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偶尔想想,石头是个有福气的,到现在穿过的衣服都是绸布或者棉布做的。村长家小孙子的衣服就没有哪件不是棉布做,石头自小穿他的旧衣服,吴水红又送来了一包袱从一岁到三岁的小孩穿的绸衣。石头需要家里给他做的衣服,多是冬日里的棉服棉裤,吴小麦这个舅舅宠石头宠的不行,给石头做衣服买的永远是棉布,衣服外层都要用棉布做,生怕他穿的不舒服。家里大人的棉服棉裤都是里层棉布,外层细麻布。平常穿的衣服,里衣是棉布,外罩是细麻布,干活穿的多是细麻布加粗麻布,就怕把棉布做的衣服刮出口子。石头倒好,天天跟在村长小孙子屁股后面满院子乱窜,衣服动不动就刮出道口子来。骂两句,吴小麦还护着,脚上穿的也是,从小就是刘春花给他做的虎头鞋、布鞋。村了除了村长家和几个田地多的人家,哪有几个这么宠孩子的。以后佳禾八成也是独一份,村里就没见过哪家汉子这么宠闺女的,衣服、尿布,吴小麦都给她洗。
到约定送箱子的日子,吴小麦等日头偏西,便去路旁等着。师傅架着牛车送了过来,两个大木头箱子外加一个小柜子,柜子小,放在箱子里,外表看起来就是两个普通的木箱子。吴小麦跟师傅把木箱搬进堂屋,宁花在后面关好院门,掩上堂屋的门。看着师傅在堂屋里打开一个箱子,把钥匙插在在箱子的里侧的孔洞里,一通捣鼓,钥匙转动。把箱子靠近人这一侧的侧板抽了上来,靠近箱子底部有两个暗格,抽出来是两个小抽屉,放文书或者小银锭可以,大银锭和盒子放不下。师傅把箱子复原,仔细交代好,才收钱回去。钥匙孔做的隐蔽,若不是师傅捣鼓,只会以为是固定铜扣的孔。箱子吴娟屋里一个,宁花屋里一个,都用木板垫着,怕放地上受潮。宁花把五十两收进暗格,文书地契放另一个暗格。吴小麦给了吴娟二十两银子和户口文书,五两还买地的钱,剩下的十五两算蘑菇钱。这次吴娟收了,放进箱子里的暗格,想着日后送石头去读书识字。在洛家的日子不好过,吴娟却也知道了读书的好处。箱子外头带着锁头,里外两道锁,看着就安心。剩下的银两,宁花依旧放在盒子里,放箱子底下,上面压着衣服,日后用钱好拿一些。柜子则搬去灶房,不大,只有两尺来高,放灶房架子上,用来放东西。
冬菇干值钱,吴小麦对后院的蘑菇棚越发的上心,冬日没去镇上打零工,成日去后院蘑菇棚和牲口棚敲敲打打。加固棚子,把木条钉棚子的周围,把茅草扇绑木条上,把棚子围的严严实实。幸好之前房顶拆下来的茅草扇,大部分茅草扇都在,没拿去烧掉,想着牲口棚若是换房顶可以用。吴娟和宁花也跟着忙活,编了不少草帘,挂在棚子的里侧,把蘑菇棚和牲口棚遮的严实。冬日天气晴好的时候,蘑菇慢慢会长一些出来,只是晚上冷,很容易冻坏了。只能及时采摘,大部分都很小,况且没长多少出来,但多少有点收获。三人白日时常去蘑菇棚看看,就怕漏摘蘑菇白白冻坏。一冬收的冬菇,烘干有二两多,实在是太少,品相又不好,本来想送给掌柜当添头。结果掌柜算完冬菇干的钱,多添了三百文,算是那些冬菇干的钱。搞的吴小麦很不好意思,推辞不过,便收下了。后面这些小冬菇干,都自家炖骨头汤喝或者做成肉酱,着实香的不行。
吴小麦买的那些肉和油渣一直吃到了腊月里,家里饭菜油水足,粮食少消耗了许多。等村长家杀猪,吴小麦直接买了十斤肥膘肉、十斤五花肉、一个猪耳朵外加一副猪大肠,吓了村长一大跳。倒是刘春花有些猜测,替吴小麦遮掩过,直夸吴小麦给酒楼送菜挣的不少。吴小麦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得意忘形了,立马顺坡下驴,把话圆过去。回去一说,被吴娟臭骂了一顿。肥膘肉炸油,油渣收进篮子里,炸猪皮也是。五花肉切了两斤做酱,其它腌了,肉酱里加了泡好的冬菇丁,非常香。肉酱多,用旧砂锅装好,单独留了一碗出来。晚点吴娟用篮子把那碗冬菇肉酱装好,给刘春花送去,也没多说话,拿着刘春花送的另一副大肠回去了。吴娟不喜欢洗大肠,把吴小麦打发去洗,等洗好,自己又洗了两遍。
