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找闫立本画下来

李建成将李承宗留下,旁听他和司农寺其他官员们商讨缓解饥荒,又安排了人手陪李妙真去东西两市逛逛。

他自觉安排得很好,但李妙真心里却不太满意,计策是她想的,但还是被默认排除在旁听席之外,而作为儿子的李承宗,即使和这事没有关系,也能参与进去。

李妙真不由想到姑姑平阳昭公主,大业未成时,需要她招募军队、攻打长安。

唐朝建立后,李渊宁愿让没多少军事指挥能力的儿子们拿军队练手,也没给这个女儿一点名正言顺的军权。

彼之昨日,她之未来。

阿桃今日也跟着李妙真出来了,同样是换了一身圆领男袍,主仆两个坐在车里,阿桃很轻易就能发现李妙真表情不算好。

但她对此也是一头雾水,只能挑些有趣的事说:

“奴听阿娘说,东市卖的常是些珍珠玛瑙珊瑚翡翠、各色锦绫罗绮以及笔墨,贵重是贵重,但娘子常见这些,倒也没什么稀罕。倒是西市,虽是吵闹了一些,但有趣的物什可不少,不少还是走商从西域带来的。”

李妙真听明白了,东贵西贱,东市主要卖奢侈品,西市更偏日常用品和一些进口货。

她干脆吩咐赶车的人,直接去西市。

前世读书的时候,她隐隐记得,历史书上提过,棉花此时已经传入中国,只是在中原地区还没有被当作保暖作物利用起来。

想想穿越小说里的穿越六宝,玉米土豆和棉花,火药水泥加肥皂。

此时想找到玉米土豆的可能性并不大,航路应该还没开通呢,而西域的棉花,这不就是自家后花园的产物么,拿来吧你。

马车辘辘地驶向了西市,刚一踏入,喧嚷声如沸鼎之水扑面而来。

东、西两市都由市署管理,每天中午,两市击鼓三百下,各家店铺开始营业。

此时正是刚营业不久,很多人为了买到一些稀罕东西,会选择在这时候来逛。其中多为普通百姓,但也不乏像李妙真这种,贵族家的男女,来这里瞧热闹。

热闹是真热闹。

高鼻深目的胡商丁零当啷地走过,身后的驼队驮着波斯毛毯和色彩曼丽的布料漫步;大食的香料被推车拉着鱼贯而入,胡椒、肉桂、丁香,安息香、**、没药,混成一团热烈又浓郁的特殊香味。

她有点遗憾地想,这样热闹的大唐集市,即使不如清明上河图里的汴京那么大,也很值得记录下来啊——她决定了,以后要找闫立本画下来。

不过,现在没人画,李妙真也有记录的办法——系统自带拍照功能,虽然也要花积分吧,但李妙真还是忍痛买了一份拍照权限。让系统挑了个俯瞰的角度拍西市的全景。

李妙真还瞥见了卖动物的——如猫狗鹦鹉孔雀,甚至还有猴子和老虎幼崽。

她有些着迷地靠了过去,忍不住对着它们嘬嘬嘬,手也撸了上去——但被阿桃制止了。

阿桃表情有些不赞同,“奴先来试试,万一它们凶性未训呢。”

阿桃问了商家,确认猫儿狗儿都被训过,猴子也是从猴户手里买下的,性格温顺。

李妙真又指了老虎幼崽,“那它呢,”

商家一看李妙真身后跟随的护卫,就知道这又是哪家小公子来找乐子,说话谨慎:

“这是猎户从山里发现的,母虎已经死了,猎户知道小人收这些,就送了来。一直用羊乳养着,也喂它吃些肉,没让它碰过活物。”

这意思就是凶性不大。

李妙真撸了撸猫狗,还和猴子握了握手,又闪电般摸了一把小老虎的后背,深觉满足。

买了。

李妙真买了一只据说性格很活泼的狸花猫,也把那只老虎幼崽买了——商家说得很实在,这种野兽崽子难养,耗费大,若是没人买,他也只能放回山里了。

可想而知,没有成年虎教导,又被人类驯养过,重回山林是很难找到活路的。

古代也没什么野生动物保护法——或者说,把难养的野生动物卖到权贵家里,反而是种保护了,就跟给了编制似的。

派人把买的动物送回去,李妙真继续逛。西市卖蔬果的也不少,还有各种植物、以及植物的种子。

李妙真在一家卖各种杂粮的摊子前站定——这时说的杂粮,和现代定义有所不同,比如粟,也就是现代的小米,此时属于主粮的一种,小麦和稻米倒是从古至今都是主要粮食作物。

因此,杂粮摊子上,更多是诸如豆类、黄米、青稞等,还有一些野生未被完全驯化的植物种子,经人摸索可以食用,也会被少量收集到西市的粮食市场中。

李妙真来这里,可不是闲逛的,概因昨天有网友偶然提到过,高粱在隋末唐初还是野生品种,荞麦也没被广泛种植。

别说皇室了,很多官宦人家的餐桌上也不会出现这些食物,甚至大粮商的店铺也很少见到,唯有一些农户或小粮商,偶然所得,会顺便拿出来交易。

李妙真想买一些,回去看看和现代的品种到底有多大差异,然后继续薅网友羊毛,让他们拿出培育和利用的方案来。

运气还算不错,荞麦在唐朝,竟然也叫荞麦,今日目标达成一半。而高粱就不好找了,李妙真既不知道此时的高粱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名字。

