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县令与秀才

郑瑾闻言急忙解释:“不是我不愿意说,只是这段时间一直忙着谭金宝几人的案子,你又总是躲着我.......我实在是没找到机会,这才没能跟你好好解释。”

“还有所谓‘未婚妻’的事情,让你恼怒伤心都是我的错,不过这件事另有隐情,不只是一桩婚约那么简单。我确实没来得及跟你说起,但这并不是我要刻意隐瞒,你要相信我——”

见陆秀才听到“未婚妻”三个字,脸色变得更臭,冷哼一声扭过头去不肯看他,郑瑾不由得苦笑:要是你这些日子肯让我开口说句话,此刻大概已经什么话都说开了吧。

虽然心里这么想着,郑瑾脸上却没显露出来,只道:“这件事说来话长。本朝太.祖一代,有郑家一门接连出了两位首辅,声望卓著,天下闻名,不知你可曾听说过?”

陆茗点点头,想到县令大人的姓氏,不由得迟疑道:“那个簪缨世族的郑家,该不会就是你本家吧?”

郑瑾无奈一笑:“正是。不过如今郑氏早已没落,族中子弟出仕为官者寥寥,而且大都官位低微,哪里还有半点开国时的荣光?”

原来当年郑氏因为锋芒太过,被皇族所忌,一门双首辅的荣耀显达之后,紧接着就迎来了长达百年的压制和打击。加上郑氏后代里没有什么特别出挑的人才,一代代就这样没落了下来。

而郑瑾本人,正是当年太.祖朝顶层大族郑氏的嫡枝后辈。

自此,县令大人从小经历的一切终于在陆茗面前缓缓铺展开来。

说起来,郑瑾的身世很有些俗套。正如某些话本子里说的那样,他有一个祖上荣光显耀,现在却颇为落寞的姓氏出身,有一个才智平庸性子又糊涂的父亲,还有一个在他幼年时便故去的慈祥母亲。

以及后来被他父亲娶作填房的小官之女的继母——在几年后又给他添了两个弟弟。

继母有了亲子傍身之后,就不耐烦再掩饰本性,将郑瑾看作了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不过郑瑾背后站着他的外祖一家,继母入门的时候他也已经懂事,本身又自有一番际遇,于是就这么磕磕绊绊地长到了十岁。之后,郑瑾在外祖父的支持和帮助下,离开了郑家,开始出门游学。

在此期间,郑瑾遇到了将他视若亲子,对他一直器重有加的授业恩师——当朝内阁次辅,时任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的张伯忠张大人。

不过那个时候,张大人还没有现在的高位,他只是一个受上官牵连,被迫从一任通判的位子上卸职回家,心中郁郁不得舒展,于是来到邻省的鹿山书院找老友喝茶聊天的闲散居士。

彼时的郑瑾只有十一岁,因缘际会进了鹿山书院读书,而书院山长正是张伯忠的知交好友。

两人在某一次山长考较诸学子时第一次见面,郑瑾小小年纪却对答如流,应对极为出彩,让张伯忠印象深刻。

回到居处后,张伯忠犹然念念不忘,犹豫再三终是开口请山长老友相助,将郑瑾收入门下做了弟子。

从那之后,郑瑾就开始了在张伯忠门下读书的日子。二人朝夕相处两年有余,情同父子,感情十分深厚。

张伯忠后来得到贵人相助重新起复,将要离开的时候还在感慨:可惜我的女儿只有六岁,你们俩的年龄差距有点大,要不然我把爱女许给你又如何?

那时的张大人只是随口一说,郑瑾也没当回事儿,谁能想到这件事后来竟差一点成真了呢。

原来张伯忠起复后官运亨通,短短几年时间就入了阁,后来还成了当朝次辅。从此位高权重,声望显达,一时荣耀至极。只可惜人爬得高了,盯着他的人也就多了。

因为诚王一系有天元帝支持,来势汹汹,很有一番把太子赶下位,然后取而代之的势头,可太子一脉的势力也不容小觑,而且又占了大义的名头,皇帝即便想要换个儿子做储君,也得顾忌一二。

于是中立派官员的代表张伯忠就入了皇帝的眼。据说皇帝打算下旨,把张家的女儿张三小姐明珠赐给诚王做王妃。

这个消息一入耳,张伯忠心里就是一个咯噔。他虽然对外的立场是中立一派,实际上更倾向于太子。张伯忠认为,太子性情宽厚,有容人之量,且惯于约束己身,有明君之相,因此一早就选择支持太子。

可要是他将女儿许给了诚王,自然会被人划为诚王一脉,之后必然会受到太子的忌惮,这立场可就微妙了。

更何况,虽然张明珠被称作张三小姐,实际上那是族中序齿。张伯忠子女缘浅,又与妻子极为恩爱,没有纳过妾,所以膝下只有这一个女儿而已!

