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
概念→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综合征
典型表现→阵发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及左上肢
最常见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诱因→任何引起冠脉病变导致供血不足/心肌需氧量增加
危害→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病理生理机制】
冠状血管病变→心肌需氧与供氧间平衡失调→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无氧代谢产物[乳酸、丙酮酸、组胺、缓激肽、K 等]在心肌细胞内聚集→刺激心肌传入神经末梢至中枢后引发疼痛
[决定心肌耗氧量的主要因素①②③→与心肌耗氧量成正比]
①心室壁张力→与心室腔内压力(=收缩期动脉血压)及心室容积成正比
②每分射血时间=每搏射血时间x心率
当心肌处于射血期时,心室壁张力最大
③心肌收缩力
[心肌的血/氧供给→来自冠脉循环→与①②③④等因素有关]
①冠脉血流量
②冠脉灌注压
③侧支循环
④心舒张期长短
冠脉循环→由冠状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组成
心外膜下→输送血管→调节冠脉流量
心内膜下→易受心脏收缩挤压,缺血缺氧〔心绞痛发作时,心内膜下区域缺血最为严重〕
心室内压增加,特别是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增加时,缺血/氧加重
【心绞痛分型】根据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①劳累性心绞痛
[病理基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加之心肌耗氧量增加
[特点]有明显诱因→劳累、情绪波动、运动等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因素所诱发
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病情及转归分型]稳定型心绞痛(普通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
②自发性心绞痛
[病理基础]冠状动脉痉挛
[特点]多无明显诱因(与心肌需氧量无明显关系),多发于安静状态
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疼痛持续时间一般↑、程度↑、且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
[分型]卧位型心绞痛(休息时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为冠脉痉挛所诱发)、中间综合征(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梗死后心绞痛
③混合性心绞痛
劳累型心绞痛和自发型心绞痛混合出现
冠状动脉的病变使冠状动脉血流贮备固定地减少,同时又发生短暂的再减损
[心肌需氧量增加或无明显增加时都可发生]
①②除了稳定型心绞痛统称为不稳定心绞痛
③可发为急性心肌梗死
——————
抗心绞痛药
①降低心肌耗氧
②改善心肌供氧
常用药物
①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戊四硝酯
②β-R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最常用
③钙拮抗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
此外抗血小板药、抗血栓药、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药也有助于心绞痛的治疗
——————
第一节硝酸酯类
【ADME】
①口服时→肝脏首过消除显著,F为8%
②宜舌下含服,F为80%
③皮肤吸收良好,2%硝酸甘油软膏
在肝脏代谢→经谷胱甘肽-有机硝酸酯还原酶转化→变成二硝酸酯/单硝酸酯→与葡萄醛酸结合,经肾脏排出
代谢产物二硝酸酯具有较弱的舒张血管作用
【药理作用】
基本作用→直接松弛各种平滑肌,尤其是血管平滑肌。硝酸甘油能引起显著的静脉舒张,同时中心静脉压下降
1.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
①[扩张静脉血管,降低左心室前负荷]
小剂量→选择性扩张静脉→增加静脉容量,血液储存于静脉系统→回心血量↓→心脏前负荷↓→心室容积↓、内压↓→心室壁张力↓,射血间期缩短→心肌耗氧量↓
②[舒张动脉血管,降低左心室后负荷]
大剂量→扩张动脉,尤其是较大的动脉→心脏射血阻抗↓→后负荷↓→左室内压↓→心室壁张力↓→心肌耗氧量↓
?但血管舒张同时血压下降,可反射性兴奋心脏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绞痛加重,因此,硝酸甘油需合理控制。
