非别处可比。金凤留意地看了好一会儿,她不由得感叹道:“这京都看起来甚是漂亮,也很有些气派呢,要比我想象中的京都强得多了,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
李纨在一旁听了笑道:“金凤这回你可开了眼界不是,皇上居住的地方哪里能差了。你来了这一回,我保你以后还想着要再来呢。这么大的一个京城,你即使是在这里住上几个月的光景,许多好的景致恐怕也瞧不完呢。”
金凤听了笑道:“既然妈也这么喜欢这里,以后何不叫贾兰来京都做一个官呢,那样不是更方便。”
李纨思忖了片刻回道:“在什么地方做官,哪里是兰儿自己可以说了算的。上面指派他去哪里做事儿,他只能是听从吩咐,哪里有自己挑三拣四的道理。再说了,这京官哪里是好做的,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做事情,稍微有一点差错都使不得。”
金凤听后笑道:“还是妈这话说得在理。金凤这回可长见识了,长了这么大,好歹也算来了一趟京城呢。”
此时,在贾府的大门口处,有两个看门守院的小厮,正在东瞅西望地看热闹。他们突然瞧见有两乘蓝呢大轿正朝这边急急地走来,轿子一径来到了贾府的大门前才歇了轿。有两个随轿而来的差役立马走上前来,他们垂手站在大门外的两侧。另有一个领班走上前来,递上了访客的名贴。看门的小厮瞧见了这个阵势,哪里还敢有丝毫的怠慢,一个小厮赶紧进去禀告主人,说是门外有几位贵客到访,随后并递上了访客的名贴。
因为前些日子,贾兰已经叫人捎来了口信,信中告之贾政和王夫人,他们全家人正在赶往京都探亲的途中。所以贾政和王夫人对他们的到来,并不感到十分的意外。这会儿接到了小厮的禀告后,宝玉和宝钗叫一个丫鬟去禀告王夫人,他们几人立马便接了出来。
几个人刚出了大门,正好见到贾兰和李纨从轿上走下来,便赶紧迎上前去打招呼。大伙互至问候,又十分热情地寒暄了几句。宝钗上前拉住贾慧和贾智的手,并问他们现在几岁大了,随后大伙一边说笑着便往院子里走来。
一行人刚进了院子的大门,王夫人便在几个小丫头的陪伴下笑着迎上前来,贾政拄着拐棍站在一旁。
王夫人笑道:“这几天我们得到你们捎来的口信后,总是在家里念叨你们,说你们现在应该是走到哪里了。没有想到你们这么快便到了。这一路上走得可是顺畅?”
李纨笑着回道:“还说呢,我们拖家带口的没一个是手脚麻利的。这一路上我们也是急着赶路,只盼着能早些赶到京城,大伙见了面,可以在一起开心地说一会话,好好的乐一乐。”
贾政在一旁笑道:“这么远的路途哪里是容易的,连大人们都有些吃不消呢,更何况你们还带着两个孩子来,快进屋里歇会吧。”
贾兰稍整理了衣冠迎上前去,说道:“老爷和太太安好。我们早就想来京城探亲,尽些我们晚辈的孝心。只因我在云南那边被一些琐事缠身,使我们的京城之旅被耽搁了几日,晚辈对此甚感愧疚。”
贾政听了笑道:“兰哥儿这是说的哪里话来,自古至今忠孝难得两全。你身为朝廷的官员,理应先为云南的百姓办些实事。先公后私,先忠后孝才是个为官做事的正理儿。”
王夫人在一旁笑道:“兰哥儿在外面做了这几年的官员,不但会说话办事,也明了如何做人的道理,这个甚是难得。”
众人一边说笑着便走进大厅里,王夫人笑道:“大伙且坐下说话吧。”言毕,贾政和王夫人在正位上坐了。
这时李纨、贾兰、孟金凤和两个孩子,依次走上前来向王夫人和贾政行家礼和问安好。贾政叫贾兰坐在自己一旁的椅子上说话。王夫人笑着走过来,她左手拉住贾智,右手拉着贾慧,叫他们两个坐在自己的身边,随后大伙都归了座位。王夫人见金凤长得五官标致,端庄高雅,气质不俗,便在心里思忖着:“这金凤是个旺夫的媳妇,难怪兰哥儿这些年官运亨通呢。”随后大伙带笑叙话。
