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郑氏绞尽脑汁,想着怎么能替侄女儿推了这门亲事。另一边,秉诺已于礼部报到。
报到之前,秉诺曾经猜测过韩副主事的官职,想来应该不低。
但他却没有想到,韩见之于礼部任侍郎,独领属下足足几十人专门处理邦交事务。且他直接向礼部尚书文远汇报,中间再无他人插手。
秉诺入职后的几天里,他观察文尚书确实是全全放手,颇为信任韩侍郎。
当真是放权让他大展身手,毫无掣肘。还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于是,韩侍郎新官上任三把火,满腔雄心抱负。这第一把火,就在军中烧了起来。还直奔程坚一派而去。
大梁完胜山琼之后,程坚等军中主将旋即奔赴北境边界,考察民情数十日。
当时秉诺是见了程三爷收拾行囊北上的。他还奇怪,怎么刚打完仗,一军主帅再去有何意图?现在他才明白,原来是为了大梁向山琼开战去踩点的。
前去的几位主将均达成一致意见:
山琼近年来国力弱,不事生产,且刚刚战败信心不振。大梁只要举全国之兵力,率军北上,不出三个月取其疆土不在话下。
此言一出,就引得诸多御史大夫反对。御史们所持的观点是:
大梁近年来与大虞、山琼等国交战不计其数。虽大梁多有胜算,然出兵征战实乃劳民伤财。如今,国库勉强得以维持,实在无力支持北上攻打山琼。哪怕此时再是攻城略地的良机,大梁朝廷实在无力支持。
武将、御史两派各持己见,僵持不下。
主战一派认为,所谓邦交友好,多为朝贡、通婚,都以无力征服为前提。若遇连年灾荒,生死面前,此等邦交根本不堪一击。
主和一派则认为,山琼地处北境,风土与大梁多有不同。即便大梁攻城略地吞并了山琼,若难以统筹当地耕种,难以让山琼民心归顺。如此疆土,要之何用?
双方在朝堂上,唇枪舌战整整三日。终于经圣上裁决得了结果。
朝廷给文尚书所代表的主和派半年的时间。
半年内,无论采取何种邦交手段,若能使大梁国库有所增添、百姓生活有所富裕,则可继续邦交。
若不然,则听从主战一派,向山琼开战,攻城略地,拓宽疆土,以扩充国库。哪怕最后仍要讨伐山琼,这半年缓冲期,也能减轻朝廷的压力。
“半年的时间,增国库税银、富百姓生活。”
韩见之反复念叨着圣上的旨意,心中大喜。他与文尚书早就做好了谋划,圣上能给半年的时间,已是极好的消息。
不错,他们需要的就是时间。
朝会后,韩见之受文远全权委托,带了秉诺、宋书言等一众部下立即赶往京师商会。
商会?秉诺心中疑惑。他毕竟刚来不久,一切尚在熟悉、学习中。他看韩侍郎胸有成竹的样子,想来之前定是已铺垫好了。
京城最为繁华的珠前街,家家铺面都生意红火,置办采买的百姓络绎不绝。
那青砖高墙,坐北朝南的大院子,便是京师商会。这怕是珠前街上最贵的门面了,里面坐着的更是大梁商界的翘楚。
此时,正厅中已有十多位商会代表,静候多时。
韩见之领了下属一一向诸位见礼问安,谦逊恭敬,毫无朝廷为官的架子。
宋书言一进门,就跟打开了话匣子一样,不停地张罗说:
“啊呀,李伯伯许久不见。张伯伯,您也在啊。晚辈给您问安了。”
这些人宋书言全认识不说,那位商会副会长是他大伯宋闵,会长陈厚德是他表姐的公公。
秉诺之前只知道宋书言出生在商贾之家,却未曾想,竟是在这样的富贵圈中长大。
韩见之与陈厚德居主位落座后,众人面对面于两侧坐下。
商会的下人们鱼贯而入递送茶点。都是些精致的吃食,食盒、摆盘更是美轮美奂。一个圆形的红木小架,雕刻着各式花纹,一个个小格子错落隔开,交相掩映。点心做成了花卉、鸟兽的模样,栩栩如生,一个个嵌在了不同的格子中,古朴雅致又活灵活现,仿佛一幅画一般。
秉诺从未见过如此精致的物件,似是看就看饱了,都不舍得吃。
韩见之开门见山道:“韩某此次来,实在是要带给诸位一个好消息。”
陈厚德急急问:“可是圣上恩准了?”
陈厚德头发稀疏得可怜,想来定是腹有诗书,每日耗脑费神过甚。他那光亮的脑袋,愈发衬得他脸圆圆眼圆圆,看上去颇为憨厚。他问得急切,眼中带着一丝盼望。
韩见之一点不卖关子,笑着说:“正如陈会长所言!圣上恩准了!给了六个月的时间。”
一旁宋闵紧追着问:“可有何条件?”
