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又见他

长公主唇角微扬,露出一丝浅淡的笑意。

她端起手边的青玉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方才缓缓道:“纨娘眼光向来挑剔,能得她如此赞誉,可见你确有不凡之处。”

她目光落在赵盈沉静的眉眼间,带着几分审视。

“本宫听闻,你曾在女学读过书?”长公主问道。

赵盈恭敬回答:“回殿下,臣女之前在京城女学入读,之后又去了扬州女学。”

“哦?”长公主似乎来了兴致,“那你觉得,女学与寻常闺阁教养,有何不同?”

赵盈略一思忖,谨慎答道:“女学不仅教授诗词歌赋,更有经史策论、算术地理。

臣女以为,开阔眼界、明辨事理,比单纯学习女红中馈更为重要。”

长公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看来章太傅的外孙女,果然不同于寻常闺阁女子。”

她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玉扳指,语气忽然转淡。

“那你可知,如今朝中又有人上书,请求裁撤女学,认为女子读书无用,反倒乱了纲常?”

赵盈心中微震,抬眼看向长公主。

这位尊贵的殿下虽面色平静,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与无奈。

“臣女以为,”赵盈斟酌着措辞,“读书明理,不分男女。若因惧怕女子明理而禁止读书,岂不是承认男子之理不堪一击?”

“说得好。”长公主终于露出了今日第一个真心的笑容。

“本宫这些年为女学之事,与那些老顽固周旋,听得最多的便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今日听你一席话,倒让本宫觉得,这些年的坚持没有白费。”

她示意侍女为赵盈添茶,语气越发温和,“你如今回京,家里可为你许了亲事?”

赵盈摇头,“尚未。”

长公主颔首,“不要那么早定下亲事,凭赵家的门第和人脉,给你寻不了什么好亲事。说不定哪天还得拿你的亲事做文章,给赵家攫取利益。

亲事不要急,慢慢来,凭你的容貌和聪慧,值得嫁一个好郎君。”

林纨娘适时插上一句,“长公主说得对,盈姐儿日后定能够嫁个如意郎君。”

赵盈哪里听不出,这是长公主想要提携她,忙道:“多谢殿下提点,赵盈定当铭记于心。”

“说起来,本宫前些时日大病一场。”长公主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

“病中方才意识到命运无常,岁月不饶人。这些年,京城里的故人,一个个都离开了。”

她放下茶盏,目光悠远,仿佛透过时光看到了从前。

“你外祖父章太傅,从前也曾教导过本宫读书。”长公主唇边泛起一丝笑意,“如今想来,那些教诲犹在耳畔。章太傅为人刚正,学问渊博,是难得的良师。”

赵盈闻言,心中微动。

她没想到长公主会主动提起外祖父,且语气中带着怀念与敬重。

“你外祖父是个敢直谏的诤臣,先帝虽有时会被他气得拂袖而去,但事后总会说,‘章爱卿所言,虽不中听,却皆是为国为民’。”

她顿了顿,看向赵盈的目光柔和。

“你眉眼间,颇有几分章太傅的神韵。”长公主轻声道,“尤其是这双眼睛,清澈明亮,与你外祖父一般,透着股不肯屈从的倔强。”

赵盈垂眸,“殿下过誉了。”

长公主目光掠过窗外略显空寂的庭院。

“你瞧这公主府,”她语气里带着几分若有若无的怅然,“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却总是太过安静。本宫这些年膝下空虚,能陪我说话的人越发少了。”

她转向赵盈,“今日与你交谈,倒是让本宫想起了,从前在章太傅门下读书的日子。你这孩子知书达理,又颇有见解,很合本宫的眼缘。”

长公主微微前倾身子,“若是得空,不妨常来府里坐坐。陪本宫说说话,下下棋,或是就如今日这般品茶闲谈,都好。”

林纨娘在旁轻轻碰了碰赵盈的手肘,递过一个鼓励的眼神。

赵盈会意,起身恭敬行礼,“蒙殿下不弃,赵盈荣幸之至。日后若得闲暇,定当常来叨扰,只怕来得勤了,反倒扰了殿下清静。”

长公主闻言展颜一笑,“这般‘叨扰’,本宫求之不得。你随时来便是,不必拘礼。”

她示意侍女取来一枚白玉令牌,亲自递给赵盈,“持此令可直入府中,无人敢拦。就当这里多了一个可以自在走动的地方。”

赵盈双手接过令牌,触手温润,心中明白这不仅是通往公主府的凭证,更是长公主抛出的橄榄枝。

她郑重收好,再次行礼,“谢殿下厚爱。”

长公主满意地靠回椅背,眉眼间的疲惫似乎消散了几分。

窗外恰好传来几声鸟鸣,为这静谧的庭院添了几分生机。

侍女轻步走入厅内,在长公主身侧低声道:“殿下,高编修来了。”

长公主眼中掠过一丝真切的笑意,“快请。”

赵盈正低头品茶,听见脚步声抬头望去,见一个身着青衫的熟悉身影走了进来——竟是高隐。

她手中茶盏微微一颤,险些失态。

高隐显然也没料到会在此处遇见赵盈,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如常,恭敬地向长公主行礼,“臣高隐,参见长公主殿下。”

“免礼。”长公主含笑抬手,语气亲切,“子隐今日怎么得空过来?”