贾政笑道:“你们这次来到京城,可要多住些日子才好呢。先在家里歇上几天,随后你们领着两个孩子进城里去瞧瞧,我料他们会喜欢的,这京城里好玩的和热闹的地儿可多着呢。”
李纨听了回道:“正是老爷说的这个道理,我们原本也是这么打算的。只是兰儿还有些要紧的公务在身,这一次我们恐怕不能在京城这边耽搁得太久了。”
大家正说着话,薛姨妈也笑着进来了,并道:“恕我姗姗来迟,抚台大人和家人不远千里回京探亲这甚是难得,我们有失远迎了。”
大伙一听都笑了。李纨道:“不管兰儿在外边当了个什么官,姨娘都是他的姨祖母,哪里轮到他做晚辈的挑理说事。我们不能经常回京城来看望老爷和太太,尽些晚辈的孝心,已经是有点欠理了。”
这时一个小丫鬟进来,忙着上前给大伙端水倒茶,然后她放下帘子便出去了。大家坐在一起边吃茶边说话,大厅里的气氛很是温馨。
贾兰衣冠整洁,相貌魁梧,谦恭厚道,举止不俗。此时他身着二品的官服相貌堂堂,贾兰的胸前还挂着一串黄色的蜜蜡朝珠,他的确有个朝廷高官的派头,看上去大有祖风。贾政见了心下甚是欢喜,他忖度着:“这兰哥儿确是个为官的材料呢,一看就是我们老贾家的后生。现在他的年纪还不算大,便已做到了二品官员,还加了兵部侍郎衔,贾兰以后的前途必是不可限量的,看来这家道复兴还是有指望和盼头的。”
贾兰坐在一旁听着大伙说话,他的话语虽然不多,但他的态度和举止甚是谦逊和随和。贾兰的面部表情也从容淡定,不卑不亢,一看就是见过些大场面的。只见贾兰将身子略往前探了一探,他含笑问道:“老爷的身子近来可安好?我们老早就想着来京城看看你们呢。在家里我母亲时常对我说:老爷和太太甚喜天伦乐,我们能经常回京城看看他们才好呢。但是晚辈在云南那边被一些琐事缠身,不能时常领着贾智和贾慧回来探望老爷和太太,尽一些我们晚辈的孝心,这个叫人感到羞愧和不安。”
贾政看了看贾兰,回道:“兰哥儿此言差矣。你是朝廷里的官员,为云南当地的百姓多办些实事才是要紧的。一省之首府必无小事,如果一时不慎耽搁了公差,上面怪罪下来可不是玩的。你拿着朝廷的俸禄,理应先公后私才对呢。”
贾兰听了笑道:“我在自家里说话自然会随意些。但对上面指派下来的公差,或是一些省府的地方要务,我平时是断乎不敢懈怠的。”
贾政道:“你能这样做事情就对了,我也放心了。我还是个老样子,如今我的年纪也大了,更是比不得从前了。我闲在家里实在无聊时,甚是喜欢看一会子书,或是写点毛笔字。但是这些日子我多看一会书,便会觉得眼花头晕的,我以前可不是这样的,真的是人老了不大中用了。近来我又患上了老年人的病症,人到了我这个年纪上,不服老不行呢。”
贾兰笑道:“老爷每天都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是要紧的,读书和写字也要量力而行才好呢。一时太心急了反而不好,容易累着。”
贾政听了回道:“是兰哥儿说的这个道理,我现在也只好面对眼前的这个现实,不然还能怎么样呢。兰哥儿身为云南省的抚台,管理着一省诸多的事务实属不易。你平时也不要过多地惦记咱们家里的事情,以免太过分散了精力。耽误了朝廷里的事情可不是玩的,皇上知道了必会怪罪下来的。”
贾兰听后,连忙点头笑道:“老爷说的甚是在理,我以后自会多加小心的。我现在的想法也是比较务实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稳中求进。”
贾政听了心下思忖着:“巡抚这个官职确实不算小了,再往上做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也不能不求进取,事在人为吗。”
