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汇报

13:15,离下午第一节课开始还有15分钟。

林清寒不慌不忙地在仪器平台刷卡下机,从qPCR仪器里将八连管拿出来,命名并导出数据,而后背上书包去教室。

因为是课程最后的展示阶段,翘课的人不多。难得的,研究生把这个阶梯教室坐得差不多满了。也有部分保研本校的大四学生能够修读研究生课程,与下学期的课程相比显得有为热闹。

林清寒照例在前三排内落了座,抬头就能看见台下任课老师的后脑勺。

当——

上课钟声敲响。

林清寒摊开笔记本,做好记录要点的准备。

这是他读博的这些年间养成的习惯,偶有灵光,也能及时记录与捕捉。

尽管他人汇报的主题与个人研究方向不尽相同,但同属生命科学领域,也相当于是拓宽了知识面,不至于对其他领域的研究一窍不通。

林清寒听得是津津有味,顺着某个小组分享的领域往下思考了很多,结合自己的课题,在本子上圈圈点点写了很多。

很快便到了他们小组。

过程中林清寒感觉到有人在盯着他,颇有些咬牙切齿的意味。

顺着视线摸过去,只看到宋浩成在座上对着电脑屏幕敲敲打打,欲盖弥彰。

林清寒了然。宋浩成此人,睚眦必报得很。组里的时候自己没给他好脸色,上他的记恨名单也正常。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的汇报内容,请大家批评指正。”时间卡得刚刚好,林清寒以一个结束句收尾。

授课老师是学院的另一位做基础研究的教授陈琦君,主攻代谢物的检测和新方法的开发,看起来就像个普普通通的钓鱼老大爷,实际上也快到退休的年纪,把代谢物检测这块做到了业内前沿,也实现了技术变现。

陈琦君点评了几句,之后到了同学提问环节。

上过课的人都知道,几乎没人主动提问,大家都是缩着脖子低下头,尽量降低自身存在感,祈祷老师不要点到自己提问。

宋浩成跃跃欲试,眼里闪烁着不怀好意的光。几乎在老师话音刚落,就举起了手。

林清寒倒是有点期待,宋浩成能提出什么样的挑战性的问题?

“浩成看起来有很多话要说。”陈琦君顺势点名,“你说。”

“好的。据我了解,这种蛋白的表达在脑、肾、肺都有表达,用这种方法检测的可行性在哪呢?”宋浩成仰头,“或者说,检测出A蛋白,你怎么说明是癌变了,而不是正常生理情况呢?”

教室一片安静,连陈琦君脸上和蔼的笑容都收敛了。

“……正常情况下A蛋白不会出现在血液里,并且癌变后会显著高表达。”

林清寒把PPT翻到了技术背景那一页。

白底黑字,关于宋浩成的疑问出处,全部都有明白写明。

听了这一页,不至于提出这样浅显的问题。

林清寒有些好笑,“太子”的“为难”,似乎也许,大概好像,有点过于简单?

特别是和前面老师启发性的提问,形成显著差异。

陈琦君哈哈笑道:“浩成问得挺好,就是要这样的氛围,大家有什么不懂或者没听清楚的地方都可以问,这也是我们要求大家提问的一个初衷。不是去为难大家哈。”

宋浩成尴尬一笑坐下。

本想刁难林清寒,反倒显得自己态度不端正、讲都没听了。

后面几个问题中规中矩,林清寒答完后回到自己座位,也没功夫关心宋浩成的心思,沉浸到了知识的海洋里。

又过了几组后,宋浩成不紧不慢走上讲台,讨巧的声音响起:“我们小组今天要介绍的主题是:肿瘤中的外泌体……”

熟悉的标题,熟悉的PPT母版,怎么看怎么像他换导之前的组会上,研一师弟的文献汇报,连标点符号都没有改。

林清寒:……

用师兄师姐的文献汇报PPT,完成课程作业,的确是宋浩成一贯风格。

至于理解多少,有没有自己的思考,那就是另外的事了。

林清寒自诩不是那种圣父型的人,宋浩成提了一个问,他当然也要回以一个问题。

“现阶段外泌体也开始发挥递送载体的作用,我想知道的是,你对最近其应用到临床的可行性有什么看法?”

