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秋林曼曼·蝴蝶

一晃进入到了秋季,巷口的梧桐树叶也渐渐变得枯黄。此刻我正坐在溯源的窗边位置,看着窗外的景象出神。来到这座城市的几个月时间里,我收集到了很多平凡生活中的故事,也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但最让感到好奇的还是酒馆老板,杨溯,这个正坐在吧台前弹吉他的男人。

“在想什么,这么出神”杨溯走到我面前坐下。

“在想怎么约你,你才不会拒绝”

“都可以”杨溯看着我“怎样都不会拒绝”,他的眼睛好像有魔力,能把人吸进漩涡里。

“下周就是中秋节了,有安排吗?”

“没有”提到中秋节,杨溯眉间明显有些许悲伤,语气里也带着惆怅

“那我们一起过吧?”

“我们一起”

“可以吗,反正你也没安排”

“好”杨溯抬手指了指我面前的这杯酒“今天这杯酒怎么样?”

“很好喝,新品吗?叫什么”

“特意为你调的,叫...”杨溯没有说完,径直走到吧台前拿起吉他看着我,“生日快乐”,他拨动琴弦,旋律响起,店里的客人都跟随他的琴声唱起了生日快乐歌。

“苏泱,生日快乐,这个送给你”杨溯不知从哪里拿来一个礼盒,“不知道你会不会喜欢,不过我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觉得很适合你。”

打开里面是一支精美的欧式复古钢笔。

“谢谢,我很喜欢”我小心的将那支钢笔放回到盒子里,“不过,你怎么知道今天是我生日,我好像没有告诉过你”

“我看了你之前的朋友圈”

“难怪”此时此刻不得不在心里感叹一句,还好我没有设置仅三天可见。“我很开心,也很喜欢,杨溯,谢谢你,让我有了一个最难忘的生日。”

我看着他眼睛里面的我的倒影,这一刻,我知道,我好像彻底控制不住自己的心了。

二零二三年九月二十九日,星期五,中秋节。我和杨溯在下午六点左右来到了白象居,这个长江索道穿过的古老的居所,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体现出历史的沧桑,老旧的窗棂映照着岁月的沉淀。我们走在石阶上,好像能听到历史留下的回声。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一部展现古老重庆的历史书。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家“苍蝇馆子”。

卷帘门拉下大半,上面喷绘着各种涂鸦,我们进店的时候没什么人,只听到后厨方向传来话语声。

前厅放着一个方桌,上面铺着塑料桌布,仔细看会发现是由两张小桌子拼在一起的,塑料凳围着一圈。服务员穿着的人正把一盘菜往上端,看到我们明显表现出惊讶

“呀,今天还有客人啊”把菜放在桌上后朝着后厨大喊:“老板儿,来客人了”

后厨传来不锈钢炒勺撞击锅灶的刺耳的声音。不一会儿从后厨走出来一个看上去很凶的男人,他手里也端着一盘菜,放下菜看着我们说道:“来的不巧了,今天我们不对外营业”

“为什么啊,老板”我好奇地问出声。

“店里的传统,中秋、除夕都不对外营业”

“这样啊,那我们来的不巧了”我的语气里带着有些许失落,正要转身离开,杨溯却径直走到老板身边,附耳说了些什么,只见老板看了看我随后点了点头,转身又走回后厨去了。

“不用走了”杨溯走到我身旁。

“你跟老板说了什么?”

“我说我们一天没吃饭,走了很远过来这边”

“真棒,给你竖个大拇指”

说话间那个老板又端了一盘菜出来,身后还跟着几位,看起来应该都是餐馆的员工。“都坐吧,你们也坐吧”老板从旁边桌又搬来两个塑料凳,老板陈真,服务员赵红、洗碗阿姨张姨以及大厨老郑,再加上我和杨溯一共六个人围着方桌坐下。

“今天是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我们在一起过的第四个中秋了,今年还是按照我们店的传统,一人一道‘被剩下的菜’,给这团圆节上上供”说着,陈真站起身拿起开封的白酒一一倒满,举杯。

