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李管事

清晨,橘矾为淮叶梳妆。

淮叶看着发髻上插的步摇,觉得陌生,问道:“这步摇是老夫人赏赐的吗?”

橘矾摇头:“是箱子里的,婢子心想,既然是三郎给的,娘子戴上,一来对三郎表示感谢,二来让府上的人知道,娘子不是好欺负的。”

这时粉矾端来早餐,听到后半句话,说道:“府上的人对娘子恭敬的很,今早大厨房的人都向娘子您道喜,祝您跟三郎百年好合。”

橘矾心里冷笑,这分明是看到娘子受宠,换了一副嘴脸。

她计上心来:“婢子以为,可以将西厢房打扫出来,供三郎读书,这样一来,三郎来娘子这里的次数就更多了,不仅如此,三郎将来取得一个好名次,娘子您就是最大的功臣!府上的人都会觉得,三郎的成就离不开娘子您的付出!到时候,三郎还敢怠慢娘子?怕是会被众人的唾沫淹死!”

她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她阿爹金榜题名之后,逼她阿娘让出正妻之位。

淮叶露出笑容:“正合我意。”

在决定跟穆清临合作时,她就考虑到了这点,毕竟有合作就有风险。

淮叶:“叫那些管事来一趟。”

“是,娘子。”

-

前日。

管事们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他们讨论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毕竟这是他们头一次挑重担,可得好好表现,机不可失。

李管事喝了口茶:“我们动作要快。”

“可最快又能快到哪里去呢?书库、学舍、膳堂……不好建呐!”

“再说了,一共三条街呢,别动作一快,结果保证不了!”

“老夫人满不满意看的是结果,如果出了差错,我们全跑不了。”

“……”

几人七嘴八舌,对李管事的决定持怀疑态度。

李管事不着急,等几人静下来后,才说道:“诸位算一算,还有几日乡试?”

有人抓到了重点:“你的意思是,寒士书院要在乡试前建成?”随即否定道:“十几日建成书院?怎么可能!且不说别的,木材运来就得三五日,老李,你莫不是拿我们寻开心吧。”

其他人纷纷附和:“是啊,老李,十几日怎么可能建成书院?更别说老夫人的要求是建大建好。”

李管事仍旧不着急,他既然提出了建议,自然有相应的对策,他看向所有人:“谁说建书院就得从头开始?三条街的铺子不能用吗?”

虽然铺子不同,但都是穆家的产业,布置上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临街一面辟大门,设平顶房,平顶之上建露台。

李管事继续说:“再有,铺子里面,货架不能当书架吗?柜台不能当讲台吗?桌案不能当书案吗?”

众人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这是一向谨慎的李管事说出来的话?他们不禁怀疑面前的李管事被人调包了。

李管事当然没有调包,他心里十分清楚,寒士书院要在乡试前建成,只有这一个解决办法。

“老李,这商铺和书院能一样吗?学子们能乐意?”

李管事瞥他一眼:“建书院关学子什么事?”

“啊?书院不是给学子建的吗?”他一脸难以置信,李管事在说什么胡话?

李管事笑了声:“搞了半天,你连书院是给谁建的都没弄清楚。”

“是给谁建的?”他现在已经糊涂了,书院不是给学子建的,那是给谁建的?

李管事郑重道:“当然是给穆府建的。”

“给穆府建的?”他细细咂摸完这话,“是,书院是给穆府建的,但到时候学子们不满意如何是好?”

李管事像听到了什么笑话:“不满意?仅凭三年不收束脩这一点,他们就不会不满意。”更别说杜顺同他说的那些,寒士书院设书库等等。

最后,众人都同意了李管事的安排。

-

李管事正想向淮叶汇报寒士书院建设的情况,没想到就得到了传唤。

这是他第二次见淮叶,相比第一次,他态度明显恭敬了很多,一进门行礼道:“淮娘子。”

淮叶吩咐绿矾:“看茶。”

李管事恭敬谢过,不等淮叶问话,便主动汇报,并奉上了一张图纸。

淮叶看着图纸,李管事继续说:“寒士书院虽为寒士所建,然由穆府出资,所以这徽号,小的觉得应该保留。”

淮叶眼里划过赞赏,她将图纸放到一边:“穆家建书院,当然要广而告之。”

虽然她曾说过书院与其他产业不一样,但打广告这事,书院不应例外,酒香都怕巷子深。再有,三年不收束脩这一点,如果不大肆宣传,她都觉得对不起老夫人。

李管事一听立马明白了,作为管事,他自然清楚宣传的作用,于是立马应下:“请淮娘子放心,小的一定竭尽全力。”

淮叶喝了口茶:“还有别的事吗?”