宝玉在一旁说道:“我侄子行事稳重,志在长远,这样做甚是使得。”
宝钗见大伙说得开心,也很高兴,她对王夫人说道;“大伙先在这里聊着,我去厨房里叫他们把饭菜准备好。”
王夫人点头道:“这样使得,叫他们快着些。”
随后王夫人笑道:“这一晃我们也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见面了,你们瞧瞧,智哥儿和慧姑娘现在都长成大孩子了,看着甚是叫人喜欢。”她又对两个孩子问道:“你们两个娃儿走了这么远的路程,这会子肚子必是饿了,身子也疲乏了吧?我已经叫厨房里给你们准备饭了。”
贾慧听了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什么。贾智则是在一旁回道:“回太奶奶,我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大伙一听全都笑了。
王夫人含笑道:“你们瞧瞧,这回让我说着了不是。宝玉,你这就去厨房里,看他们把饭菜准备好了没有,叫他们快着些才好呢。等会儿他们吃过了饭,好早点回屋里歇着。”宝玉答应了一声,便赶紧起身去厨房了。
薛姨妈问李纨道:“你们这一路上走得可是顺畅?这两个孩子喜欢出远门么?”
李纨笑着回道:“还算好,来京的沿途都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两个孩子顶喜欢出门看热闹和游玩了,他们见了什么事情都觉得是新鲜的。”
薛姨妈道:“可不是吗,他们的父亲成天家在外面做官和忙公务,哪里有时间领着他们出门游玩。这回你们来京城可算是一举两得了,也叫孩子们开了眼界。”
贾智和贾慧坐在王夫人的身边,王夫人看了看这个,又瞧了瞧那个,心里很是欢喜。王夫人先问贾智道:“智哥儿现在能认得多少个字了?”
贾智回道:“回太奶奶,我现在能记得很多字,我还会背诵古诗呢。”
王夫人听了很高兴,说道:“很好,你将来必是个有成立的孩子。”王夫人又转过头来问贾慧道:“慧儿姑娘几岁大了?你现在也会背诵古诗吗?”
贾慧道:“回太奶奶,我已经满六岁了,我背诵的那几首古诗和识得的那些字,都是我母亲教给我的。”王夫人听了很是开心。
大家又说了一会话儿,这时一个小丫头过来传话道:“厨房里已经把饭菜都准备好了,现在大伙可以用餐了。”
王夫人听后说道:“老爷,他们在路上走得疲乏了,这会子肚子也饿了。不如叫他们先过去吃饭吧,等他们用过了饭,再过来说话也不迟。”
贾政回道:“这样使得。一会你们吃过了饭,兰哥儿记着到我的书房里来吃茶,我还有些事情想要问问你呢。”
贾兰一边答应了,又叫人拿出这次带来的礼物,算是对祖父母的一点孝心。礼盘中摆放的是一只刻工极其精致的白玉如意,它的表面十分剔透和温润。另有一个精美漂亮的景泰蓝大花瓶,外加上三百两银子的孝敬钱。
贾兰笑着说道:“请祖父母收下这些礼物,算是我们晚辈的一点心意,实在是不成敬意。”
王夫人走过来,她先拿起那只玉如意仔细地瞧了瞧说道:“好漂亮的东西,都是自家人,又何必这样客气和多礼呢。”随后王夫人转过身来,叫丫头银玲收下了这几件礼品。
随后大家便去饭厅里吃饭。吃过了饭后,贾兰打算去贾政的书房里,陪老爷说一会话儿,和吃点儿茶。李纨和金凤则是领着两个孩子去陪王夫人和薛姨妈聊天,叙说一些家里的亲情趣事。
贾兰走出了饭厅,一径来到院子里随意地转了一转,他又往四处瞧了一瞧,便由一个老婆子领着去了贾政的书房。贾兰进了屋里,他先向贾政问了安好,贾政笑道:“兰哥儿且坐下说话吧,我才吩咐小丫头泡了上等的好茶呢,也不知你是否喜欢?”
