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这只是个传说

祝如意环视了一圈,永安堂其实不小,一共有一百五十平,整个店铺呈“日”字型,前边是单独的一间大铺面,纵深比较长,卷帘门口放了张长方形的玻璃柜台,里边稀稀拉拉地摆着一些元宝和黄表纸。

柜台后有一把极具现代气息的软垫躺椅,可能是某位大学生倒贴工资买回来又带不走留下的。前屋除了这些,再加几张桌子几条板凳就没了。完全看不出来是香烛店,更像个待转租的空屋子。

后边是一个小院子带两间房,院子里种了几颗果树几丛竹子,房间1是锁起来的杂物房,2是卧室,卧室有住人的痕迹,都是来永安堂探险的大学生留下的。

杂物房有一张书柜、一张书桌,一张椅子,都是实木做的,书桌上放了一层玻璃,下边压着一些报纸,从年份上看起来是祝素秋从前的东西。

其他用各种木箱藤编箱装好摞起来的则是一些符箓、经文,随着时间流逝,符箓破败、经文蒙尘,大部分东西都旧了。

但祝如意马上就注意到里边有一把剑格外不一样,干净得跟刚被人放进去似的,就连剑柄上捆的红绳都没有一点儿脏污。

祝如意把剑抽出来之后发现这把剑当真非同凡响,不仅一尘不染,剑身还刻有符文和星辰日月。再一看祝素秋留下的相关笔记,她知道了这把剑叫“度厄”,至于怎么用祝素秋只有六个字:不知道,乱用的。

除了这些,杂物房也没有其他东西了,什么佛像神像都没有,祝如意此时意识到祝素秋的职业可能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道士巫婆。

至于自己妈究竟是干什么的,祝如意在祝素秋留下的笔记中找到了答案。

祝如意说她是杀鬼人,因为世间没有神灵可以现世,正统的天师、圣僧已经绝迹,剩下来的人用这些名号名不正言不顺,干脆就叫自己杀鬼人。

为什么没有神,这个也很好理解。

神的诞生最初是来自人对自然的崇拜,大山在白天看起来生机勃勃,晚上就像一头头凝视村庄的不可名状之物,这座山像抱着婴儿的女人,那座山像个肚脐眼。

在夜晚窥视山影的人会思考,这个抱婴妇和肚脐眼能说话吗?能跑吗?能吃人吗?要怎么制伏它们呢?

研究出一套神灵鬼怪互相克制的系统以后,瓷国就有一群人自发在人间降妖除魔,因为这些恐惧大多数来自夜晚时的想象,他们也就被称为守夜人。

现在地球都探索得差不多了,大家发现自然和夜晚多数时候还没有人吓人,心里的恐惧少了神的信徒也就少了,神灵没有足够的力气现不了世。

但让人怨恨、害怕的不可不是只有大自然,祝素秋的笔记里就写过一个因为加班太多长了八只手用来工作的鬼怪。

神灵消失,鬼怪仍在,所以守夜人并没有断绝,大家只是从门派学习除鬼术的时代退化到通过家传经验学习除鬼术时代而已。

守夜人原来每个城市都有,他们主要负责记录、消除当地的鬼怪,然后把记录整理出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交到当地宣传部,宣传部累计到足够多的量就会刊印,供人阅览。

不过祝素秋不是守夜人,她说现在鬼怪千奇百怪,人用老办法跟它们斗很容易呜呼哀哉。

一般只有灵感很强、有入星骨,放在古代能立地飞升的人物能成为守夜人。其他只是有点阴阳眼的人要学除鬼术,宗教协会都是建议开点中药把阴阳眼关了。

祝素秋后来能当除鬼人,也是因为宗教届人才日益稀少,而生育压力生存压力又连年增长,但凡出现个鬼怪实力都很强,导致很多城市在只有一两个守夜人,或者压根没有守夜人的情况下压根应付不过来。

为了市民安全,毛遂自荐要除鬼的人,他们也不再拒绝接纳,偶尔还会扶持两把。

祝素秋自学的是咒术,她天赋一般,箱子里记录的鬼故事挺多,解决了的就那么几个文件袋。

祝如意对做守夜人、除鬼人没什么兴趣,她只想好好经营永安堂,翻完了这一段,她把剑收起来,又洗漱一番方带着复印件按照祝素秋写的联系方式去了宣传部。

宣传部的人估计也有自己内部流程,祝如意提交了材料后不久,来接待她的人已经转变成了宗教界的小马哥。

小马哥自称他们是住在隔壁、跟“宣传部”平起平坐的“鬼怪文化宣传部”,他先问了一下祝素秋的情况,毕竟她也是登记在册的除鬼人。

听祝如意说了下落不明后,小马哥感慨了两句,跟她交换了联系方式,又在祝如意手机里下载了一个app。告诉她,现在大家都是科学抓鬼,有什么材料要交以后都通过app直接上传,不用像山里的野人一样披星戴月地亲自跑过来。

经过审核后,要是材料被证实是真的,部里也会有对应的奖励机制,可以换成钱也可以换一些驱鬼的道具。

祝如意带来的材料祝素秋确实没有提交过,但时过境迁,再去核实恐怕要花点功夫。她本来还担心自己拿不到钱了,没想到小马哥只是给派出所打电话确认了祝素秋的情况,之后就直接微信给祝如意转了八千八。

小马哥淡定地说:“每年不会回来的除鬼人很多,家里人要是没有像你一样摸过来,我们都会当做他们在外远游,要是过来了,这件事有没有做完部里都会给钱。”

也就是说这八千八是宣传部规定的丧葬费,要是按规定来,祝素秋的材料或许只能拿到一千五,而且要等一个月左右才能收到。

李煦以前来过一趟,问清楚状况后就走了,祝如意也不想收丧葬费,马上又把八千把退了回去,不管她妈还在不在留个好兆头总归不会出错。

小马哥对不收丧葬费的家属见怪不怪,还想了两句话含在嘴里安慰安慰她。

没想到祝如意突然问:“你们这里有什么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吗?”

