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雪人一事,黛玉夜间又提灯来寻宝钗,薛姨妈已早早歇下,宝钗房中莺儿正将打听之事一一说出。
黛玉常来寻宝钗,院里的下人也知宝钗素来与黛玉亲厚,见黛玉让她们去歇着,她们果然悄悄离去。
黛玉对紫鹃做个手势,她便知自家姑娘又起了玩闹的心眼儿,自己站在院子里望风。
黛玉本想去吓宝钗一跳,刚靠近就听见屋里的说话声。
莺儿说道:“我问了公子身边的小厮,和学堂那边的小厮,公子应当没有与宝玉起冲突。”
见宝钗不语,她又劝慰道:“公子这事寻常宅院里也常见,像宝二爷他那样厌恶与男子交游,也有几个分桃之友。”
在她眼中,自家小姐不染尘俗,自然容不得这事。
莺儿哪知宝钗心事,她将黛玉视作亲妹妹,自进贾府来,她常听人说老太太有将黛玉与宝玉配姻缘的意思。
在她看来,宝玉较世间其他男子而言已胜许多,相貌俊美,举止斯文,不思赌乐,体贴女孩儿心思,喜欢诗书与黛玉也有话聊。
哪怕无意功名,贾府的余泽也可令两人快意余生,正好黛玉也可不沾俗务。
在知晓他的风流纠葛后,宝钗又惊又怒,他不过十一龄的孩童,已知同男子……又听说他与秦钟形影不离,举止亲密,同食同寝。
年幼便如此,身边伺候的丫鬟个个美貌,还不知有多少风流孽债,她岂能放心黛玉许配给她?
宝钗早已无心去听莺儿之言,又念及黛玉,心头忧虑更重。她那样至情至性之人,若有一日知晓宝玉还有别的女子甚至男子,她会容忍吗?
宝钗心里怒火中烧,越是跳出从前的棋局,她越是能感觉到女子所受的不公,无力反抗。
宝钗想了许久,她承诺过会永远做黛玉的依靠,那她必须快快成长起来,不再是靠母亲的宠爱、兄长的纵容。
两人谈完,宝钗打发莺儿今日早点休息,又叫文杏进来伺候,见丫鬟们都回房了才得知黛玉来过。
她心知不妙,哪个闺阁女子对未来丈夫没有期待呢,最后只剩下心如死灰。
以黛玉之秉性,若叫她听到今日之话,与宝玉断绝来往是其次,只怕她为难自己,自个儿跟自个儿过不去,那才真叫宝钗忧心。
宝钗自己撑了一把白底青花的绢布伞,欲去寻黛玉,莺儿忙又为她拿来鹿皮小靴穿上,又系上一件金黄色缎子面绣翠色雀眼纹的大斗篷,这才提着灯与宝钗同去。
夜已深,老太太睡得早,故而宝钗悄悄前来也未曾惊动谁。
黛玉果然在哭,这次她连紫鹃一起遣了出去,一人伏在背面上流泪。为宝玉的荒唐,为宝钗的隐瞒。
宝钗来时,只有紫鹃守在外屋,她也不知姑娘在门口听见了什么,转身回来便一个人待在屋子里。
见宝钗来了,知姑娘看重宝姑娘,连请她进去。莺儿自觉留在外屋,紫鹃又去拿个炉子给她。
黛玉听见宝钗的声音,心里正气恼着,索性翻过身去,用被子盖住头脸,只作熟睡。
宝钗知道她气性,吩咐莺儿传热水来,她今日与黛玉同睡。
黛玉背对着她,瓮声瓮气地叫紫鹃不许传,又对薛宝钗说:“我才不留你同睡。”
宝钗一个眼神,两人仍去吩咐热水,宝钗径自解了斗篷挂好,又说:“外边雪大,请妹妹容我暖一暖吧。”
黛玉只是不理她,宝钗便将自己洗漱干净,又求黛玉借她半张床。
黛玉重重地往里面挪出位置,宝钗恐身上寒气冷着她,褪去外衫在炭炉边上烘烤。
黛玉迟迟不见薛宝钗动静,悄悄回头去瞧,见她贴炭炉极近,小心翼翼地取暖。
心下知晓她的关切,黛玉仍是恼怒道:“薛宝钗,你是傻了不曾,暖烘烘的床不来,在那里抱个炉子惺惺作什么态!”
