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27

林蔚挂了电话,又喝了杯水,开始找冬衣冬裤,先女儿的,再自己的。

找出来就挂在阳台晾衣杆上,这时才注意到杆上挂着件男士黑色西装外套。

是孟鸿的。

那日洗好了就挂着晾晒,但怎么一直没取呢?

她没取下来,他也没取走。

一定是忘了!

林蔚拍拍自己后脑勺,表情是愕然又懊恼!

她摘下那外套,掸去细尘,在沙发上叠好,拿个提袋装了,但放在哪儿呢?

就这么撂着,不合适。

放她衣柜,不行。

小晨的衣柜,也不行!

而玄关储物柜里都是杂物,她思来想去,复又取出那外套,挂在晾衣杆上,外面给罩了个透明袋子。

这一番折腾,她又有新发现,玄关鞋架上,有一双蓝色拖鞋,也是他的。

好像是她出院那天,他带来的。

这人怎么丢三落四的!

正腹诽间,小晨开门进来,后面跟着晓剑。

今日下雪,幼儿园跟小学都早早放了学。

那小学就在小区马路对面,晓剑一路疾跑,冲到小区幼儿园时,正好见小晨出来。

两人都穿的很多,跟两只小企鹅似的。但屋里太热,一进门就开始脱衣裳,层层脱下,只剩了秋衣线裤棉袜。

林蔚见女儿没有冻着,心下稍安,适才翻找冬衣,她还提心吊胆的,还好,她这个母亲总算没有太离谱。

“晚饭想吃什么?”带着一丝丝愧疚,她问两人。

“妈妈想吃什么?”

“火锅,怎么样?今天下雪……”

“昨天刚吃了,大前天也吃了,这周吃过三次了。”小晨竖起小手指。

林蔚尬住,一顿,“那,吃汤面?”

“今早刚吃的。”

林蔚决定不再说话,多说多错。

“煮饺子吧,奶奶给的饺子,还没吃。”

哪个奶奶呀?

林蔚只觉满脑浆糊,就见小晨进了厨房,很快拿了个沉甸甸的保鲜袋出来。

“这是白菜肉的,奶奶说先吃肉的,肉冻久了不好吃。”

林蔚终于明白过来,是陈姨给的,因为那饺子是半月形的,肚鼓褶多,她见过。

晓剑插言,“林姨,我现在写作业,需要一个小时,您等会再煮饺子呗!”

“好哇。”

一个写作业,一个翻琴谱,林蔚不便打扰,就回了卧室。

将把手机由静音调为响铃,袁鹏的电话就来了。

“林老师,您得帮我!”袁鹏的声音很迫切,却又很遥远,好像在风里,因为有嘶啦声。

林蔚一怔,就听他又道,“我只有你了,你再不帮我,我就没活路了!林老师,你是好人,你不会见死不救的,是不是?我拜托你,求你,你帮帮我!”

这从何说起!

嚓啦,噗,呼!一阵嘈杂,林蔚的心提起,刚要问袁鹏怎么回事,就听一个女声响起。

“蔚然,别理他,他喝多了,胡说八道。”

是孟妍。

“哎,孟妍!”林蔚欣喜,算起来,自打省城一别,两人再无见面,此时虽依旧没见着,但至少听见声音了。

“你好吗?”

“好哇,要不是这醉鬼,就更好了。”孟妍长话短说,原来袁鹏失恋了,还是被甩。

女方,就是他准备十月迎娶的那新娘,是剧版《宝镜杀》的女主,本来是面的女三,但袁鹏一眼相中,力排众议,推其为女一。

同时,两人也确定了恋爱关系。

直到杀青,开始制作,两人的感情是愈发浓烈,袁鹏订了戒指,认真求婚。本以为是稳操胜券的,不成想是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对方以年龄小为由,想再等两年。

而此时,袁鹏早就将婚讯通知了亲朋好友,因为两人确定关系时,就说好了,是以结婚为目标的。

“但我年纪不小了,家里人都想我能定下来。”袁鹏下了保证,“婚后,你该拍戏拍戏,我绝不干涉,小孩晚两年生,都没问题。”

但女方不同意,袁鹏缠紧了,直接提了分手。

“袁鹏他活该,剃头挑子一头热,怪谁呢!”孟妍恨声,“以后他就会小心了!”

爱情,原是武器,伤人,却不用承担责任,因为它以甜蜜为外衣。

放了电话,林蔚心有戚戚,却想不通自己能为袁鹏做什么,或者有什么可以帮他的。

好在,没用多久,她就明白了。

因为第二天上午,袁鹏又来了电话,先是道歉,继而提出购买版权事宜。

他想买下她所有作品的影视改编权。

《宝镜杀》尚未定档,但热度很高,业内也都非常看好,招商超出预期。

“林老师,您尽管开价,咱豆可可有钱了,真的。”

钱不钱的在其次,关键是成片质量,只有真好,才能谈后续合作。

林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袁鹏信心百倍,“那可说好了,林老师,咱们庆功宴上签合同。”

元旦有假,连上周六周日,共三天。

小晨的古琴课,自从九月开学就改成周六一天。林蔚想着十一没有陪她,正好趁这两天补偿一下。

没成想小晨不同意,说要练琴,只得作罢。

那这两天做什么呢?

林蔚翻看台历,台历是袁鹏寄来的,大红封面上两只金丝猴捧金捧宝为贺,月份页印有豆可可传媒拍摄制作的剧集宣传照,一月是《宝镜杀》的。此外,还有一套名牌化妆品,是新年贺礼。

林蔚的目光一滞,二月初就是春节了!

