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归来的王子(一)

我从来不是王子。即使童年的记忆很模糊,我也明白自己从未受到父亲的重视。在会写名字的那天,我曾兴冲冲地去找父亲炫耀。那时,我的父亲,作为一国的主君,正陪着一个美貌的女人。那个女人的美丽容颜已转化成一团面糊,可她挺着的肚子,一直鲜明地留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温柔地看着她的肚子,那时的我稚嫩敏感,原来王子是可以随时被替代的。

能被册封为储君,多半是因为我能健康长大的缘故;另一个原因众所周知,兵临城下,帝国需要一个合法的继承人。幸与不幸之间,年幼的我稀里糊涂接受了金印,老夫子们还来不及开课讲学,我就为帝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在漫长的八年囚禁生涯中,从未有故国的人试图找过我。

我的心免不了又硬又冷,因为软弱的哭泣无助于生存。讽刺的是,作为名义上的中丘储君,在我十八年的人生里,如何生存一直是至关紧要的问题。如何在父亲的阴影下生存,如何在南岭的欺侮下,佝偻地生存。

思索这些过往带来的灰暗心情,有时让我不能专注眼前真实的生活。这几天入冬了,天空飘着细细的雪花。他们告诉我,今年是宣和八年。

宣和是多么动听的年号,在无数人的牺牲后,再由一个人宣布回归和平的起点,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我在南岭深邃的夜里徘徊,从不能安心闭上眼睡觉。闭上眼就是被掳走那天的场景,在宫人们的注视下,我被五花大绑,浑身哆嗦着,连话也说不清楚。十岁的我就有很强的耻辱心,我知道那是不光彩的,连带着身后的帝国也极不光彩。可其他人却不在乎,在我孤注一掷逃回来后,狼狈地展望四周,发觉周围人忙碌生活着,只有我失去了这些年的光阴。我凭着侥幸逃脱禁锢,回到了陌生的家园,宣和之声已然流淌了八年。

在我成年后,才明白储君真正的意义,并且暗自庆幸自己得到这个宝座。也许人们并不在乎我本身,可是帝国必然需要储君。凭着这点我才没被人遗忘,我既庆幸又悲哀。

周遭人讲话的时候,我老是走神。除了母亲,这里有谁真正认识我。他们围绕着我,无非是想实现自己一个又一个目的。不过走神并不妨碍我读取任何信息,我饶有兴致听着王家兄弟的絮叨。听闻下江王氏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为数不多的长处就是子孙多,我有点羡慕,自己的叔伯兄弟长得什么样,我早忘记了。

王玫就是行伍里的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用郭池的话来说,花拳绣腿棉花掌;而他的弟弟王琮就务实多了,他长成了花架子,一心只扑在喝酒取乐上。

“公子,为何要等前桥阁的召回文书?快一年了,那帮人卖关子卖了这么久,咱们啥也没捞到。”哥哥抱怨着。

“我老觉得邺城不安全,住得也腻,不如换一个地方。”弟弟又提一个建议。

其实我也觉得腻味,我想回到京都去,胸膛里的血沸腾着。过去总像活在虚幻的肥皂泡里,逃离南岭的土地后,我才摸到现实的一角。元丞相给我来了一封信,那时我正和南岭商讨划边界的事儿,他在信里要我等待圣驾御笔的召回文书。

“可喜可贺,殿下全身而退。老天垂怜,老臣有生之年还能迎回殿下。中殿已令前桥阁出书召回殿下,事关国之正统,进退皆需正名。殿下屯兵于邺城,稍安勿躁,万事谨慎。另边界划分之事,切记抄报中殿。”

那是我头一次收到来自京都的公文,字是元老师写的。那年他追到洛水给我送行,在摇摆的小舟上,他把眼睛哭瞎了。

“什么玩意儿,”王玫的评论是这样的,“那老头早退隐了,如今的前桥阁又不是他当家。”

两兄弟手下跟着几千号人,同南岭打了一仗后,又收编了几千散兵。当时我内心鼓噪着,不知道皇城对此会作何对策。小时候为了引父皇的注意,我把远古的陶器砸了,那时也是惴惴不安等待着。后来等来了父皇,他冷漠地说,把瓷片扫了,别扎到人。

