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暮秋

潇潇风雨暗残秋,忍见黄生满径幽。

恰似楚人情太苦,年年对景倍添愁。

暮秋时候,晞老爷与王夫人拗不过朱小姐的执着,还是允她搬至桃村独居。

朱小姐说道:“父母兄嫂细心照顾了两三个月,我的病已见大好,身子也强健了许多。出嫁之女,岂有在娘家长住之理,叫外人看着不像。左右我不再回胡家去,就在临安守着父母,桃村又离家不远,就在西湖畔的桃溪边上。况那边景色又好,又寂静少人,女儿去那边将养再合适不过。如今已是暮秋,再不挪动便入冬了,不如趁此时候,便挪过去的好。”

王夫人只是不舍,晞老爷道:“女儿说的也是实情实理,便依了她吧,去了那边也自在些。太太十分不舍,不如多添补些,再多派几个人过去同住。”王夫人便勉强应了,除了朱小姐屋里的人外,又添了一房老诚家人,另两个小厮来往跑腿。里头仍由曹妈妈照管,外头的事常胜两口帮忙支应。王夫人又亲去看了屋子院落,添了许多东西,过个三五日便又着人送东送西。又对颜大爷和赵氏说道:“我只生了你们两个,你们统共也只这一个妹子。早年不查,原承望门当户对,真儿嫁去胡家能少受些委屈,没成想姑爷又是这等黑心肝的,白叫你妹妹受了这些年的委屈。如今接了回来,落了这一身病,在家里养了两三个月,才好些,她又执意出去住。这也是没法,照理也是应该的,只得依她。虽然离得近,我这为娘的心也是日夜悬着,看在一奶同胞的份上,你们就多照顾些吧。”

王夫人说得恳切,颜大爷和赵氏都忍不住滴下泪来,只得劝道:“太太放心。不管姑娘是不是出了阁,我的心都没有变,还是当以前一样。妹妹在家里住着,还是姑娘时一样待。她若十分愿意搬出去,时常打发人过去看看,缺东少西的,自当家里添上。太太不必忧心,放宽心才是。”

王夫人听他如此说,方才放下些心来,便择了日子,帮着朱小姐挪了过去。

起初时,赵氏日日打发人过来看一遭,回了王夫人才罢。直至朱小姐命常胜家的来回王夫人道:“我们奶奶命我来回太太,桃村一切都安排妥当,眼见冷了,过冬的炭火也准备充足,有曹妈妈照管,十分妥帖,若是少了东西,便打发人来要,太太请放心吧。”

朱小姐搬到桃村独居后,虽说有父母接济,衣食不缺,又有一众人等服侍周到,只是心胸难开意难平。冬日将临,心里也时常闷闷的。

初入冬日,桃村朱小姐小院里,却迎来了第一位客人。

朱小姐闲来正在窗下翻一册乐谱,一边翻看一边调弄琴弦,却见常胜媳妇忙忙的进来,对院子里正在廊下晾手帕子的小杏喊道:“快回奶奶,魏夫人来了。”朱小姐刚好听进耳中,忙站起身推开窗子问道:“可是魏姐姐?”

常胜媳妇回道:“正是呢,是咱们府里的小厮引路找来的。”

还没等朱小姐说出“快请”两字,已见魏夫人满脸堆笑的进了院门,朱小姐抬头见了,忙唤道:“魏姐姐。”

魏夫人一眼望见窗内的朱小姐,也忙叫道:“妹妹。”

一个急往里走,一个急出去迎,正在门前对面,二人相拥喜极而泣,只是“姐姐、妹妹”的呼唤,却说不出别的话来。

朱小姐将魏夫人迎进屋里,相对而坐,二人拉着手,朱小姐才问道:“姐姐几时来的?如何知道我在这里?”

魏夫人道:“因他任期已满,调往别处,路过临安前来看望伯父伯母,才听伯母说起你回来了,央了伯母差人带我过来瞧你。几年不见,你怎么瘦成这样了?我的妹妹。”说着抹起泪来。

朱小姐也眼含热泪,强作欢笑道:“几年不见姐姐,怎么一见面倒哭起来?我不过病了几日而已,哪里就瘦了许多,倒值得你一哭。”

魏夫人又说道:“才刚也听伯母说了几句,怎么那胡澥竟只带了那个娼|妇自顾别处上任去了,把你生病也不管,独个丢在那里,真是没有良心,我恨不能……亏了二老接了你回来。”只是咬牙切齿,也说不出怎样。

朱小姐忙岔道:“倒是姐夫这次调往哪里去了?你这次在临安能待几日?多和我住几天才好,只是不知姐夫乐意不乐意。”

魏夫人道:“总得过了年吧。他那边完了事,去吏部挂了名行走,总要过了年才能下来文书,还不知下一任要去哪里。我倒是有心想陪你在这相伴几日,只是念着父母在京,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需得我回去照应。今日倒是不能久留。”

朱小姐问道:“怎么,叔父婶母在临安么?”