贾兰笑着点头道:“饭后吃一杯茶,肠胃会舒服些,还有助消化呢。”贾兰一边说着,便坐在桌旁的一把椅子上。
贾政笑道:“我向来喜欢和读书之人交谈。你现在是我们贾家儿孙当中最有学问的一个,先是中了进士,现如今又是二品的巡抚大员这十分难得。只可惜你们住在云南远离京都,平时我们要想见上一面,或是在一起说个话儿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在生活中缺少了这一份天伦乐,但我还是感到十分的开心。因为我知道你现在是朝廷的官员,肩负着朝廷的使命和重任,而且云南那边的百姓更是离不开你。”
贾兰听后回道:“我在家里也时常为此事感到苦恼,不能经常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叙说亲情,共享天伦乐,在生活上就难言完美,真的是忠孝难得两全。以后我如果有机会能到京都来做官,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贾政笑道:“这种事情可不是你我能说了算的,以后只能是碰机会了。当下你唯有尽心图报朝廷,解百姓之烦恼才是要紧的。”
二人一边品着茶一边叙话,贾兰笑道:“这茶的味道吃起来确实很不错呢。下次我再来京城,给老爷带些云南当地产的茶叶,这次因为我们走得太过匆忙,竟一时给忘掉了。”
这时贾政的话题突然一转问道:“兰哥儿,近来朝廷里可有什么要紧消息传出来吗?我虽然居住在京城里,但是现在我和外边的联系甚少,各类的消息也闭塞得很。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爱胡乱的操心和打听外面的事情。”
贾兰听后笑道:“回老爷,这些日子我还真的没听说朝廷里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传出来。只知道皇上刚刚才从江南巡视回来,听说这些日子圣上的心情甚是愉悦。”
贾政听了忙问道:“是吗,皇上刚出了一趟远门回来,想必是在南边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所以他回到京城后才会龙颜大悦。”
贾兰回道:“事情的确如此,皇上此次江南之行,他的心情要比上一次好很多。上一次是因为南边的几个州县发了大水,地里的粮食欠收且减产,皇上见了必是不开心的。而今年圣上走过的地方,所见的都是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昌盛,皇上见了怎能不喜悦呢。听说皇上回到京城后龙颜大悦,欣然命笔,还写下了一首诗歌,以赞美大清盛世。”
贾政笑道:“是吗,乾隆帝是一位风流潇洒的君主,提诗作画自然不在话下。我听说他甚是喜好收藏和欣赏中国历代名人,和书画大家的作品真迹,甚至是已经到了有些痴迷的程度。”
贾兰道:“正是如此。这次皇上的江南之行广施天恩,感化万民。乾隆皇帝将自己路经州县的赋税一律减半,并给沿途负责接待迎送他的大小官员纷纷升职加薪,一时间众人无不高呼圣上英明,这上上下下都皆大欢喜。”
贾政听后笑道:“果然是圣上的英明感化了万物,所以才至风调雨顺,一片丰收景象,福泽万民。”
贾兰又道:“听说这次乾隆帝的南方之行还有一个小插曲,皇上收获了一个意外的惊喜。浙江省的巡抚吴大人投其所好,向乾隆皇帝献上了一幅宋代著名画家的巅峰之作。皇上看后甚是喜欢,简直是爱不释手。闲时皇上必会拿出来那幅画作来,仔细地欣赏和把玩一番。”
贾政笑道:“果真如此?”
