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技术打假

腊月的咸阳飘着细雪,将作监的工坊里却热火朝天。吴柒站在熔炉前,看着铜水缓缓注入陶范,空气中弥漫着金属与炭火的气息。

“特使,这是新一批的标准器。”老工匠指着刚脱模的铜斗,“按您的要求,在斗底加了暗记。”

吴柒接过铜斗,指尖抚过斗底细微的凹凸。在特定角度下,能看到一个隐形的“秦”字篆文。这是他用系统知识设计的防伪标记,这个时代无人能够仿制。

“还不够。”吴柒放下铜斗,“传令各郡,所有标准器三日内送回咸阳校验。逾期不送者,以渎职论处。”

这道命令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少府令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特使三思!全国标准器数以万计,三日如何能够?况且正值年关,各郡政务繁忙...”

“正是因为年关,才要趁现在彻查。”吴柒将频阳官仓的调查报告掷在案上,“诸位可知,仅频阳一郡,就查出仿制标准器一百三十件?若不及早清除这些蛀虫,来年春税将损失多少?”

李斯沉吟道:“吴特使所言有理。但三日之期确实太紧,可否宽限至十日?”

“五日。”始皇一锤定音,“五日内,所有标准器必须送抵咸阳。蒙毅,你派郎官监督执行。”

诏令一出,整个秦帝国的官僚机器都运转起来。接下来的三天,咸阳各城门车马络绎不绝,来自全国各地的标准器被源源不断送入将作监。

工坊内,吴柒带着工匠们日夜不停地校验。检验方法很简单——将待检器具与母器同时盛满清水,再倒入特制的标准量筒。真品误差不超过百分之一,而仿制品最多的能差到十分之一。

“特使,您看这个。”嬴疾送来一个制作精良的铜升,“外观与真品无异,但容积少了半合。”

吴柒接过铜升,在灯下仔细端详。器型规整,刻字清晰,连包浆都做得以假乱真。他轻轻敲击器壁,侧耳倾听回声。

“这是官坊出的次品。”吴柒断定,“你看这里,有一道细微的修补痕迹。应该是铸造时出了瑕疵,被人偷偷运出来加工仿制。”

检验到第四天,问题器具已经堆满半个仓库。更令人心惊的是,这些仿制品大多来自关东诸郡,特别是原来的韩、赵、魏等地。

“六国遗民贼心不死啊。”李斯看着检验报告,面色凝重,“他们不敢明着反抗,就在暗中破坏新政。”

吴柒却摇头:“恐怕不止如此。丞相请看,这些仿制器的流向很有规律——多是产粮区和盐铁重镇。若只是遗民作乱,何必如此精准?”

正说着,将作监外突然传来喧哗声。一个工匠急匆匆跑来:“特使,有人在门外闹事,说我们校验不公!”

门外聚集着十几个商贾模样的人,为首的是个锦衣老者:“诸位评评理!我家的量器用了三代,从无差错。如今官府硬说是假的,要没收充公,这是哪门子的王法?”

围观百姓议论纷纷,显然对这种大规模校验颇有微词。

吴柒走到人群前,平静地问:“老先生尊姓?”

“老夫姓孟,在咸阳西市经营粮铺四十年!”

“好。”吴柒命人取来孟老者的量器,又拿来标准母器,“我们就当众校验。”

当着数百人的面,吴柒将两个容器同时装满清水,再倒入特制的玻璃量筒——这是他用系统技术烧制的第一批玻璃器皿,刻度精确无比。

结果一目了然。孟老者的“祖传”量器,比标准器足足少了半升。

人群哗然。

吴柒举起量器,高声道:“诸位看清了?用这种器具,每收一石粮就能多占五升。日积月累,是多少不义之财?”

孟老者面色惨白,仍强辩道:“这...这量筒才是假的!”

“哦?”吴柒又取来十个不同商铺的量器,当众校验。结果有七个都存在短斤缺两的问题。

真相大白,围观的百姓愤怒了:“黑心商人!还我血汗钱!”

“难怪去年卖粮总觉得分量不对!”

“请特使严惩这些奸商!”

吴柒抬手压下喧哗:“念在初犯,所有问题器具没收,不予追究。但从今往后,凡再使用非标准器者,一律按欺诈论处!”

这场公开校验的效果立竿见至。次日,咸阳西市所有商铺都换上了标准器,连菜贩都用起了标准秤。

但吴柒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第五日深夜,校验工作接近尾声。嬴疾送来最终统计:全国共收回标准器八万四千件,其中问题器具一万两千件,仿制精度最高的来自邯郸和临淄。

“果然是最富庶的两个地区。”吴柒看着地图,“这些仿制器每年能帮他们偷漏多少赋税?”

更让他忧心的是校验过程中的另一个发现——有三分之一的真品标准器存在轻微变形,显然是长期使用不当所致。

“民众还不懂得如何维护这些精密器具。”吴柒对李斯说,“我们需要培养专门的技术人员,定期下乡校验维修。”

李斯皱眉:“这要增加多少开支...”

“比起赋税流失,这些开支微不足道。”吴柒坚持,“我建议在各地设立‘度量衡所’,隶属将作监,专司此事。”

就在新政即将推行时,一个意外发现让案件有了突破。在抽查太原郡送来的标准器时,工匠发现其中混着几件特别精巧的仿制品——器底竟然也刻有防伪标记,只是笔画稍有不同。

“内鬼。”吴柒立即明白,“将作监内部有人泄露了防伪技术。”

彻查之下,一个负责刻模的老工匠浮出水面。在他的工坊里,搜出了尚未完工的仿制模具。

“为什么?”吴柒看着这个为将作监服务了三十年的老匠人。

老工匠惨笑:“特使,您知道一套标准器值多少钱吗?够普通人家吃用十年!那些贵人找上门,小人...小人不敢不从啊...”

“哪些贵人?”

老工匠报出的几个名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全是朝中重臣的亲属。

案件至此,已经无法继续深究。

腊月二十三日,小年。始皇下诏:所有涉案官吏商贾,罚没家产,流放边塞。但那些真正的幕后主使,却安然无恙。

吴柒站在重新校验过的标准器前,心中没有丝毫喜悦。他知道,这只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博弈。只要利益足够大,总会有人铤而走险。

“至少我们建立了检验机制。”嬴疾安慰道,“下次他们就没这么容易得手了。”

窗外,百姓们已经开始准备年货。商铺里崭新的标准器闪着金光,商贩们公平交易,孩童们欢笑奔跑。

或许,这就是意义所在。吴柒想。即使道路艰难,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每一点进步,都能让普通人的生活变得更好。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