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百年观

后来啊,这百步就跟村里人说拜城隍庙用处不大,要供奉就应当供奉九重天最厉害的神,他想在村里筹善款建道观。

村里人哪里知道谁是最厉害的神,那个年头,自己活着尚且艰难,又怎能管得了别人,况且捐善款说的好听,是给自己积功德,但说白了百步就是伸手要钱,没人愿意白白往外掏钱。

一提筹善款村人都躲着百步,百步没办法只好去村里唯一的富户薛家宣扬道法,讲明利弊,想让他带头捐款,岂料百步到了那薛府门前,还没踏进院门就被小厮赶出来了。

百步欲筹善款而不得,建不成观只好安慰自己心诚则灵。就想在南溪谷中结草为庐,问道修仙。

百步在谷中挑了块平坦高地,花了几天的时间搭了座简陋的草庐。

但是啊,这南溪谷水土好,草木茂盛,多有蛇虫鼠蚁,常有捕蛇人进谷捕蛇,附近村民拾柴,医者采药,百步有法子避开虫蛇,却不能拦着村人谋生,住了半个月后,百步就觉得在南溪谷修行还是不够清静。

他听人说附近凌云峰上有好大一片空地,修道观正好,那人是村里的鳏夫,自己带着孩子过活,活得艰难,手头有点钱就整日饮酒烂醉,游手好闲惯了。

本来也只是酒后戏言,想捉弄百步罢了,但百步却上了心,亲自去看过后就真的想在凌云峰建观。

凌云峰在南溪谷西,离小元村也很近,只是山路难行,修道观需要钱,百步一个云游道人,身上穿的道袍都打着好几层补丁了,没有钱。

你说巧不巧,就在这时候,百步去过的那个富户薛家家里有个小孩夭折了,那孩子可怜,才五岁,是家里唯一的男丁,父母都寄予厚望,因此平时管得很严,薛老爷花大价钱在镇上请了先生教他读书。

小元村贫穷落后,都没几个识字的人,更没有教书的了,村子里的孩子成天不是帮家里做活就是在外面到处野,小少爷不过几岁大,玩心正重,有时候出门看见别的小孩自由自在的满街跑,心里羡慕极了。

有一日这小少爷就支开了家里的小厮自己偷偷溜出去玩,跟着村里几个半大的孩子下河捞鱼,结果脚下一滑,后脑一下磕在石头上,就那么死了。

血顺着后脑流到河水里,殷红一片,小少爷到死都没闭上眼睛,几个半大孩子哪里见过这场面,吓坏了,谁也不敢去那小少爷近前看一眼,几个人一商量居然趁着四下无人转身全都溜了。

那薛老爷本是大地方的人,听说从前挺风光的,一朝犯了事逃到村子里躲灾,家里就那么一个男丁,孩子没了,薛老爷大怒,府里的小厮都换过一茬。

一连两三天,薛老爷一直睡不好,日日梦见那孩子,鲜红刺目的血流了一脖子,领子前襟晕开一大片血色,小少爷脸色青紫,浑身湿透,滴滴答答的淌了一地血红色的水,眼泪汩汩的流,嘴里不停地叫着“爹,爹,我死的惨啊,爹,我死得惨……”

这下整个宅子都乱了,孩子母亲日日食不下咽,以泪洗面。薛老爷眼下乌青,精神不济,人也憔悴了不少,府里终日挂着祭奠的白布和灯笼,阴森森死气沉沉,丫鬟小厮皆战战兢兢。

自从在梦里见过小少爷,薛老爷就疑心那孩子是被害死的,只是苦于找不到证据,也不知是谁害的,没法给那孩子报仇。

薛老爷悬赏追凶,报酬不菲。

他本也没查出小少爷是怎么下河又为什么下河的,但有一天东窗事发,其中一个孩子心里害怕回去就发了高烧,一连烧了两三天,孩子父母吓坏了,大夫去看诊时那孩子正说胡话,叫大夫听个正着。