皇叔也是这么冷淡地忽视我。可我不是天真的孩子,比起他抡起手来直接动武,冷淡更可怕。那份信是警告也是安抚,我的存在是严重的威胁,所以他轻描淡写处理着。虽然我对他无甚了解,恭王长丰,在童年回忆里,那只是一个很遥远的称谓。

何况我有更严峻的问题要解决。在收编了近万人的军队后,我意识到养活他们是件不容易的事。皇叔早就好心地提议,他会让羽林卫来接收这些人,收编入兵库后,前桥阁就能发拨军饷。我立刻带着感激之情回绝了,邺城连着附近十三乡镇物产丰沃,暂时还不需要朝廷的接济。

下江王氏并不算富有,但在邺城一地混得风生水起。王玫老带我混赌坊,大场的几间赌坊都有他的账。我赌技不佳,赌运也差,叶子牌或者骰丸,每次都输一大把。王玫便叫我签赌账,他说钱不重要,重要的是签下的情义。和赌徒也要讲情义麽?

那时他按着我的肩胛骨,喝醉了。

“小公子,这个世上,你欠我一点,我再亏你一点,有来有往,情义就有了。他们拿着你签的账,就觉得和你亲。掉进臭河沟和他们打一架,他们就觉得你更亲了。至于谁在金砖宝殿上坐着,谁会在乎呢?大家只关心和自己痛痒相关的事。”

王琮则是更有趣的人。他看上了佃农家的姑娘,就敲锣打鼓去迎娶。被人家赶出门,又拿着地租簿子威逼利诱。好不容易把姑娘娶回家,三五日过后,发觉不喜欢人家,又送回去了。于是那家姑娘哭闹不答应,他考虑了片刻,就挥手把好几处田庄的地契送给他们。

母亲每每看到王家兄弟俩,上眼皮就止不住地跳。她心中觉得,军旅之人就该像镇国公那样威严自持,而世家子弟都是洁身自爱,读书上进的。她从来都是这样教导我,又告诉我,这两人一点都不靠谱。

王琮笑嘻嘻地对我说:“公子,我从淮南要了一宗生意来。西州鼓城那儿,除了绣品,那些人还想入茶叶去卖,都是大斗进货,白银结款。你瞧,我靠不靠谱?可是天上掉下的金库哦。”

我有些听不懂,为何是从淮南要来的生意。

王琮解释说:“淮南的绣品在西州卖得很好,那些胡子们又想做其它生意,就问起茶叶还有陶器的事了。”

原来如此,我不反对多筹措点军饷,委托他尽快去办理。

王琮没走,两手拱在毛边袖子里,依然望着我。

我明白他有事要说。

“公子,有件事情,想烦劳你帮忙。”停顿片刻,他才说,“也许你不知道,我从小就订过亲。女家是淮南万氏,就是刺绣名流,万家针的女儿。”

“哦?”我抬起头,“可你身在邺城,也娶了好多媳妇儿。”

王琮没料到我这么说,搓着两掌,朝我傻笑一下。

“别损我了。老实话,万家的姑娘长什么样,我都不知道。就是娃娃的时候,互相见过一次。那叫父母之命。”

“这次,是我挂名的岳父有事相求。他来过几次信了,而且他对我也不错。所以么…”

我想到刚才那桩与西州的买卖,淮南的绣品就是万氏的绣品,看来这桩从天而降的茶叶买卖,是王琮的岳父牵线搭桥的。

而王琮摇着手:“别误会。买卖茶叶那事儿,就是一桩生意,顺水的人情。万老爷所托的事,他可是苦恼好些年了。公子千万别误会,以为老头儿是拿这个来做交换的。”

是与不是,我倒不在乎。只是淮南绣庄的千金,需要我来帮什么忙呢?

