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文学专业,我读播音专业”,两个人再次一拍即合。
不需要深思熟虑和反复衡量,一个人说出来,另一个人即刻呼应。这说出来的和被呼应的,就是两个人共同享有的心声。
回去的路上,她们就开始认认真真商量着复读一年、重新高考的事情。
这真的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决定,但发生在她们身上却一点都不足为奇。
其实这个想法并非空穴来风,慧心在写下这四十几篇文稿的过程中就不断在想,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是文字,那么,当年盲目跟风去读理科是否正确?后来听从父母的建议去学医又是否合适?学了医,她还会不会有空闲的时间看书写作,继续浇灌心中的理想?既然高考志愿已成定局,那她如果想读中文系,想继续与文学和写作打交道,是不是只能等八年后考研去读中文系的研究生?可事实上,她好像根本等不了八年,她对自己即将要学习八年并将以之糊口的专业知之甚好,反而是中文系,在这个教语文和写作的暑假里,一直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内心的想法一旦涌现了,就会生根发芽,人根本无法控制。
晚晴也一样,这段日子让她最开心的时光就是每天忙完备课、上课的事情后,一个人安静地在邓玛家楼上的房间里修改慧心写出来的文稿,然后一遍遍地录制声音,有时录到深夜甚至凌晨也浑然不觉得累。她对自己的电台节目要求极高,哪怕读错了一个字、一处语气不对,都会推倒重来,从头再开始录制。看着播放量、转发量和关注人数越来越多,她打心底里开心。虽然那还不是一个流量时代,但那时候的流量的确代表着听众对她们作品的喜爱与认可。
“雪域之音”的系列文章和声音本是这次来雪木达村的“副产品”,最后却成为了她们此行最大的收获。
两人咨询了高中的相关老师后发现,她们的分数可以直接回去复读,不需要交插班费,慧心想回去重新读文科也没问题,老师们尊重她的选择。如此一来,回去重新高考的事情就剩下搞定各自的父母了。毕竟,在原本成绩不错且志愿如意的情况下回去复读是很有风险的,尤其是慧心,她又该如何与父母解释从理科转到文科的事情?
看到慧心的忧愁,晚晴拉过她的手,“别着急,会有办法的,我们回去先真诚地跟父母聊聊,他们能理解我们就最好不过了,如果他们不同意,我们再一起想办法。”
“好。”晚晴的话对慧心来说就是定心丸,就像来的时候一样,她们一起想办法,最终就真的来到了雪木达村。慧心一直觉得,只要有晚晴在,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
“等我们回去,我们就都是文科生了,可以在同一个班,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复习、一起努力,明年这个时候我所有的志愿学校都报中文系,你所有的志愿学校都报播音系,我们肯定会如愿的。”
“好,以后你还要写好多好多的文章,你要出书,要写出许多真善美的文字,温暖我们自己,也温暖别人。”
“那晚晴你就把我的文字变成声音,我们就像之前在广播台一样,我写文,你播音,我们是最好的搭档。而且啊,我的文章署我们两人的名字,你录制的声音也署我们两人的名字。总而言之,所有的文字和声音都是我们两个人的共同作品,不分彼此,不分你我。”
“我们一起用文字和声音去理解这个世界,也用文字和声音表达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
两个人就这样一路憧憬着,颠簸辗转的回程倒也不显得累了。
各自回家后,慧心和晚晴就按照原计划开诚布公地跟父母商量。
慧心跟父母说自己跟着省作协的老师学习的这一个多月里受益匪浅,不仅觉醒到自己真正的热爱是文学而并非理工科,而且在作协老师的鼓励下写了一组文章,被著名杂志《青年文学》的编辑看中,即将发表。慧心又把她和《青年文学》编辑的聊天信息中的一部分截图给父母看,她动之以情,说希望父母支持自己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父母思考了几日,他们一直都知道慧心在写作方面有一些天赋,之前就拿过好几次省级作文大赛奖,现在又有文章能在《青年文学》上面发表,既然她真的喜欢写作,又有一些天赋,那就随她吧,遂同意了慧心转向文科和重新高考的想法。
父母刚一松口,慧心就高兴地几乎要飞起来,她没想到父母这么容易就同意了她的想法,她原本还在心中谋划了好几套方案呢,现在看来都用不上了。她即刻打电话给晚晴。
“晚晴晚晴,我爸妈同意我回去重新高考了。”
电话的那边晚晴的声音却略显疲惫,她连续几日与父母厮磨回去复读的事情,可父母以她数学成绩太差,回去复读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提升为理由,始终不同意她的想法。因此,晚晴听到慧心的喜讯后并没有慧心想象中的高兴和兴奋。
“慧心,叔叔阿姨能同意我真的很开心,但是,很抱歉,我这边比较难,我爸妈无论如何都不同意我回去复读。”
听着晚晴沮丧的声音,慧心的心一下子也跌落了下来。她从晚晴的语气里听出了这件事情的难度。她知道要做成这件事没有那么容易,但也没想到这么难。
“没事的晚晴,我们一起想办法,我会陪着你的。要不我来你家一趟,跟你一起向叔叔阿姨求情?”
