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十二章 宝钗

林安安在荣国府的生活,迅速进入正轨。

每日卯时四刻(约清晨六点)便被丫鬟唤醒,梳洗打扮,前往贾母院中请安,陪着用早饭。随后,便与三春、黛玉等姊妹汇合,一同前往王夫人处晨省。之后,大多时候是去李纨处,或读书,或做些女红针线。晚间昏定后,则是她唯一能完全放松、沉浸于修炼的时刻。如此循环,一日复一日。

贾母对黛玉,确实是万般怜爱,寝食起居,皆比照着宝玉的份例,甚至犹有过之,那份发自内心的疼惜,任谁都看得出。

相比之下,迎春、探春、惜春这三个正经孙女,倒像是隔了一层,在贾母心中的分量明显不及黛玉。

而对于林安安,贾母从不曾给过冷脸,却也只当她是寻常亲戚家来暂住的女孩,客气有余,亲热不足,维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宝玉与黛玉二人,自见面起便投缘,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言和意顺,亲密友爱,确是与别个不同。

然而,自古婆媳、姑嫂关系便是难题。林黛玉是王夫人嫡亲的外甥女,按常理,王夫人本该更疼爱她才对。

可林安安冷眼旁观,王夫人对黛玉的态度总是不冷不热,维持着表面的客气,却少了几分发自内心的热络。

反而对林安安这个庶女,王夫人时常会露出些笑容,夸她“安静”、“省心”、“懂事”,偶尔赏些东西,给林安安的有时竟比给黛玉的还要更贴心几分。

丫鬟绿汀与府中下人混熟后,也隐约听来些闲话,什么“林二姑娘性子好,从不挑剔,比林大姑娘好伺候多了”之类。

林安安想起原著中王夫人对黛玉那隐隐的排斥,心中了然。这其中的缘由,或许复杂,但黛玉那目下无尘的性子,以及她占据了贾母过多关注而间接“威胁”到宝玉地位,恐怕也都是王夫人心中不喜的根源。

这一日清晨,众姑娘照例到王夫人处请安。王夫人难得地留住了她们。有媳妇传话进来,金陵的薛姨妈一家已抵达京城,今日便要过府拜访,让她们届时一同去迎接。

不多时,便听得外面丫鬟禀报:“姨太太已进大门了。”王夫人立刻起身,领着众姊妹并贾琏、王熙凤夫妇,亲自到垂花门前迎接。

姐妹二人一别多年,此刻相见,悲喜交加,也顾不得许多礼数,便抱在一起,好一会儿才松开,彼此眼中都含着泪花。

王夫人目光落在薛姨妈身后的一双儿女身上,她一把拉住那个肌肤丰泽、容貌丰美的女孩,上下打量,笑容满面:“这就是宝丫头吧?真是个齐整的好姑娘!”

薛姨妈忙让薛蟠、宝钗上前给王夫人行礼。王夫人一把扶住,连声道:“好,好,都是好孩子!”几个姑娘也上前给薛姨妈见礼,薛姨妈看着这群钗环裙袄、气度不凡的女孩们,赞道:“不愧是国公府里教养出来的姑娘,个个都这般气派!”

之后众人簇拥着去拜见了贾母。薛蟠则由贾琏领着,又去拜见贾政、贾赦等男眷。

薛家母女留在贾母处说话。贾母年纪大了,喜欢热闹,见来了亲戚,十分高兴,当即吩咐王夫人置办席面,为薛家接风洗尘。

恰逢贾政也派人过来传话,说薛姨妈上了年纪,儿女尚小,住在外面不便也不安全,府里东北角上的梨香院正好空着,让他们母子搬进来住。

贾母也顺着话头劝道:“正是这个理儿,自家骨肉亲戚,住得近了,方便走动,彼此也有个照应。”

薛姨妈见盛情难却,便点头应下,又连忙提出:“既蒙府上厚爱,我们感激不尽。只是这一应的日常嚼用、各项花费,断不能再让府里破费,还需让我们自家承担才是。”薛家是皇商,家资巨富,不缺这点银钱。

王夫人深知薛家底细,也不虚情假意地推辞,便笑着应了。

薛姨妈的到来,不仅受到王夫人的热烈欢迎,几位姑娘见到举止娴雅、容貌出众的薛宝钗,也颇有好感。

年仅八岁的薛宝钗,言行举止已透出远超年龄的稳重,她穿着看似朴素,料子却是上好的,花纹配饰简洁大方,毫不张扬。

几位姑娘相互通了姓名,算是认识了。

寒暄过后,薛姨妈便起身告辞,去安顿行李。众人也各自散去。

次日一早,林安安照例去贾母处请安,见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薛宝钗。林安安心下暗叹:这姑娘,真是勤奋得很,深谙“晨昏定省”之孝道。

贾母留了众姑娘用早饭。

在薛宝钗来之前,早饭时通常是宝玉和黛玉亲密说话,林安安则像个背景板,安静吃饭,乐得轻松。

可今日,贾宝玉对这个新来的、端庄又温柔的宝姐姐充满了好奇与兴奋,一个劲儿地找她说话,问东问西,难免有些冷落了一旁的林黛玉。

林黛玉乍一遭到小伙伴如此明显的“冷遇”,小嘴便微微撅起,脸上虽强撑着,但那失落和不悦的神情,还是带出了几分。她本就心思敏感,如何受得了这份落差?