王琮继续解答。

“万家针的刺绣活闻名中原,万小姐自然手上也有本事。十五岁那年,她奉旨入宫,供职内宫的织物局。直到今年,她一直在宫里。女子青春有限,万老爷所求,是把女儿接出来。只是苦于京都内没有熟人。放眼望去,最靠得住的,就是公子了。请旨恩宽,让一位侍奉内宫十年的女官回归故里,这事合情合理吧。”

“女官到了年纪,都可自请回家。”我有些奇怪,“即使当朝没有皇后,内官也会把名录列好,让圣驾圈留或者圈去。除非…除非她自己不愿出宫。”

王琮摇摇头。

“万小姐,肯定愿意出宫的。刚才如公子所说,需要圣上圈留或者圈去。如果御笔一直圈留,那么万姑娘就出不了宫了。”

为何御笔一直圈留?难道那位万姑娘有着天姿国色,我的皇叔舍不得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王琮艳福不浅,我觉得挺好玩的。

可是王琮垂下目光,他站在树杈交织的阴影里。看来不是我想的那样简单。

“公子,其实万家针此刻就在邺城,不如请他过来说明。”

我凝目伫立,原来他们都是安排好的。为了一位织物局的女官,皇叔不肯放人,他们需要通过我的助力,把她交换出来。

“王将军,我需要知道她无法出宫的理由。”

王琮犹豫了下,除了贪财好色和不思进取,他算是个不错的人,也不擅长说谎。

“公子,宣和年间不是一直这么太平。圣上刚正位中殿的那几年,可闹出了不少风波。前桥阁换了几批人,内宫也死了不少…”他说话吞吞吐吐的,而表情更奇怪,似乎在暗示我,那些事情是与我有关的。

“公子,你知道兰陵调这支曲子吗?”他看着我,“当年为了它,内宫的很多人遭了殃。据说陛下不爱听小曲儿,可有人非要在他耳旁唱靡靡之音,天子发了雷霆之怒,把礼乐局的人全砍了。”

“胡说。”我感到荒谬无比,“为了一支曲子杀人?再说,兰陵曲就是出征时弹奏鼓兴的,我小时候常听到,根本没什么大不了。”

“谁知道呢?”王琮垂下两道眉,“我们是远在天边的行伍之人,并不清楚内情。可礼乐局内的很多人送了命,这是事实。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那位万小姐,大概想为好友求情,结果被圣上的怒火波及。这些年,一直禁锢在内宫。”

我这才明白万家针所求何事。不过,令人困惑的,是有人为了一支曲谱发这么大的火,又或者这只是他的借口。

“无论起因为何,这些年陛下的气应该消了吧。”王琮按照自己想法去揣度他人,“更冤屈的是,万小姐本来是绣花的,根本不会弹曲儿,却白白受了这几年的苦。陛下若是消了气,就开恩放她出来吧。”

如果是这样,那每年外放宫人的名单中,为何她一直不在其中。

“公子,你不如见一见万老爷吧。”王琮难得的诚恳,并且满眼同情,“老头儿过五十了,身体也不好,一直惦记着女儿,盼望晚年还能再见一面。他老嘀咕着,要给仙游的岳母一个交代。”

为什么万家针认为我能救出他的女儿?对于皇叔来说,我本身就是他的威胁,如果我开口要人,那么万小姐反而危险了。看来万老爷是病急乱投医。而礼乐局的那场风波又是为何,这是我很想知道的。

王玫又来找我了,这次是去逛酒庄。他说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一定让我熟识熟识。他有许多要好的朋友,不过很多时候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他叫他们李九或者王四,或者直接喊刀疤面和招风耳。这些人我都见过几次,我也知道他们在背后叫我驼背王子。起初我有些介意,后来想想自己的确驼背,也未必是真正的王子,痛苦的心情就好多了。

“殿下,别理他们。”那时有个声音安慰我,“都是些市井无赖,怎会明白殿下的志向。”

这间酒庄倒是个很清净的地方,在蜿蜒漫长的小溪尽头,背后靠着挺高的山岩石。来去只有一条小路,除了汩汩流过的溪水,听不到其它声音。

“冬日里更安静了,”王玫说道,“夏天的时候,倒有鹿儿羊儿可以抓了带回去。”

酒庄的人引着我朝内走,庄内有很深广的空间,走到尽头的窗户,掀开竹帘就是黝黑的石壁。

“殿下,这里清净又安全,是闲话家常的好地方。”引路的人如此介绍。

我有些触动,朝他正眼看去,而王玫又凑了上来。

“快把好酒拿来,磨蹭什么。”他推了一下那人。

那人的面上有几处疤痕,他老半垂着脸,混杂在人堆里,所以我不曾注意过他。

“公子,你不记得了?这是王四,这个庄子有一半是他的,”王玫得意地说,“另一半麽,他输给了我,嘿嘿嘿。”

