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 13 章

范丹丹脸上有点挂不住,她没想到陆绎竟然这样难相处。

等范丹丹回到女宿舍时,于抗美已经脱了上衣躺在床上,于抗美看着范丹丹讪讪的表情,就知道肯定碰了壁,“听姐一声劝,陆绎他不适合你。”

范丹丹脸皮薄,着急忙慌的否认:“没有的事儿,你别瞎说!”

于抗美探身过来,语重心长:“姐姐是过来人,你骗不了我,这犄角旮旯实在是太难熬了,你想处对象,想有个人关心你,这都很正常,不过陆绎不合适,他太高傲了,眼睛都长在头顶上,何况他有未婚妻!”

范丹丹索性脱了衣服躺下,“我知道!”

于抗美:“那我吹灯了!”

“你吹吧!”

……

等陆绎点火的时候,他才想起来这里没有火折子,也没有打火石,但总归有类似的东西,接着他就发现了灶台上的火柴盒。

陆绎还没有打开就闻到了炸药的味道,肯定就是它了。

“次啦”一声,一簇火苗升起,点燃了灶膛里的麦秸,剧烈的燃烧起来。

谁又能想到,让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佥事陆绎竟然有一天会亲自烧洗澡水,传出去,那就成了全京城的笑料!

等水烧好,更麻烦的事情来了,没有房间,他要在哪里沐浴,没有浴桶他要怎么沐浴?

无奈,只能一切从简,先是刷牙洗脸,接着草草的冲了冲!

温泉香汤不奢望,但是必须要有一间房用来沐浴,人无论再苦再累,都不能不修边幅!邋遢就代表着颓废,这让他无法忍受!

陆绎一身清爽的进屋时,那几人还没有睡意,朱建华和余得勇两人抱着《西游记》看的正香,袁喜兵坐在床上。

看到陆绎进来,袁喜兵问:“朱建华说你带来了高中的全套课本,能不能借我看下!”

其他人想什么,直接写到脸上,袁喜兵不一样,他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很容易让人忽略他的存在!

陆绎:“可以!你想看什么!”

袁喜兵:“物理或者化学吧!”

陆绎找出一本高中二年级物理书,翻开看看,完全看不懂,递给袁喜兵,又找出一本化学,也看不懂,这些书籍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陆绎轻皱的眉眼引起了袁喜兵的注意。

袁喜兵:“怎么,不喜欢物理和化学?”

岂止是不喜欢,是压根看不懂!

陆绎:“没有这个天分!”

袁喜兵:“那你就不应该选理科,应该选文科!”

什么是文科、理科?

自己不了解,袁喜兵肯定了解,陆绎问:“你选的理科?”

“我没上过高中,初中毕业就开始去厂里干活,初中时就对物理化学感兴趣,看到历史地理就头疼!如果有机会上高中,我肯定选理科!”

平时沉默寡言的袁喜兵提起读书,简直活了过来,判若两人。

陆绎翻着课本,根据袁喜兵提供的信息开始归置分类:

理科:物理、化学

文科:历史、地理

那剩下的就是文理、理科通用的了。

现在最能吸引他注意的就是历史,历史书一共是四册,他从第一册开始看起,虽然阅读起来,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不过结合他之前所读正史,比如从《史记》《汉书》《后汉书》开始到《元史》结束的“二十一史”,基本上都能贯穿起来,现在的文字基本上都是从之前的文字简化而来,由繁入简,更利于书写和记忆。

不过现在记载历史的时间线发展了变化,之前都是用帝王纪年加上干支纪年,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帝王纪年是指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纪年法。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即指宋仁宗庆历四年,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往复,在宏观的时间尺度上容易造成混乱,古人就常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如《兰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现在的纪年法采取了公元纪年法,公元元年就是西汉平帝元年,之前为公元前,以后为公元后,比如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大明之前的历史他几乎不用细看,每个朝代只是粗略通过记载功绩卓越的帝王和重大历史事件来记载王朝的建立、兴衰和灭亡,也就是之前史书的简要记载,大明和大明以后的才是他阅读的重点。

他在第三本书上找到了大明,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短短两三页纸就记载了整个王朝的诞生和灭亡。

看到明朝灭亡,陆绎是难受的,这种难受直入骨髓,他作为锦衣卫的使命就是誓死忠于大明王朝,誓死忠于大明帝王,可是这一切都不复存在、在历史的长河里烟消云散了!

国破家亡、山河沦陷,胸腔里塞填了无尽的悲伤!

庆幸的是:就算是惊马以后的自己还活着,大明灭亡也是80、90年以后的事情了,自己也看不到了。

二十一史,在清朝乾隆年间,加上后来的《明史》《就唐书》《旧五代史》就是著名的“二十四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 13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