李管事转了转眼珠:“书院建成,能否请老夫人出席?众人都认为穆府建书院是一时兴起,若建成之日老夫人出席,必能打消众人的疑虑。”

淮叶没说话,李管事见状,继续说服:“淮娘子,您一手操办了寒士书院,老夫人出席,不仅说明老夫人看重寒士书院,更说明老夫人看重您啊。”

他能看出淮叶想在穆府站稳脚跟的意图,因此他有十足的把握,淮叶会答应。

淮叶盯着他问道:“这是你个人的想法?”

李管事心里一咯噔,这确实是他个人的想法。

虽说其他管事一般都会听他的,但他并没有跟他们商量。

他冷汗连连,急忙认错:“小的鲁莽,请淮娘子责罚。”

淮叶叫李管事不要紧张:“我只是随口一问。”

李管事听完,不仅没有放松下来,反而更加提心吊胆,此刻的他完全没有方才那么有把握了,他根本摸不透淮叶什么想法。

淮叶这才给出回应:“当务之急是建成书院。”

李管事脸上愈发恭敬,被拒绝了也不觉得失落,拱手道:“小的谨遵淮娘子教诲。”

淮叶暗暗赞许李管事的反应,多解释了一句:“我不是不想帮你,而是帮不了你,老夫人自有决断,是同意还是不同意,由不得我。”

李管事对于淮叶的坦诚好感倍增,立即表达了感谢。

等人走后。

绿矾给淮叶添上茶:“李管事处事谨慎,不会随便提议。婢子以为,那些管事想打一场翻身仗,李管事尤甚,铆足劲儿想重新获得重用。”

淮叶一顿,蹙眉问道:“重新?”

绿矾道出原委:“婢子听说,李管事原先在老太爷跟前儿伺候,后来犯了错,才遣去打理西二街的铺子,至于这错是什么,婢子不知。”

绿矾又道:“婢子原本担心三条街一起建书院,定会有很多分歧,没想到众人意见很一致,不光西二街的管事听李管事的,西一街和西三街的管事也都服从李管事的安排。”

淮叶心中一动:“李管事是个人才,如果能为我所用就好了。”

绿矾思索道:“娘子,您如果答应李管事的提议,那他必定对您感激涕零,为您所用。”

她看了眼淮叶的脸色:“其实婢子觉得,李管事所言在理,老夫人若能出席,岂不是证实了老夫人对您的看重。”

淮叶摇了摇头:“老夫人虽然让我负责寒士书院的建设,但并不意味着我能替她做决定。”

擅自替领导做决定,这是职场大忌。

绿矾若有所思,淮叶将绿矾的反应看在眼里:“今日我若应了李管事,老夫人那边怎么办?同意了还好,如果不同意呢?老夫人会怎么看我?”

做事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结果,如果超出自己的控制,那最好谨慎一点,别搞到最后不可收拾。

-

李管事办事能力一流,西市要建书院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

三和酒肆里,到处都是讨论寒士书院的声音。

“西市那地方能建书院?抢劫的、偷东西的,穆家是不是钱太多没地方花了?”

“可不是嘛,奇哉怪哉。我一开始还以为是谁捏造的谣言,没想到是真的。要我说,穆府这一步棋走错了。”

“孙老,您这话什么意思?”

被称呼“孙老”的老者捋了捋胡子,笑而不语。

其他客人都好奇的很。

“孙老,您快给我们说说吧,什么叫‘穆府这一步棋走错了’。”

“是啊是啊,别卖关子了,大伙儿都等着了。”

“……”

店小二总觉得这一幕有点熟悉,想起来了,是穆家三郎娶亲那回——讨论得那叫一个激烈啊,酒肆的房顶都快掀翻了。

酒肆老板呵斥道:“想什么呢?干完活了?”

店小二丝毫没有一点儿被抓包的窘迫,笑嘻嘻道:“老板,我在想,穆府是咱们的大主顾。”

酒肆老板瞥了店小二一眼:“穆府可从没来过。”

店小二有条有理道:“今儿一共坐了三十九桌,其中,有二十八桌在讨论穆府在西市建书院的事儿,还有十一桌在听其他桌讨论穆府在西市建书院的事儿,可见穆府是多么好的谈资。”

酒肆老板定定看了眼对方:“你观察倒是仔细。”

店小二嘿嘿笑了两声:“老板,上一次穆家三郎娶亲,咱酒肆生意可好了不少,我看这次差不了。”

酒肆老板扔了几个铜板:“赏你的。”

店小二眼睛一亮:“谢老板。”

酒肆老板挥手让店小二去忙,自己走到孙老那桌,满脸笑容道:“孙老,您一向料事如神,上次您说穆家三郎不会跟高门大户结亲,我们都不相信,结果穆家三郎娶了名不见经传的淮娘子!”

