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的日子,李从嘉与周娥皇如胶似漆,琴瑟和鸣,将才子佳人的佳话传遍了整个金陵城。李从嘉,即南唐后主李煜,特意在自己的寝宫旁开辟了一处名为“瑶光阁”的阁楼,以纪念他的爱妻周娥皇。阁楼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收藏了从各地搜罗来的珍稀乐器与古旧谱本,墙上挂着他亲手绘制的山水图;下层则是宽敞的演奏厅,摆放着古筝、琵琶、古琴等多种乐器,窗外开辟了一座小花园,种满了周娥皇喜爱的牡丹与茉莉。每到花开时节,香气便能飘满整个阁楼,成为两人专属的音律天地。周娥皇,南唐开国元老周宗的长女,以她的美貌和才华,尤其是琵琶技艺,深得李煜的欢心。她不仅在音乐上与李煜琴瑟和鸣,还在生活中引领时尚潮流,设计的服饰和妆容成为南唐少女们的模仿对象。每日处理完宫中的分内之事,李从嘉便会第一时间直奔瑶光阁,与周娥皇一同钻研乐理,探讨诗词,常常沉浸其中,忘了时辰,直到内侍来提醒用膳才惊觉天色已晚。
这年暮春,瑶光阁外的牡丹开得正盛,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李从嘉兴致大发,邀了宫中最顶尖的乐师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文人雅士前来赏玩。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都有了几分醉意。在这样的氛围中,有人提议让李从嘉展示他最近新谱的乐曲,以满足大家对音乐的渴望。这让人不禁想起了他与周娥皇的琴瑟和鸣,以及她为他新谱的《邀醉舞》。李从嘉欣然应允,准备用他的琵琶为众人演奏一曲,让大家一饱耳福。李从嘉却摆了摆手,目光温柔地落在身旁的周娥皇身上,笑着说道:“今日雅集,牡丹盛开,如此美景,当有佳人抚琴助兴,朕为其填词,方不负这般春光。”众人闻言纷纷叫好,目光都投向周娥皇,满是期待。
周娥皇浅笑颔首,取案上古琴,端坐案前,纤指轻拨琴弦。指尖轻挑,一曲《梅花三弄》之变调悠然流淌,旋律较原曲更添几分柔婉与缠绵,此乃她专为李从嘉所改编之版本。李从嘉执起案上玉笔,目光凝驻于周娥皇之身影,略作沉吟,旋即在铺就之宣纸上挥毫泼墨,书就:“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字迹飘逸洒脱,宛若行云流水;词意缠绵悱恻,将女子之柔美与相思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内侍将诗稿传于众人传阅,众人览后皆赞叹不已,纷纷拱手称颂:“皇子殿下好词!‘淡淡衫儿薄薄罗’一句,将娘娘的清雅风姿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此词情真意切,配上娘娘的琴声,当真是珠联璧合!”李从嘉对众人之称赞浑不在意,唯含笑凝视周娥皇,见其弹奏之际眉梢含羞,指尖节奏愈显轻柔婉转,便知其已悟词中深意与情愫。待曲终声歇,他亲起身来,为周娥皇斟满一杯温热之花雕酒,俯身低语道:“此词为卿而作,卿知我心便好。”周娥皇抬眸望他,眼中满是柔情,轻轻点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除了填词谱曲这般风雅之事,李从嘉的“风流”更体现在对周娥皇那份细腻入微的体贴与呵护中。周娥皇素爱茉莉清芬,他便特命人自岭南移来满架茉莉,植于瑶光阁窗前,每日晨起,他亲选盛放之花,为她簪于发间;知她久弹琵琶,指尖酸痛,便寻得上等暖玉,亲绘样式,命工匠制小巧玉指套,每日睡前为她戴上,并轻揉其指尖;为使她弹奏时更显风姿,特命尚衣局改良襦裙袖口,使其更为宽大飘逸,抬臂拨弦时,衣袂翻飞,如蝶舞翩跹,美不胜收。
