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辆载着小麦的大车安抵大梁京城。
户部侍郎常斯早早地就带着人,守在商会,与商会陈会长一齐等候。
车队抵达后,众人立刻卸货、搬运,忙活起来。
常斯着人率先拆开了一包。当他看到厚厚油布中,裹着一粒粒颗粒饱满的小麦后,登时有些热泪盈眶。
他一边捧了一捧小麦,仔仔细细观察,一边喃喃自语道:
“我大梁百姓种小麦都多少年了,从没见过这等品质的小麦,也未见过这等产量的小麦啊。”
小麦一经卸下,便立刻过秤,储存到了仓库。
最后一包小麦过称后,户部与商会认真核算了所有数字。
随后,常斯掩饰不住笑意,乐呵呵说道:
“今年单靠粮食互市,大梁耕种水稻的百姓的收益足足比去年多了一倍;朝廷单粮食的税银就比去年多收了五成。这还不算商会的收益和税银。”
此话一出,大厅哗然。
多一倍的利润,和多了五成的税银。如此以来,圣上对互市之策提的两个要求,大梁国库有所增添、百姓生活有所富裕。全部都能实现。
韩见之站在角落里,他紧张万分地直盯着常侍郎看,却又不敢近前。
直等到他听到这一好消息,看着众人欢欣鼓舞,韩见之眼圈发红,鼻尖发涨。
半年来,他带领着属下日以继夜的付出与汗水,终究没有白费;文尚书对他的信任,自己终究没有辜负。
秉诺等人兴奋得将韩见之团团围住,一定要他请大家伙吃饭。
韩见之欣然答应,说:
“请!请!一定请,请大家去繁香阁。你们可劲儿地点,想吃什么点什么,我请客。”
一群人又跟他起哄,就差一点把韩见之举起来了。
韩见之得空对秉诺说:
“你辛苦了。小麦交到了商会手上,我们就心定了。后续都是些琐碎的事,你也好安心准备婚仪了。我可是要去讨喜酒喝的啊!”
一旁宋书言也跟着起哄,嚷嚷着要去看新娘子。
只是安心举办婚仪之前,秉诺还有一件事要做。
礼部此番开启了大梁与山琼互市的先河,无论是耕种的百姓、商贾、户部、甚至运送的车队都能从中受益。而反观此举竟无一弊端。真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朝野上下赞誉声一片。圣上龙心大悦,在早朝听完汇报后,当场就嘉奖了礼部文远等人。
秉诺和宋书言自然就包括在了这个“等”字里面。奖赏具体对他们来说就是级别向上进了一级,这是最重的,其次还得了现银、绫罗绸缎等诸多赏赐。
下朝后,文尚书亦是对属下为互市的付出表示充分的肯定。他话不多,只是勉励大家继续努力。但礼部的嘉奖却十分到位,嘉奖之物仅仅略少于朝廷的赏赐,十分可观。
一时间,礼部上下一片欢腾。不负日夜辛苦。
只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早朝上,文尚书汇报此番两国互市成果的同时,亦是提及了兴义帮在京郊打劫车队一事。他还毫无保留地描述了京师如何在沿途中护卫相助,更是拿下了匪首,将他押解回京等候发落。文尚书连连称赞京师护卫有功,实在是为此次两国互市保驾护航,功不可没。
程坚听闻后,立马出列,连连表态称,京师所做都是本分职责,大家都为大梁朝廷效力不分彼此。
礼部尚书与京师主帅相互褒奖,互为支持的友好氛围,圣上看了更是心生欢喜。
文武两派若都能为了大梁兴盛而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实在是朝廷幸事。
只是那兴义帮,为非作、歹胆大包天,竟然敢动两国互市之粮食。于是圣上当场命大理寺,从严查处兴义帮劫运一事,如有奸佞,绝不姑息!