说是那天小少爷不想下水,有个叫王小的孩子笑话他连下个水都害怕,是个胆小鬼,怪不得家里不让他出来玩,是怕他丢人,五岁的孩子经不住激,心一横就脱了鞋袜下水了。

那河水不深,淹不死人,王小不知下过多少趟了,可小少爷自小就被娇养着,连洗脚的水都是有人试了温度合适再端给他的,河水寒凉,他哪里知道,一脚踏下去没防备,被冰的一激灵,偏偏这几个孩子此时又大声起哄,“胆小鬼下水喽!”小少爷一紧张就脚滑了,那么巧就撞在石头上。

那薛老爷听说了也没声张,给了大夫赏钱,几日了也没动静,很沉得住气。

到了孩子头七那日,薛老爷一早找人悄悄绑走了那说胡话的孩子,打听清楚了小少爷出事那天都有谁一起。然后花钱雇了几个人扮成土匪,晚上趁着夜黑风高进了小元村,把那几家老小上下十余口人全杀了,末了放了一把火烧的宛如白昼一般,第二日就什么也找不出来了。

薛老爷风风光光的给小少爷办了葬礼,坟前烧纸,嘱咐小少爷安心瞑目,早早投胎。

县里来了人草草的绕着断壁残垣看了一圈就走了,结案时只说是意外。但小元村多少年了也没闹过土匪,况且那土匪进村谁也没杀,就偏偏王小那几家遭了殃,其中内情,村里人心知肚明。

这事到这也就完了,但那之后薛老爷家就不太平,闹鬼。

村里人私下都说是王小那几家死的不甘心,是冤魂索命,回来报仇的。

这可把那薛老爷一家折腾的够呛,从外面请高僧做了几场法事,又拜过几回城隍庙,没用。这时候有人提起那百步道人了。

薛老爷请百步到家里来,百步在府里转了两圈,说是怨灵作祟,要开坛做法,几场法事做下来,果然家宅安宁。

从此村人对百步道人深信不疑,百步要建道观,那薛老爷一家自然带头捐香火。薛老爷是村里里正的亲戚,里正说要给百步建道观,家家户户都要出善款,有些个不愿意的村民也没法反对。

靠着募捐和村民帮忙,百步在凌云峰搭了个还算看得过去的道观,名字就叫做凌云观。那道人虽囊中羞涩,却有些手艺,自己做了个泥塑神像,供奉的据说就是天界之主裕德大帝,九重天上最厉害的神。

从那之后,城隍庙彻底荒废了,众人不再拜城隍,改拜百步的凌云观。

但是小元村偏远人少,一年到头也没几个人要做法事。百步空有一身除妖斩怪的本领没处施展。

村子里的人大多贫穷,因此凌云观香火也不旺。有的人没钱,拿着家里种的瓜果蔬菜来拜一拜,百步也不计较。为维持生计,百步偶尔也到山里采草药去镇上换钱,凌云观就这么勉勉强强的开起来了。

观中香火虽不鼎盛,但百步也饿不死。但现在这道观只有百步自己,委实不像样,后继无人,没法传承。于是百步在观门口写了块收徒的牌子。来拜神的人见了就到山下一传十十传百,小元村的人都知道百步要收徒的事了。

寻常人家没人把孩子往山上送,牌子挂了许久也收不到徒弟,百步犯了愁。

百步想或许应当先暂时离开此地去别处看看,收了徒再回来。

百步这厢正举棋不定,山下那个鳏夫喝酒喝的疯魔了,身上没钱就要把自己三岁大的儿子卖给百步。

这一来可谓是一拍即合,百步正愁道观破败,收不到徒弟。虽说孩子小了点,不好养,但百步还是留下了。他要是不买,这孩子不知道要被卖到何处受苦。百步想,日行一善,就当在攒功德吧。于是把身上大部分积蓄都给了那鳏夫。

说起那鳏夫本来也是个老实本分的,只是三年前婆娘生下孩子后,身子一直不好,为了吃药养病日子过的更拮据,即便这样,婆娘过了一年还是死了。家里就剩他自己带个日日啼哭的小娃娃,此后鳏夫性情大变,也不下地务农了,整日喝的烂醉。

孩子起初还托邻居照看着,可是时间长了邻居也管不过来。鳏夫就想反正养不好,不如把孩子卖了换酒喝,在别处这孩子或许还能活。思来想去就想到百步,卖给别人受苦终究还是不忍心,不如卖给百步,在观里横竖饿不死。

