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回家

等到魏平安回到北直门那条街道,就看见街道中央围着一大群人,吵吵嚷嚷,旁边还时不时有人凑上前去看热闹。

魏平安跟着走过去,就被一个尖厉的女声吓了一跳。

“这些野菜长得这么丑,上面尽是些坑坑洼洼,竟然还卖我三文钱一斤!而且老太婆你知道这些是什么菜吗,就一口只说是野菜,你莫不是随手拔的杂草来县上忽悠人。”

尖酸的女声响彻半条街,其中充斥着戾气和咄咄逼人,听的人不由得皱眉,心生反感。

被困在人群外面的魏平安也听得清清楚楚,眉头颦起,他并不打算去看热闹,太阳已经快当中了,他得赶紧去寻阿奶和娘她们,以免错过约定好的时间。

魏平安正打算离开。

紧接着,他就听到人群里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是他的娘王氏。

“你这个人头上有毛病吧,大家都来评评理,我们家在这里卖新采的野菜,三文钱一斤,已经算便宜的,结果这位大嫂子上面就要求一文钱一斤,我们不卖就嚷嚷起来,有这么欺负人的吗?”

依旧是暴躁得很,像一个快一点就炸的火炉子。

“娘!”听到王氏的声音,魏平安立马用小手扒拉着人群,向人群中间挤进去。

看到卖菜的人被找麻烦的这一幕,人群里也不免有人在悄声嘀咕。

“这不是街尾那个抠门至极的余家大嫂吗?怎么又跑出来为难人了。”

立马就有人接话,“哪个街尾余家?莫不是那个,四十多岁还是个童生、被他爹强制分家的余学文家?”

“哎,就是那一家,他们家天天晚上都吵,吵得让人睡不着觉,就为了继续考秀才的事,我跟你们讲,前些时候余家没钱,那余学文为了晚上继续看书,就偷偷凿隔壁墙壁,结果一凿子下去直接凿到隔壁家卧房里,又赔了好些钱。”

嘀咕间那人就不知不觉八卦起余家起的丑事,顿时就引来人反问。

“你怎么知道的,还那么清楚?”

八卦的人无奈叹息,“实不相瞒,我就是余学文家隔壁被凿破墙的那一家。”

这边,人们八卦正欢。

另一边,魏平安已经扒拉到人群里面。

中间的果然是娘和阿奶她们。

听着王氏的话,余家大嫂一撇嘴,继续说道,“哼,嘴倒是挺利索的,可说这么多有什么用?你们卖菜的都不知道卖的是什么菜,谁知道里面混了什么,万一是用的杂草糊弄人呢,那我可不是白花冤枉钱。”。

一旁王氏和阿奶刘氏皱起眉头。

这些野菜都是祖宗那辈就传下来说可以吃的,传来传去口音早就含糊不清,她们确实不知道这些菜叫什么,好像是什么“鬼莱”?

就在这时,魏平安来到王氏身旁。

口齿清晰,话语肯定。

“这些确实不是野菜,它是葵菜。”

余家大嫂却是眉目一瞪,“我又没听说过,谁知道是哪个菜,有本事你把那个字写出来。”

这话听得众人顿时火冒三丈。

整条街上都难挑出几个读书识字的,这余家大嫂用这去为难人,还是为难一群从镇下面的村里来县上卖菜的人,着实可恶。

尤其是方才开口的小孩,看样子最大也不过**岁,就算上了蒙学又识得多少字。

魏平安却是不急不慢。

他上前拿起地上一个木杈子,就开始用小手在地上一笔一画写出一个“葵”字。

心中却庆幸,还好这“葵”字也是本字、无繁体。

而且魏平安在学汉语言文学时,曾有一门古代汉语的课,其中涉及繁体字,当初魏平安在学这门课时了解过很多古诗文的繁体版。

其中就有一首:《长歌行(青青园中葵),里面提及过葵菜。

“这个就是葵菜的葵字,大娘,听说你们家有个童生,那这葵菜你应该听说过吧,乐府诗中曾有一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我们家采的就是春葵。”

“谁能保证你们采摘时……”余家大嫂犟着嘴,有些下不来台,正打算继续说些什么,就被人打断。

“好了,禾娘,别无理取闹了!”

远远地一个满是怒意的中年男声传来。

他穿着贫穷破烂,衣服上缀着大大小小的补丁,看着寒酸又可怜,费力地扒开人群挤进来后,他进来就一把拉住那位余家大嫂的手,准备拖着人回去。

在众人的嘀咕声中魏平安知道此人就是余学文。

余学文原本是余家大儿子,但因为府试多次不中,家里其他兄弟姊妹怨气太大,便分了家,搬到北直门街街尾过日子。

只是还是屡次不中。

“你说我闹?”