圣令下达后,第二天,大理寺的官员就拿了厚厚的卷宗,到礼部登门拜访。
文尚书热情接待了大理寺官员一行。
在明白他们的来意为收取有关兴义帮的笔录后,他立刻表态坚决支持大理寺办案,并要求所有了解情况的礼部下属们,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于是大理寺的人在征得文尚书的同意后,一一与随车护卫的礼部属下问话,记录他们当日经历的细节。
而那日,只有秉诺与黄力捷与李进本人交过手。因此,大理寺的人问了秉诺很多细节。秉诺均如实作答,道:
“我在与李进交手的时候,听到他部下曾劝他放弃,说车队的护卫太多,他们怕是打不过。不若立刻撤退回山上,以后那么多大门大户家的买卖,那么多富贵公子,随便劫几个,不愁没吃的。”
秉诺看似正在苦思冥想,仔细回忆当时那山匪说的话。而实际上。秉诺确实也是在努力,只不过是努力把这段话编得真实一些。秉诺自己分析说:
“我猜想他们兴义帮除了打劫商户的货物外,应该还做那绑人的买卖,且都是针对富贵人家的。”
对面坐着的大理寺官员听罢频频点头,深表赞同,说:
“不错,正如您所言。昨日大理寺一接到圣上的旨意,就立刻提审了李进等山匪,通宵审讯。他坦白称,兴义帮确实做打劫富贵人家的勾当,甚至代人灭口,谋以钱财。”
秉诺复又接着说:
“那看来我想的没错了。那日,自部下提出这建议后,李进就立刻表态说不同意。他让部下们竭尽全力,一定要拿下车队,不可存其他念想。李进还提了之前打劫的几个京城富贵人家,说劫不了几个银子。这些人家是,我想想看,是什么名字来着。”
秉诺做出一副苦思冥想,话在嘴边就是想不起来的样子。
一旁大理寺的人已是眼睛瞪得老大,手里笔都准备好了,就等着秉诺一说出来,马上就能记录在案。
只是秉诺一直努力想,却实在想不起来。他不禁出声问大理寺的人,说:
“不知您昨日提审李进,可有笔录?如果他交代了,我看看他交代的那些名字,许能对上号。”
大理寺的人闻言有一丝犹豫,说:
“论例这些笔录是不能与无关人等看的。只是,只是。”
那人想了又想。想想这毕竟是圣上钦点的大案子,做好了定是有功的,他实在不愿意放掉一丁点线索。
于是他从带来的厚厚卷宗中,找出了其中的一份,递给秉诺说:
“请您看看,这就是昨日李进和其他兴义帮的山匪写下的过往劫持富户的名单。他们写的应该是比较全的,麻烦您看看是不是还有遗漏。”
秉诺连忙接下卷宗,仔仔细细看起来。
一页纸写了二十个被劫持人的信息,被劫时间,报酬,和被劫持人的下场。五年时间内所有劫持绑架的案子都在里面,统共写了足足七页还有余。一一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秉诺仔细地翻看着,他的视线从一个个名字上扫过,翻页。直落在了自己被劫的那一年,被劫的那一月。
那一月,兴义帮共劫了三个人。三单均是买命的单子。
他们把两单都做实了,全是富商之子,一个只写了姓,另一个有名有姓,写得清清楚楚。还有一单没做成的,无名无姓,因为被劫的人跑了,兴义帮只拿到了一半的报酬。
没做成的这一单旁边标注了一个小小的圆圈。秉诺记了下来。但这一单也就这一个小小的符号,再无其他信息。
秉诺每一页都认真翻看,每一单都仔细核查,他发现了一个规律。
凡是没有姓名的劫单,前面都会画一个小圆圈。
秉诺发现这一规律后,复又翻回到了第一页。他将每一个类似的案子都仔细默记下来,记下时间、报酬金额、和被劫持人的下场。
一直到了最后一页,秉诺只是一瞥。
秉诺看见尾部特意有一个标注,上书:
“凡画圈者或为驻京护卫师从中牵线,尚待祥查。机密,不可外传。”
就那么一瞬间,秉诺已是看明白了。
几乎就在同时,他立刻装作没有看到的样子。把宗卷随手往回翻了两页。
他指着其中两个富商家眷的名字说:
“大人,我听到的就是这两个。是李进亲口说的,这样的单子,别看是富贵人家,报酬根本不够山寨开销。别的倒是没有什么了。”
那大理寺官员连忙将宗卷调转过来,仔仔细细将秉诺说的在旁边备注写下,连声道谢说:
“多谢,多谢。您提供的这些信息非常有用。另外就是,因为卷宗不得对外人看,刚刚请您浏览也实在是因案情所迫。还是希望您不要对外说这些内部记录。感谢,感谢!多有叨扰,感激不尽!”
秉诺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说:
“大人放心,这些我们文尚书提前都已叮嘱我们了。要我们万万不可随意议论此案。您放心。”
秉诺说完,向大理寺官员作揖,悄声退出去。喊了下一个待问话的同僚进来。
随后,秉诺立即快步回到大厅。
他到自己工作的书榻旁赶紧,取了纸和笔,仔仔细细将刚刚记忆中画圈的信息全部记录下来。
五个,十个,十六个。时间,被劫的人下场,报酬金额。
整整十六个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秉诺默写完毕后,也依样在最后写下了备注,“凡画圈者或为驻京护卫师从中牵线,尚待祥查。机密,不可外传。”
只是秉诺在写到驻京护卫师那三个字的时候,他有些手抖。
郑家大爷的嫡子郑衡就在驻京护卫师,已任副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