贾兰笑着回道:“这个哪里会是假的呢,据说这幅著名的山水画作千百年来一直流传有序。画面上还盖有后朝君主,或是一些文人雅士的收藏印章,由此可见它为历代帝王和收藏者所珍爱的程度。这幅画作的身价自然也是不菲的,这么好的东西哪里是容易得来的。听说乾隆帝一回到京城后,便立刻在这幅名画的上面加盖了自己的收藏印章,而且还不只是一枚呢。”
贾政听后因笑道:“是吗,看来这幅名画确实是一件好东西,现在也算是物归其主了。”
贾兰听后不解地问道:“怎么?物归其主了?”
贾政微微一笑道:“这事情不是明摆着的吗,连整个大清的江山都是皇上的,更何况是一幅民间流传的古画呢。这位吴大人的心思甚是缜密,以后他这个官儿算是做得高枕无忧了。哪个不知趣儿的,还敢再去随便的招惹他。”
贾兰听了大笑道:“此话实不为过。皇上得到了这件宝贝,就连大臣们都跟着沾些光呢。”
贾政问道:“此话怎讲?”
贾兰道:“老爷,你看这里面的原由是显而易见的,皇上高兴了,大臣们都跟着松了一口气,这日子就好过多了。反之,如果是皇上不开心了,或是对谁发了火、拍了桌子,下面的大臣哪个不是提心吊胆的,他们的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儿了。大家说话办事无不小心翼翼的,管谁的日子都别想好过了。因为一时不慎,轻者可能会挨一顿骂,重者可能会因此丢掉了乌纱帽,有谁会不怕呢。”
贾政笑道:“也是兰哥儿说的这个理儿,所以有些做了多年官的老滑头,便是报喜不报忧,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贾兰又道:“在朝廷中如果是谁一不小心惹恼了皇上,不但他自己要吃些苦头,连其它的大臣们都会在暗地里骂他,这个倒霉蛋儿。谁见了他都像是遇见了鬼似的,生怕自己也会被牵连进去。”
贾政思忖着:“兰哥儿到底是朝廷的二品官员,对朝廷里发生的事情知道得不少。”这时贾政话锋一转说道:“兰哥儿的年纪不算大,便已经做到了二品的巡抚,这是一省之行政长官,这真的是可喜可贺,你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呢。这也让我们贾家的族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贾氏家族以后必会家道复兴的。兰哥儿对自己以后的作为可有些怎样的打算呢?详细地说来听听。”
贾兰在心里忖度着:“当官其实也有当官的难处。以后自己的仕途之路是否会继续通畅,现在连自己也说不准。”想到这里,贾兰便随口说道:“回老爷,这官场里的沉浮,升官与降职都不是自己能够说了算。一是要靠运气,二是要靠天意,三是靠人脉。花无千日好,人无百日红。谁能保证自己永远是皇上眼中的红人儿,这个官职只升不降呢。”
贾政听了说道:“也是兰哥儿说的这个道理,但是事在人为。”
贾兰缓了一口气说道:“在官场里混得时间久了,什么事情也都看得明白了,什么人也都见识过了。对于未来的事情,自己现在还真的很难说得清楚,一切只能听天由命。”
贾政听后耐心地劝道:“像你这样的年龄,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现在又能独当一面,兰哥儿应该放开手脚奋力一搏。如果你现在不去争取有所作为,将来必会后悔的,因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贾兰思忖了片刻回道:“老爷,现在这个官也是很难做的,官当的越大与上头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多,人家都说伴君如伴虎。有时一句话不小心说错了,或是一件事情搞砸了,必将全盘皆输,前功尽弃。我们现在做官,每日如履薄冰一般,皇上周围的人更是是非甚多,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给算计了。”
贾政道:“山高皇帝远,你在远离京城的地区做地方官,平时自己为官做事情,会相对自在一些。”