张伯忠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让女儿进诚王府,陷入夺嫡的漩涡中去的。

可是不管张伯忠愿不愿意,皇家赐婚都是很难拒绝的,何况皇帝根本没给他时间思考对策,很快就把张伯忠召进了宫,把打算赐婚的意思说了出来。

虽然说着赐婚的喜庆事,但皇帝脸上的神情很是莫测。张伯忠心念急转,忽然想到明珠只有十三岁,离及笄还有三年,而诚王已到了娶亲的年纪,是不可能等自家女儿三年的。

皇帝的这番举动,表面上是在替诚王拉拢内阁重臣,实际上恐怕是为了试探他的立场。

想通了这一点,张伯忠心下稍定,但紧接着又紧张起来,暗道难不成是自己之前哪里做得不妥帖,被皇帝看出来自己倾向太子了吗?

或者皇帝单纯就是起了试探之心,想知道自己的立场是不是仍旧坚定?

但眼前的情势没办法让张伯忠细想。他心一横,干脆道:叩谢圣上恩典,只可惜臣的女儿早已许了人家了......这是小女没有福分,配不上诚王爷。

谁知皇帝道:朕听说爱卿的女儿瑰姿艳逸,容色殊丽,被誉为“京都明珠”,如今正待字闺中,等候良缘......却没想到原来已经定亲了?

又问:不知道是谁家的才俊这么幸运,能得到爱卿青眼,将掌上明珠许给他?

张伯忠额上的冷汗涔涔而下,他知道自己犯下了欺君之罪,可为了女儿,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也只能继续头铁下去了。

他咬了咬牙,低头道:不敢瞒陛下,臣未来的女婿正是前科探花郎,如今任翰林院编修的郑瑾,**珩。

皇帝于是令人传召郑瑾。

郑瑾忽然被皇帝召见,本来还有些莫名其妙,等进殿见到皇帝,又有恩师暗地里给他使眼色,就知道事情有异。

便听皇帝问道:义珩啊,你议亲了吗?

郑瑾的心思何等通透,想到之前影影绰绰听到的一丝风声,前后一思量就有了几许猜测......于是试探着回道:不曾正式议过亲。不过恩师多年前曾提及,说等到微臣高中杏榜,就将爱女许配给微臣。

张伯忠见郑瑾准确地搭上了自己之前递出的话头,心中大喜,急忙在旁边补充道:正是。虽说这只是当年的口头之约,但是人恒有信,无信不立,臣不愿意做那等言而无信之人,所以打算等小女再大一点,就正式与郑家商议亲事。

皇帝面上一派好奇:两位爱卿原来竟是师徒?

张伯忠只好把当年去官期间发生的事情,向皇帝一一禀明。

天元帝听罢点点头,没有露出不悦之色,赐婚的事情于是就此作罢。

张伯忠暗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过关了。不过这样一来,郑瑾跟明珠之间的婚约也在皇帝面前过了明路,不成真也不行了。

在这件事里,郑瑾算是被无辜卷入,张伯忠十分愧疚。可他其实原本就动过这个心思,所以才会在皇帝咄咄紧逼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拉过自家弟子来做挡箭牌。

张明珠因为父亲官位显赫,自身又生得貌美绝伦的缘故,不管走到哪里都很受欢迎。她受众人追捧惯了,也因此养成了一副天真的性子。

张伯忠对此心知肚明。他知道自家女儿不适合做大家宗妇,他也不打算跟高门大户联姻,只想着给女儿找个可托付终身的敦厚之人做夫婿便罢了。

而郑瑾才具过人,相貌不凡,乃是难得一见的出众儿郎。他又是张伯忠的关门弟子,向来被张伯忠视为衣钵传人,将来必定成为国之栋梁,前程不可限量。

至于郑家,虽然现在还有些根基,实际早已没落多年,或许在别人看来郑家的地位有些尴尬,但是在张伯忠看来,这一切却是正好。将女儿嫁给郑瑾,想必将来能过得很好。

恰好郑瑾那个时候正因为继母想用婚姻大事来拿捏他,频频让郑父写信过来。郑瑾烦不胜烦,拖无可拖,张三姑娘的事情一出,他干脆顺水推舟,直接答应了下来。

陆茗听到这里,不由得嫉妒道:“哈,可不是得顺水推舟吗?多么两全其美的事啊.......还好意思说另有隐情呢,敢情是又准备骗我呢!”

老花:嫉妒使人长胖~

陆小茗:你在说你自己吗?

老花看看自己的胖肚子,默......

谢谢小天使的营养液!老花有在茁壮成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县令与秀才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