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工作上的交集,林逸风和苏婉在生活中也逐渐有了更多的接触。他们都是法律界的精英,平时工作繁忙,但偶尔也会参加一些行业内的聚会和活动。在这些场合中,他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个沉稳内敛,一个温柔大方,相互之间的默契和配合更是让人羡慕不已。
有一次,法院组织了一次户外拓展活动,旨在增强法官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凝聚力。林逸风和苏婉被分到了同一个小组,在活动中,他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各项挑战任务。在攀岩项目中,苏婉有些恐高,站在岩壁下犹豫不决。林逸风看到后,毫不犹豫地走上前,耐心地鼓励她:“苏婉,别怕,我相信你一定能行。我在下面保护你,你只需要专注于眼前的每一个支点,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林逸风的鼓励下,苏婉鼓起勇气,开始攀爬。她每爬一步,都能感受到林逸风的目光在关注着自己,给她带来了无尽的力量和勇气。最终,苏婉成功地登上了岩顶,她兴奋地向林逸风挥手致意,心中充满了对他的感激之情。
而在团队接力赛中,林逸风不小心扭伤了脚踝,疼得直冒冷汗。苏婉看到后,立刻跑过来,小心翼翼地扶着他坐下,从急救包里拿出药水和绷带,轻柔地为他处理伤口。她的动作温柔而熟练,眼神中满是关切。林逸风看着她专注的样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她温柔善良的内心世界,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她的感情。
活动结束后,林逸风和苏婉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夜色渐浓,微风轻拂,两人并肩而行,谁也没有说话,但彼此之间却能感受到一种微妙的氛围。林逸风终于鼓起勇气,打破了沉默:“苏婉,今天谢谢你,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苏婉微微一笑:“傻瓜,我们是同事,也是朋友,帮你是我应该做的林逸风停下脚步,转身面向她。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条交汇的河流。
“只是朋友吗?”他低声问。
苏婉怔住,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挎包带。她看见林逸风的喉结滚动了一下,那是他在法庭上宣判前才会有的动作——紧张,却决绝。
“我……”她刚开口,远处忽然传来急促的刹车声。两人同时回头,一辆外卖电动车斜斜地冲上路沿,骑手被甩了出去,保温箱里的餐盒散落一地。
苏婉几乎是条件反射地跑过去。林逸风晚了她半步,脚踝还隐隐作痛,却咬牙跟上。骑手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掌心擦破一片,血混着尘土,最刺眼的是右腕呈诡异的角度下垂——骨折。
“别怕,我是法官,也是红十字救护员。”苏婉单膝跪地,从包里掏出无菌纱布,压住伤口。她声音不高,却带着奇异的镇定,“帮我找直板固定,树枝、杂志、硬纸板都行。”
林逸风已经脱下自己的西装外套,垫在骑手脑后。他抬头环顾,路边奶茶店正打烊,店员抱着一摞厚纸壳出来。林逸风伸手:“给我。”
五分钟后,简易夹板绑好,骑手的眼泪在眼眶打转:“谢谢……我女朋友还等着我送餐……她要过生日……”
“医院会去,蛋糕也会吃得上。”林逸风掏出手机,拨了 120,又点开外卖平台,替骑手点了“完成订单”,再把小费调到最大。做完这一切,他才发现苏婉正望着自己,眼底有光。
救护车驶远,街角重归寂静。苏婉的指尖沾了点血迹,林逸风递来湿巾,两人的手在夜风里碰了一下,又同时停住。
“苏婉,”他再次开口,声音低哑却清晰,“刚才的问题,我还没等到答案。”
苏婉低头擦手,心跳声大得仿佛能震碎胸腔。良久,她抬眼,眸子里映着路灯,像落进细碎的星子。
“林逸风,”她喊他全名,像法庭上宣读判决那样认真“如果我承认,那不只是朋友——你会不会后悔?法官和法官在一起,意味着把两个人的职业风险、舆论压力、甚至终身回避名单都绑在一起。日后,任何一起案子,只要对方律师提出合理怀疑,我们就得双双回避。这些,你都想好了吗?”
林逸风没有立刻回答。他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张折叠整齐的 A4 纸,递给她。苏婉展开——是一份手写的人格回避清单,密密麻麻列着:东城中院、劳动争议庭、知产庭、少年庭……所有两人可能产生交集的合议庭,都被他提前标注。
最后一行,是他凌厉的笔迹:
“如果法律注定让我们无法并肩坐于审判台,那我便在台下与你并肩到白头。”
苏婉的指尖微微发抖。她忽然笑了,眼泪却先一步滚下来,砸在纸面上,晕开一小片深蓝。
“林逸风,你犯规。”她哽咽,“法官不得私下接触当事人,你提前预设结论。”
“那就把我当被告。”他伸手,轻轻覆在她沾血的手背,“请求从轻处罚——毕竟,自首情节显著。”
那一夜,风把初秋的桂花香气吹得满城都是。苏婉没有抽回手。她想起法理学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法律之上,是人性;人性之上,是爱。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