贾兰想了想道:“老爷说得倒也是,但是现在这个世道是好官难当,小人难防。我在巡抚这个位置上如果是能够坐得稳当了,又不遭小人的算计,我便知足了。”
贾政听了,心里略感不快,他思忖着:“兰哥儿这明着是不求上进了,这怎么行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于是贾政耐心地劝说道:“以后你在外面做事儿多加小心就是了,你既然走上了这条仕途之路,岂有不求进取的道理呢。”
贾兰想了一想叹道:“除了我们刚才说的那些缘故,皇上身边的那些人更是难缠和阴险的,小人无处不在,他们手眼通天,你能奈何得了他们?人性的本质便是穷奢极欲和贪得无厌,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是什么事情都敢做的。为了得到上面的认可,要先去讨好皇上身边的这些小人,这个甚是叫人受不了。”
贾政道:“兰哥儿,你既然是已经看透了这些人,平时多提防着些就是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吗。”
贾兰道:“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人是防不胜防的,他们惯于勾心斗角,结党营私,欺上瞒下。你加入了他们的团伙,便与其同流合污了,算是上了他们的贼船,以后再想下船都难。你不与他们合作,他们便认为你是他们的异路人,是他们将来潜在的威胁和竞争对手,便欲将你赶尽杀绝,绝不会对你心慈手软的。他们甚至会去上面诬陷你,不择手段地打击和排挤你。”
贾政问道:“如果是遇到了这种情况,你打算怎么去应对呢?”
贾兰回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听天由命,坦然面对。在朝廷里没有靠山,这是我为官的软肋。我只有把云南那边的事情办好了,这一条路可走。”
贾政听了,他皱了皱眉头:“嗯”了一声。心里忖度着:“他就是这么样了,贾家也是这么样了,看来以后已经无力回天。”
贾兰又道:“我以后能走到哪一步,官能做到哪一天,现在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楚。我只能是顺势而为,乞求安好多福。”
贾政叹了一口气道:“官虽难做,但是你现在身为一省的巡抚,此官得来实属不易。如果你不思进取,或是半途而废,那岂不是叫人感到惋惜和心痛。”
贾兰喝了一口茶说:“我现在也是得过且过,能够保住自己现在的职位就算不错了。我哪里还敢有什么其它的非分之想。”
贾政听了贾兰的这一番话,他的心里不由得一下子凉了多半截。心里思忖着:“贾氏家族以后是没有任何的指望了。在这些儿孙当中,竟没有一个是有担当的,这又能如之奈何,想要光宗耀祖,或是重现贾家昔日的辉煌是不可能了。我原来把这个希望放在了贾兰的身上,但是现在看来,他也就是这么样了。其他几个都是麻绳串豆腐,根本不值得一提。”
贾政想到这里,他的心里甚是沮丧。贾政突然觉得心口一阵烦闷,呼吸也不甚畅快,他连着咳嗽了几声。贾政告诉贾兰道:“兰哥儿,我的身子这会子觉得有些不适,我要先去后面歇息一会儿。”
贾兰见此只得起身告辞,说道:“老爷,我们已经坐了好一会了,你也有些累了,不如先歇一会儿吧。什么时候老爷方便了,我再过来陪你说话。”贾兰说完,便起身走出了贾政的书房。
且说大家吃过了晚饭,李纨和金风领着两个孩子,便一径去了王夫人的屋里,她们要去陪王夫人说一会儿话。几个人进了屋里才瞧见薛姨妈也在这里,她们上前向王夫人和薛姨妈问了安好,随后大家各自归了座,小丫头过来给她们递上了茶。
王夫人瞧见贾智和贾慧来了心里十分高兴,她笑着拉住智慧的手,让她坐在自己的身边,贾智则是坐在了薛姨妈的身旁。这时宝钗和宝玉也进来了,她们也在一旁坐了。大伙都十分喜欢贾兰的这两个孩子,一是因为他们都十分活泼和乖巧,确实招人喜爱;二是因为她们都是贾家的血脉,是贾家的未来和希望,而且平时大家也是难得见上一面。现在大伙坐在一起说些家常话儿,真的是叫人感到非常的开心和愉悦。
李纨向王夫人问道:“太太近日身子可安好?”