宝钗哪里被她说过这狠话,一时尴尬不已,手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她只好走过去,一边说道:“好妹妹,我知你今日恼我……”
见黛玉脸上泪痕未干,她心疼不已,当即也顾不得尴尬,用绢子沾了热水一点一点为她擦干净。
后面,黛玉不好意思,要自己擦,宝钗连忙握住她的手,“让我来吧,就当我为妹妹赔罪。”
“依我说,你不要与自己为难,若谁做错了事,你便加倍还回去。这么漂亮的眼睛老是流泪,真真是令我心肝疼。”宝钗忍不住念叨她。
黛玉方才一时气愤说错了话,现下听她不计较,抬眼打量她,只见她穿着一身月白绸质褙子,淡紫抹胸,骨肉丰腴,连忙将她拉上床,“也不知外间冷,穿得这样单薄不早些捂着。”
待宝钗躺好,黛玉才自她身上找了个好位置,扑进她怀里抱着,头贴在她肩上。
“别人都说宝钗姐姐如何大度优雅,你却让我报复回去。”黛玉气闷地回她,“这样下去,大家都只记宝钗姐姐的好,倒显得我小家子气了。”
“那你告知我,我替你整治回去。”宝钗一只手玩闹她的发丝,“只要你不为难自己,气都使给我也省得。”
黛玉道:“我才不呢,届时只怕你也嫌我气性大,觉得平白在我这里受了气。”
“你知道,我不会的。”宝钗轻轻承诺黛玉。
她懂得失去亲人的哀痛,也明白寄人篱下的苦楚。这世上如若有一人真能明白黛玉,明白她的才情,明白她的品格、她的哀思,那应当是她薛宝钗。
因着你我两人同病相怜,又同命相依,如果宝玉不是良配,那就换我来守护你。
让我来成全你的无忧无疾、福寿宜宜。
两人静谧地躺了会儿,宝钗才斟酌着开口,“黛玉,你怎么看待宝玉?”
“我不想提他。”黛玉将头埋进薛宝钗肩里,缓缓她又说道:“薛宝钗,我才十一岁。”
“那是以后该担心的事。”她目光清正:“眼下我既对他无意,又知晓他在学堂这样胡闹,日后必不可能心许他。”
宝钗轻轻拍着她的肩,“睡吧,我不提了。”
黛玉动动头,调整了个舒适的位置,闭上眼。宝钗替黛玉理了理发丝,见她双眼泛红,有心想用手帕替她敷一敷,又怕打扰她入睡,只叫人将烛火熄灭。
每次同睡,怀里抱着这个小娇娇儿,宝钗总是不敢放心熟睡。虽说丫鬟也会来查看小姐们是否盖好被子,宝钗却总忧心黛玉冷到,半睡半醒中总会下意识摸索她是否睡暖和了。
黛玉咳嗽时,宝钗是第一个察觉的,起初咳得不厉害,只是轻轻咳着,黛玉在睡梦中皱着眉头。
宝钗轻声命守夜的丫鬟点亮烛光,自己披着长袄斜坐在床上,将黛玉扶进怀里轻轻替她顺着。
一面派人去请大夫,一面询问紫鹃日常用药事宜,又叮嘱不要惊扰老太太。
紫鹃将烛光罩住,屋里呈现昏黄的弱光,令人能够视物,又不会刺伤眼睛。
宝钗见黛玉有愈咳愈烈的趋势,又让人再拿一床轻凫绒的被子,自己自后面紧紧抱着她。
大夫迟迟未至,黛玉已经咳醒了,她本来让宝钗离远点,奈何才说两字又开始咳,遂由着宝钗了。
黛玉咳着喉咙又卡痰,紫鹃连忙奉上痰盂,宝钗就这样抱着她轻轻拍背。
咳吐一番后,黛玉情况稍好一点,才有心思顾及形象,用紫鹃递过来的手绢擦嘴。
宝钗见大夫还未到,又让紫鹃将痰盂拿过来她瞧瞧,黛玉窘迫得几乎缩成一团,可惜她现下是阻止不了宝钗的。
宝钗见黛玉所咳之痰较白黏,便知她是风寒感冒,可用三拗汤宜肺平喘、止咳化痰。【1】