2.改善心肌血液分布,增加缺血区供血
〔心外膜〕①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促进侧支循环,增加缺血区供血
[机理]冠脉自身调节→心肌缺血区阻力血管因缺血缺氧处于被动扩张状态→冠状血管灌注压差增大→缺血区阻力低于非缺血区→硝酸甘油扩张缺血区较大输送血管〔有利于血液向缺血区流动,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硝酸甘油扩张非缺血区输送血管/促进侧支生成或开放已有的侧支循环〔有利于血液经侧支更多地分流到缺血区,改善缺血区的缺血状态〕
〔心内膜〕②降低左室充盈压,增加心内膜下供血
?硝酸甘油扩张外周A、V→前后负荷↓→心室内压↓→心室壁张力↓→心内膜下血管压力↓→心内膜下区域血液供应↑
?冠状血管灌注压差增大,有利于血液由心外膜流向缺血区的心内膜
3.促进内源性保护因子释放,减轻心肌细胞缺血性损伤
硝酸甘油释放NO〔扩血管〕
①促进内源性PGI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生成与释放→直接保护心肌细胞
②促进内源性扩血管物质的合成与释放
③抑制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
【作用机制】
硝酸甘油在平滑肌细胞内经谷胱甘肽转移酶催化释放出NO(血管内皮衍生舒张因子,EDRF)→可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血管平滑肌内cGMP的合成↑、cGMP激活蛋白激酶G,细胞内Ca2 释放和外Ca2 ↓→细胞内Ca2 浓度↓→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阻止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急性心肌缺血时,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EDRF减少,硝酸酯类无需借助血管内皮细胞即可产生NO,故其仍有效
【临床应用】
1.心绞痛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心绞痛,对稳定型心绞痛为首选药
可中止发作、预防(不可长期预防)、诊断
急性发作→舌下含服或气雾吸入
频繁发作→静脉给药/贴片、控释片长效制剂
2.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应用→缩小心室容积、耗氧↓、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梗塞面积↓
?限制用量→以免BP↓↓→冠脉灌注不足→加重缺血
3.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功能不全)
4.急性呼吸衰竭及肺动脉高压
舒张肺血管→肺血管阻力↓→改善肺通气
【不良反应】
1.血管扩张引起的不良反应
①扩张外周血管→颜面潮红(最常见)
反射性心率加快
②扩张脑血管/增加颅内压→搏动性头疼
升高眼压→青光眼
③大剂量→BP↓→冠脉灌注压差↓→反射性兴奋交感→心率↑、心力↑→耗氧量↑→心绞痛
大剂量→直立性高血压以及意识丧失,表现为头昏、虚弱、晕厥
④长期大剂量→药物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表现为呕吐和发绀
2.耐受性
连续应用两周可产生耐药性,停药1~2周耐药性消失
[可能机制]
①“血管耐受”→NO生成过程中,细胞内巯基(-SH)被耗竭,停药1~2周后-SH恢复
②“非血管机制”/伪耐受→机体通过代偿增强交感活性,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产生对抗机制,并使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
【用药护理】
?急性发作服药时采用坐位或半卧位,立位易发生脑缺血
?舌下含服前使口腔湿润,便于药物溶化
?药物含于口腔有灼热麻刺感,否则药物失效
?静脉滴注时严格控制剂量与滴速
?不可用聚氯乙烯材质输液器,以免药物被容器吸附
?硝酸甘油易挥发、在光、热条件下不稳定
?硝酸甘油可扩张全身容量血管,故青光眼、高颅压、低血容量、低血压禁用
硝酸异山梨酯→慢、弱、维持4h→po(口服)预防发作和长期治疗
戊四硝酯→慢、持久40min起效、维持4~6h→预防心绞痛,青光眼禁用
第二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抗心绞痛作用机制】
1.降低心肌耗氧量
心绞痛发作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心肌局部和血液中儿茶酚胺的浓度↑→激动心脏上β1受体及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心肌收缩力↑、心率↑、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心脏负荷↑→心肌耗氧量↑
β受体阻断药(主要机制)→阻断β1受体→心肌收缩力↓、心率↓、收缩速度↓、血压↓→心肌耗氧量↓