王夫人回道:“我感觉着是要强过去年的,而且我现在吃饭的胃口也好些。心里头如果敞亮了,身子便会爽快。”
大家正说着话儿,这时一个小丫头进来传话道:“阿福哥等在门外面,他找宝二爷有点要紧的事情。”
宝玉听了站起身来,向王夫人打了一声招呼道:“母亲你们先在这里说话,我去去就回来。”宝玉说完便起身出去了。
薛姨妈看了看贾智笑着说道:“这孩子长得像他爹,你们倒是说说看,他难道不像兰哥儿小时候的模样吗?”
宝钗听了不由得笑道:“妈妈这话儿说得就奇了,智哥儿长得不像他父亲,还能像哪个呢?”
王夫人仔细地瞧了瞧贾智,说道:“是兰哥儿小时候的那个模样,表面上看着话语不多,一副不显山不露水的样子,但是心里头有主意。现在他父亲有了大出息,做了个二品的大官真是不得了。咱们当初怎么也没能看出来,兰哥儿长大了会有这么大的本事。”
李纨在一旁说道:“兰儿能有今天,一是他的运气好,二是他在外面做事情,向来都肯动脑子,而且又不怕吃辛苦,这两点便成全了他。”
王夫人道:“嗯,可不只是运气这么一挡子事。兰哥儿小的时候,在荣国府里的这些孩子当中是个顶要强的。他平时肯用心读书,也听他母亲的话。不像那几个成天家只知道混作乱闹,看着就不带个有出息的样儿。”
薛姨妈笑道:“可不是吗,从小看到大,当初多亏他娘自小管教得严格。小孩子是不能娇生惯养的,娇儿其实就是害儿,必会耽误了孩子以后的前程。”
李纨听了在一旁笑道:“太太和姨娘甚是过奖了。还不是有祖上的荣耀在上面罩着他,兰儿的仕途之路才会顺风顺水的。自小肯用心读书的孩子多的是,平白的就他行。”
宝钗笑道:“我大嫂子出于书香世家,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后来更是教子有方。贾兰后来入仕为官,自是借力不少。”
王夫人说:“人家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话说得顶有道理。兰哥儿自小就把心思都用在了读书上面,现在他终于得到了回报。兰哥儿如今做了大官,连我们这些族人都跟着风光呢。”
薛姨妈在一旁笑道:“我们贾家多亏出了一个兰哥儿,他现在好歹是个二品的巡抚呢,不然咱们还不好向祖上交代呢。”
李纨道:“兰儿如今做了官,也给我们贾家争了一口气,大伙也都跟着风光了。以后他如能为我们的家道复兴尽责尽力,搞出点名堂来,那才是个真本事呢。”
王夫人笑道:“正是呢,我们贾家要想恢复往日的辉煌和荣耀,非得有像兰哥这样有成立的儿孙才行呢。”
宝钗在一旁说道:“我们是从小看着兰哥儿长大的,如今他终于成名立业了。当初他不吃那些苦中苦,如今哪里会做人上人呢。所以我们以后也要看紧了岩儿,叫他读好书才是要紧的,说不定我们的岩儿将来也会做一个官呢。”
李纨道:“我看岩哥儿那孩子以后是差不了事的,因为他父母的脑子都好用。只要他肯用心读书,以后必是个有成立的。”
这时王夫人屋里的大丫头银玲走进来,给大家又添了一次茶,并给贾智兄妹两个拿了一些果子吃。
王夫人笑道:“这兰哥儿的运气不但超好,高官厚禄,而且他也是个极有眼力的,找了金凤这么一个好媳妇。金凤的模样不但长得标致,性格贤惠,看着都喜性,又是知书达理的。他们二人到了一起真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
薛姨妈也笑着说道:“谁说不是呢,这兰哥儿的媳妇一看就是一脸的旺夫相,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难怪这兰哥儿的官儿会越做越大,这里面也有金凤的一份功劳呢。”