韩见之更是满脸笑意,说:“条件倒是有,但诸位听了怕是要笑了。条件有二,一乃国库税银有所增添,二乃百姓生活有所富足。”
果然,众人听了都哈哈笑了起来,几日来悬着的心总算落到了肚子里。
陈厚德道高兴地直拍手,这实在是超乎了他之前所料。他忙应下说:
“一定达成,一定能成。”
韩见之道:“韩某今日与同僚来,就是想与诸位商量下一步策略。”
陈厚德闻言点头,道:
“我商会其实早有设想,只是苦于近年来大梁以征战为主,商贸不通。当真是守得花开见月明。若我等多年来筹划的心血,能就此机推广,也算是了却陈某毕生夙愿,不枉数十年商海中的摸爬滚打。”
他随即命下人拿出早已拟好的计划,细细分析与韩见之等人听。
不同于大梁以往靠功伐掠夺为增添财富、充实国库的方式,毕竟功伐代价大且不持久。
京师商会所推崇的,是两国贸易互市。大家若以所长之物互易,非但节省劳力,还能彼此增添收益。
举例为证。
因地势原因,大梁居南盛产水稻,山琼居北盛产小麦。而背景则是,由于连年征战,壮劳力都去从军只留了老弱妇孺耕地。因此,两国均多有良田荒弃未用。
根据以往经验来看,由于地势原因,山琼可亩产两百斤小麦,而花同样的人力,只可亩产百斤水稻。
大梁则相反,可亩产两百斤水稻,同样的人力可亩产百斤小麦。
若两国不开通互市,则假设每年按照两亩地计算,两国各产出共计三百斤粮食(山琼:两百斤小麦一百斤水稻;大梁:一百斤小麦两百斤水稻)。
然而,倘若山琼弃水稻而专生产小麦。则与之前同等劳力的情况下,山琼两亩田地一年可得四百斤小麦。
同理,如果大梁弃小麦而专生产水稻,则可得四百斤水稻。
互市时,可设定小麦与水稻的交易价格。
倘若以平价交易,百斤小麦换百斤水稻。
那么按每年两亩地计算,则两国各能获得四百斤粮食(山琼:三百斤小麦一百斤水稻;大梁:一百斤小麦三百斤水稻)。
各方均比起贸易互市前,足足多得一百斤粮食。
此例仅为设想,然照此方向,两国都能得实惠。
此举好处有三。
一来,从事生产的农户收成教以往必定增加。
二来,可有人专门从事运输、贸易等事宜,增加了活计营生渠道,且其利钱可从那多余的百斤粮食中出。
三来,无论是农户还是协调贸易者,因着都能得利,则其上缴税银必定增加,充实国库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举三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好!好!好!”
韩见之认真听完后,连连叫好。他对此实在赞不绝口,道:
“真乃妙计!就依陈会长的策略!只是,我还得拿了这计策与户部分管耕种的同僚商榷,听听他们的意见。待得了消息立即与您联系。”
陈厚德咧嘴露齿而笑,道:
“没问题。许是老天相助,春小麦、早水稻尚未耕种,还有时间,还有时间。陈某随时静候韩侍郎消息,听您差遣。”
“不敢不敢,劳烦会长了。”韩见之小心将计划书收好,再三道谢。
一行人出了商会,已是傍晚。
韩见之思忖着户部应已落钥,驾马掉头就向户部侍郎常斯家中去。一边嘱托秉诺几人散了,不用跟着。
宋书言冲着驾马远去的韩见之大喊:
“多谢韩侍郎开恩!”
韩见之回头,一脸哭笑不得的表情,冲着宋书言比划了一个挥拳揍他的手势。
秉诺也是觉得“开恩”一词最为贴切,只不过他是心里说说而已。
他自报到后,每日从早忙到晚,往往早晨进了礼部天还未亮,待一天忙完出来,天已黑了。
回来京城许多日了,却连白日里京城什么样儿都不知道。
而此时,日落桑榆,为霞满天。
落日余晖掩映着熙熙攘攘往来的百姓,一派香火气息,一副宁静祥和景象。
“走秉诺,自你回来咱们都没好好聊过。我请你吃涮锅!”
待同僚各自散去后,宋书言拉着秉诺就走。
秉诺本想拒绝,转念想想今日也真是难得空闲,平时忙得没有深聊的机会。
他便欣然同去。
这里得解释一下,这里陈会长所说的其实化用了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有点担心会不会被说是抄袭。。所以还是解释一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9章 毕生夙愿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