只恐自己旁人误道,不能专对黛玉这先天不足之症,宝钗又另想一食疗之法。
她将三拗汤需配备的药材与份量一一说与紫鹃,令她派人先去熬着。又说食疗之方——蒸花椒冰糖梨,将梨横剖去核,肚中放入二十粒花椒配两粒冰糖,将梨对拼盖好,蒸两刻钟即可。
她担忧黛玉挑嘴吃不惯花椒的怪味儿,想起自己幼时奶娘用烤橘子来化痰止咳,又派莺儿回梨香院取贡橘来。
黛玉靠在她怀里又咳又喘,看她小小翼翼捂着自己发汗,不时接过痰盂放在自己嘴边。宝钗不停派人忙活着,手还时不时摸一摸自己额头,一点儿也不介意沾上不干净的东西。
黛玉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自从母亲仙去后,再无一人肯这样用心待她,只有宝钗事事周全,愿意伏低做小地纵容自己的小脾气,如今更是亲力亲为照顾自己。
她两眼含泪,又怕惹宝钗伤心,只闭着眼睛倚着她,心知这份情谊难得,日后是怎么也还不了了。
宝钗将放凉的橘肉一瓣瓣扳开喂给黛玉,黛玉十足乖巧地强咽了下去。
大夫终于过来了,果然开了三拗汤,周围丫鬟暗暗称奇。
汤药端来,黛玉勉强喝下后,不出一刻钟便有所缓解,她才跟宝钗告罪,又劝宝钗回去安睡。
宝钗替她捏好被角,温声说道:“黛玉,你眼下伤寒不要多想,好好修养才是正事。我纵容你在雪中久待,是我思虑不周,你今夜遭此大罪,究其根本是我的罪过。”
“我若不陪着你,岂不是倒成了那无孝无悌之人?”宝钗用手绢替她擦脸,“好好睡一觉,若明日好了,我还请你吃一锅暖烘烘的羊肉锅子。”
黛玉被灌了一肚子的汤汤水水,不知是哪一剂效果出奇,今夜动静倒比从前小了许多,得以入睡。
宝钗让紫鹃拿了一床绒被,自己则在屋内小榻歇息。她本可不必如此,黛玉自有丫鬟们照料,说到底不过关之切、忧之深。
老太太次日才知黛玉处的动静,来看过一回,见黛玉还在睡,坐一会儿就离开了。熙凤与李纨作为嫂嫂也来了一回,后面三春及宝玉也来了,宝钗以黛玉不宜受风为由,悉数拒了。
其他人都走了,只有宝玉还拉着雪雁打听情况,因宝钗不允他进去,他有些不高兴:“从前林妹妹生病,我不知进去看望过多少回,今日老太太也进去看过林妹妹,怎么偏我今日见不得?”
宝钗也恼他行事荒诞无稽,只冷笑道:“可见宝二爷如何小孩心性,只顾自己心意打扰病弱之人休养。”
紫鹃见两位主子恐要引发争吵,连忙拉了宝玉出去,只说姑娘现下正在睡着,难得好眠确实无法放二爷进去。见宝玉还不依,又说宝姑娘昨夜衣不解带地照顾黛玉,如何辛劳。
宝玉见宝钗眼下乌黑,自忖弗如。又见她双目微红,倒比平时的优雅大方更有一股风流妩媚之意,心下稍动,暗恼言词莽撞,只令她照顾好两位姑娘。
宝钗进去,黛玉已经醒了,她便吩咐紫鹃将炖好的冰糖燕窝送上来。紫鹃一勺一勺地服侍黛玉,宝钗便将今日谁来看望过,送了哪些礼告知她。至于宝玉脸上沾的的胭脂膏子,她自然掩下不提。
【1】参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拗汤
2.部分衣着服饰参见原文及电视剧87版红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知艳情黛玉惊犯疾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