李纨在一旁听了不由得笑道:“姨娘今儿甚是会说话,你把我们家的儿媳都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金凤在一旁红了脸说道:“老太太甚是过奖了,外边的事情都是贾兰他自己做的。我只是持家过日子,做了一些日常的家务事罢了。”
薛姨妈又道:“今儿不是我净捡好听的话儿说,金凤这头一胎便生下了一对龙凤双胞胎。这个还了得,这样好的媳妇真的是天下难寻。”
王夫人也笑道:“他们俩个在一起甚是般配,郎才女貌。兰哥儿在外面做官赚钱,金凤在家里做事和养儿,她们小两口真正是里外都强呢。”
薛姨妈道:“谁说不是呢,人中龙鸟中凤。金凤这头一胎便生下了一对龙凤双胞胎,这个可是大有讲究的,龙驹凤雏这个还了得。我想这二子以后的前程可是难以预料的好,他们的父亲现在已是个二品的抚台,虎父无犬子吗。”
王夫人和薛姨妈在那里一唱一合地说事儿。坐在一旁的金风听了,立刻绯红了脸说道:“老太太今儿说得有些过了,我们哪里敢太奢望些什么呢,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就是了,贾兰在外面当官顺当了。其它的事情只能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了。”
李纨此时坐在一旁只是笑而不语,她听着大家说话,心里是极开心的。大家坐在一起带笑叙话,不时的传来阵阵的笑声。
这时宝钗笑道:“等几时大伙都得闲了,叫岩儿过来陪着贾智兄妹玩一会儿才好呢。”
金凤听了问道:“那敢自好,他们两个顶喜欢人多热闹。贾岩这是去了哪里?怎么这半天也没见着他。”
宝钗回道:“岩儿正在屋里读书呢,他在做教书的先生留给他的课后作业,等会子我把他叫过来。”
这时,王夫人笑着对贾慧说道:“慧儿姑娘不如在我们这里多住些日子吧,看京都这边有多漂亮呀,这里又是皇上爷爷居住的地方。你父亲家去有要紧的事情要做,我们这里自然是留不住他的。”
贾慧听了回道:“太奶奶,我现在还没有想好呢。”
贾智在一旁听了,他满不在意地说道:“太奶奶家里有好玩的和好吃的,我想留下来再多住些日子。我还想着进城里去看看热闹呢,京城这边踩高跷的和变戏法的頂有意思和看头了。”他的这一句话把大伙都给说笑了。
薛姨妈又问贾慧道:“你呢,是跟爸妈一道回云南去,还是留下来和哥哥在京城这边再多玩些日子。”
贾慧小声地说道:“我要和妈妈在一起。”
李纨道:“慧儿姑娘从小就胆小怕事,智儿在家里总是欺负她。智儿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淘气孩子。”
王夫人在一旁听了,对贾智说道:“智哥儿以后不许你再欺负妹妹,如果是让我知道你欺负了她,我是断乎不依的。”
贾智点了一下头说道:“太奶奶,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敢欺负妹妹了。”
宝钗听了笑道:“这智哥儿自小便会见风使舵的。他以后长大了必是一个厉害的角色。”
薛姨妈也道:“我看智哥儿以后必是差不了的,虎父无犬子吗。”
李纨听会笑道:“今儿就借你们的这番吉言了,看看我们的智哥儿将来能不能有个大出息。”
大伙在一起嘻笑着,又说了好一会儿的家常话,这才起身作辞。各自都回屋里歇着了。
谢谢大家支持[抱拳][抱拳][抱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 15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