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格物司筹备

就在萧青璃与顾丞相谈话完后的第二天,甲斯就来了永宁殿中,报告工匠寻找的进度。

“陛下,下边暗卫来报,之前征集工匠现已到达都城,后续如何安置还需陛下指示。”

萧青璃面带讶异:“到了?这么快。”从她发布诏书到如今也不过才两个多月,这些工匠竟然就已经到达都城了?

甲斯轻咳一声,有些尴尬道:“之前陛下不是吩咐暗卫们在各郡县按兵不动,等候诏书嘛,因此这征召工匠的诏书一送到,他们便迫不及待……暗中拜访了各位郡守、县令,督促他们尽快依诏行事……”

萧青璃:“……”哦,懂了。她就说那些一向疲懒的地方官员,这次怎么会响应的如此迅速,原来是身边悬了把催人的“刀”。

“征召来都城的工匠有多少人?”萧青璃问道。

“回陛下,共计八十七人。”甲斯有些不好意思的低着头,这个人数着实是寒酸了些。

萧青璃听到这个结果,微微点头表示明了,也没怪罪他们办事不力,她知道这已经是暗卫们努力的成果了。

毕竟,百姓们对于”征召“二字是格外防备的,以往官家的征召主要都是徭役,他们深知服役一去,便是九死一生。因此,对于这类征召一向都是趋避甚远的。

此次愿意应召上都城的工匠,大多都是家中确实没了其他活计,因着此次征召所行花费都不由自己出,所以干脆来赌一赌,就想来看一看那诏书上说的赏赐、许官是不是真的。

张老汉挎紧手中仅有的包袱,跟随着前面的一行人往前走。他正是此次征召的八十七名工匠之一,来自于齐国偏南部的梁城郡大棘乡辖下。

大棘乡那边山林众多,百姓们便多以伐木卖木为生,张家便是那块小有名气的木匠,张老汉更是从小跟着父亲在乡里四处求活,学的一手木工手艺。

本来他们家有手艺是不愁生计的,但前些年县里主官突然说是要修整林木,于是禁了大家伐林。乡里百姓没了赚钱的来源,日子难捱,哪里舍得花钱请木匠,又因为难弄到木料,他们一家也渐渐没了活计。

他此次应召来都城也是凑了巧,那日他托了关系想去县上求活,正好看见县府在张贴、宣读诏书,他凑到跟前去,便听见了那位女帝在征集工匠的消息。他当时正发愁赚钱的路子,担忧着一家老小的生活,恰好便遇到了这么个征召诏书。

张老汉自小便随父亲东奔西走,见识的比较多,妻舅又是猎户出身,偶尔会带着他去山里打猎,练的他胆子也跟着大了起来。按理来说,他们家里也没到揭不开锅,需要他铤而走险的地步,但张老汉听了这诏书,倒不像其他百姓那样一味的不信任,而是在心里默默觉得这是个机会。

于是,等到围观宣诏的人群散了之后,他便主动到了县府上报,表示想要参与此次征召。他的主动应召倒是把县官给乐坏了,专门赏脸去见了张老汉一面,对他大加赞赏一番。毕竟有了张老汉,他就不用担心到时候一个人都征不上来了,而且人家是主动应召的,这呈上去,于他也有脸面。

张老汉交代了几个儿子好生照顾家中,辞别了家中妻女之后,便只身来到县里,等待着负责征召的兵曹护送他们去郡城集合。他家里几个儿子也是做惯了木工活计的,但他打算自己先应召了去都城探一探,若真有可为,再去信家中叫儿子们一同过来。

工匠旁边负责护送的巡卫们盔甲森然、面色严肃,惹得张老汉一众皆是心中惴惴,要不是他们前行的方向越来越靠近都城中央,他们真以为这次征召是押他们去石林矿场做苦役。

一行人刚踏进新建好的格物司外院,便见到了居中站着的几位头戴进贤冠,身着深衣袍服,腰佩黄绶,看上去十分威严的官员。

见到这几位都城的官员,工匠们不由噤声。他们往日里连县官都接触不到,更别说这些都城的大人们了,这次却一下见到好几位,吓得他们手都不知道往哪摆。

几位官员皆是来自于考工室,最中间站着的正是考工室令徐程,他们是被女帝陛下“支配”着过来,当这些征召工匠们的临时考官的。

虽然被委任了考官一职,但他们还是觉得有些奇怪和别扭。女帝陛下新建了一个格物司也便罢了,她还撇开了考工室四处征集工匠,征集工匠也便罢了,还要让他们考工室官员来当这些工匠的考官,这事怎么听怎么觉得离谱且怪异。