“没用的,慧心,我爸妈很固执的。你再给我一些时间,我会想到办法的。”
“好,晚晴,我也再想想看怎么才能劝说叔叔阿姨,你别灰心,我们已经成功了一半呀,后面一半路程我依旧会陪着你的,我们一起想办法,一起把这条路走到底。”
挂掉电话后,慧心就打定主意,她要去晚晴家里跟晚晴一起向她爸妈求情,就算最后叔叔阿姨还是不同意,但至少她能在这段艰难的时光里陪伴在晚晴身边。
前几日等待父母态度的时候,慧心就已经跟《青年文学》的编辑沟通过了,在编辑的要求和建议下,她一气呵成,几天时间就改完了所有的文稿。现在一身轻松,正好去晚晴那里。说走就走,慧心第二日就出现在了晚晴家里。
起初,晚晴的父母以为慧心只是来找晚晴玩儿乐,就让慧心帮忙劝说晚晴,打消她回去复读的想法。后来,他们才明白过来慧心原来是来帮晚晴说服他们的。
在晚晴家待了一个星期,两个人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晚晴好几次在泣不成声,希望父母能支持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可父母却觉得她太幼稚、太理想化,认为以晚晴的资质和成绩,回去复读一年也不会有太大的提升。至于播音系,那与旅游管理专业同样都是人文社科,所以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与其回去耽误一年,还不如早点毕业早点工作。
慧心没有想到晚晴的父母如此固执,来的时候她还充满信心,觉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晚晴父母一定会被她们俩的诚心所感动的。可没想到,这条路这么难走。当她说出自己和晚晴埋藏在心底的那份由文字与声音所构成的梦想时,他们竟然觉得她俩很可笑,简直是在过家家,而且连带着开始指责慧心不懂事了,说慧心考上了热门的医学专业,还是本硕连读,这么好的机会就白白放过了,简直辜负了父母的辛苦……
此时此刻,她们两个用心地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的梦想,在别人的眼中似乎只是一场玩笑。
厮磨几日后,见父母如斯固执,晚晴也不愿再与他们纠缠这件事情。这是她从小到大第一次开口苦苦哀求父母,可没想到竟会以如此结局草草了事。按照她以往的脾气和心性,她再想要一件东西,只要父母心中有一丁点的犹豫,她都不会再要了,哪怕塞到她的手里,她都不会再要。她不会像弟弟妹妹们一样,为了想要的东西而在父母面前一哭二闹三上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她有自己的尊严和底线。
这一次,为了心中的理想,她已经放下了所有的原则和骄傲,可换来的却是拒绝乃至嘲笑。她想,她这辈子应该都不会再在父母面前苦苦哀求了。
从晚晴家离开的时候,晚晴送慧心到车站。
“对不起,说好了一起走的路,我食言了。”
慧心张开双臂,给了晚晴一个大大的拥抱,她拍着晚晴的肩膀,“没关系,我们都已经很努力了,只是叔叔阿姨有他们的想法。你之前不是说过想去看世界吗?那旅游管理这个专业也是你喜欢的呀,我们依旧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我怂恿的,既然我回不去了,慧心,要不你也……”
“不,我还是会回去重新高考的”,她打断晚晴的话,“其实我应该谢谢你,是你带我去了雪木达村,是你鼓励我写下了那组文章,这才有了后面的事情。如果没有你,我不可能这么快就弄清楚自己真正心之所向的地方。我觉得我无论如何最终都会走上文学那条路,只不过是你促使了我的觉悟。”
“那,那好吧。不过,接下来的一年里,我还是想以我的方式陪伴着你。我给你写信吧,让我的信陪伴着你走过这一年。”
“好,那我们就写信。晚晴,我一个人也要完成我们两个人的梦想。”
她坚定如斯,眼神里闪烁着灼灼的光芒,仿佛未来的一切都在看得见的远方。晚晴虽然觉得无比遗憾,内心千般痛苦万般愧疚,却也在慧心眼中光芒的感染下慢慢释然。
那一刻,晚晴感觉到了,慧心就是她心中的一道光。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