最后只得让商户发现了什么稀奇古怪能食用的东西,就给李妙真送一份。

郑观音和李建成名下都有长安城的宅子,李妙真想了下,还是留了郑观音在安邑坊一处宅子的地址。

西市逛了大半,李妙真又零零碎碎买了一些东西,想着来都来了,不如去东市也看看。

东市又是不同的景象,楼阁雕栏画栋,酒肆彩旗浮动,来往的行人也穿着更整洁、甚至更光鲜一点。

像李妙真这种半大少年带着一群随侍来逛的,就比西市那边多了一些,不过依然瞩目——这不,有个十几岁的少年,路过李妙真时盯着多看了两眼,走过了又折返回来,似乎要说些什么,被李妙真带的护卫拦了下来。

而对方一被拦下来,他身旁跟着的下人也紧张了起来,双方隐隐有对峙之意。

这少年也觉得自己唐突了,连忙劝下自己身边的下人,表明并无恶意,然后冲李妙真行了个拱手礼,自报家门:

“郎君,某是太子洗马之子,魏叔玉。”

啊,李妙真恍然,魏征之子。

难怪对方认出了自己,魏征此时可是铁杆太子党,李建成、郑观音曾设宴招待过魏家全家,那大概是三四年前的时,李妙真年龄还小,但也露了一面。

不过,魏叔玉记忆力还真不错,上次见面,她只有五岁,面容多少有些变化了;而魏叔玉也不过十岁,竟然就记住了。

既然是熟人,对方的父亲又是自家爹的幕僚,李妙真干脆邀请他一起去茶坊。

魏叔玉面露难色。

虽然李妙真目前是郎君装扮,但魏叔玉心里知道这是郡主,虽然唐朝年轻男女出去踏青很常见,但那一般是几个人、十几个人,而不是两个人到茶坊对坐。

而且,他其实是约了朋友,也是到茶坊吃茶,爽约不合适,带去和郡主一起吃茶更是奇怪。

李妙真看魏叔玉的表情,这才意识到自己唐突了,刚恢复记忆,前世的观念和今生的经历混到一起,她有时候的确会分不清。

放前世,约个熟悉的男生去吃个甜品问题不大,放唐朝就有点随便了。

李妙真连忙把这话揭过去,只说自己是开玩笑的,两个人尴尬地沉默了一瞬,又不约而同地道别,两行人就此分开。

阿桃边走边问:

“娘子,魏家大郎比当年来宫里赴宴时长高了很多。”

“是嘛,我倒是觉得他长得越来越像魏洗马了”,想到这里,李妙真忍不住笑,魏征那张脸,可是吓得李世民能把鸟藏到袖子里不敢拿出来的分量。

而李建成对魏征也有些“敬畏”,不止一次对郑观音抱怨魏征脸太黑,抓着他一点小事都要劝谏半天。

继承这张脸的魏叔玉,未来会不会也变成朝堂第一大喷子?

反正现在是真的看不出来。

阿桃看李妙真面带笑意,心中暗暗记下,看来这魏家大郎,挺讨自家娘子喜欢的。

李妙真是不知道阿桃的想法,不然肯定要吐槽,这是CP脑啊。

却说另一头,魏匆匆赶到一家卖笔墨的铺子,和朋友们会合。

同行的朋友日常都在自家的家塾读书,管理严格,难得凑出时间来东市玩乐,可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魏叔玉的迟到难免引得朋友们声讨几句。

魏叔玉连连讨饶,承诺今日请客吃茶,这才被朋友们放过,然后他便拉了郑二郎在一旁低声说些什么。

郑二郎额头宽阔饱满,一副聪明相,颇类姑母——没错,这是郑观音的侄子,也是李妙真的表哥。

“郑二,郡主今日也来东市了。”

“哪个郡主?”

这话一问出口,郑二就明白了,还能是哪个,圣人膝下的孙女们,年龄大到能出门玩的,也就是他表妹了。

郑二郎的脸不自觉红了一瞬,他可是知道,姑母有意将女儿嫁回郑家,太子对此也没有表明反对。

而郑家自然是一百个愿意,别看他们这种世家,口口声声傲王侯,但世家的底气除了家传的书籍,就是在朝中的数代积累了。

若是哪一代远离中央,就要紧张了;若是哪几代没有近臣,那就什么体面也要不得了,幸进之臣、裙带关系,他们嫉妒得很!

一位未来公主的下嫁,说是保家族三代无忧都不为过。毕竟受宠公主的子女,也能得些爵位,甚至刚出生就能带了品阶。

郑二算是被考量的入选者之一,而且可能性不小。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对李妙真并无男女之情,也要生出些吃皇家软饭的激动来。

魏叔玉并不知道郑家的谋算,只是觉得,既然见了郡主,和她表哥说一句是应有之义。

“郡主去哪了?”

一些情节和历史并不完全对得上,更多是出于情节需要的设定,大家看着玩就行。

以及,本章并没有出现男主。本文我是想以女主的事业和历史的改变为主线,感情线应该不是很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找闫立本画下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