小马哥把话吞下去,一脸困惑地说:“……有啊,你想干什么?”

永安堂她不打算要了,祝如意说:“我想开一家文创公司,制作具有审美价值、能够在市场流通的文创产品来宣传我们国家的丧葬、鬼怪文化。你们不是文化宣传部吗,现在周边小国频繁盗窃我国鬼怪文化,多气人啊?我做这个,有支持吧?”

小马哥研究了一下内部政策,还真有,而且还是一万块,比部里给的丧葬费还多一千二。

再看祝如意的条件,竟然各方面都很符合,他拿了张单子出来:“……填吧。”

祝如意也是深思熟虑过的,李煦那么辛苦只是为了不让永安堂三个字消失而已,并不是一定要卖丧仪。那永安堂既然赚不到钱,不如拓展一下经营方式,毕竟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很重视维护自己的传统文化,附近又有大学,其实鬼怪文创很有前景。

而且大学生创业前两年,根据政策什么钱都不需要交,干嘛不试试呢?

小马哥接过申请看了一会儿,在商品那一栏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字眼:元宝、纸钱、花圈……

他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以前的永安堂和现在的永安堂其实没什么区别,只是叫文创以后价格显然要水涨船高了。

不管人家叫什么,符合条件就可以领这个钱,小马哥把申请收起来说:“这个先放在我这,你把产权变更做好,再带着资料过来一趟。”

宣传部的人似乎很确定祝素秋人已经没了,所以在产权问题上给祝如意开了点绿色通道,事情不到半个月就办完了。

等到离职手续办完,祝如意就每天八点准时去重新注册后的永安堂待着。

发下来的钱她做了一个“永安堂鬼怪文创”的新招牌,订购了两个硕大的塑料花圈放在门口手动增加死气,又在跳蚤市场买了一些漂亮的桌椅放在花圈两边,想先吸引一些猎奇的年轻人拍照打卡。

剩下的钱祝如意购入了一些手工原材料。

祝素秋是个咒术师,原理是用咒语祈求神明相助达到诅咒鬼怪的目的。咒术通过嘴来施行,但要流传则要写在纸上,所以咒和符自古不分家。

祝素秋虽然是杀鬼人,但她实力有限,最常用的反而是驱鬼咒,只要人鬼好聚好散她就不追究了。

祝如意本来对这些就有兴趣,加上第一次看见妈妈的职业遗物,便挑选了一个字最少的驱鬼咒模仿。

她打算着先用毛笔在薄木片上沾写出字形,然后用刀雕刻,再往里填上朱砂,晒干了磨一磨毛边,跟道观卖的文创符简直一毛一样,她这个还是手工的呢!

不知道是买来的刻刀不好用,还是怎么,祝如意连续刻了几次都没刻好,总觉得行书晦涩,好几次快成功了,字形连接处总要断一两笔,画符讲究行云流水,这样的成品显然无法卖人,她平心静气练了一天,最后百块木板只成功了二十个。

写符竟然这么不容易,祝如意默默地在心里把价格往上提了一截。

刻完之后这些木符被她在锦囊里进行售卖,跟其他锦囊不一样的是,收口绳两头是塑料做的拇指那么大的花圈。

此文创拿回家以后,览尸无数的祝老头愣是看得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他越看越觉得这个符像梳了两个包包头的女娃脸,包包头还是花圈的样子……

祝老头浑身哆嗦,急得嘴里生泡:“乖孙,你还是回去找个班上吧,这玩意儿也是能卖得掉的?”

祝如意不乐意听见阿公这么说自己的发财大计,又不想显得很破防,于是神色淡淡:“这是我们店的特色,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多特别啊,不够怪怎么能叫‘创’呢?”又灵机一动道:“呀,干脆就叫它‘福祸娘’好了!”

祝老头无语凝噎,转头问方老太:“你说呢?”

方老太对孙女儿施行鼓励政策,嘴里说着好美呀、好特别,姥姥好喜欢,但在祝如意提出要送给她一个之后,方老太就用筷子夹着一块写了金刚经的金布把福祸娘裹起来放在包包里走了。

祝如意一看,又试探着给李煦送了一个。

李煦的手沿着锦囊边缘摸了一圈,也觉得很奇怪,对上祝如意期待的眼神,他沉默了一会儿,伸手把它放到了枕头下。

祝老头在旁边本想让女婿劝一劝孙女儿,此时一看女婿柔情似水的眼神,一口老血就憋在心里,高声道:“小李,你真觉得这个好看?”

李煦只有一个字:“好。”话少得连“看”都不想说。

祝如意觉得生意稳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守夜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