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选拔过后,萧闻栀开始讨厌乔晚舟。
这算什么啊?!!!!!!!
萧闻栀无数次在内心发出咆哮。
这事儿闹的,这到底算啥?
梁朝伟陪周星驰去参加TVB演员培训班的选拔,结果周星驰没被选上,梁朝伟却选上了?
顾知微陪她萧闻栀去选个手拿把掐的文学社,结果萧闻栀没被选上,顾知微却选上了?
萧闻栀当然知道她这个学霸同桌是凭实力选上的,但自己也的确没料到文学社那个带教老师这临时调整的新规则给自己整蛊了一把大的——
顾知微那天是第一个上台的,而萧闻栀是最后一个。
一共二十个人,一头一尾,这还真是巧。
顾知微开了个轰轰烈烈的好头,萧闻栀自然也是惊天动地的结尾。
她走上讲台那会,就没再想顾知微给她写的那个纸条了。连字儿都认不全,还上台朗读,这不是上杆子去丢人吗?
虽然顾知微在等待期间一直在劝她赶紧再背一首国外的短诗,好记的也行,但萧闻栀没功夫,也不屑临时抱佛脚。
虽然主要原因是她临时记忆比较差,确实也记不下来。
萧闻栀还是很有自信的,就算不记老外那弯弯绕,自己也有办法让这在场连老师一起满打满算二十来个人再次感受感受中国乡土文学的魅力!
她自信上台,拿出了军训闭幕式上对着市领导表演的魄力:
“我给大家带来的诗歌是,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一位热爱土地的农民,向世界展示的国际形势报告!”
“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
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
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
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
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
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
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
她刻意模仿了小品演员诙谐的东北口音,一口碴子味是相当的正宗。
“听懂掌声!”
“噗——哈哈哈哈哈”
掌声是没响起来,包袱倒是响了。
连含蓄的顾知微也笑得露出尖尖的虎牙。
萧闻栀有些害羞,她多看了这笑起来和春风拂面一样的新同桌一眼,看见顾知微的眼睛弯起来,自己心里就和溪涧清流一样,那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水淋淋的。
她的自信一向很准,文学社?小场面,这还不是手拿把掐~
可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乔晚舟在会议最后搞了个民主投票,选手内投。
有的人就站在那儿,她就算不开口,人民也会自动倒向她的光环。
顾知微就是这种人,一人三票,萧闻栀毫不犹豫三票全写了顾知微。
何况顾知微念诗的那样子,很漂亮,漂亮到以萧闻栀贫病的语言无法形容……咳。
总而言之,顾知微内投第一,零个人反对。
但萧闻栀内投最后一个,萧闻栀就要大声反对了!
笑得时候挺乐呵的,怎么投票一投一个不吱声啊,搞笑女不配拥抱文学吗?
萧闻栀在操场上,顶着三四十度的太阳,一边给领导抖空竹,一边这样想。
她到底是哪里失了民心?
萧闻栀只能理解为乔晚舟看她不顺眼,暗箱操作,毙掉了她这个文坛冉冉上升的新星。
总而言之,萧闻栀讨厌死乔晚舟了。
-
顾知微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除了她繁重的学业以外,其他的时间,竟然不知不觉全部被乔晚舟填满了。
进了文学社,和乔晚舟就不止开学第一周那样,一周只见五次。
乔晚舟出现在她的各种杂课上,也出现在她的每日社团活动上,顾知微想起曾经无休止霸占整个电视屏幕的“恒源祥”洗脑广告,还有很流行的“大宝sod蜜”的广告,可不是么,自己和乔晚舟就和那广告词一样:大宝,天天见。
“真是阴魂不散。”顾知微在心里无数次这么想。
可乔晚舟就带着想要修复好她,或者治疗好她的祈愿一样,填补了顾知微某种程度上对母亲的幻想和空白。
像练钢琴时会弹错的那个半音,等意识到是因为指法不对,或许一开始就不该那么架把式练习的——
等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时间过得很快,她们之间的时间又过得很慢。
不止是一周一次,不止是一期一会,一晃很快一个学期。
和乔晚舟在一起的时间渡过了五个月,一百五十多天。
从夏天的一瓶藿香正气水,到江城冬天的第一场雪。
说话时呵出的空气变成了白色,但也阻止不了她们之间说的话越来越多。
顾知微甚至在乔晚舟的影响下,开始交到了一些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那些文学社的同龄人,会在社活结束后,邀请顾知微去不务正业的,“玩”儿点别的。
曾经顾知微以为融入人群是件很难的事情,如果说萧闻栀的那根冰棍就像救命稻草一样拯救了过去不被爱的、受尽排挤的自己。
