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
虽说对佐佐栖信澄保证的信誓旦旦,但诸伏高明实际上是无法进行搜查行动的。
无关人员本就不得干涉警务,有关人员更需避嫌,更别说未成年。
警察虽能理解他的心情,并同情他的际遇,可他们也不能因一时之仁而违规破例——除非有权贵施压。
然而诸伏家一向人脉简单平凡,无关系可走,想以平民的身份介入搜查,恐怕得雇用侦探帮忙周旋。
而且说实话……警方更想同情自己,警察根本就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做不好会被敲打,成为高层的挡箭牌及众矢之的;做得好是理所当然,上司让你继续努力,民众也不以为然。
而做得太好——高层反而会不满你风头太盛,鸡蛋里挑骨头,劝你要安份守己、察言观色,甚至无耻的夺功打压。
听上去很难以置信,但现实就是这样,说多了都是泪。
不过长野警方的风评还算中规中矩,这都多亏了治安不错,没有大城市乱七八糟的势力,与极道关系和谐,大部分的案件都在他们的能力范畴内。
而这次的善光寺杀人案就是个烫手山芋,烫得长野警察本部解决不了,丢又丢不得——毕竟它就发生在辖区内。
如果给不出圆满的交代,长野警方凡庸的公信力将一落千丈,负责的搜查一课课长肯定会被革职,课内警员也抬不起头来。
诸伏高明知道以自己的家境、父母的人际必会碰壁,所以他不强求参与搜查,对警方的能力也颇有微词,便寄望于“外援”。
诸伏夫妇和佐佐栖女士三人的去世,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子女,可换成善光寺杀人案的角度,剧当其冲的却是警方。
在指针间流失的不只岁月,警方的公信力也在不断下滑,而案件的特殊性使他们不能轻率结案,却又缺乏相应的能力,四面楚歌无法投降的他们只能找救兵。
这救兵应该靠谱,必须靠谱。
诸伏高明虽是行动力、责任感强大的人,可在被禁止行动的当下,即便无法放心,他也只能相信他们的眼光。
当民众报案不被受理,或是警官办案遇到困难时,侦探是求助的不二途径。
侦探前身为忍者、谍报员,以“调查”为职,一般处理寻物找人类鸡毛蒜皮的民事,而企业、政府层面则由大型的“征信社”接手。
由于并非正规体系,政府也未多加管制,事业范畴相当广泛自由,为符合客户需求,还衍生出游走灰色地带的“情报屋”、“万事屋”,乃至于非法的“复仇屋”。
诸伏高明起初也想过物色侦探,但这个圈子实在鱼龙混杂,想找有职业素养的人不容易,被痛宰一顿都算小事,势单力薄的他不敢淌这浑水。
相对的,警察的执法权在这方面占天然优势,与几位品能兼优的侦探都有长期合作,让他们联络肯定比自己有效率,因此诸伏高明才会按兵不动。
而在面试救兵本尊后,诸伏高明的烦恼便如过眼云烟消散了。
0.58
记录的警员正痛并快乐的奋笔疾书着。
痛是因为侦探有最后关头才将推理过程侃侃而谈的通病——尽管面前的不是侦探,总之要一次完整记录非常考验手速、听力,一不小心就会抽筋,久了也容易引发肌腱炎。
而快乐的由来也很朴实:总算要结案啦!可以喝啤酒唱卡拉OK庆祝了!