就这样百步有了徒弟。

没过多久就听说那鳏夫喝酒喝死了。

又过了十几年,不知道是不是那裕德大帝真庇佑了这小元村,总之后来小元村真的好起来了,有一条商路经过小元村附近,许多外来的商人到此处歇脚,要去更远的地方做生意,小元村不再闭塞了,渐渐有了客栈,茶肆,药铺……,村子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村子大了,人也多了,南溪谷好像也活起来了似的,屡屡有妖灵作祟,不得安宁。有人求到百步面前。百步便带着他的徒弟下山除妖,每每出手,总能降服妖灵。闹妖怪时客商都害怕不敢来,后来听说小元村有道人修为高深,可斩妖除魔后,才又走动起来。

再后来来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多,百步的名声响了,道观香火自然就旺了,很多客商知道这有道观,观主又被传的厉害,都要上山拜一拜。凌云观也因此重建,裕德大帝重塑金身,这回看着是个正经道观了。

这世上求仙问道者众多,凌云观观主道法高深声名远扬,不仅香火好起来了,想要拜入山门的人也络绎不绝。

此时百步已是年逾花甲,精力不如从前,不想收徒了,有时下山除妖,有时闭关修行,也不大管观里的事了。

百步给小徒弟取名叫寒时,寒时此时正当而立之年,因此新进的门生都拜在他名下,随他安排。寒时深知自己天资有限,学艺不精,所以在众多新进门生里挑选了一位最有仙根,悟性最高的少年,让他拜在了百步名下,好传承衣钵。

百步又把毕生心血悉数传给了那个少年。

百步求仙问道虽不成,但却算得上长寿,活到八十岁寿终正寝,生前为人和善,小元村村里许多人受过他的恩惠,更何况他除妖卫道,守一方清平,很得人尊敬。

送葬之时,小元村村民纷纷守在凌云观门口夹道相送,不少人都落下泪来,寒时把他葬在凌云峰深处,下葬之时漫山哀声,据说那天山林里有鸟兽啼叫,其声悲鸣。

百步仙逝,寒时继任观主,凌云观虽没能发展壮大,却也并不没落。但寒时没像他师父那般长寿,不到六十,下山除妖时受了重伤,养了三个月还是没好,就那么走了。

凌云观传到如今已是第三代观主,就是百步另收的小徒弟,山瓷。这一代的观主天资不凡,凌云观也是在这一代声名鹊起。只是他自十数年前突然沉迷修行,闭关多年,不常露面,观内诸事都是那位大弟子和襄代掌。

和襄管理山门很有一套,比之山瓷还胜一筹,凌云观也是几年前在和襄主持下扩建成今日的规模,并且广收门生,还改名叫做凌云仙门,就是我们说的凌云宗,现今乃是鼎鼎有名的大门派了。

最初百步道人建观供奉的是裕德大帝,为了提醒后世弟子不忘祖辈,也不能对神灵失了敬意,所以百步道人建的观也保留下来,当然,如今那神像已是请手艺最好的师傅塑的了,观内香火鼎盛非常,家家户户有什么心愿和什么困难,都要去拜一拜,几乎成为一种习俗了,甚至还有外地人从几十里外的村镇赶过来拜呢!

现在的观主改叫掌门,和襄虽不是掌门,却胜似掌门。许多人进宗门晚,没见过山瓷,只认识和襄。和襄另有三位师弟,称作门主,共同协理和襄处理门内事务。

仙门试炼是凌云宗选宗门弟子的考验。通过仙门试炼才有资格拜入山门。每年只取三五人,竞争十分激烈。许多人都是慕名而来。

也有很多其他宗门的人来此,一则长长见识,二则试炼结束后,若有没被选中的好苗子,可以趁机拉拢到自己门派。还有些往来的的商贩看准时机,来此地做生意。每年这个时候,来来往往的人都是鱼龙混杂,干什么的都有。

是以这仙门试炼格外热闹,人也格外多。我们这镇子位置偏僻,每年也就这时候是最繁华不过了。

往年啊,来这的人十个里有八个都是要去参加凌云宗仙门试炼的,那是修仙大派,你看我们这客栈也叫做凌云客栈,就是因为那凌云宗得名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