贾母坐在上首,只当没看见小辈间的这点小龃龉。林安安则在心中默默吐槽:“姐姐啊,这才只是个开始,往后的‘醋’,只怕有你吃的呢。”

果不其然,薛宝钗在府中住下没多久,关于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美名便传开了。

宝钗深谙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对上,她尊敬长辈,除非特殊情况,晨昏定省次次不落,言语得体;对下,她待人和善,从不摆主子架子,且出手大方,但凡去梨香院传话跑腿的丫鬟婆子,多少都能得些好处,或是些许铜钱,或是些可口点心。因此,府里的下人都乐意往梨香院去,交口称赞宝姑娘“会做人”、“大方”、“没脾气”。

反观林黛玉,她才情高洁,性子孤傲,喜与知己倾谈,却不耐与不解风雅的下人多费唇舌。在下人眼中,这位林姑娘便显得有些“清高”、“难伺候”,虽不敢明着怠慢,但那份疏远和并不热络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

若说薛宝钗在贾府混得如鱼得水,那么林黛玉,则显得有几分格格不入,宛如幽谷芳兰,清雅出尘,却与这富贵喧嚣的俗世,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时值冬日,东府宁国府会芳园中的梅花开得正好。贾珍之妻尤氏特地置办了酒席,邀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过去赏花。贾母兴致很高,带着宝玉、三春、宝钗等人,早饭后便浩浩荡荡地往东府去了。

因天气严寒,黛玉这几日又有些咳嗽,贾母担心她出去受了风寒,病情加重,便嘱咐她好生留在屋里歇息,不必跟去。恰好林安安素来不喜人多热闹,入冬后更是常常借口畏寒,懒得出门应酬,也留在了府中。

黛玉独自一人,只觉满室清冷,心中愈发无趣。又想起早上用饭时,因着宝钗,与宝玉言语间似乎有了几分不快,心中更是憋闷难解。犹豫片刻,她便起身,带着紫鹃,往林安安所住的抱厦走来。

林安安见黛玉来访,有些意外,还是让绿汀倒了热茶,又吩咐秋叶拿些银钱去厨房要了几样精细点心和时新果子摆上。随后,她便示意绿汀将紫鹃等人带到外间喝茶说话,给她们姐妹留出说话的空间。

黛玉默默坐在炕边,手里捧着暖烘烘的茶杯,却只是低着头,久久不语,情绪明显低落。

林安安看她这副模样,主动开口问道:“姐姐这是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黛玉这才抬起头,眼圈似乎有些微红,声音带着一丝委屈:“屋里就留我自个儿一个人,连个和我说话的人也没有……” 她言语间不自觉地带出了几分酸意,连她自己都尚未完全察觉。

林安安听得心中既觉好笑,又替她感到心酸,温言劝道:“外祖母带着他们去东府赏梅,天寒地冻的,你身子骨弱,她这是怕你冷着,万一再加重了病情,岂不是更让人心疼?”

“我知道……”黛玉语气更低落了,她忽然话题一转,带着些许赌气的意味,“这府里,说到底,也就外祖母是真心关心我。旁人……哼。”

林安安有时真的很佩服她这份敏锐的直觉。黛玉客居于此,真正将她放在心尖上的,确实只有贾母一人。其他人,无论是邢夫人、王夫人,还是底下的奴才,多是看在贾母的面上,才对她维持着表面的客气与尊重。尤其是王夫人,黛玉的到来,分去了贾母对宝玉的不少关注,这恐怕是王夫人心中难以言说的不快之源。

林安安想了想,还是开口劝道:“姐姐,其他人的喜欢或不喜欢,真的那么重要吗?只要你谨守本分,孝敬外祖母,外祖母真心疼你,这府里上下,谁又敢真正怠慢了你?何必非要计较那些无关紧要之人的看法,徒然给自己增添烦恼。”

黛玉却蹙眉道:“妹妹你整日只窝在屋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自然说得轻松。你且去听听,那些下人背地里都是怎么议论的?他们眼里,何尝真正有我这个主子!”

林安安心中叹息,对于那些下人,她看得更透些。他们目光短浅,最重实利。薛宝钗让他们得到了切实的好处和尊重,他们自然交口称赞。而黛玉,性情真,不擅此道,在他们看来便是“清高”、“难伺候”,多伺候一位主子却无额外好处,心中不喜,实属常态。

“姐姐,”林安安继续耐心道,“这贾府的下人如何想、如何说,我们如何管得过来?我们毕竟是客居于此,凡事要想开些,自己心境舒畅最要紧。为了这些闲言碎语生气伤神,不值当的。”

黛玉听了,却只是抿紧了嘴唇,不再言语。她只觉得,自己满腹的委屈和烦闷,到了林安安这里,仿佛都成了不值一提的“小事”,这种“话不投机”的感觉,让她更加失落。

林安安看着她倔强又脆弱的侧影,心中无奈。她明白,黛玉的敏感和多思,并非缺点,而是她天性的一部分,是她的灵气所在,却也成了她痛苦的源泉。在这样的环境里,想要活得“想开些”,对黛玉而言,或许真的太难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