「由于有血光之灾的占卜,诸伏君与佐佐栖君的家人在四天前入住善光寺避祸,诸伏先生单独住在宿坊甲的A间,诸伏夫人、佐佐栖夫人也住在同栋的B间,佐佐栖君则和诸伏君的弟弟住在宿坊乙的C间,接受保镖和庙方人员的清场保护,足不出户。」
「几位及保镖的三餐都是宿坊内供,事发时正好是晚餐时间,二位夫人胃里有食物残留,成分与宿坊的供膳一致,和诸伏先生的餐食、三人专属保镖的血液,都检测出了安眠药反应。」
「工作人员是提前预订仲见世通的餐厅,但他们和孩子们的食物都没有被投药,可见凶手是蓄意针对诸伏夫妇所在的宿坊,但不排除凶手知道孩子们的位置却不出手的可能。」
「诸伏先生的死亡时间最早,是第一个遇害的对象,他出于一些原因,比如没胃口、约定的联络时间将近……所以没有用餐,他避开了陷阱,却没能避开凶手本人。」
「现场的痕迹证明他与凶手有过肢体冲突,却收集不到凶手的细胞组织,诸伏先生文雅但并不文弱,在打斗中却是一面倒的弱势方,可见凶手不仅非常谨慎,还是相当健壮的男性。」
「除此之外,两栋屋子都存在被翻找的迹象,财物却并无损失,不过比起这是凶手模糊目的而营造的假象,我更倾向于凶手的确有寻找的意图,而他想寻找的目标与你们有关,也许这就是诸伏君的双亲和佐佐栖君的母亲遇害的原因。」
诸伏高明认真听着救兵的推理,尽管出发点一样,思路也相同,对方却更思维敏捷、逻辑完整。
“工藤优作”——一位靠智慧制霸头版与推理界的“世界级推理小说家”。
诸伏高明知道他经常协同警察查案,可没想到据传本该在美国旅游的人,会突然回到日本并接下这起案子。
一见到工藤优作,深谙对方含金量的诸伏高明便觉此事稳了,还有种巧遇偶象还被帮了大忙的敬佩和惊喜感。
不过就算这样,他也没有盲目推崇或过度表现,而是抓住与高手思维碰撞的机会增进自我。
「家里未呈入侵之象,亦无物品消失,这代表犯人笃定此物会被家严移藏至宿坊,而犯人跳过了狭小善藏之处,只搜索柜橱,想来其所寻之物体积颇大……但我目前尚无头绪。」
「既然如此,不妨换个方向:犯人是如何获取位置的?」诸伏高明看向身边一直神游天外的证人。
佐佐栖信澄转动眼珠,略一思索。「兴许是伯父与景同时请假多天暴露了端倪,我们虽未透露行蹤,转移过程也未生意外,但难保犯人暗中关注,只是我们一无所觉,因此目光应聚焦于善光寺。」
庙方人员的证词高度重合,没什么有用资讯;保镖则反应没雇主机敏,出事时也拼命救人、护送报警还被送医急救,根本没空档和人力能留意。
之后警方接手,时间都过半了,还拿不出实绩,然后就干脆躺平求外援带飞了。
「……看来得全部重新调查一遍了。」讯息严重不足,队友都不给力,工藤优作发出忧愁的叹息。「不好意思,请佐佐栖君再回忆一次当时经过,有什么新发现或想法能提供吗?」
佐佐栖信澄摇摇头。「我的建议是“外守一”。」
诸伏高明眼神微动。
「外守一,那位被预言会为女疯魔的嫌疑人吗……他的女儿听说是阑尾炎晚期,所以很遗憾没能救回来。」工藤优作深沉的摸摸下巴,他当然知道这个人的事,也打算去会会本人。「她当时发病是由作为班导的诸伏先生送医急救的,爱女如命的外守先生的确有可能记恨他。」
「…外守先生存在动机,也符合犯人的侧写形象。」诸伏高明理智的附和。
虽许诺会证明外守一的清白,可诸伏高明实际上并不偏袒对方,毕竟外守一的嫌疑货真价实。
之前与佐佐栖信澄观点对立,仅仅是因为无法认同对方罪疑惟重的态度,“真相”才是他的真实立场。
因此若是外守一被证实为凶手无误,他也会接受这令人唏嘘的事实。
只是其中的疑点太多了,他还无法做出明白的结论,就譬如——
「假设他真是犯人,那外守先生所寻之物究竟为何?」
究竟是怎样的东西,才让他这样痛下杀手?