今年过年这么晚么?

但也好,家里还什么都没准备!

那也得抓紧了!

新衣,年货,烟花,忙碌中过了腊八,十五,渐渐就有了鞭炮声。

稀稀落落的,但很清楚,喜鹊在桐枝上搭窝,叽叽喳喳,飞上跳下。

十八这天,晓剑来找小晨玩。

自从奶奶回了老家,这男孩来得就少了,每天上学,写作业,练拳之外,就是帮妈妈看店。

他长了个子,话却变少,眉眼开始分明,隐有少年的模样。

小晨练琴,他就在旁剪纸,看得出他手工课上得不错,那“连年有余”“抬头见喜”“五福临门”剪得有模有样。

林蔚当即拿双面胶,给贴在窗户上。

年味顿时浓了。

小晨练完琴,晓剑拉她看视频,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小晨不感兴趣,也看不懂,忍不住地打呵欠。

“有好玩的吗?”她靠在沙发上,问道。

“这就是啊……”一看她神情,晓剑立即改口,“有,我的新发现!”

他手指急点,找出自己的收藏,点开一个视频,推到她面前。

一个身穿礼服的男子在拉大提琴。

只一眼,小晨立即喊起来,“孟老师!”

“我要听。”

晓剑把右侧耳机塞进她耳中。

舒缓的旋律传来,如秋日阳光,听得人心里暖洋洋的,很舒服。

“还有吗?”视频播放完毕,小晨急道。

“有,孟老师的音乐会,好多场,好多曲子,我这收的还不齐……”

两人的话落进林蔚耳中,她不觉一怔,那切白菜的手一顿,她正在准备午饭。

他,他。

机场一别,再无讯息,除了凌晨发来的落地微信:抵京,一切顺利。

她是次日清晨才看见的,隔了几个小时,回复也都是客套,便没有回复。

他的眼神。

她忽抿紧了唇。

之前的种种骤至,如急风暴雪,砸的她心颤。

但,他的容颜,她却记不清了,明明画过的。

“妈妈,中午吃什么呀?”女儿的声音传来,她回了神,稳住身心,报了菜名,“醋溜白菜,红烧肉,鲫鱼汤,酱牛肉,白灼虾,地三鲜。”

这顿饭吃得很热闹,赵岚也来了。

她已闭了超市,下午就带儿子回老家。往年都营业至年根的,但今年不同,李连长也要回家探亲,她得早早回去。

两家四口,同举杯,算是吃个团年饭。

饭毕,林蔚开车,同小晨一起,送母子去火车站。赵岚的驾照拿了很久,车也开的好,但她不敢上高速,市内近郊还行,一旦远途,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春运早已开始,火车站异常忙碌,人进人出,脚步匆忙,都往家奔。

林蔚把置办的年礼,金华火腿、庆元香菇、峨眉山茶,装了一大提袋,交给赵岚,又叮嘱了几句,看着两人过了安检,才同着女儿返回。

不意又下起了雪,扑扑簌簌的。没有风,路边,树梢,楼顶,很快就粉了白。

林蔚放慢车速,只觉分外冷清,虽然开着暖风。

过十字路口,等红灯,行人中有一道黑色身影,非常高,非常醒目。

林蔚不由睁大了眼睛。

待看清,旋即移开视线,并不熟识。

“妈妈,春节,咱们要不要去牛头镇玩?”小晨忽问。

牛头镇是晓剑的家,距离沛城一百公里,隶属凌河市。林蔚没去过,但听赵岚说过,镇上没什么玩的,只一个关公庙,春节有庙会,镇西有牛头山,山上有竹林,竹笋很好吃。

关键是,这几年,镇上人越来越少,年轻的都出去了,老人慢慢离开。

镇子渐渐凋零。

物非人非。

“咱们看看天气,若允许,就去一趟。”林蔚明白女儿心思,不忍反对,趁着能看就看看,能玩就玩玩,毕竟时不我待。

“现在就查,好吗?”小晨又道。

林蔚点开手机,查询十五天天气预报,显示有雨雪。

小女儿鼓了嘴,怏怏不乐。

母亲立即安慰:“只是预报,不准的,莫说十五天,当天都会有变化,到时候再说。”

回到家,就见门口放着三个纸箱。

是快递,寄件人都是孟妍。

每箱都沉甸甸的,打开来,一箱柿饼,一箱柿子酒,一箱脆柿子。

柿饼内有便笺,“柿饼冷冻,柿子埋米缸,柿子酒常温喝。”

字写得龙飞凤舞,力透纸背,如其人。

林蔚忍不住笑,却也有些挠头。

没有米缸啊。

这么多,根本吃不完。

还是分享吧。

门卫大爷,快递小哥,小区保安,分了一圈,剩下的就给书友做福利。

她登录网站,随机抽了十位书友,同时发布新漫画《牡丹斩》将于春节开始连载的消息。

众情激沸。

三大箱,最后只留了两坛酒,两斤柿饼,五六个柿子。

柿子摆在桌上,很醒目,很悦心。

林蔚写春联时,拿柿子压红纸,下笔如飞。

孟振云从爱徒口中得知她们家都是自写春联,当即就起了意,林蔚虽推拒,却是不能。

当然,她字写得是好。

端正且大气,乍看,全然想不到是女子之作。

上联:梅传春信寒冬去;

下联:竹报平安好日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