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按她的计算,当初二娘子的十二面大纱灯虽然小,但拉长了比起这座卧屏大不了多少,那个花样复杂些,三十两。

但过了这两年,又是檀州这地方,她也不好报太高,在原来的十两上又折了一点。

管事挑眉,眉眼才露出点笑意:“这么小个卧屏珍绣坊那边报了二十六两,你倒是价格合理些。”继而转头冲跑腿的,“得了,给朱娘子拿四两定金。”

“绷好了纱面,你就可以来制画了,每日午后来,一个半时辰后走,有人引你去,不要乱走动。”

朱颜心里暗叫一声糟糕,按这个行情,她价格报低了呀!

不过看管事那笑的样子,就晓得他占了这层油水,又能多吃几两银子的过手费了。

不过几个眨眼,她就将后悔吞下,面上带笑:“多谢您抬举了,以后若是有什么活尽管找我,灯笼画屏扇面,我都能作,人物也能。”

管事心情好,点点头道一句行,再无二话。

朱颜也只能自认下吃了这个亏,不再多絮。

回去后,还没进院子,就远远看到庄嫂子在门口张望,见了她欢喜招手走过来:“朱娘子,恭喜你啊,那日找你的郑学子又来了,说是有大单子找你呢,瞧你不在家,我给他制了茶水吃,正在杏树下头坐着呢。”

此时日头高升,外头天气有些热起来,才站一会手心里就全是薄薄的汗,朱颜用腰间的汗巾擦了擦手,谢过庄嫂子,二人就往回走。

见朱颜来,原本坐在杏树下头的郑学子站了起来,冲朱颜拱手:“朱娘子。”

庄嫂子见状就忙活自己的去了,朱颜不好请他进屋,两人和上回一样,就在树底下说话。

“你丈人家?”

郑学子点头:“上次你画的桌案灯我小舅子喜欢极了,还说让你再去给他画两幅挂在屋里,被我丈人给训斥了。”

“不过有另一桩好事。再过一个月,也就是六月二十,是我丈母娘做寿的日子,她不想大肆操办惹人注目,偏月娘又不想冷冷清清。她此前随姨母去汴京住过几日,见了一位夫人做寿,点得就是十二面大纱灯,还有那种一人半高的扇屏灯,围放在堂院和廊前,看上去华丽又热闹。听说檀州画匠多,因此托了我来问问有无适合人选,我一想这不就是朱娘子你吗?”

“你之前就是汴京人士,现在制画手艺又极好,灯笼也是,我何须再多费周章找别人。”

看他一副十分信赖的模样,朱颜却有些汗颜。

随后又想,莫非郑学子未婚妻见到的那位汴京贵妇,就是二娘子的婆母?

毕竟当初她绘制的那盏灯就是当作嫁妆到了伯爵府。

不过想想也不一定,汴京那么多高官夫人,指不定还有旁人也有呢。

她痛快应下,又与郑学子商议好了扇屏灯和大纱灯的样式,以及所用到的材质,就正式接下这笔单子。

等三日后,有位自称陈家管事的男子上门交了二十两定金。

这回朱颜没有只收手工费,而是将所有成本收拢,抹了零头算作总账四十两报出去,郑学子和岳家什么都不用管,到时候上门收东西付尾款就行了。

收了沉甸甸一包银子,朱颜心里也踏实了,喜得一整日眼睛都笑眯眯的。

第一时间去王掌柜那儿采购了要用的纱面和纸面,还有备用的颜料。

顺路去扎灯笼的排屋。因家里有农活,李大郎来的少,扎灯笼的屋里只有李二郎一人,于是和他说了自己的要求。

除了付四两灯笼坯和扇形灯笼架的钱,还另外付了邵远剩余的六两学徒费用,令他可以安心学手艺。

李二郎感叹:“怪道谁家手艺人做到一定的地位,都想要收徒,这样无本的生意,来钱又多,还有人捧着,谁不喜欢。”

扎灯笼这活劲要大,手要粗,心要细,而且得一遍遍练习,加上大多数是上辈传下辈,比如李氏兄弟就是其祖上就有这门手艺,旁的人极少愿意花时间埋头一遍遍枯燥地摆弄竹子。

邵远去了以后早起晚睡,从跟着上山砍竹子,到拖竹劈竹,抽条分条,过水增加韧性,过烤增加弯曲度,一样一样,一件一件,学得很认真刻苦。

就这样还趁着空闲帮李家干地里的活,帮着做饭。

真就是应了邵老三那句话,邵远就是一头使不完劲儿的老牛。

连李二郎都说邵大哥是个实诚人,一点歪心思都没有,收他做徒弟是自己赚了。

朱颜心疼邵远,但她也心知这是邵远必须经历的,否则学不好手艺,以后更要吃苦,因此心疼归心疼,面上笑道:“以后若有人要学,我也引见给你。”

