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前夕,实佳的操场上欢呼声震天,喇叭里从早到晚地朗诵着令人牙酸的运动会来稿,还有“咚咚咚”敲鼓的声音。江湛从窗外望去,白衣的少年们在橙红的塑胶跑道上奔跑,青葱的草坪边上搭了跳高的垫子,后勤保障的同学将水和食物成箱地搬在草坪上。欢声笑语,勾人心魂。
“虹姐真狠心啊,”他哀叹一声,在预备铃响过后重新回到座位上,“运动会竟然真的和初三没有一点关系了。”
“怎么还在惦记运动会的事。”李惟汐好笑地看着他,“难道你前两年报过什么项目么?”
江湛撇撇嘴:“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
“与其在乎运动会假期,不如还是想想今天晚上的体统吧。”程雨也路过他们的座位,加入交谈之中。
那天之后,程雨也加入了他们的“小分队”,一起朝实验中学的目标努力。周樽虹听说后帮她查询了历次大考的成绩,十分欣慰:“初一初二总共拿过四次年级第一,分班考试的成绩也是第一,相信你可以平衡好时间完成这些题目的。”从此每周复印的篇子就变为了三份。
纵使江湛千般不服也要承认,他只在数学上比程雨出色,五科加总来看,却远没有程雨表现均衡。她当然有能力同自己竞争,而他那些阴暗的心思,又在李惟汐的坦然之下被揭过得尤其丑陋。
周五最后一节是周樽虹的数学课。她宣布了两个消息,其中之一是今天的体统取消了,下课后直接放假。教室里欢呼如海潮,一时间将操场上的噪音都盖了过去。
“另一个消息就是月考。从现在开始,学校里的大考会变为一个月一次,没有缓冲时间,十月月考在十一假期回来当天就开始,所以即使有假期,也都别玩的太疯了,记得复习,这是你们初三以来第一次正式考试,争取展示出你们一个月来辛苦付出的成果。”
李惟汐紧张地深吸一口气,这个时刻终于还是来了。
周测时间短,只考单科,几次考过之后,大家对周测的成绩就没那么在意了。然而,在新班级的第一次大考终归还是不一样的,她终于能了解到自己在整个学校里的位次,也是检验初三新学的知识究竟掌握得如何。数学的相似与二次函数,物理的电学,化学知识点繁多的物质性质和实验流程……的确需要一个长假,让她回过头好好对之前的学习做个总结。
放学之后,各科课代表去办公室领了作业,一列一列往下传,明明只是七天的假期,这些老师却搞得好像学生再也不回来了一样,作业不要命地留,整个教室里“哗啦哗啦”全是翻卷子的声音。李惟汐把卷子整理起来摞好,想对折一下放进书包,竟然因为太厚而无法折叠到底。
“这作业也太多了吧……”江湛在身后抱怨,而她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分配时间,才能最快地把校内作业写完,还有本部的习题在等她。
程雨背着鼓鼓囊囊的书包走过来:“你们假期有什么安排吗?”
“安排?写作业、写本部的题、复习……”李惟汐拉上书包拉链,掂了掂书包的重量,“说实在的,光这些作业就够写到开学了。”
“这样啊,我还想着如果你们有时间的话,可以一起出来复习,互相讲讲题什么的。毕竟开学之后来不及讲作业就直接考试,最好能在假期把题目搞懂。”
李惟汐觉得很有道理,便转头看向江湛:“我觉得可以,反正我会尽快写完的。你呢?”
江湛低着头,十分别扭地说:“我争取吧。”
得到认可的程雨笑逐颜开:“那你们记一下我的手机号吧,我没带手机,回去加上微信之后再约时间。”
因为提早放学,难得的,李惟汐和江湛走在放学路上的时候,天光还是大亮,天高云淡,学弟学妹们的欢声笑语隔着围栏传递过来,假期近在咫尺,他们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你不喜欢程雨?”李惟汐忽然开口,吓得江湛步伐一顿,差点绊倒在地。
“没有!”他立刻回答,“虽然之前很在意你告诉她实验的事……但我又不至于因为她成绩好就嫉妒她。自己哪里学得不好,再努力就行了。”
李惟汐挠头:“那你这是在别扭什么?连我这个,像你说的‘脑子缺根弦’的人都能看得出来,你别又说‘没有’。”
江湛不说话了。他刚刚的确想说“没有”,话还没出口就被女生看透,再度感到脸上发烫,低着头自顾自地走着,有点赌气。他又要如何去说,自己原本不想将这个消息告诉任何人的,周樽虹虽然在家长群里说了有考实验的机会——程雨那天听完也一幅恍然大悟的模样,应该是家长有和她传述过,但他们都不知道具体的条件,如果仅仅是跟着实佳的复习进度,按部就班地走完初三,是绝无可能考到前一百名的。
所以,开学以来,江湛一直有种俯视着整个班级的心态,只因为他掌握的信息,让他站得更高、目标更远。
然而,看到李惟汐因为迷茫而在夜色中不断奔跑,哪怕筋疲力尽,也要执着地问“这一切总要有个目的”的样子时,他的心里柔软得什么也装不下了,只想把女生小心地,完完整整地盛到心底,而他能想到的真正有价值的安慰方式,只剩下这个信息。
虹姐不仅确定了他之前听说的消息,还给了他们一份惊喜——实验本部的卷子。两个人在静谧的教室谈心那个夜晚过去之后,江湛心中就多了一个甜美的秘密,只有他们两个知道的目标将他们包裹在一起,和周围所有同学隔离开,未来更能成为无数独处的契机,一起聊题目、一起拿卷子,光想想都觉得太过幸福,连上学都不觉得辛苦。
可她竟然那么坦然地就将这些信息也告诉了程雨,这只能说明两件事情:其一,她根本不在乎这条路上会有更多竞争对手,身边的所有人,她都看做是学习路上共同进步的朋友;其二,她根本没体会到自己上述的所有感情……根本不在乎是否有什么“默契”是只有他们两人才有的。
他这一腔热情,在她心里到底算什么?
