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梅也是懂松弛有度的,刚批评完两个主演,心知不能让气氛紧绷着,便提到:“我们拍几个有意思的镜头。”
她让剧务去拿小提琴。
“小余,你说你学过琴的,是吧?”
曾秀梅打算拍几个陈敏笙拉琴的小片段,反正剧本里要求的地点也是在书房,不用做其他调度。
余寻光明白曾秀梅的意思,并不怯场,“有曲目要求吗?”
“计划是在后期配上主题曲的小提琴版,但现在调子还没弄出来,你随便演奏点什么就行。”
余寻光拿到琴后,先试了下音准。
来送琴的副导演看他姿势怪专业的,笑着提示:“余老师,这把琴六十三万呢。”
余寻光那一瞬间的瞳仁都放大了,手指不由自主的摩挲了一下琴身。
金子,贴贴。
已经重整好情绪的方正蓉也一脸震惊的给到情绪价值:“难怪音质那么好听。这么贵的琴,哪来的?”
曾秀梅解释:“找配乐老师借的,咱们还付了押金呢。”
好琴难遇。余寻光又拉了一下,听着琴音,心里也是快乐欣喜,手腕和手指发力,来了一段《新年好》。
这种耳熟能详,又喜庆的音乐最能带动别人的情绪。由于这一段不需要录音,导演也没喊开拍,现场的工作人员都暂时停下工作,吃瓜群众一样的喊着“好”!
余寻光没忍住,第一次在《风雅颂》的剧组露出他相当开朗的笑容。
那牙齿,白花花的。混在人堆里的小陈赶紧拍了给易崇看。
崇哥,你看小余多开心啊。
在掌声中,余寻光又来了一段《好日子》。
一小段结束,有人扯着嗓子大喊,“民俗音乐很好,但余老师能不能来段古典的?”
余寻光点了点头,动作没停,直接流畅的切换到《沉思曲》。
方正蓉鼓着掌,不明觉厉,因为她听到有人在说:“哇,这个揉弦……搓进我脑子里了。”
“有点水平的。”
“琴也挺可以的啊。”
“我从来没有拉过这种高价位的琴。”
别说了,他也没有。哪怕他现在兜里,也没有六十万啊。
余寻光想着,心开始痛,手部发力带着脑袋身子晃歪,《流浪者之歌》就此奏响。
这段悲怆的小调大家都耳熟能详,片场里顿时响起快活的笑声。
方正蓉远远瞧着,她第一次开始正视这位搭档的灵魂。
一个发着光的,有思想,有趣味性的灵魂。
自从曾秀梅把人提点明白之后,方正蓉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余寻光和她对戏的时候,陈敏笙和华雅君婚后的戏,也越拍越好。
陈敏笙有着独一份开明,他提倡平等,是彻彻底底的女性自由主义者。不论婚前婚后,他都在鼓励并帮助华雅君独立,自信,帮助她重新塑造以前被封建杀死的那份自己的人格。
这样好的人,怎能叫人不爱?
曾秀梅在两个人的状态最好的那天,拍了他们的结婚戏。
婚礼上的镜头不用多说,大场面群像是她已经拍得得心应手的。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拍好陈敏笙和华雅君的洞房镜头。
在这组画面里,编剧朱孟在剧本里并没有过多发挥,他本来想的就是看演员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导演的意思。
好,就拍。不好,甭丢那个人了。
曾秀梅不是一个喜欢拍吻戏的导演,她在排戏时很严肃的告诉了演员自己的要求。
也不知道谁规定的,现在的偶像剧里,表达两个人物之间爱意美好居然只能靠亲吻了。是,亲一下,观众是能够通过画面体会到角色人物的情感,除此之外更细腻的,属于角色本身的反应呢?