大伙儿的记忆立马被勾起来了。

“没错,孙老确实说过。”

“不过我现在都想不明白,穆家三郎为什么要娶淮家娘子。”

“报恩呐!”

“穆家三郎仁义!”

“报恩的方式有多种,非得结亲吗?穆家三郎糊涂呀。”

“……”

酒肆老板不由感叹,过了这么些时日,大家对穆家三郎娶亲的事儿仍然热情高涨。

他看向孙老:“穆府建书院这事,还得您给我说们说道说道。您这顿酒钱,我免了!”

酒客拍手叫好。

孙老拱了下手,这才解释:“穆府是咱们丰州第一大富商,如今建书院,无非是想开拓产业,然而书院与一般产业大不一样,因此,犯错也就难免了。”

酒肆老板蹙眉问:“您的意思是穆府在西市建书院犯了大错?”

孙老摇头:“不是在西市建书院犯了大错,而是建书院本身就是大错。”

酒肆老板思忖道:“也就是说,穆府想通过建书院开拓产业这步棋走错了?”

孙老点头:“没错,穆府就应该好好地经营原本的生意,建书院的话,极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大伙儿一听,纷纷点头。

“我就说嘛,谁家建书院会选西市?”

“看来,钱太多真会干出些不靠谱的事儿。”

“……”

不过有人不赞同道:“穆府建书院即便有错,但免三年束脩这一点绝对称得上功德一件!”

“这么说来,穆府还真是仁义。”

“穆府仁义?笑话!前段时间,穆府放贷逼死了多少人?明明是为富不仁!”

“穆府真正有良心的是穆老夫人。前年大旱,穆老夫人拿出一千两银子,放粮十日,接济百姓,你们难道忘了?”

“如今三年不收束脩,定是穆老夫人的手笔,要知道书院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学子们的束脩了。”

“这样的话,好多人都能上得起学了。”

为人父母的酒客对此深有体会:“读书可费银子了!束脩占大头,其次是书,再次是笔墨纸砚……”

-

正心堂。

廖婆婆有些惊讶:“淮娘子今儿个怎么来了?”

淮叶将东西递给廖婆婆:“给祖母送抄写的经书。”

廖婆婆接过后一看,露出笑容说:“淮娘子这些日子忙书院的事,经书晚点送也不碍事。”

淮叶正要说话时,屋里传来老夫人的声音:“是淮丫头吗,叫她进来。”

廖婆婆先是应了声,然后看向淮叶:“淮娘子,请吧。”

屋里,老夫人跪在圣祖像前,嘴里念着什么,一柱香后,才缓缓起身。

廖婆婆扶老夫人到座位上,递上经书:“淮娘子好本事,书院的事不仅有条不紊进行着,抄经的事也没落下。”

淮叶恭敬道:“建书院虽紧迫,然修心是大事,祖母让孙媳抄写经书,是为领悟圣人智慧,孙媳想早一点领悟,多一点领悟,将来用到的时候,才好趋吉避凶。”

老夫人翻了翻抄写的经书,问道:“外面的人都在看我们穆府的笑话是吗?”

淮叶答道:“外面的人不了解具体情况,各说各话而已,孙媳以为,等书院建成,看笑话的人会乖乖闭嘴的。”

老夫人喝了口茶,缓缓道:“书院最后成还是不成,靠我们自己不够,还得看老天爷帮不帮忙。”

淮叶褔身道:“谨遵祖母教诲。”

老夫人盯着她看了会儿,含笑道:“你不信。”

淮叶脸上一僵,她确实不相信,毕竟十几年的教育,唯物主义已经入脑入心了,不过叫她惊讶的是,老夫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她实话实说道:“我更相信自己。”

老夫人听到这话,大笑了起来。

淮叶有些无措,难道她说的有问题?

在她看来,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人人跑,唯有靠自己,最安心。

老夫人慈爱地看着淮叶:“我没有说你不对。”

淮叶眨了下眼:“您也不认为我对。”

老夫人一笑:“对,也不对;不对,也对。你年纪小,不理解很正常。”

她没再往下说,理不易明,这世上有太多太多东西是说不出来的,也是讲不清楚的。

淮叶再次谢过老夫人的教导,临走前,她提了嘴:“下面的管事们想在书院建成之日请您出席——”

这才是她今日送经书的真正目的。

淮叶看了眼老夫人的脸色:“孙媳特来请示祖母,您若不同意,孙媳回头拒了他们便是。”

老夫人沉吟了一下:“等等。”

淮叶心里一喜。

老夫人吩咐淮叶:“叫那管事来一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