高隐直起身,又与林纨娘见了礼,“林夫人也在。”

这才回长公主的话,“刚在翰林院整理完前朝史料,想起殿下前些日子提及想看看《山居四时图》的真迹,今日恰巧在书阁寻得,便顺路送来。”

长公主闻言更是欢喜,“难为你记得。那画本宫寻了许久,没想到竟在翰林院的故纸堆里。”

林纨娘笑着接话,“高编修向来心细,殿下喜欢什么,他都记在心上。”

赵盈静坐一旁,看着高隐与长公主、林纨娘之间熟稔的互动,心中惊诧难平。

她知他才学出众,却不知他竟与长公主有这般熟稔的交情。

长公主注意到赵盈的安静,笑着为她引见,“盈姐儿,这位是高编修,如今在翰林院任职。别看他年纪轻轻,学问却是极好的,乃是今年的新科探花。”

又对高隐道:“这是赵盈,章太傅的外孙女,刚回京不久。”

高隐向赵盈拱手,“赵姑娘。”神色平静,仿佛真是初次相见。

赵盈起身还礼,“高大人。”

长公主打开高隐送来的画,看神情很是喜欢。她让侍女把画拿下去仔细收好。

含笑看着高隐,忽然想起什么,道:“说起来,倒是许久没听子隐弹琴了。”

她眼中带着几分怀念,“记得上个月,你在此处弹奏的那曲《咏梅曲》,至今犹在耳畔。”

高隐,“殿下若是想听,我再给殿下弹奏一曲。”

长公主吩咐,“去取我的‘泠音’来。”

侍女应声而去,不多时便捧来一张古琴。

琴身紫檀为底,玉石镶嵌,弦丝如银,一望便知是名品。

高隐从容落座,修长手指轻抚琴弦,试了几个音。

清越琴音如珠落玉盘,在厅内回荡。

长公主的目光忽而转向赵盈,带着几分探究,“盈姐儿可通舞艺?”

赵盈微怔,随即垂眸答道:“回殿下,略学过一二,只是技艺粗浅,恐难登大雅之堂。”

“不必过谦。”长公主唇角微扬,视线在高隐与赵盈之间流转,“今日难得相聚,不若劳烦子隐抚琴,盈姐儿舞一曲,让本宫也沾些雅兴,可好?”

赵盈抬眼,恰与高隐目光相遇。

他眸色沉静,指尖轻按琴弦,似是等待。

她起身施礼,“蒙殿下不弃,赵盈献丑了。”

高隐指尖轻拨,一曲《咏梅曲》徐徐流淌。

初时清冷孤高,如寒梅初绽;继而婉转低回,似暗香浮动;终而清越悠扬,宛若风过梅林,落英缤纷。

赵盈随着琴音翩然起舞。

她今日身着浅碧色长裙,袖口绣着疏疏几枝兰草,起舞时广袖轻扬,裙裾旋开如碧波荡漾。

每一个转身,每一次回眸,皆与琴音相和,宛若梅魂化作了人形,在冬日里独自绽放。

长公主凝神观看,眼中渐露赞许。

高隐抬眸看她,琴音里悄然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共鸣。

一曲终了,赵盈微微喘息着停下舞步,额间沁出细密的汗珠。

高隐的指尖从琴弦上抬起,余音袅袅。

“好!”长公主抚掌轻笑,“琴声清越,舞姿曼妙,相得益彰。没想到你们二人初次配合,竟有这般默契。”

赵盈与高隐对视一眼,又很快移开目光。

“殿下过奖了。”二人几乎异口同声。

她看着并肩而立的高隐和赵盈,“今日这曲这舞,让本宫想起了年少时光。

先帝喜好热闹,常在宫中设宴,才子佳人,琴歌相和,不似如今……” 她语声微顿,将那未尽的怅然,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随即道:

“瞧我,真是年纪大了,总爱回忆从前。你们二人很好,一个琴音涤尘,一个舞姿灵动,倒让我这公主府也添了生气。”

她看看赵盈,又看看高隐,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却并未点破,只温声道:“今日真是尽兴。盈姐儿日后常来,子隐也得空多来坐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4章 又见他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