魏夫人道:“也是才回京不久,怎么,你竟不知道?”见朱小姐一脸茫然摇头,便说道:“因仲恭在望县做主簿,他媳妇去岁殁了,只留下一个幼子无人照抚。自从去岁我父因病告老以来,便没在临安家里,一直住在望县仲恭那,方便服侍。如今病刚好些,才从望县带了侄儿回来没几日。这次我来京,便住在父母家中,也好帮着照顾些时日。”

朱小姐听到“仲恭”二字,心中便咚咚敲鼓也似不能平静,后面魏夫人再说什么,她也只是听了二三成,心不在焉的应着。及至魏夫人走后,脑中也只有一个声音“仲恭在临安,仲恭在临安”,回旋不去。一直到夜间安寝,手中一直攥着那支凤穿牡丹的簪子。

第二日早起,朱小姐坐了车进城,至母亲王夫人上房里问安。王夫人一见朱小姐,见她精神面貌皆好,心中高兴起来,说道:“我正要打发人去给你送药,你来得正好。我瞧你面色倒好,像是要大好了。你那里可缺什么不缺?”

赵氏也赶着忙问:“姑娘这一大早赶过来,可用了早饭没有?”

朱小姐道:“母亲、嫂子都不必忙,我是吃了饭来的。因今日无事,想着来望候母亲。并没有别的事。”

王夫人听了,才又笑道:“倒是常出门走走的好,不要一个人闷在屋子里,无事也要生出病来。”又吩咐丫头道:“越发冷了,快沏一碗滚滚的红参茶来。”

原来张太医嘱咐过,朱小姐体质不宜吃浓茶,冬日便以红参、白参饮片代茶饮用,冬夏两用,生津补气。王夫人记住了,便时常备着。

一时府里管事的来回事,又是宫里太妃的生辰预备寿礼,又是外头晞老爷跟的人支取车轿暖帘的棉布、炭火,又是济哥儿学里领取过冬的纸笔、火费,等等,杂事太多,赵氏便带着出去外间现办,屋里留下王夫人、朱小姐自在说话。

朱小姐道:“昨儿魏姐姐来看我。”

王夫人道:“是呢。昨儿你魏姐姐回京来,到府来望我,特问起你来,我便告诉她你在桃村的事。她一听说你在这,忙忙的央求我命人带了她过去,定要见一见。”

朱小姐道:“魏姐姐可同母亲说了叔父回京的事?”

王夫人道:“说了。我倒是知道你叔父因病告老,只道他一直在望县。我也是昨日才听说已经回来了。倒是该命人去问候问候。你父亲也只比你魏叔父年长一岁,他竟已显出下世光景来。也是,你仲恭表弟仕途上不太顺畅,他媳妇又年纪轻轻的死了,只留下一个幼子尚在襁褓无人照顾,做父母的哪有不操心的。”

朱小姐偷眼看了看王夫人,试探问道:“仲恭他……”

王夫人并未察觉异样,继续说道:“这孩子也可怜见的,当年还在我们园子里东轩住着应试来的,你父亲还奈过他文采好。虽说一举中了,只是名次不太好,等了三四年才放了任。娶的这个媳妇养了两个孩子折了,好容易又养了这个儿子,还没出月,媳妇好好的不知何故竟死了。你魏叔父因病告老回京,仲恭这孩子两边奔波无暇兼顾,索性接到一起。家里又没个女人,你婶母又是个省事的。唉……如今倒好,你魏姐姐回来住这几个月,倒是可以帮着料理料理。”

朱小姐听了,才知道这些年,仲恭一个也竟过的艰难,如此不顺。不知如今,他是怎样一个光景。

从母家回来以后,朱小姐便不能平静了,日日想着母亲和魏姐姐所说的话,又想知道那个人的近况,又不知该以何种身份借口去细细打听,心中着实烦恼。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日里思时,书也读不下,曲也弹不成个曲,一味胡思乱想。夜里梦时,梦也不成个梦,一时是他少年读书的模样,一时是他破衣烂衫无人照抚,一时又是自己雾中乱撞寻不到人,白急出一身冷汗。夜半惊醒时,只有对月空叹。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