余家大嫂听着余学文的话立马甩开他的手,气到浑身发抖,眼睛通红,语带哭腔。

“余学文你个没良心的,我为这一文钱扣扣搜搜是为了谁?你考了这么多年,一次都没考上,家里早就没钱了,你前两天又说要去考府试,就要凑三两银子出来,我是不是凑出来了!可怜我年年回娘家借米,周围亲戚都借遍了,就为了你去考秀才,你竟然说我无理取闹?我命苦啊……”

余家大嫂抹着泪冲余学文尖声大喊,紧接着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一边哭一边骂。

此时已无人去管一旁的魏家,魏平安拉着离余家大嫂最近的阿奶和娘,后退几步,看着前方的余家人。

四周众人的讨论声也是滔滔不绝。

“哎,就为了考上一个秀才,弄得家里一贫如洗,真是不值得。”有的摇头不支持。

“可是秀才公确实好啊,谁家不想出一个秀才公,可就是那个余学文考了三十多年,真不是那块料,除非文曲星照着他,否则他这辈子怕都是考不上了。”有的只觉得余学文能力太差。

“是啊,要是我家小子里面能出一个秀才公,那该多好。”有的寄期望于后代。

“可是供不起呀,真的供不起,余家当年还算是有钱,现在这副模样,当真令人惋惜。”有的则是惋惜花费的金钱。

四周人群越来越吵吵嚷嚷,余学文受不了。

感觉他读书人的面子都要被丢尽了。

“好了!还要丢脸到什么时候!”说着余学文掩着脸拉起余家大嫂,羞愧地跑回家去。

像极了败逃的野犬。

魏家众人互相看着,一脸懵然。

万万没想到事情是这样解决的。

看着周围还未散去的人群,以及阿奶身旁剩下的葵菜,魏平安倒是眼前一亮。

“各位婶婶伯伯,看看这最近新采的春葵,三文钱一斤,这可是古诗中的葵菜,买点回去给自家孩子尝尝,说不定就沾上文气,以后考个秀才公回来……”

人群的目光顿时转移到魏家人卖的菜上。

“给我来一斤。”

“我要两斤!”

“……”

阿奶刘氏带着娘王氏、大伯母黄氏和三叔母小刘氏,四人手忙脚乱,卖着从魏家村带到桐乡县的东西。

直到聚集人群离去后,魏家人带来的东西快也卖得差不多了。

把空的布袋子收好回到之前的空地上,魏家人乐得合不拢嘴,阿奶刘氏更是乐得一个一个数着铜钱。

“野菜三文钱一斤,一共卖出去三十二斤,一、二、三……赚了九十六文。”

“鸡蛋五文钱一个,一共十三个鸡蛋,一、二、三……赚了七十五文……”

听着阿奶刘氏的话,魏平安并不因为鸡蛋五文一个感到惊讶。

他在翻资料时曾看到过,古代的鸡和前世现代的鸡不一样,古代的鸡产量极低,甚至有一个月都才下一两个鸡蛋的。

所以古代的鸡蛋相当珍稀,价格也贵,甚至是算到荤菜里面的,像魏家一般只有大日子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吃一两个。

而魏家就两只鸡,这十三个鸡蛋还是从正月一直存到现在来的。

只是魏平安在为他方才的事感到心慌。

事实上魏平安是故意显现出他识得一些字的样子。

回来路上,魏平安就决定在回去后透露出他认得字,甚至还准备好了一个故事,就是为后面卖药材和想要读书的事情做铺垫。

可魏平安没想到机会来得如此巧合,就像冥冥之中有老天爷眷顾一样。

魏平安也一直等待娘她们询问。

可魏家的大人好像都心有灵犀似的,并没有提及魏平安为什么认得字这件事。

又等了一会儿,太阳正挂在中央,出去逛的魏家小辈们也回来了,身上多多少少拿着些新物件。

就连惴惴不安的魏平安看着小妹魏苗的头上戴着的新头花,也好奇地向阿姐魏喜询问,才知道是阿姐把自己的钱给了小妹,让她买了那支碎布做的浅红色头花。

紧接着,太叔公他们赶的驴车也过来了,上面装着满满一车桑苗。

就是阿爷大伯和其他另外几人没有回来。

让众人有些担心。

等到太阳开始西移,阿爷大伯才匆匆赶到,只是布满灰尘的脸上有着明显难以撼动的笑容,显然收获很大。

后来归来的村西的魏西、魏有树家,还有王家的人,也大多如此,不过大家都有默契地没有开**谈,而是麻利地准备好驾驴车回去。

一路上,魏平安明显感觉到大家都赶得都快,恨不得马上回到魏家村的样子。

一回到魏家小院,阿爷魏六三就带着魏家人穿过小院、进入堂屋。

堂屋内。

留下来的除了魏平安之外,还有阿爷魏六三和阿奶刘氏,大伯魏元孟和大伯母黄氏,他爹魏元仲和娘王氏,三叔魏元叔和三叔母小刘氏,以及大哥魏平春和二哥魏平夏。

阿爷魏六三在堂屋内来回跺脚,停不下来,兴奋得嘴唇颤抖,良久才吐出一句,“县里面竟然是真的可以挣钱!”

