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中得月楼上,冷月如刀。
丫鬟宝莺送来一金一银两个寸长小方盒,皆镂花鸟纹样。芳采一看,先道:“我要这金的。”因节日,她细细梳妆过,特命宝莺、绣燕将尺把长的秀发绾作同心,额心亦作“寿阳妆”,下唇涂一点小红春。以墨画眉,并饰眉黄;腮晕檀粉,如红杏。一粒颇大的珍珠镶在簪首,盈盈似红泪。大红芙蓉抹胸,花间裙。芳采斜睨四妹一眼,在烛下见她竟未着粉,而色如玉;不好粉黛妆饰,但也缀了一支飞扬的小翠凤。芳沅无心斗艳,从宝莺手上接了银盒,观其玲珑,甚觉可爱,放了一只小蜘蛛进去,以簪尾轻轻挑之,叫道:“二姐姐快看——”芳采道:“我也有一只。今夜宴罢,待明日结了网,咱们姊妹再来‘赛巧’。”芳沅明白她仍要斗,只抿出笑:“我人呆,蜘蛛便也呆,赛不过二姐姐。姐姐这‘摩罗’也甚巧,可否赏我一个,我好送给阿立呀。”
“今儿七夕,挑吧。”
芳沅挑走一个小童子,拿帕子一拭,见这“摩罗”以土木雕塑,彩漆装座,碧纱罩笼,眼儿、鼻子十分细巧,甚而愈像阿立,心内更喜欢。
“我怎见你少与那何家往来了?不过,少见些也好。”芳采评判道,“我十分看他不惯,不过一个破落户儿。嫋嫋也是个呆姑娘、憨姑娘。”
次早一看,芳采之网偏而残,芳沅之网圆而正。
“这本是游戏,作不得数的。”
“四儿不必让我。”
芳沅又道:“二姐姐若喜欢,我这盒子便也送你了。”
她未肯点头,只捏了金盒回房了。
过了午,府内要去祭宋充。可怜这十七岁的少年打马球时误跌蹄下,送了命。项二娘拿他当亲儿养,陡然失了子,以泪洗面。三年前发丧时,她还在灵堂拦着三哥儿的棺材,不准他们动,自己伏在这一等一的云柏棺木上号啕……还是蓁娘去拉了她,劝她说不可误了时辰。她未服,反问:“倘死的是四儿,你也这般无情么?”蓁娘欲语未语。半生积怨,始从入府起。项二娘自诩名门,对这琵琶女一向看不上。这故事说来也长,平江有个世家尤府,因嫌长女卿怜是女伶所生,长至六岁,才领回家去教养,又见她体弱,都怕养不大,便寄在阳山外的一座小道观中了。那女冠叫张令薇,号虚真道人。往前推上十多年,她也是瓦舍勾栏之中名士般的人物,工于翰墨,尤擅词作,有《令薇长短集》一时叫洛阳纸贵。后来,张令薇以万钱自赎,做一女道士,艳名洗清白,再不问风月旧事,只收了卿怜做小弟子,号作“净慈”。不多时,尤父贪腐遭放,亲族女眷尽被编入官妓。自南朝建都临安,秦楼楚馆大兴。平江城花榜第一,自属鸿楼;鸿楼之妓,绝胜南曲。绍兴初年,平江府罢教坊、行市娼,卿怜就堕在鸿楼了,得名“蓁娘”,一曲琵琶遏行云。鸿楼多美人,高阙华宇,香帷茵榻,有花魁如徐兰、唐安安、潘琼儿者,艳帜高悬,客似蜂拥,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一入娼门,浮沉似海。她虽学得琵琶傍身,终非花魁之才,蹉跎零落二十岁,不如人。
也亏宋孝濂将她看上。
十来年前,春四月,他到平江城门外饯送友人,那高楼之上一个仙姑似的女子对江垂泪,丝帕飞落在水。他拾了帕子,其香袭人,便问得名号,叫做“蓁娘”,又费百金为她脱籍、赎身,带回临安,纳入宋府。二娘固不服她得宠,但也忍气吞声,自宋充死后,积恨已久;新近又怀一胎,方骄矜起来,一盒珠花也要争一争。蓁娘时时谦让,谈话亦避锋芒;每教四儿宽让兄弟姊妹,敬爹爹、二娘。
西湖水绿绿如愁,宋孝濂携家眷、奴仆登舟而去。
过不多久,芳沅出舱望远,独立舟头。因风大,吟烟来送了一件披风,惊觉粉上泪痕,叫道:“四姑娘怎的哭了呢?”
宋立也掀了帘,笑道:“我倒有一句赠姐姐:倾国倾城恨有余,几多红泪泣姑苏。”
芳沅只道:“我想我三哥哥呀。”
“四姐姐有《临江仙》,‘帘卷池心梧叶堕,翠帷雕栏初寒。薄铅残黛称花冠。幽闺小槛,麝烟鸾珮暗。山枕秾妆何处去,离愁别恨千般。不堪心绪正多端。镜奁长掩,头上琉璃残。’我以为‘琉璃’二字不好,‘琉璃’‘流离’,属流散离别之意。你这两个丫头,叫‘吟烟’‘咏絮’,烟、絮皆不坚牢不长久,是易流散、易流离之物,也不好。”
芳沅便笑道:“学了点文章,倒卖弄起来!你陪爹爹去吧。”
山隐隐,银盘一青簪,水如罗带绕山去。
艄公摇橹,芳沅仍一个人立于舱外,衫裙绿,披风白,风华好。是她最宜青碧之色,青烟,青山,青云,青岚。水天辽远,无穷无尽……又过一刻,便已靠岸。行人如断魂。丫鬟们将芳沅扶过来,在墓前将祭拜时,山径上步来一个牵驴的老比丘尼,托一铁钵,阿弥陀佛地上前化缘。宋孝濂叫家奴赏了些银钱。她得了钱,却不走,望芳沅而笑:“此女败坏门庭,不如舍与我剃去头发。”宋孝濂怒道:“出家人勿造口业。”她一再笑说:“不如舍与我吧。”宋孝濂也只道:“去,去——”将她往山下赶去了。芳沅半藏在后,不解其意,想来必是与男子有关。芳沅本有个三姑姑,叫宋敏,爱一个叫“柳郎”的男子,思慕成狂、成痴、成魔,一生未嫁,三十而终。她很为姑姑不平,姑姑是个好女子,如何不配那个“柳郎”?往年,三姑姑常与她、与嫋嫋斗草、簪珠花,还将一阕《生查子》以簪花小楷题于那一只大红金鱼风筝上: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引用:《花间词》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