那乔晚舟给顾知微送来的,就是一捧璀璨的、同样珍重的友谊。
文学社的社友们会邀请顾知微去音乐教室——有时候是音乐教室,因为有个叫林文琼的同学同时还参加了合唱团,觉得顾知微的声音很好听,就拉上她去音乐教室蹭课,久而久之合唱团的演习曲,顾知微也学了不少,放学路上、或是写试卷时,还会不自觉的哼上几段旋律。
有时候。
有时候也是美术室。
郑梦——据说是乔晚舟的亲传,拉着顾知微去的。
去学画画,但顾知微很少拿笔,这或许是一种近乡情怯。
她发现乔晚舟也很少拿起画笔,所以更多的时候,在美术室里,是她们一起看其他人画画。
郑梦和顾知微说了不少乔晚舟的事:
乔晚舟是央美的毕业生,在当年全国巡展的央美毕业展中拿了民选投票第一。
毕业时画的那副巡展的油画作品被天价拍卖,一时蜚声国际。
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在那之后的几年里乔晚舟盛极转衰,昙花一现,很快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里。
再次被人们的视线短暂关注时,就是曾经知名的画坛新星陨落到家乡的中学教书——
这件事被当地记者当成“震惊!清北毕业生竟回乡卖猪肉”这样哗众取宠的新闻报道了。
一时间校门口连续好几天都是来堵着乔晚舟采访的纸媒和电视台的记者,乔晚舟再次成为了风云人物,占据了报纸的头版头条。
本地的湖北经视甚至还要给乔晚舟出个人专访,记者蜂拥而至的时候,被乔晚舟笑着踢碎了镜头。
乔晚舟恶狠狠的表情被相机捕捉,那张照片当然又再次上了头版头条。
“天才陨落,疯邪上身”
众人一时惋惜,一时又暗自鄙夷。
乔晚舟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江城餐桌上一道风景特别的谈资。
看过她的画的,说天妒英才;没看过的,附和的,说上两句:学美术就是没前途啊,哪儿比得上做生意?又转头对自己的小孩儿说:看到冒?(看到没)不好好读书就是这个下场。
但这些事并没有动摇乔晚舟。
她就在这样毁誉参半的流言蜚语中,在崇礼耕耘了好几年,什么活儿都做。
校长也因为她的敬业而动容,逐步把很多文艺组织上的事情交给乔晚舟,崇礼因为乔晚舟,生出了想长久地办美术特长班,招收美术特长生的念头。
只是这几年正在保省级示范校梯一的重要节点,标新立异怕印象不好,于是计划就搁置了。
招乔晚舟进来的时候,想的也是把乔晚舟当成崇礼中学的活牌坊。
这么理解就很简单了:大公司想吞并市场,玩垄断,又不想这么快在没打磨好自己推出自己的拳头产品,那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收购,把其他小公司和小公司的技术人才全挖走,以后这行业还不是自己一家独大,制定规则,谁技术强谁就说了算?
乔晚舟一身长才,无用武之地。继续在崇礼当牛做马。
所以她才会像顾知微臆想中的那样,变成一个在崇礼里,四处打杂的螺丝钉。
“游手好闲”,却还能平视着校长,轻松自如的说话。
大概是因为乔晚舟是崇礼买的一支蓝筹股吧,平时被骂烂,但长远的运营、长远的经营下去——确凿是会出成绩的。
人们不是不喜欢天才,只是更喜欢听到天才身上痛苦的故事罢了。
顾知微被郑梦口中的乔晚舟深深震撼了。
如果说谁能让她照镜子一样,看到自己的痛苦。
那么那个人,或许就是乔晚舟。
都曾经被某种天赋短暂的眷顾,又都因某种原因,在失去后,不得不逼自己活成别人眼里的面子和牌坊。
那乔晚舟在自己身上又看到了什么呢?
乔晚舟处心积虑的靠近她,试图拯救她,原来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
“说起来你也应该听说过乔老师的,你画画这么好,以前一定参加过省里的比赛。乔老师早几年一直是省里大型赛事的特邀评委呢。”郑梦谈到乔晚舟时,总是难掩自豪,掺杂惋惜。
……大概也许是乔晚舟先被自己这个县里来的年级第一吸引了兴趣,随后在查自己的资料时,想起来乔晚舟曾经盛极一时也当过不少江城的美术竞赛评委,或许就恰巧评选过她顾知微的某张参赛作品。
而现在的反差,分数公告栏上高高挂起的崇礼年级第一,恰恰说明顾知微的兴趣爱好早已经搁浅了。
乔晚舟是想到这些,对自己兴起了微薄的,照镜子一般的怜悯和同情吗?
所以才处心积虑,蓄意出现在她的生命里吗?
顾知微甚至都不知道乔晚舟在自己身上看到了什么。
只是当她听完郑梦的讲述,无数次午夜梦回,梦到乔晚舟时。
顾知微忍不住地数次想到——无论乔晚舟是能否记得这些插曲。
但她似乎的确参加过一个评委名单中有乔晚舟的美术比赛,并且在那个比赛拿了第一。
想到这些,顾知微就感到恶心。
这是一种纯粹为自己和那个人原来早就相交过,而那个人对自己的靠近,原来也可能是有目的,有条件的。
……为了这样明确的不甘心,而翻涌的恶心。
好像再一次被背叛了啊——
当她紧紧想抓住什么的时候。
在乔晚舟温柔的注视里,太过留恋。
在乔晚舟特殊的对待里,忘乎所以。
不管乔晚舟在她身上所求什么,那个人都不再满足顾知微心目中对无条件的爱的憧憬。
或许也是对母亲的憧憬。
——那样一个有能力的大人,对自己总是有着无限耐心和温柔的大人。
顾知微早该知道的。
无条件的爱已经死去了。
母亲也早已经死去了。
沉船那天,她就早该知道的。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