问题开放性。事实上,在这篇文章发表后的两个月,文章同一团队的另一篇成果,关于临床转化的文章发表。

如果宋浩成在准备这个课程的时候,对最新进展有稍微的关注的话,会发现后面的文章介绍得更为全面具体。当然,如果完全没有了解的话,这题比较吃临场反应。

林清寒心想:甭管问题好不好,有没有意义,没错,自己就是来搅场子的。

对临床转化有什么看法?宋浩成有一瞬间傻眼。

上次组会赖师兄没有讲啊。

“额,我们组,”宋浩成瞅着桌面,磕磕巴巴开始往外蹦答案:“我们组对这个外泌体,也查了些文献,目前的话,似乎,似乎还处于临床前的研究中……临床应用的话,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是化妆品相关?感觉没有脂质体好……”

讲到后面,宋浩成也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

“我们下去再查查?”他不确定地看向陈琦君,希望这关自己能这样浑水摸鱼过了。

陈琦君在心里叹了口气,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哪跟哪啊。外泌体递送都火了好多年了。

“关于临床转化也是我想补充的。事实上,外泌体递送,学术界和工业界近些年都比较重视,通过各种载药方法以实现工程化,前几年,外泌体候选药物exoIL-12也进入临床I期……”他接过话题,对补充的临床应用这块娓娓道来。

陈琦君背对讲台讲解的时候,宋浩成站也不是走也不是,最终在讲台罚站般站了半个小时。陈琦君讲了什么,他一个字也听不进去,满脑子都是自己刚才的表现,指甲在讲稿A4纸上扣出了一连串小洞。

都怪林清寒,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

谁找资料的时候会找那么全啊,大家不都是糊弄过去就行了吗?

这时候,他开始选择性遗忘自己想要找林清寒茬在前,嫉恨起林清寒的不识好歹。

他死死盯着林清寒,眼里的怨毒几乎要凝成实质,及眉的刘海挡住神情。

从进组的第一天起,林清寒就表现得不冷不热。从来没有人这么冷淡对过自己,就好像自己是什么只能靠爹的废物蠢货,就那样在一旁不冷不热地做实验,处理数据。

明明不过也是蹭师姐文章排名的人,凭什么就好像高人一等?

师兄师姐的产出,在宋浩成眼里,就是课题组的产出。没有他爹,没有他爹的经费,这些人怎么可能做得出成果和成就?既然如此,他们的产出就是课题组的,就是宋院士的,也就是他的。他拿到一作的排名,那不是理所应当吗。学生嘛,能发一篇,肯定能发两篇,自己挂名也不影响什么,况且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宋浩成阴恻恻地想,如果林清寒还在他们组里,他一定会缠着他,不仅要当一作,还要当林清寒最重视的那篇文章的一作。

“……回到刚刚的问题,外泌体能够更好地透过血脑屏障,就这一点来讲,外泌体具有较脂质体更好的递送效果。”陈琦君不知何时转悠到了台前,也不知将宋浩成的表情收入眼底多少。他道:“感谢浩成同学的分享,我们有请下一组。”

展示结束后惯例的掌声响起。宋浩成长于管理自己形象,也是个不大不小的网红,很快收拾好表情,以一幅坦然接受批评的表情回到座位。

至于这其中有多少真心假意,当事人心里最清楚。

“感觉这一组讲的一般欸,我突然觉得我们组也可以。”

“我觉得提的问也没那么刁钻。我们也查了相关资料,应该能应付过来。”

有小组压低声悄悄讨论,偶有一两句泄露。

林清寒愉快地写下又一个实验序号。

展示是最快表现一个人能力的方法,不是说展示得越好科研能力越强,也不是展示得不好科研能力就差。但对未来要以“学神”形象“出道”的宋浩成来说,这种失误就是埋下对其能力质疑的种子。

*

课下,林清寒没有立马就回试验室。

根据规划,课题有些想法的验证,想要用到代谢物的标记和检测技术。而他们组刚建起来,显然没有这种技术和平台。

恰好陈琦君是做这一块的,林清寒带着自己想好的问题,堵住要下课的陈教授。

万幸陈琦君对他留有较深刻的印象,也非常耐心地进行回答。

林清寒若有所思,但很快,对于技术的细节又有些困惑。

林清寒:“陈老师,我的理解是,打质谱之前,这一步的目的是要将多余的物质氧化掉,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干扰?”

陈琦君的神色中渐渐带了丝欣赏。

这是个有思考有价值的问题,不是无的放矢。

“你的理解角度也没错,不过我们这边的想法是……”讲得有点多,到最后他忍不住喝了口水。

越聊越觉得这个学生不错,要是当时招生的时候招到这样的学生就好了,可惜现在是别人的学生,自己也没名额了。

陈琦君想到宋院士儿子的惨烈对比,愈发觉得眼前的学生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

他打开手机微信二维码,道:“这样吧,你加下我微信。不用害怕麻烦,有什么要求都可以问我。”

林清寒受宠若惊,赶忙照做:“谢谢陈老师!”

怎么说,结果好到出乎他的意料。

本来只想问几个问题,改进改进protocol,现在连老师微信都加上了。

他向来是打蛇随棍上的。既然陈教授都这么说,那万万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说不定后面还能蹭蹭仪器呢。

林清寒想得远,但也没那么远。

此时此刻,某位留守试验室做实验的余老师并不知道,在他WB洗膜的间隙玩益智小游戏的时候,他的学生已经连后续去哪蹭仪器都想好了。

有些东西是编的,然后作者水平也有限,写得有点流于表面,求轻喷,对手指.jpg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汇报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