一日雨后初晴,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瑶光阁的茉莉在雨水的滋润下开得愈发娇艳,洁白的花瓣上带着晶莹的水珠,香气也愈发浓郁。李从嘉见周娥皇对着桌上的《霓裳》残谱蹙眉沉思,显然是遇到了难题,便走上前,轻轻拉着她的手:“娥皇,钻研许久也需歇息,不如随我到园中走走,或许能有新的灵感。”他拉着她来到阁外的茉莉架下,折下一枝开得最盛的茉莉,轻捻花瓣置于掌心,而后从袖中取出一支玉笛,放在唇边轻轻吹奏起来。笛声初起,如细雨轻拂衣袂,柔缓悠扬;渐转如蜜语低吟,情意缱绻;终与远蝉近鸟共鸣,成一曲清新婉转之新调,与茉莉香韵相得益彰。
“此曲名为《茉莉吟》,卿听可好?”李从嘉放下玉笛,走到周娥皇面前,将那枝茉莉轻轻簪在她发间,指尖不经意拂过她的鬓角,泛起几分触电般的酥麻。周娥皇脸颊微红,抬手轻抚发间的茉莉,鼻尖萦绕着清新的花香与他身上淡淡的墨香,心中满是幸福。她抬眸望他,眸中盈着真切的爱慕与赞叹:“殿下之才,世间无双。此曲清新动人,与茉莉相得益彰,当真是妙极。”两人并肩站在茉莉架下,阳光透过枝叶洒下,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岁月静好,莫过于此。
这般琴瑟和鸣的时光流转半载,《霓裳羽衣曲》的复原工作也已近尾声,只剩下几处细节需要打磨。李从嘉特意让人在瑶光阁前开辟了一方圆形舞池,舞池周围摆放着各式乐器,还在四周挂起了各色纱幔。待乐曲最终定稿之日,他亲自为周娥皇伴奏,看着她身着自己亲自设计的舞衣翩翩起舞。月光倾洒在舞池上,透过纱幔晕染出淡淡的光影,周娥皇的舞姿与恢宏的乐曲完美相融,旋转间衣袂翩跹,宛若月中仙子临凡。李从嘉望着她的身影,心中满是惬意与幸福,随口吟出:“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这句诗后来被他写入《玉楼春》一词,成为流传后世的千古名句。
只是这段惬意与幸福的时光之下,宫廷的暗流已在悄然涌动。太子李弘冀见李从嘉凭才情深得父皇宠爱,又与重臣周宗之女联姻,背后有周宗势力支撑,心中忌惮与不满与日俱增。他本就野心勃勃,一心要巩固储君之位,容不得任何人威胁自己的地位。在他看来,李从嘉虽沉迷诗词音律,但有周宗在朝堂支持,日后难免成为自己的隐患。于是,他开始在朝堂暗中打压周宗势力,提拔心腹官员,又屡次在李璟面前进言,称李从嘉沉迷声色,不问政事,有失皇子体统,恐遭朝臣非议。而沉浸于音律与情爱中的李从嘉,对此浑然不知,尚未察觉这场即将降临的风暴。
危机的爆发始于一份突如其来的密奏。李弘冀暗中指使心腹伪造周宗与吴越国私通的假证,包括所谓“密信”“信物”,连夜呈给李璟。李璟虽向来信任周宗,视其为开国功臣,忠心不二,但经不住太子在一旁反复陈词,添油加醋地渲染“利害关系”,又恰逢边境传来吴越**队异动的消息,一时竟也生出了疑心。为了稳妥起见,李璟下令将周宗暂禁府中待查,不许与外界接触。消息如惊鸿般传至瑶光阁时,周娥皇正与李从嘉一同细细对勘《霓裳羽衣曲》的终章,仔细商议着最后的收尾部分,闻言,手中琵琶弦“铮”的一声骤然断裂,那锋利的弦尖如利刃般划破指尖,鲜红的鲜血汩汩渗出。
