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无记

其实在六地之后,善相恶相都会变成无记相。

前面两者并无区分的必要,所以跟没有意义的无记一样,无需再深扒,扒了也无助证悟。

因为区分并无绝对的准则,它还是depends on人为意识的主观,并且跟随时代、文化、风俗等约定俗成的聚落规则而有废止、淘汰甚至与原先认知截然相反的变异。

也就是说,并不存在一个放诸四海全时的赏罚准则来断定善相与恶相。

理解这后天锻造出来二元对立的假象是人为,而不存在于先天法则之中,也没有任何机制推动什么赏善罚恶的天律运行,差不多就可以劈哩啪啦直接跳过去了吧。

(沉思)

筑牆是人类小我害怕被伤害、想与外界做出人我区隔的攻/防行为。

把人分为牆内牆外,这边那边,再套上做什么事应该得到什么罚则的机制,作为枷锁,和什么道德的制约。

可最后其实赏罚只在你内心运作,在信仰并承认罚则中的人们之中运作,而你牆以外的世界并不这么运作着。

那么你心里和身上的牆和索,还要吗?

很简单但很难说透彻的法理。

好像也找不到更深入的语言。

我每次说的其实都不是同一个层次,它是渐进的,可是化为现代文字,就很像一直在重覆同一件事,同一观念。

这种奇怪的落差,从前我在读古籍之时也有发现,还以为祖师很喜欢重覆的碎碎念?比照文字确实是很相近的。

其实内核不是,有差,是层递的。自己用很慢的速度慢慢解才发现。

但它就是个谁都讲不太过去的东西?很奇怪。

大众部的善相恶相,和上座部补上的无记相,绕回原点其实还是只剩诸法空相。

然后本来每个人一开始就是白纸啊,佛性啊,静水能映万相。

对吧又像老生常谈(抱头)

...

普罗大众想像中的“道系”和“佛系”差别是对于善恶的作为与不作为/反击与不反击。

虽然这个分野谬误甚大,槽多无口,但它呈现了世俗民众和世俗信徒的典型共识,好像佛系跟乡愿 谨小慎微划上等号,处处害怕因果,开口必言业行。

主要是当代显宗把很多观念放在认为是七~八地才能理解的专业素养,然后大家都不准言证,甚至不敢想像自己能得证。

只有禅宗是放在更早的,可是式微。

而更不幸的是所有普传法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实操指南,书里没写,于是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做,除了原地打坐发呆和念经随缘。

七地之后,因为对空性的理解再上去了,所以世俗善行和世俗恶行同样无业力堆累,所以什么道系佛系的分野也就破了。

现行普传法是略写,只言现前之相,但跳过了为什么?差在哪?多了什么心法?

就很像楼梯中间抽空了好几阶,把上根、中根、下根的落差弄得更难跨。

实操游戏来说,在空相上构筑幻城空花的技术被放在六地以后。

而善恶无记的戏论放在七。

可以从空相往下通所有门派变成万有的技术放在八。

我说“手招”的原理概论大概是这样,虽然好像放在很后期,但各人可以视悟性跳修什么的,所以在下根之中看起来就会特别花巧邪恶。

但心法跟心性可以稍微拆分开来,例如你可能还在随班读初中生史地,但数学你可以单科一路超修啊,why not?

除非身边的教学资源太差,老师太差....

那就有点不幸了。

其实我也可以理解这种不幸,这时代并非没人说话,相反的,是引人歧途的杂音特别多。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