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州试惊才,引风波

州试考场设在贡院,朱漆大门前立着两尊石狮子,威严庄重。考生们排着长队,依次接受搜身检查,气氛肃穆。沈惊鸿随着人流走进贡院,找到自己的考号——天字七号房。

考房是简陋的单间,仅一桌一椅一榻,墙角堆着些干草。沈惊鸿放下考篮,静坐片刻,平复心绪。他知道,这场考试不仅是文采的较量,更是对心性的考验。

州试分三场,第一场考经义,第二场考策论,第三场考诗赋。

当监考官敲响铜锣,分发试卷时,沈惊鸿深吸一口气,接过试卷。经义题是“论语·为政”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看似寻常,却极考考生对儒学的理解深度。

其他考生大多眉头紧锁,苦思冥想,沈惊鸿却提笔就写。系统奖励的《智谋通鉴》中,对儒家经典的解读直指核心,他结合自身经历,阐述“志于学”不仅是求功名,更是“明辨是非、坚守本心”,字字恳切,立意高远。

不到一个时辰,他便写完了经义,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放下笔时,隔壁考房传来一阵窸窣声,似有人在偷看,沈惊鸿只当未见,闭目养神。

三场考试下来,沈惊鸿始终从容不迫。策论题考“如何治理水患”,恰好是他擅长的领域,他结合青瓦镇的治水经验,提出“疏堵结合、因地制宜”的观点,辅以具体措施,条理清晰;诗赋题“咏志”,他挥笔写下“莫道书生无壮志,敢凭笔墨定乾坤”,气势磅礴,掷地有声。

考试结束后,考生们三三两两地讨论着题目,有人愁眉苦脸,有人意气风发。沈惊鸿混在人群中,听着旁人对试题的见解,不发一言。

数日后,放榜之日。

贡院外墙前人山人海,考生们挤破头往前凑,尖叫声、叹息声此起彼伏。沈惊鸿来得稍晚,站在外围,却被人群推搡着往前。

“让让!让让!”一个尖酸的声音响起,几个家仆簇拥着一个锦衣少年挤到前面,正是州府另一个大户张家的公子张启。张启瞥了一眼沈惊鸿,嗤笑道:“这不是聚福楼的沈掌柜吗?怎么,也来凑数?就你这罪臣之后,还想中秀才?别做梦了!”

周围有人附和着嘲笑起来。张启与李修文素来交好,都看不起沈惊鸿的出身。

沈惊鸿懒得与他争辩,目光落在榜单上,快速扫过。

榜首的名字,赫然是——沈惊鸿。

“中了!中了!我中了!”张启的欢呼声响起,他看到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五,得意地看向沈惊鸿,“看到了吗?第五名!你呢?怕是连榜尾都找不到吧!”

沈惊鸿抬手指了指榜首,淡淡道:“我在那里。”

张启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当看清“沈惊鸿”三个字时,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像是被人打了一巴掌,火辣辣的疼。

周围的嘲笑声也戛然而止,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榜首的名字,又看向沈惊鸿,眼神从鄙夷变成了难以置信。

“状……州试第一?”

“他不是聚福楼的掌柜吗?怎么这么厉害?”

“听说他是京城沈家之后,难怪有这般文采!”

议论声从嘲讽变成了惊叹。张启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指着榜单,嘴唇哆嗦着:“不……不可能!一定是搞错了!他一个罪臣之子,怎么可能中第一?”

“放肆!”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周显带着官差恰好经过,听到张启的话,脸色一沉,“州试榜单由朝廷派来的学政亲自审核,岂容你在此胡言乱语?张公子若是不服,可去学政大人面前申诉,污蔑朝廷考试,按律当杖责三十!”

张启吓得一哆嗦,哪里敢去申诉,只能咬着牙,恨恨地瞪了沈惊鸿一眼,带着家仆灰溜溜地走了。

周显走到沈惊鸿面前,抚须笑道:“沈公子,恭喜了。州试第一,实至名归。”

“多谢大人栽培。”沈惊鸿拱手道。

“不必谢我,是你自己有真才实学。”周显道,“三日后,随我去见学政大人,为乡试做准备吧。”

“是。”

看着周显离去的背影,再看看周围人敬畏的目光,沈惊鸿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州试第一,只是他仕途的第一步,后面的路,只会更难。

【叮!主线任务“参加州试,以文立身”完成!奖励已发放。】

【触发主线任务:乡试夺魁,名扬全省。】

【任务描述:三个月后,全省乡试将在省城举行,宿主需夺得解元(乡试第一),获得参加会试的资格,同时积累声望。】

【任务奖励:《智谋通鉴》(下册),“过目不忘”技能升级,获得学政大人的推荐信。】

沈惊鸿握紧了拳头。

乡试,省城,解元……

他的脚步,正一步步朝着京城靠近。而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怕是也该注意到他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