朦胧的预感如鲠在喉,诸伏高明深吸一口气,下一秒便被戳破了。
「……大概是“女儿”吧。」工藤优作闭上眼睛。
预言的主角、事件的起因、犯罪的动机、寻物的体积……这个答案贯穿了全案。
——这就是齣彻头彻尾的悲剧。
在场的所有人都为此怅然,唯有佐佐栖信澄依然保持旁观者的平静呆板。
这并不意外,毕竟对爱女如命的父亲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此了。
外守有里罹患的是急性阑尾炎,可就算很急,也需要一段时间诱发,生活习惯不规律、饮食不节、免疫力下降等,是增加阑尾管腔阻塞风险,导致细菌感染的诱因。
老师管不到这么细,也没那么多时间观察,所以她的病逝也有监护人失格的份。
没能好好照顾相依为命的女儿,甚至最后一面还闹得不愉快,这巨大的冲击令外守一精神崩溃。
接受不了女儿的死讯,他臆想女儿还活着,只是被关系亲近的诸伏父子诱骗藏了起来,于是善光寺杀人案由此而生。
不过不管他经历怎样的扭曲,这齣悲剧都该抵达尾声了。
——外守一也该谢幕了。
0.59
好好重新搜索了整间寺庙后,工藤优作带着警员在围墙下的草丛里找到关键证物——一枚廉价粗糙的吊坠。
是外守有里手工课的作品,被她送给父亲挂在行动电话上,吊坠还刻有她的名字。
除此之外,不如小孩靠得住的大人们,在努力压榨脑细胞后,终于觉醒了和面相陌生的男人短暂共事或一面之缘的记忆。
据他们描述,对方曾伪装成同僚或游客,打听多人团体的位置和情况,因为表现得太平常、隐晦,完全没人发现不对。
而且庙方对外守一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就算没伪装,他们也认不出这就是传说中的外守一。
但幸好对方没有伪装的才能,将暴露的细节拼凑起来,刚好能组成外守一的模样。
证据确凿,警方意气风发的逮捕了外守一,后者却矢口否认,还扬言控告污蔑,最终在工藤优作的咄咄逼人下发疯暴走。
谋杀、谋杀未遂、袭警、妨害公务、诬告、药物滥用、非法侵入……罪名累累,纵使被诊断出精神疾病获得减刑,外守一也註定要在监狱和精神病院耗尽余生了。
犯人被捕,死者得到安息,长野警察颜上有光,工藤优作的事迹多添一笔,轰动一时的善光寺杀人案渐渐淡出大众记忆,受害者家属也随之隐形。
一切都欣欣向荣。
作者喜欢推理,但真的不会写,反正结局就那样,过程也不重要,主要是作者不懂日本的法律,原作也没说外守一被判多少年,就随意发挥了
关于警界的职场环境有些夸饰,因为要上debuff,侦探才有表现机会
而且别看长野表面平静,其实破事一堆,但那就是高明当上警察后要清理的了
日本早期只有征信社这种职业,业界非常邪乱,是之后颁法整治才出现侦探的,还有专门栽培学校
不过侦探在二次元更泛滥,三次元依旧自称是征信社员,权力也没原作那么大,原作侦探都是有buff的
由于高明不能参与搜查,长野也没啥靠谱的侦探,就干脆拉工藤优作出来遛一遛了,毕竟作为智商天花板,他在警界、侦探界、文学界都属权威
顺带一提,作者在查酒名时有个骇人听闻的发现——原作的黑方代号有大大的雷!
不算酒精饮料:鸡尾酒是不能的,虽然基尔也是鸡尾酒,却更像调制葡萄酒,原作应该是想暗示双重身份,所以她的代表酒不能瓶装展示,后来在组织也被边缘化了
作者的一版原创角色就有新加坡司令,他也是鸡尾酒,因此在遥远的将来得重换包装上岸
不算商标:很多常见的酒其实不是单独的酒种,而是品牌名,像君度橙酒就是君度酒庄旗下的产品,君度是商标,橙酒才是真正的酒种
很多人不喝酒也不懂酒,都是查网路上的,但它也没有明确的说明,于是柯南黑方oc误用品名就很尴尬
一版的雀生壬,也就是信澄的副人格,作者给他的代号“哈兰”,也是酒庄的旗下产品,有正副牌之分,作者本是想借此暗喻壬的人格状态
虽说哈兰酒庄有自己的葡萄园,有官方优质认证,膜拜酒还榜上有名,可与酒庄同名就是个品牌了,葡萄酒的酒名都是以葡萄种类命名的
至于邦德,它和哈兰是姊妹酒庄,旗下产品是产地命名,不是新的葡萄品种,但都是用邦德的商标,所以露卡也不能叫维希那了
有性别分配:男性的代号都是烈酒,女性则是利口酒、果酒
副人格还好说,但第三人格是精神在两性间横跳的生理男怎么挑?原本看中的都是品名,作者真的好头痛QAQ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告别长野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