样板戏没什么不好,可全是样板戏的市场,未免太欺负观众了。
做一部剧,主创用了多少心意,演员有多少真心,是能看得出来的。
曾秀梅觉得,角色和观众一样,是需要被尊重的。
她和两个演员之间排戏,修改,磨了半天,开拍。
整组镜头,拍得曾秀梅浑身舒坦。
刚才排练的时候,剧本里有个陈敏笙拉着华雅君到床边的动作,有个副导演一开始提议想让余寻光抱着方正蓉去,但是余寻光拒绝了。
他说:“陈敏笙与华雅君之间最难得的就是那份尊重。公主抱拍出来好看,但是这个动作背后代表的意义上未免有弱化女方的嫌疑,尤其今天还是新婚之夜。”
人好好的不能自己走吗?非要在这个时候展示你的男子气概。
曾秀梅觉得余寻光的理解非常有道理,于是便按着他的意思拍。
结果出来的效果果然更好。
能够遇到这么好的演员,达成她想要的所有的拍摄效果,她真是个幸福的导演。
感情戏拍着,余寻光和方正蓉之间的尴尬氛围也在逐渐消失。到两个星期后,在方正蓉拍学琴镜头的时候,她的一干动作都是余寻光在旁“指导”的。
为了拍好戏,大家都很努力。
连蔡亚禾的“混子”态度都有所改变。
万事开头难。当剧组演员之间磨合好了,主演一个个有的毛病改掉了,大家齐心协力把劲儿往一处使的时候,时间也飞速过去了。
一眨眼,要在京市拍摄的戏份快结束了。
京市最后几场戏,是大轰炸和战争戏。
先是芹风身亡的戏。
这场戏先是大场面枪炮戏,需要好多个群演,光在调度问题上就要比平常多操一半的心;后来的剧情里又是一堆群像文戏,曾秀梅想尝试一镜到底,从演员走位到画面构图都得她费心思设计,由于不确定效果,途中换了几种拍法,拍了好几个版本的镜头。
同时,她还要全程盯着演员合适的表现情绪。
高强度的工作最磨人。把整组镜头磨完,她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拍出了不错的戏。
只是剧组里的几位主要演员的心情都被剧情影响而变得低沉。
饰演芹风的宋式玉性格活泼,看着大家不开心,她心里也难受。脸上的血浆还没抹干净呢,就开始讲笑话逗起大家来。
要是地方再大点,她指不定能现场来个小品。
宋式玉杀青离组后,下一个就轮到饰演临风的陈科。
陈科最后一场演的,是裴临风听到父亲就义后的哭戏。
陈科的那一幕戏演得特有爆发力,舞台剧演员的功夫被他自己掏了个彻彻底底,演出来的效果是导演都连说了三声“好”的程度。
陈科自己也没料到,他后来跟余寻光聊天时说,那属于他超常发挥了。
这场之后是属于余寻光的戏。剧里,陈敏笙不仅无法救下裴临风,又亲眼看见往日的美好家园变成如今的满目疮痍……整场戏需要的情绪太多,太重。余寻光为了更好的理解,那段时间重读了那段历史。等到上镜,入戏,家国情怀一上来,再加上和角色的情感的共鸣,拍摄结束后差点过度呼吸。
好在剧组有准备氧气。
曾秀梅一直在旁边陪着他,看着他一张小脸恢复血色,等着他缓过劲儿来,严肃的告诫他,“小余,慧极伤身。有时候,你也不要傻乎乎的使太多功夫。”
演员太聪明了,不好。
曾秀梅可不想这么好的一个苗子,被拖累得早早离开人世,这类例子在影视圈可不少见。
余寻光当时由于缺氧,脑瓜子嗡嗡的,曾秀梅的善意他并没有接收到。
他被陈敏笙的情绪裹挟着,卷入到了一场场海浪中。
他甘之如饴沉湎其中。
曾秀梅算是一个特别体谅演员的导演。正巧,碰上剧组要往沪市的影视基地转移,她索性给演员们放了两天假,用于休息。
主要是为了照顾余寻光。
她还特意给余寻光以前学校里的班主任打了个电话。
常老师的电话是晚上打进余寻光的手机的。
那会儿余寻光正坐在桌前,拿着笔对着张白纸发愣。
老师的声音从另一头传来,让余寻光恍然自己是一位在教堂对神父进行忏悔的信徒。
“我听说你最近跟着曾秀梅在拍民国戏,有没有什么心得?”