缺点→抑制心肌收缩力→心室容积↑→射血时间↑→影响疗效
2.增加缺血区供血
?β受体阻断→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尤其在缺血区更明显)→非缺血区和缺血区血管压力差↑→血液流向代偿性扩张的缺血区
?β受体阻断→心率↓→舒张期↑→缺血区冠脉灌注时间↑→有利于血流从心外膜流入易缺血的心内膜区
?增加缺血区侧支循环
3.改善心肌代谢
心肌缺血时→儿茶酚胺类↑→游离脂肪酸(FFA)↑→FFA代谢消耗大量氧→心肌缺血、缺氧↑
?β受体阻断药抑制脂肪分解酶活性→心肌FFA含量↓→缺氧↓
?同时通过增加心肌对葡萄糖的利用保证缺血心肌的能量供应,又降低心肌耗氧量
?促进氧合血红蛋白解离,增加心脏及全身组织的供氧→组织对氧的摄取、利用↑
【临床应用】
1.心绞痛
?对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最好
禁用于变异型心绞痛→引起冠脉收缩,加重痉挛
?主要用于对硝酸酯类不敏感患者,与硝酸酯类合用可减少硝酸酯类用量,缓解耐受性产生
对伴有心率加快、高血压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加适用→该药物减慢心率、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
2.心肌梗死
降低心肌梗死后死亡风险→可能是通过抗心律失常作用
缺点→抑制心肌收缩力
【不良反应】
1.抑制心脏
窦房结功能不全者→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心功能不全者→加重心脏抑制
低血压→症状加重
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ISA)的药物对心脏的抑制作用较小,但大剂量应用仍可严重抑制
2.诱发和加重哮喘
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及具有ISA的药物相对较轻,但大剂量仍有风险
3.反跳现象
长期使用→受体上调→突然停药→β受体激动→表现为心率加快、心绞痛加重;甚至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猝死
4.血脂异常者慎用
长期应用对血脂代谢有影响
【禁忌症】
心动过缓、低血压、严重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禁用
第三节钙通道阻断药→[抑制Ca2 内流]
【抗心绞痛作用机制】
1.降低心肌耗氧量
阻滞Ca2 通道,降低细胞内Ca2 浓度
①血管扩张(小动脉更明显)、前后负荷↓→心室壁张力↓→心肌耗氧量↓
②收缩力↓、心率↓→心肌耗氧量↓
2.增加缺血区供血
①直接扩张冠脉→冠脉血流量↑、侧支循环↑→缺血区供血↑
②心脏负荷↓→心室壁张力↓→血液流向心内膜→缺血区供血↑
3.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心肌缺血缺氧→细胞膜通透性↑→外钙内流↑、Ca2 排出细胞能力↓→细胞内Ca2 超载→线粒体内Ca2 聚积、失去氧化磷酸化能力→细胞凋亡死亡
?阻滞Ca2 内流→缺血心肌细胞钙超载↓→保护心肌细胞
4.抑制血小板聚集
阻滞Ca2 内流→血小板内Ca2 浓度↓→抑制血小板黏附与聚集
【临床应用】
1.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硝苯地平最佳
2.心律失常、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症
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强度顺序→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
【不良反应】
硝苯地平→过度扩血管→反射性心率↑、收缩力↑→抗心绞痛作用↓
维拉帕米、地尔硫?→过度抑制心脏→心动过缓
第四节其他抗心绞痛药
尼可地尔→用于变异型心绞痛且不易产生耐受性
第五节抗心绞痛药的联合应用
1.β受体阻断药与硝酸酯类合用
好处:
①普萘洛尔可取消硝酸酯类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增生,耗氧↓
②硝酸酯类可缓解普萘洛尔引起的心室容积和冠脉血管收缩,使耗氧↓,供氧↑
坏处:二者合用明显降低血压
2.硝酸酯类与钙通道阻断药合用
合用后扩血管作用增强
硝酸酯类主要扩张静脉
钙通道阻断药主要扩张小动脉和冠脉,较强扩张冠脉
合用于严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
3.β受体阻断药与钙通道阻断药合用
增加疗效,降低心肌耗氧量起到协同作用
选药:硝苯地平与β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消除硝苯地平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速
硝苯地平抵消β受体阻断药的血管收缩作用
不选:维拉帕米与β受体阻断药→严重抑制心脏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