转而看向刘氏,“老婆子,你知道今天我看到什么了吗?我和老大在县里找到个帮工的活,竟然有三十文钱一天!一个月做满就是整整九百文!”

“而且他们还招散工,我和老大立马就在那里做了一个多时辰,就拿到十二文钱!”

然后魏六三把那十二文钱从口袋里摸出来,递给大家看。

剩下的魏家人一脸兴奋。

“爹,那个散工差多少人,我们可不可以去!”性子急的王氏立马开口问道。

结果魏六三摇摇头,“他们只要力气大的男人,干的是码头卸货的活儿,县上我和老大到处问了一下,除了绣坊,基本上都招男人。”

王氏这才放弃。

“以后秋娘她们可以去绣坊试试。”大伯母黄氏注意到绣坊招女工的事,心里就考虑起家中的几个女孩,若是以后能在绣坊做活,总比做农活强。

就是不知道需要多好的绣艺。

家里还没有人会绣活儿,大多是基础的缝补衣物,以后可以想办法送一个学得快的去学绣艺,然后带着其他人学习,看看能不能花最少的钱让大家都去学。

这边黄氏思虑着,另一边阿奶刘氏也讲述着今天的事。

尤其是魏平安帮忙回怼余家大嫂的事,顿时掀起一番波澜。

魏家人一脸惊奇地将目光移到魏平安身上

“老二家的安哥儿都会识字?”大伯魏元孟好奇地问道。

就连他爹魏元仲也是瞪大双眼,一脸茫然。

就在此时,魏平安站了出来。

准备讲自己编的故事。

“阿爷,阿奶,爹,娘……”

“我确实认的一些字,这是一个道士教我的,去年我去采野菜时,遇到过一个道士。”

“那个道士看到我在采野菜,就指着那些菜问我是什么,当时我也不知道,就没有回答,结果他就坐在我旁边,一边看着我采野菜,一边指着地上的野菜,告诉我这是葵菜,然后给我唱了一首关于葵菜的诗:

青青圆中葵,朝露待日稀,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魏平安一边说,一边唱着,给众人的感觉就像是回忆起当初道士唱的样子,

音律和谐,朗朗上口。

“后来一个多月,道士教我识字,还给我讲了许多山上的植物,有野菜也有各种药材,还把随身的书给我看,只可惜我识字不多,只记得一些,一个月后那个道士只告诉我他姓陈,就离开了。”

众人思考着。

“是去年三岁份左右开始?难怪那段日子安哥儿经常出去乱跑,一点都不像以前的听话模样。”刘氏想着时间,率先出声。

对应上魏平安去年,发现确实变化很大。

魏平安点着头,心底却想着,去年他的变化很大,其实是因为他发现自己的金手指太过激动。

尤其是金手指还是他刚还完七十二万八千三毛六房贷的房子。

王氏接过话茬,是啊,去年我以为平安开始玩疯了,天天不着家。”

魏平安斟酌着大人们的脸色,待大家讨论声渐小时,又继续说道。

“而且今日我去药堂问过,我所知道的那些药材价钱。”

“其中,仙茅,七文一两;麦冬,秋冬收的六文一两,春夏收的四文一两;续断,二十四文一两;川芎一十二文一两……白及,四文一两……”

这对魏家来说无异于是平地惊雷。

“什么!”

比之前的道士教魏平安识字还让魏家人震惊,因为这与他们的利益相关更大。

要知道一斤十六两。

那这些药材价钱换算下来,不知比那些肉、糖贵了不知道十几倍。

“而且那位道士还教过我一些药材的处理方法。”在众人震惊时,魏平安继续说道。

“这是真的?”大伯母黄氏也丢掉稳重,差急询问。

魏六三更是觉得之前他找到的散工活儿简单是不值一提,若是去采集药材卖到药堂,一年下来也比做散工好。

堂屋内,魏家人久久不语。

想说些什么,却说不出话来,又想到那个道士教安哥儿识字,内心深处纠结又复杂。

①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来自汉乐府。

②葵菜,据本草纲目记载,明代“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不认识应该较为正常。

③感谢“狐王才是真绝色”小可爱的捉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回魏家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