徐程倒是没下属们心情这么复杂,毕竟经过了上官钟大人的一番劝说后,他心里倒是十分想得开,陛下愿意把筛选工匠的工作交到他手上,这也就证明陛下并不是看不惯他们考工室才不用他们,知道这一点他便安心了。

在徐程的带领以及监督之下,考工室的几位官员还算尽心,他们认真的对此次应召前来的工匠们进行了考核,并将他们以能力强弱从大到小排列,依次分出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其中属于甲等的有五人,乙等的十一人,丙等十七人,剩下的便都是最末的丁等。

收到这个结果的时候,萧青璃也不免叹气,这次征召的民间工匠水平确实都不太优秀。当然,也可能是那些真正优秀的工匠根本没有参与此次征召。

是她太过于想当然了,看来有机会还是从考工室里面薅几个匠官过来用最好。

考核完毕的工匠们,被统一安置在格物司外院的匠人房舍之中。他们考完之后便一直待在这个地方,战战兢兢待了两日,才终于迎来了宣告结果的内侍们。

岁安听从萧青璃吩咐,带着一众小内侍过来为诸位工匠宣布考核结果。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另一件事要做,那便是给工匠们分所。

根据《百工全书》之中的内容方向,格物司暂时分为了两个部门,其中一个是民制所,负责研制百姓们所需物品及用具;另一个则是军器所,专门研究军械武器以及改进现有军用物品。

此次应召的八十七名工匠,萧青璃只打算留下甲乙丙等的三十三人,剩下丁等工匠则不打算收入。毕竟她对于工匠们的技艺还是有所要求的,于是也只好赐了这些丁等工匠遣返钱,让他们回乡去。

留下的甲乙丙等三十三位工匠,岁安让小内侍们为其宣读契书内容,这契书不是卖身契,但性质也差不多了,而且更为严格。上边要求诸工匠不得擅离格物司中,一应出入事宜均需报备,并且若是泄露了司中的制物工艺,一律立斩不赦。

这份契书一出,工匠们皆是相顾失色、心中骇然:这格物司莫非是龙潭虎穴不成?

见众工匠面如灰土,岁安在旁稍作安抚:“格物司是女帝亲设,你们往后便是为陛下做事,若是做得好了,自是如先前考工室那些大人一般,挂印佩绶,由陛下亲赐官位钱帛。”

果不其然,听得岁安这般说,诸位工匠都暂时性的抛开了心中担忧,把心思集中在“赐官”两个字上,面带喜色。

没给他们高兴追问的机会,岁安转而又道:“不过,有赏便有罚,在这格物司中旁的都有转圜余地,只一事是万般容不得的,那便是保密一事。诸位签了这契书之后但凡敢往外透露半分格物司中事宜,造了这口舌之过,那便只有一个下场。”

听到此处,众工匠呼吸微窒,俱都明白了这位中常侍大人口中“一个下场”的意思,这下,大家是更加犹豫又害怕了。

岁安也不逼他们签这契书,因为陛下先前便和他说过,要同这些工匠讲明利害关系,之后是去是留,让他们自行选择即可。

于是,在众位工匠犹豫之时,岁安又开口了:“若是诸位愿意签这契书,便视作同意其中内容,往后在司中做事不得有违。若是诸位不愿意签这契书,也不强求,自可领了遣返钱回乡。”

有几位工匠微微抬身,眼中带着些希冀看着岁安,其中一人小心上前行礼:“大人,我们……我们真可以不签这契?”

“自然。”

“那,那小的想回乡去。”

岁安点头,示意一旁的内侍给这人一个钱袋,这钱袋中装着的,都是为这些不愿签契的工匠特意准备的遣返钱。

其他不想留下的工匠见这人出头,不仅没被大人责打,还得到了一笔钱财,也往前一步,行礼表态想走,岁安一一应允。于是,一番“遣返钱”发放之后,还留下的工匠便只剩下十六人了。

萧青璃拿到这十六人的契书之后,默默仰头,心中留下宽面泪,她这诏书动静搞得这么大,及到最后却只召来这么点人。也不知道是该怪那些地方官员不用心,还是怪她这个女帝没有威信。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