“这是我的”陈真手指向那道蛋饺。“我老婆的招牌蛋饺,是我们在外面旅游吃到她回来复刻的,尝试了好多遍,做成功高兴了好久。她走了之后我就再没吃到那种味道了”陈真的声音像砂纸磨过木头,他抬起手,用指腹抹掉那颗将落不落的泪珠。“八年了,每年中秋除夕,只要是团圆的日子我都按她当年的做法做一盘,火候,馅料,分毫不差,但怎么都做不出她的味道,邪了门了。”他拿起筷子轻轻夹起一只蛋饺,轻轻戳破,里面滚热的汤汁流出,带着浓郁的肉香和荸荠的清香。“不是她的味儿了...不是了”他把那只蛋饺夹起来,又放下,最终把它随意丢进碗里,孤零零的。

赵红一直低着头,长长的刘海挡住了大半张脸,她缓缓抬起头看着那盘泡菜。“我妈腌的泡菜,她做的泡菜总是坏,但她一辈子要强,就这泡菜,年年做,年年坏,做了坏,坏了做,我以前总说她浪费了多少菜,她又不爱吃,她说那也要做,万一对味了呢。结果没等到她的泡菜对味,等到了她肺癌晚期,她走的时候还在念叨她的‘宝贝坛子’,说以后再也没机会给我做泡菜了,这是她留下的最后一坛了,以后再也吃不到妈妈的泡菜了。有时候想起来,以前因为她腌的泡菜发霉味道难闻还跟她发脾气,现在确实再也闻不到了。”陈真盯着那盘泡菜,喉结滚动了一下,拿起筷子夹起泡菜放进嘴里。赵红似是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我的无糖蛋糕”张姨拿起那盘蛋糕,小小的圆形的蛋糕,蛋糕胚似乎是烤的不太好有些塌陷,白色的奶油随意地抹在上面,中心还插了根细细的蜡烛。“我糖尿病,上个月刚确诊的,医生说不能再吃甜的,只能吃无糖蛋糕,其实今天是我五十一岁生日,早上我女儿还给我打电话,说我过生日又是过节要吃点好的,她给我看了她煮的长寿面,里面还卧了个荷包蛋,只是可惜我吃不到。我女儿今年上大学了,上的是个好大学,以后出来就是医生啦。”张姨在说到自己糖尿病时的落寞和提起女儿时的骄傲形成鲜明的对比。她点燃塌陷的蛋糕上的细小蜡烛,跳动的小火苗印照在她布满沟壑的脸上。

老郑一直没说话,等到他们都说完了,他才拿过那盘小酥肉。“今天火有点大,稍微有点炸过了。我前妻最爱吃我炸的小酥肉,她总说哪怕我会的菜再多,她最爱的还是那盘小酥肉。刚结婚的时候穷,她每天支个小摊卖酥肉,供我学厨师。后面我们自己开了个小饭馆生活也好起来了,但是我太混蛋了,迷上了买彩票,总是想着不劳而获的美事,不仅没赚到钱还把家底都赔了。她劝过我好多次,我不听还跟她吵架,后来她或许是对我太失望了,就跟我离婚了,把儿子也带走了。人啊,就是贱,家好好地非要搞散,家没了才开始醒悟,太晚了。”老郑的声音沙哑,透着淡淡的失意。

四道菜,四份被时光剩下的,被遗憾熬煮的味道,带着各自难以言说的苦涩和酸涩。妻子意外死亡的陈真,母亲重病离世的赵红,身患糖尿病的张姨以及造成妻离子散局面的老郑,四个有着不同经历的人凑到了一起,在中秋节团圆的这一天,那几道带着遗憾的‘供品’和其他菜在塑料桌布上,构成了一幅奇异的属于失意者的画。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味道,只有张姨蛋糕上蜡烛的微弱烛火,还在跳动着。

我看向桌上的几人,脸上都带着难以言说的情绪,杨溯怔怔的看着桌上那几道菜,不知在想什么,我转过头不看他,也假装看不到他泛红的眼眶。

“都吃吧,今天过节,都开心点”陈真率先动筷。

饭后。我正想买单,陈真拒绝了,他说今天不算营业不收钱,我看着失意又真实的他们,心里感慨万千,这就是平凡人的生活,或许满是坎坷,或许不如意,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站起来一步一步继续向前走,或许在路途中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的灵魂。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