李从嘉见状,心仿若被利刃狠狠绞割,他赶忙疾步上前,轻轻握住她的手,从怀中缓缓取出丝帕,小心翼翼地为她包扎,一面轻声安抚着泪眼婆娑的娥皇:“娥皇莫慌,岳父忠心耿耿,父皇英明,定不会轻信谗言,我这就入宫为岳父辩白。”安抚好周娥皇后,李从嘉连夜入宫面圣。他未携片纸证物,只是在御书房中为李璟吟诵自己新作的《渔父》:“浪花似有意,千里皆如雪;桃花若无言,一队恰似春。一壶佳酿,一竿轻身,这般快活如我这般者,又有几人?”李璟听出他借这诗巧妙表明自己淡泊名利、对储位毫无觊觎之心的心境,心中的疑虑顿时消了几分。随后,李从嘉又逐条剖析密奏中的破绽:“父皇明鉴,岳父近年因年事已高,从未踏出过金陵城半步,又怎会有与吴越私通之机?况且太子所呈‘信物’上的印章,乃是三年前便已弃用的旧印,如今早已更换为新印,这分明是明显的伪造痕迹。”
李璟沉吟半晌,觉得李从嘉所言句句在理,次日便派心腹太监带着人去核查,果然证实密奏中的证物全为伪造。周宗获释当日,李从嘉亲自驾车至周府接人,以表歉意与敬重。谁知车行至半路,却遇李弘冀带着一众侍卫拦路。李弘冀勒住马缰,居高临下地俯视车内李从嘉,冷笑一声:“六弟好手段,几句话便救下周宗,看来其势力果然不可小觑。”他顿了顿,目光中透着威胁:“可惜,这储君之位,岂是靠吟诗作对、讨好父皇便能得来?还需真本事。”李从嘉端坐车内,掀开车帘,淡然一笑:“兄长所言极是,从嘉本无心储位,只愿与妻子赏曲填词,安稳度日,兄长不必介怀。”言罢,示意车夫驾车,径直从李弘冀身旁驶过,留下李弘冀在原地怒目而视,眼神阴鸷。
这场风波虽暂息,却让李从嘉彻底看清宫廷的险恶与人心的复杂。他深知自己身处漩涡,一步行差踏错便可能招致倾覆之祸,索性以感染风寒为由,向李璟呈上一道言辞恳切的奏章,告病静养。李璟念他素来体弱,未加猜疑,准了他半月休沐。
自此,李从嘉闭门谢客于瑶光阁,除三两心腹内侍外,外人一概不见。阁中终日琴箫和鸣,他与周娥皇潜心音律,似要将外间的明枪暗箭、权谋算计皆摒于高墙之外。周娥皇见他眉间常带倦色,知其心中郁结,便更用心相伴,二人或斟酌古谱,或即兴挥弦,竟在音律中寻得一片安宁天地。
他们翻阅残卷,考据旧谱,对每一音符、每一转调皆推敲再三。时而为一段旋律争得面若丹霞,时而又因一曲奏罢心意相通而相视莞尔。历时半载,废寝忘食,终于将失传已久的《霓裳羽衣曲》复原如初,更在原有基础上融入了二人对音律的独到见解,使乐曲既存古意,又添新声。
那日宫中盛宴,李璟特意下旨,命二人于御前展示复原成果。殿内烛火辉煌,百官列坐,周娥皇身着金线绣成的霞帔舞衣,翩然至殿中。李从嘉亲自执板击节,琴声起时,若昆山玉碎之清越,琵琶继之,似珠落玉盘之玲珑。箫笛悠扬处,周娥皇广袖翻飞,宛若惊鸿;鼓点急促时,她舞步凌空,恰似游龙。
曲至**,乐声如百鸟争鸣,层叠交织,直入云霄。满座皆痴,李璟忽然拊掌长叹,倏然起身,朗声赞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朕得此佳音,实乃南唐之幸!”语罢,群臣纷纷离席叩首,称颂不已。
一片喧腾之中,唯太子李弘冀独坐案后,面色阴沉如铁。他手中的白玉酒杯被攥得指节泛青,几欲碎裂,目光冷冷地掠过沉醉乐声的众人,最终落在李从嘉含笑抚琴的十指上,眼底寒意骤深。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