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交错的轨迹

陆景皓在创意花园的停留从原计划的几天延长到了一周。这一周里,他几乎成了园区的一道新风景。他不是走马观花的访客,而是真正沉浸了进来。

清晨,有人看到他穿着运动服在银杏树下慢跑;白天,他可能出现在“新画布”实验室,与那位日本染织大师探讨传统织物结构与智能材料的结合可能性,或者与年轻的AI工程师讨论算法如何更“感性”地解读人类情绪;午后,他常常带着素描本,坐在园区某个角落,快速勾勒着空间的线条和光影的变化;傍晚,他则常与子轩共进晚餐,一老一少的交谈声时常从老宅的窗户里温和地传出来。

小雨忙于公务,并不能时时作陪,但几次简短的交流和三餐饭桌上的闲聊,让她对这位“堂哥”的了解逐渐加深。他的专业素养毋庸置疑,更难得的是他身上没有某些精英常有的傲慢与距离感,反而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好奇心和一种近乎本能的体贴。

周四下午,是创意花园雷打不动的“无会议日”。小雨处理完几封紧急邮件,想起陆景皓提起过想去看看园区后山的陶瓷工坊——那是林晚当年为了实验新材料而一手筹建的小型工作室,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窑炉,也引入了最新的3D陶瓷打印技术。

她信步走去,果然在工坊里看到了他。他正挽起袖子,围着一件刚出窑的、造型奇特的冰裂纹花瓶打转,眼神专注得像发现了新大陆。工坊的老师傅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跟他解释着窑变的奥秘。

看到小雨,陆景皓眼睛一亮,兴奋地指着那只花瓶:“小雨堂妹,你看!这种不可控的、自然天成的美感,是任何精密算法都难以完全模拟的。我在想,是否能在建筑立面材料的处理上,引入某种类似的‘可控的随机性’……”

他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的想法,如何将这种东方美学的“偶然性”与西方建筑的理性结构结合。小雨听着,不时点头,也被他的热情感染,补充了几句关于材料情绪反馈的设想。

两人讨论得投入,直到工坊老师傅提醒闭门时间才恍然察觉。一同走出来时,夕阳已将天空染成绚丽的橘红色。

“不知不觉就聊了这么久,耽误你的休息时间了。”陆景皓有些抱歉地笑了笑。

“不会,‘无会议日’本来就是用来激发这种偶然灵感的。”小雨微笑回应,“而且,你的想法很有趣。”

两人沿着栽满晚香玉的小径慢慢往回走。气氛轻松,话题也从工作稍稍偏移。

“说起来,真的很奇妙,”陆景皓看着远处渐落的夕阳,语气带着些许感慨,“来之前,我只是抱着专业考察的目的,没想到会遇到……家人。更没想到,子轩叔和小雨堂妹你们,是这样温暖而有趣的人。”

他顿了顿,侧头看向小雨,琥珀色的眼睛里映着霞光,显得格外真诚:“我从小在海外长大,虽然家庭也很温暖,但总觉得自己像一棵飘在异乡的植物,对‘根’的感觉是模糊的。这次来到这里,看到曾叔祖母留下的这一切,听到子轩叔讲述那些过去的故事……突然有了一种奇异的‘连接感’,好像某些失落的拼图碎片,被悄悄补上了一块。”

他的话语很轻,却触动了小雨。她能理解这种对文化根源和家族脉络的探寻渴望。

“外婆她……一直相信‘连接’的力量。”小雨轻声说,“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你能在这里找到那种感觉,我想她知道了也会很高兴。”

“是啊,”陆景皓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泥土、植物和远处传来的淡淡食物香气,“这里有一种强大的‘场’,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设计,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向心力。让人忍不住想靠近,想停留,想为之做点什么。”

他说最后几句话时,目光不经意地落在小雨的侧脸上,随即又自然地转向远方,仿佛只是随口抒发感慨。

小雨的心微微一动,没有接话,只是安静地走着。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交错在一起。

快到分岔路口时,陆景皓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略带歉意地对小雨说:“是我纽约事务所的合伙人,大概有些急事需要沟通。我先回招待所了。”

小雨点点头:“好,明天见。”

“明天见。”陆景皓笑了笑,快步离开。他的背影挺拔,步伐从容,很快消失在暮色里。

小雨独自站在原地,没有立刻离开。她回味着刚才的对话,尤其是陆景皓那句“想停留,想为之做点什么”。那似乎不仅仅是一个访客的赞美。

她抬头望向天际,最后一抹晚霞正在褪去,深蓝色的天幕上,几颗闪亮的星星已经开始闪烁。这位突然出现的、带着家族印记和相似热情的“堂哥”,他的轨迹似乎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与创意花园、与她和小雨的生活轨迹,缓缓交错、靠近。

一种微妙而陌生的预感,像夜风中初绽的晚香玉的气息,悄然弥漫开来。平静了许久的湖面,似乎真的因这颗意外投下的石子,漾开了层层叠叠、指向未来的涟漪。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