猪耳朵上的猪毛用火撩过,洗干净,放锅里煮熟,捞出晾凉,切薄片,淋上蒜头、豆酱和水煮出来的酱汁就可以了。大肠切块,葱姜蒜放锅里炒,炒出香味,再下大肠,炒出油脂来,淋米酒去腥,豆酱加水调成汁,倒入锅中翻炒。等大肠裹上酱汁,炒干盛出。大肠份量不少,分成两份,留一份明天吃。在炒两个素菜,晚饭就准备好了。怕放凉了味道不好,晚饭直接在灶房里吃。炒好的大肠味道极好,很快被吃干净。吴娟见吴小麦和石头眼巴巴的盯着自己,用砂锅把另一份热了一下,端上桌。等吃完饭,一摸石头肚子滚圆,怕他晚上积食,打发去院子里走了两圈,才放他回堂屋玩。吃大肠剩下的油很香,吴娟决定明天早上用来拌面。冬日天黑的早,灶房收拾好,洗漱完天已经黑了,各自回屋休息。
今年挣了许多钱,心里踏实,过年的准备打算好好做,前两年兜里没余钱,东西不敢多买了。买个春联贴门口,吃点好的,就算过年。今年学着村长家准备过年的东西,吴娟在厨艺上相当有天赋,跟着刘春花帮忙了两年,自己做就能做的差不多。宁花则不行,吴娟教了许久,也就炖菜和煮汤还行,炒菜很容易炒老。吴小麦煮饭都比她好吃,后面吴娟不再强求,有空都是自己下厨。特意从村长家那买了袋江米,用来打年糕,酿米酒,蒸米糕。浸泡过一夜的江米,倒入甑子中蒸熟。趁热放入石臼中,用石锤击打。江米价贵,一半江米一半大米。打年糕是力气活,越到后面饭团越粘,需要一边打一边撒热水,才能把饭团从石锤上取下。打到饭团毫无颗粒感,达成一整块,用手轻松抓下来就可以了。趁热把饭团搓成长条,切成手掌那么长,一条条放在竹匾上晾凉,放凉自然变硬。风干收好,放阴凉处可以吃到开春。年糕趁热吃,绵软弹牙,小孩子特别爱吃。年糕条切片,加些白菜之类的菜蔬下去一通煮年糕汤,好吃又饱肚。放火上烤软也好吃,一口咬下去软糯可口。若是奢侈一点,切片抹油放铁锅里煎,外表酥脆内里柔软,特别好吃。实在不想折腾,也可以直接吃,就是太干巴。吴小麦家没有石臼,打年糕跟村长家一起,和村长家的五个儿子一起负责打年糕,人多干活热闹,大家轮换着来,也没那么累。家里小孩最开心,不时跑自己母亲身边揪一小块年糕团塞进嘴里。
酿米酒先要把江米浸上一天一夜,第二天捞起来淘尽,放在蒸笼里蒸熟;接着把江米饭倒入适中的缸里,加适量清水,温度变的不烫手,加入酒曲,用木棒搅匀。米缸四周用裹上一层厚稻草,上面铺上草帘子,让米饭在里边发酵。这样经过七到十天后,掀开草帘子,在米缸中再加入清水,一斤米约加三斤水,再过四五天,糯米饭就酿成了米酒。米酒有甜味,冬日温一杯饮下,能舒筋活血,祛寒提神。剩下的酒糟存进坛子里,用来做米糕,煮甜汤。吴小麦几个不怎么喝米酒,只酿了一小缸米酒,米酒封进坛子里,放仓房阴凉处。倒是酒糟大家爱吃,除了做米糕用了一部分,剩下的放堂屋的角落,不时就捞碗出来,加水煮成甜汤。糖贵,酒糟是难得的甜味,大家都喜欢。
米糕用石磨把大米磨成粉,加水加酒糟加一小块老面,调成糊状,盖上盖子。过一两个时辰后,米糊发成两倍大,就可以倒入铺了细麻布的蒸笼中,轻拍蒸笼,等米糊铺平,再大火蒸熟。把米糕取出,晾凉切块,就可以吃了。米糕加了酒糟,微微有酒香与甜味,村长家舍得,还会往里放糖,那就更加好吃。米糕切下来的边角料是石头这些小孩子的零嘴,至于剩下的,用油纸包好,放篮子里,留着祭灶和过年待客用的。吴小麦家没做多少,就那么点大米不好送去村里磨坊磨,直接拿大米跟村长家换了米粉回来。
腊月二十,家里收拾的差不多,吴小麦去县城里买过年用的东西,买了三副春联,前后门和堂屋都贴。买了灶王爷像,一对小红烛,三根香,六根祭灶的灶糖。买新的麻纸,用来糊窗户。给石头买了五斤米花糖,这糖只有腊月有卖,保存好,可以吃一整年。这糖只要用油纸包好,放进罐子里,密封好,一直都是酥脆的,受潮了才会变的绵软,变坏。村长家每年都会定个百来斤,用来哄家里小孩。有一种加了胡麻的,特别好吃,特别香,价钱是纯米做的三倍。吴小麦不舍得买太多,按人头买了四块,半斤重。买了两斤黑瓜子,五块红糖,用来过年吃和待客。布料之类的就不买了,毕竟之前买的两匹布还没用完。给吴娟和宁花各买了一朵绢花、一根桃木发簪,本来打算买银发簪,怕被骂,没敢买。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