余寻光揉搓着纸张的边角,“我写了几篇小传,您要看吗?”
“可以呀,拍照发过来。”
于是照做。
常老师对余寻光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采取的鼓励式教育。
现在也一样。
“你对人物的分析已经很深刻了。”
“但我觉得还有不够的地方。”
“是哪方面?”
“我不是很清楚,就是感觉。”
电话那头的老师沉默了一会儿。
“小余,你试试去找一些当年文人针砭时弊,讽刺现实的作品来看。尤其是那些杂文。还有,你再去系统性的重读一遍毛选。有些书,以前读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忘记部分内容和看书时的感悟。现在你的年纪和见识有了增长,再看一遍以前的书,绝对会生出新的感悟。有些书,就是常看常新。”
余寻光立马记下,“好的。”
“你如今所谓的感觉不对,很有可能是在人物底色的理解上有不足。我们分析人物时,不能跳出时代。很多人会觉得民国离现在很近,那段时期发生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但是大概知道和仔细理解是有区别的……”
余寻光这天和老师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说,他适当提问。后面老师烦了,才把他赶去睡觉。
第二天放假,余寻光借机睡了个昏天黑地。
他睡的并不好,眼睛不管睁开闭上,都是陈敏笙和华雅君的影子。
他的脑子里有很多人在跑来跑去。
哪怕经过老师的开导,他整个人还是产生了不知从何处来的慌张和紧迫感。
戏马上要拍完了,怎么这么快就要拍完了?
不用去剧组开工,那种从心底涌上来,铺天盖地而来的焦虑反而更严重了,甚至影响到了他的的生活。关心他的人自然感受得到他的反常之处。易崇吓得赶紧给他联系医生,然后去跟曾秀梅沟通。
在沪市预计的通告单里,余寻光和方正蓉只有四场对手戏,再有一些单人镜头。剧组调度合理的话,一两个星期就能完成所有的拍摄任务。
余寻光后面没行程,易崇在对接的时重点表示他们这边不急着拍。
曾秀梅综合考虑,给余寻光放了长假。
易崇觉得在父母身边,余寻光会舒服一点,就把他带回了沙市。
在线上被安排着看了两场叶兴瑜推荐的心理医生后,余寻光的状态好了一些。
主要是他已经听从老师的建议,开始读《毛选》。
他能感觉到陈医生也挺高兴他这样做。
假期中余寻光又去了一趟徽州,参与《刑事大案》的后期配音。
他一摸到新修改好的徐天乐的台词本,立马想到这人只对自己说了一句话就赶他走。
还叮嘱他不要偷税漏税。
好笑,说得像是负债状态的余寻光有钱缴税一样。
不不不,没钱也要缴。
余寻光决定以后每隔半年去检查一次自己的税务问题。
《刑事大案》由于有地方支持,审得很快。
徐天乐的剧本上改了一些台词,属于正常程序。
等到徽州的配音工作完毕,叶兴瑜又把余寻光喊回京市,参与《凤凰于飞》中代善的后期配音工作。
其中免不了关心慰问。
余寻光的情况其实还好。一开始他或许有些情绪方面的问题,但在他打开毛选之后,一切困难都不再是困难。
他在获取知识的途中,汲取到了很多力量。
一切不安与恐惧皆来自于未知。当人懂得更多的道理之后,自然会变得更加豁达。
陈医生送给余寻光的“对知识的渴望”的永久buff,足够他受益终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聪明的演员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