刀疤面也笑道:“多亏了将军的帮忙提点,我才没输得倾家荡产。半个庄子,就当送给将军了。”

这时温热的酒壶送了上来,王玫心情大悦,同大伙围着羊肉炉,高谈阔论起来。

这间酒庄四面空旷,真是个不错的地方。如果,非要同万家针见一面,我不愿意在城中府邸见面。

“殿下,你有什么烦心事吗?”那位刀疤面没去喝酒,站在距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

“没有,”我回过头,“不要叫我殿下。王家兄弟都不这么叫。”

我的话令对方沉默了片刻,他接着说:“好吧。公子若有烦心事,可以常来酒庄坐坐。这里酒水齐备,环境也清雅。”

我意识到这个人有些不同,他既不是赌徒,也不像酒鬼。撇开那几处疤痕,他整个面容有种克制不了的精乖模样。

“你是…”我略微踌躇。

他立刻接口:“公子请放心,我来到邺城,只为了谋划营生,好讨口饭吃。”

这明显不是实情,等我看清了此人的面容,发觉自己并不喜欢他。而且他故意输了一半酒庄给王玫,是为了引我前来。

“你是谁?”长年的囚禁生涯,让我对陌生人分外警觉,环顾四周,连这间酒庄都疑窦丛生。

也许对方觉察到我的反感,他旋即拉开距离,去暖酒香肉的酒桌招呼客人。没一会儿,王玫过来了。

“去喝一口,怎么了?”他推搡着我的肩膀,把我推到暖意融融的座垫上。

“别介意,”他朝圆桌众人顺口说着,“这孩子是个拧巴人,在那边吃了很多苦。你们不用管他,他喝醉了也没事,乖得很。”

看来王玫已经醉了三分,他又朝刀疤面嚷嚷:“今天都是你请,我没带钱。”

围坐的众人里,我认得的还有李九,他长得很普通,就是一对招风耳很容易记住。

“公子,我老家有个土方,可以治驼背,改天给你看看。”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指着我的痛处,我忍不住挺了挺背脊。

王玫却说:“这有什么,治不治都一样。等公子去了那里…”他做了手势,我意识到他指着大厅中央里的高背椅,“等到那天,我们再杀回南岭去。谁打过你,谁啐过你,一个都逃不了。”

李九摇晃着脑袋:“危险哦,我看险之又险。回去报仇倒是其次,京都那边才危险。”

王玫斜睨他一眼,大概黄酒泛出喉咙了,他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

众人皆静默片刻,回味着那句险之又险,胃口也差了。

我的目光忍不住落到王四的刀疤脸上,因为在席的人中,只有我和他没有喝醉。

“公子为何不去京都呢?还是,公子需要一个契机?”他问我。

迎面扑来的酒肉香让我有些松懈,为何不去京都,他是君我是臣,我若带兵入城,就如同谋逆。我只能等待召回,这也是元老师告诫我的。

“长久盘滞原地,容易心气俱疲。久而久之,对方不战而胜。”这是谁的声音,还是我心中的共鸣。

“我不能冒然行事,”我两手紧握着杯壁,忍不住吐露心事,“太危险了。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冒然行事,会害了大家。”

炉子里的炭火烧尽了,冬日的冷风化散了方才聚拢的温热,我清醒了不少,重新看着王四。他和王玫差不多的年纪,右边脸有很重的疤痕,耳朵也少了一块。他是这个酒庄的主人,的确挺像生意人。

“公子,你需要一个契机。”过了很久,他对我说。

我隐约明白他在说什么。

“不要慌,稳住气。”他朝我笑笑,脸上的疤都皱起来,“也许契机就在眼前,你没有发现而已。”

关于第三部分的内容,有些细节会和第一部分衔接不上,这不会影响后面的阅读。卷一写得很早,和小说的主要情节没多少关系,有矛盾的部分请忽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归来的王子(一)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