复杂的情绪翻涌上来时几乎无法控制,他看着近在咫尺的公交站牌,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潦草地同女生道了别。
李惟汐推开家门时,久违地闻到饭菜的香气。
她有些发愣,算算日子,姥姥应该还没回来,随即意识到了什么,小步跑着进了厨房:“妈,你回来了!”
正在厨房里忙活的可不就是李锦芫女士,她听到推门声,也乐呵呵地说:“小汐回来了?准备吃饭吧,菜已经做出来了,饭还得等几分钟,就快好了。”
李惟汐乐颠颠地去拣碗:“怎么都没跟我说一声?”
“说了,那就不是惊喜了。”李锦芫挤挤眼睛。
母女二人久违地同桌吃饭,花的时间久了些,李惟汐滔滔不绝地讲着开学以来发生的事,当然,她略去了与数学周测和实验中学有关的事——前者是不想让李锦芫担心,或者自作主张地为她提供帮助;后者则是一种刻进骨子里的原则:事以密成,言以泄败。
在确信自己能做到之前,她不想让任何关心自己的人拉高期待。
她也变着法子地打听了一下:“妈,开学之后,你们是不是拉了个很大的家长群?”
李锦芫思索着:“好像是有这么个群,但是那个群里的聊天记录也太多了,都顾不上看,我也就看看你们班级群,知道几点放学之后就跟咱妈说一下。你们最近放学时间真够晚的,在学校里饿不饿?我看有的家长会给孩子带加餐吃。”
李惟汐上一秒还在感叹难怪虹姐说家长们会知道他们放学时间,原来是每天都要通知,想想也怪辛苦的;下一秒就连连摆手:“没事,妈,我不饿,中午多吃点就行了。”
“好,有需要的话就说。”李锦芫慈爱地笑笑,又给她夹了些菜,“这回催的不紧,我能在佳兴这边呆一个多月,所以先不让咱妈过来了,我做菜你还吃的习惯吗?”
李惟汐点头如捣蒜。
其实李锦芫的手艺只是中规中矩,她平时鲜少在家,总过也没做过几次饭,只会那三五种菜来来回回地做。但是胜在尊重她的口味,她不爱吃的东西,李锦芫绝不会做;而且她也没参与劳动,只负责吃,哪好意思挑挑拣拣,争取多给长辈们提供些情绪价值才是正途。
吃过饭之后,李锦芫又捧着她的手机进房间工作去了,一边拨电话一边关上房门。李惟汐光速洗完了碗,回到自己房间开始作十一假期的计划。长达七天的假期,直到寒假为止都不会再有这么长的自由时间,所以她打起十二分重视来应对。
数学和物理留的作业最多。数学是四套完整的试卷,标准定时两小时,李惟汐决定每张用一个半小时做完;物理留了九张篇子,看题量,估计每张可以在四十分钟之内做完;化学五张篇子,其中大部分是知识点总结,挤挤时间可以半小时一篇;英语的五张语法卷子她打算只做两张,但听力题和两篇作文还是要写;语文她只打算做古文的总结卷,三国卷她就当没看到——作业太多了,她还有本部习题在身,必须做出取舍。
这样算下来,做完十一作业的极限时间,只需要不到20个小时。算上中间休息和吃饭的时间,用早九晚十一的作息,可以在两天之内做完。
这样,她还有五天时间处理本部的习题,其中很有几张篇子是宝贵的知识点总结,无论如何都要看完。
她做完计划,也下定了决心。
写小说真的很神奇……
写到惟汐戒手机的段落时,才羞愧地意识到其实自己才是有电子设备依赖症的那个人。
惭愧地放下了,继续码字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十一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