李二郎心知这手艺没几个人能吃下这份苦,就没当回事,笑哈哈过了。

*

时间一晃,六月十七日的下晌。

郑学子和岳丈家里的管事坐着马车来将刷好了桐油的三架灯拉走。

郑学子一进小院子,就看到廊檐下竖字排列立着三架灯。

最前头两个是十二面的大纱灯,有半人高,灯架用的是榉木,呈半框形将纱灯包裹悬吊,大纱灯采用素雅的黄素纱,共六幅画,重复两遍错间开,包括麻姑献寿、松鹤延年、缠枝莲、芝鹤图、鹿鸣春、椿萱图等图样。

每一幅边上都有精美小楷题写的诗文,如“麻姑酒满杯中绿,王母桃分天上红”,又如“松立岩崖,鹤舞云间,风吟清韵,福寿千年”,可见其心之细润。

藏在最后头的扇屏灯,如其名,形状似一把大团扇,架脚高一尺,上双面制画,和李三婶面馆的招幌灯其实是一个原理,只不过这扇灯更精巧,不但中间有烛座,灯架还能在底座上头旋转,灯点起来的时候两面透亮,人手轻轻转动,烛影摇晃,灯面上的芙蓉花蕊图下手拿着寿桃灵芝的麻姑以及云团都好似活了一般,波光粼粼。

郑学子还没说话,那管事就被镇住了。

两人走近细看,才发现画上麻姑和仙童的眉眼、手上、脚下的云团都用了细细的蛤粉和金银粉勾线笔做了“贴金”。

只因手法极好,调制的颜料又色正,并不会觉得喧宾夺主,抢了风头,更不会看上去廉价下等,比起往日里老几样的花样,反倒是多了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烛灯点燃,周围几个屋的邻居都出来看热闹,连一向不爱出门的梁娘子都来了。

庄嫂子睁大眼睛:“娘哎,这灯上的麻姑是活了?你手可真巧!”

棠姐欢喜地拍手:“真好看,真好看!娘,祖母过生辰的时候咱们也做这种灯!”

周娘子就摸摸她的头:“好。”

“这是……”管事觉得眼熟,却始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迟疑道。

朱颜笑着接过话:“您想的没错,这和淳州的锦鲤鱼灯用的是同一种技法,因而降低了蛤粉的量,只调制了些许用于勾线,然而效果出奇的好——请不要怪我擅作主张。”

这个想法她没跟郑学子说,因此这会别看她带着笑,实际心里很忐忑,若是人接受不了,这架扇屏灯可就废了。

但市面上大多相差无几,此回得了郑学子推荐还可,若只是跟风照猫画虎,不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感。

她也做好了准备,要是失败了重新画,熬两个夜也是来得及的。

“不,很好!”郑学子笑着抚掌,“朱娘子的画技比得上商阙先生的画作了,刚巧你们也是同一种技艺,真是太好。”

“我这点手艺也就混口饭吃,哪里比得上商阙先生的画作。”朱颜谦虚。

一旁不吭声的梁娘子忽然问:“你是商派的徒弟?”

朱颜哪里敢高调承认,只能装糊涂:“什么商派,我自己琢磨的,自己琢磨的。”

实际上郑学子和梁娘子还真有点见识。

从前知州府里给小娘子们请的西席女先生,正是姓商。

她对这位商先生也知之不多,只后来学画没多久才从府里丫鬟们口中和外头的传言中拼凑出商先生的家事过往。

她出身官宦之家,早年丧母,跟着祖母长大,因而读书作画一应俱全,甚至在当地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才女,当时有传言,她十七岁时画的一副寒鸦秋枫图已经能在市面上卖二百两银子。

甚至宫里头的书画局也想招她进去,为皇帝后妃作画,但商先生不以为意,并屡次推拒。

也不知当初知州府拿什么打动她的,居然肯让她这样性子的人去给几个不懂事的小娘子做西席先生。

有这样的“师傅”愿意私下里指点她,朱颜不敢怠慢偷懒,日日勤奋练习,很是上进。

也不知商先生怎么样了。

朱颜来不及伤感,因管事已经将该付的尾款二十两银子递给了她。

钱在手里,她没空伤感。

郑学子这边总算松了一口气,朱颜欢喜了一会却很快头疼了起来。

不为别的,这位王家的小娘子简直就是翻版的二娘子,一个小小的卧屏,挑刺挑了七八回,不是觉得鹿角歪了,就是鹿嘴宽了,总之哪哪都不对,朱颜这样脾气的人都被折腾地烦躁。

可烦完了想想那八两银子,现在放弃,等同于将银子送出去,因此朱颜还是决定暂时忍气吞声。

*麻姑拜寿诗句引用自不知名对联。

*松鹤诗句引用自《松鹤延年》一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