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轨迹有时候会因极其微小的偶然而产生交叠,像风中飘荡的蛛丝,不经意间搭上了另一根。
那天是周五,下课铃声响起,教室里瞬间充满了收拾书本和交谈的嘈杂声。
我正低头将笔记仔细地放进文件夹,同班的李薇凑了过来,脸上带着点期待的神色。
“英秀,下午有事吗?我表姐来学校附近办事,约我喝咖啡,一起去吧?她人很好的,是做艺术相关工作的,说不定你们会有共同话题。”
我愣了一下。
李薇的确是个热情开朗的女孩,在小组作业中我们合作过几次,她对我这个外国同学颇为照顾。但我向来不擅长,也尽量避免这种带有社交性质的会面。
拒绝的话到了嘴边,看着李薇真诚的眼睛,又咽了回去。
自从左近像人间蒸发一样消失之后,我注意到她工作室的卷帘门依旧紧闭,那张“暂停营业”的纸条边缘已有些卷曲。
我的生活似乎又退回到了之前的模式,规整,安静,却也带着更深的空茫。或许,接触一下新的人,听听不一样的声音,能稍微驱散一些盘踞在心头的、关于那团迷雾的揣测与不安。
“好……如果不打扰的话。”我听到自己这样回答。
李薇高兴地挽住我的胳膊:“怎么会打扰!走吧。”
学校附近那家以木质装修和手冲咖啡闻名的咖啡馆,氛围安静雅致。
我们到的时候,靠窗的位置已经坐了一个女人。她看起来比我们年长几岁,穿着剪裁利落的卡其色风衣,妆容精致却不显张扬,气质干练而从容。
她正低头看着手机,手指偶尔滑动屏幕,神态自若。
“晚姐!”李薇挥手招呼。
那女人抬起头,看到我们,脸上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微笑,站起身。
她的目光很快掠过李薇,落在了我身上,带着一种温和的、不失礼貌的打量。
“小薇,这就是你常提起的同学吧?你好,我是杨晚,李薇的表姐。”她伸出手,动作自然大方。
“您好,我是崔英秀。”我连忙伸出手与她轻轻一握,她的指尖微凉,带着力量。
落座后,李薇叽叽喳喳地向杨晚说着学校里的趣事,杨晚耐心地听着,偶尔点评几句,语气带着长辈式的温和调侃。
我安静地坐在一旁,小口喝着点的拿铁,目光偶尔落在杨晚身上。
她身上有种很特别的气场,既世故圆融,似乎能轻易应对各种场合,眼底深处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和清醒。
这种复杂的气质,莫名让我感到一丝……熟悉感?但具体像谁,我又说不上来。
话题不知怎的,从学校的琐事转到了杨晚最近策划的一个小型当代艺术展上。
“……所以这次尝试用了很多非传统的材质,想探讨一下物质性与精神性的边界。”杨晚端起面前的美式咖啡,抿了一口,语气平和地阐述着。
“听起来很有意思,”李薇接话,又转头看我,“对吧,英秀?我记得你之前好像也对这类展览感兴趣?”
我点了点头,轻声说:“嗯,前段时间……刚好去看过一个关于水墨与现代材质结合的展览。”
杨晚的眉梢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目光再次聚焦在我脸上,带着一丝加深的探究:“哦?是阈限主题的那个展吗?”
我有些惊讶:“您知道?”
“略有耳闻,策展人是我朋友。”杨晚笑了笑,眼神里多了点别的东西,“那个展挺挑观众的,氛围有点沉。没想到你会喜欢那种风格。”
她的语气很随意,像是在闲聊,但那双看着我的眼睛,却仿佛能穿透表面,看到更深层的东西。
我忽然感到一丝不自在,仿佛某个隐秘的角落被无意中照亮了一角。
我去看那个展,其实完全是因为左近。
那个沉郁的、充满破碎感的场域,莫名地与她契合。
“只是……偶然看到宣传,觉得好奇。”我低下头,用勺子轻轻搅动着杯中的奶泡,试图掩饰那一瞬间的慌乱。
杨晚没有追问,只是意味深长地“嗯”了一声,将目光转向窗外流动的车影。
阳光透过玻璃,在她精致的侧脸上投下淡淡的光晕。
短暂的沉默降临在我们三人之间。李薇似乎也察觉到了这微妙的氛围变化,眨了眨眼,看看我,又看看她表姐。
就在这时,杨晚像是忽然想起什么,重新转过头,语气恢复了之前的自然,看着我说:“说起来,崔小姐,你……”
她的话开了个头,却恰到好处地停在了这里。
仿佛后面的话语需要更多的斟酌,或者,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时机。
我抬起头,迎上她的目光。心脏没来由地轻轻一跳。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