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原点

第一章:原点

深夜十一点,许祎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在黑暗中泛着微光。

这是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空气里弥漫着离别的伤感,但也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夏季,真的是一个有故事感的季节。

上周,许祎收到了江城大学哲学系的录取通知。因为是师范类专业,同寝室的姐妹们大多数留在本省工作了,曾经喧闹的六人间,如今常常只剩她一人。

今晚,她刚同“思辨社”的好友们结束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毕业聚餐回来。那些关于青春、关于未来的感慨在心中翻涌,她没有睡意,索性点开豆瓣,翻看着电影《地心引力》的评论区。这部电影关于孤独、生存与重返的主题,恰好击中了此刻处于人生交汇点的她。

她写下了长长一段评论:

“桑德拉·布洛克在太空中漂浮的孤独感,简直是大四心态的完美隐喻。我们每个人不都像在毕业的真空里失重漂浮吗?旧的联结正在断裂,新的引力中心尚未形成。最后她重返地球的瞬间,仿佛也预示着我们都将在这片名为‘社会’的大气层中重新找到自己的轨道。”

写完后,她刷新了一下页面,一条刚刚发布的新回复跳了出来,ID是“循迹星海”,头像是一片深蓝色的漩涡状星云。

“从轨道力学的角度看,瑞恩的回归更像是一个精准的再入过程。但最打动我的是她在联盟号飞船里,听着听不懂的语言,却因婴儿啼哭而重获希望的那一刻——这暗示着生命本能可以超越一切文明隔阂。顺便说,你关于‘毕业真空’的比喻很精彩。”

这个将物理学与人文感悟结合的角度让许祎眼前一亮。

“谢谢!但我觉得你提到的‘生命本能’才是关键。就像《星际穿越》里,库珀穿越黑洞后身处的高维空间,科学无法解释他为何能凭借爱找到与女儿沟通的途径。这或许是诺兰在提醒我们:在冷硬的物理定律之上,还存在着无法被量化的东西。”

对方回复得很快:

“正好相反,我认为《星际穿越》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试图用科学解释情感。五维空间里的‘他们’就是未来的人类,这说明爱可能是一种尚未被理解的物理规律。我是学材料科学的,但在研究量子纠缠时,常常觉得两个粒子的瞬时关联,比任何情感都更神秘。”

他竟然在深夜也在线。许祎的睡意全无,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说到神秘,《她》里的人机之恋呢?萨曼莎作为一个操作系统,她的情感是真实的吗?当我们越来越多地依赖数字联结,是否也在重新定义‘存在’本身?”

“巧了,我们实验室正在研究神经形态计算,就是模拟人脑的运作方式。也许有一天,意识真的能脱离碳基载体。不过说到《她》,最让我触动的是西奥多最终放手的那一刻——有时候,爱是尊重对方的进化,哪怕这意味着分离。”

就这样,一场从《地心引力》开始,穿梭于《星际穿越》《她》等科幻电影的讨论展开了。他们从《雪国列车》的阶级隐喻,聊到《明日边缘》的时间循环哲学,争论到《云图》的轮回观。

当“循迹星海”最后发来明天要提前去星城大学报到,提前进组熟悉实验室环境时,许祎才惊觉已是凌晨两点。

窗外,毕业生的喧闹早已平息,只剩下路灯孤独地亮着。她意犹未尽地关掉电脑,心里却泛起奇异的涟漪。

这个ID背后,是一个怎样的灵魂?理性、敏锐,却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星城,距离江城有三个小时高铁车程的城市……

大学四年,许祎身处一所师范类院校,这里的学生百分之六十的职业方向都是初高中教师。生活秩序井然又略显单一。她所能接触到的异性,多半是未来同样要站上讲台的文科男生,温和、细致,但思维模式似乎总在一个相似的轨道上运行,因而是很好的讨论伙伴和朋友圈子里的固定成员。

有时,看见宿舍楼底下依依不舍的校园情侣们,许祎也会暗自思忖,是不是自己过于沉浸在哲学概念的抽象世界里,以至于在无意中,也将自己的情感频道调到了一个过于冷静和疏离的波段,让那些同样敏感细腻的文科男生们,感知不到世俗恋爱的信号?又或者,她潜意识里在渴望一种截然不同的、能将她从既定思维轨道里拽出来的力量?

幸好,还有“思辨社”,这个社团以其开放的氛围吸引了她。印象最深的是社长沈清远,一个能将理论讲得妙趣横生的学长,对理论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后来保研至光华大学了。还记得社团活动结束后,和社员们走在校园的小道上,就着昏黄的路灯,为海德格尔的“此在”或福柯的“权力话语”争论到深夜。这些讨论是她大学生活里最明亮的思想火花。然而,在那些激烈的思辨之后,在合上艰深的哲学典籍之后,她偶尔会感到一种更深层的孤独——一种源于思想单一生态的匮乏。

她渴望一种截然不同的思维碰撞,想听听在实验室里与微观世界打交道的人,会如何看待康德的“物自体”;想了解沉浸在数学公式里的人,又如何理解世界的“确定性”。这种隐秘的渴望,像一颗休眠的种子,深埋在她按部就班的师范生生活之下——上课、读书、社团活动、准备考研。她的外在轨迹清晰、稳定,符合所有人对一名优秀师范生的期待。但内在,那个对更广阔知识疆域充满好奇的自我,始终未曾停止骚动。

第二天中午,许祎才在枕边摸到手机。一条豆瓣私信安静地躺在那里,发送时间是凌晨两点半。

“我是路旻。很高兴认识你。昨晚的讨论很愉快,特别是关于《她》的见解。欢迎常交流。”

对话自然而然地延续了昨晚的热度。

许祎发现,虽然专业领域迥异,但他们都喜欢诺兰的电影,都认为《星际穿越》里“爱是唯一能穿越维度的力量”并非单纯的煽情;对未知充满好奇,她好奇人性的复杂边界,他探索物质的微观奥秘。

接下来的日子,豆瓣成了他们专属的“云端咖啡馆”。

等待升学的时光相对松散而自由,许祎将时间大把挥霍在与这位“网友”的深度对话上。

某个午后,他们讨论起《银翼杀手》。

许祎:“ 复制人罗伊在雨中救下德卡,并说出‘我见过你们人类无法想象的美’时,他已然超越了造物,获得了比人类更深刻的人性。”

路旻:从技术角度,他的“生命”是被设定的。但他的选择和体验是自主的。这或许意味着,意识乃至灵魂,并非有机生命的专属。我们实验室也在尝试赋予材料某种“智能”,这让我常常思考造物与生命的边界。

许祎:所以,你认为灵魂可能是一种更高级的、可被复制的信息结构?

路旻:这是一种假设。也许有一天,我们能从量子层面找到答案。你能接受灵魂的物化吗?

许祎:我敬畏可能性。哲学的意义之一,不正是探索这些尚未被定义的疆域吗?

这些对话让许祎感到一种久违的智力上的兴奋。路旻的理性思维为她的感性世界提供了坚实的框架,而她的哲学视角也常常为他打开新的思路。

时间在论文答辩、毕业照和一场场散伙饭的间隙中流淌。

一种超越文字交流的、真实的亲密感,在寂静而又喧闹的夏夜,悄然滋生,无声蔓延。

(第一章完)

新人报道,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目前保证周更,这是一篇改编自真实故事的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原点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