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陵墓的防水加固蓝图,如同投入帝国工程体系的一颗石子,最初只在将作少府与司空等专业官员中激起波澜。然而,当那特制的膏泥开始在严重渗水的墓室裂隙中展现出惊人的凝结力与抗渗性,当临时排水沟依据清晰的导流图挖掘后,作业面的积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时,波澜便迅速扩散成了海啸。
最先感受到这股冲击的,是治粟内史。这位掌管国家钱粮赋税的重臣,面对各地呈报上来的、因计算方法原始或流程冗杂而拖延许久的仓储清点、田亩复核文书,正焦头烂额。他听闻吴柒于骊山之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几卷最为棘手的、涉及大量重复计算与数据核验的账目难题,以请教的名义送到了清幽阁。
吴柒没有推辞。他并未动用“天书”进行全自动处理,那太过惊世骇俗。而是利用【基础优化推演】模块,快速分析了这些账目的内在结构和重复劳动的关键节点,随后提出了一套“分类编号、交叉核验、重点复核”的简化流程,并附上了一些能极大提升计算效率的口诀与表格范式(类似于简化版的乘法口诀和统计表格)。他甚至针对一种常见的、涉及比例分配的赋税计算,推导出了一个简洁的通用公式。
治粟内史的属官们初时还将信将疑,但当他们依照那看似简单的流程和公式进行验算后,惊愕地发现,原本需要数日甚至旬月才能理清的账目,竟在数个时辰内便得出了清晰无误的结果!效率的提升何止十倍!
消息不胫而走。
紧接着,负责军器制造的少府下属工坊遇到了难题。一批新铸的弩机,机括力道总是不均,良品率极低,延误了交付期限。工师们反复调整模具与浇铸工艺,收效甚微。少府令想起了吴柒那能“洞察物性”的“天书”,硬着头皮求上门。
吴柒亲赴工坊,他没有去看那些复杂的铸造过程,而是要求取来一批合格与不合格的弩机关键青铜部件。借助【基础物质成分分析】模块,他对这些部件进行了快速的扫描比较。很快,他便发现,不合格部件的铜锡比例存在微小但关键的波动,且内部有不易察觉的气孔。他据此推断,问题可能出在合金熔炼时的温度控制与浇铸过程中的排气不畅。
他没有给出具体的现代冶金技术,而是提出了“设立标准合金配比样本”、“严格监控熔炼火候(通过观察火焰颜色等经验方法)”、“改进模具排气孔设计”等数条基于当前技术条件可实现的改进建议。工坊依言试行,数日后,弩机良品率显著提升!
一桩桩,一件件。从水利工程的渗漏点到赋税账目的糊涂账,从军械制造的工艺瓶颈到官道驿传的路线优化……吴柒或许无法每次都亲临现场,但他总能通过“天书”的推演与分析,抓住问题的核心,提出一种或数种切中要害、且在当前条件下具备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他所提供的,往往不是神迹,而是一种更优的“方法”,一种更清晰的“思路”。
这些方法看似朴素,却因其极高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在帝国的官僚机器中产生了连锁反应。节省的民力、提升的效率、解决的难题,最终都转化为冰冷的数字和确凿的成果,层层汇总,最终抵达帝国权力金字塔的顶端。
嬴政案头,关于吴柒及其“天书”发挥作用的奏报,开始以惊人的频率出现。起初只是零星几份,随后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每一份奏报,都在无声地宣告着这个海外来客及其手中神秘之物那无法估量的价值。
嬴政翻阅着这些奏报,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逐渐变为一种深沉的、难以言喻的灼热。他不再仅仅将吴柒视为一个有趣的、有用的“异数”,而是开始真正思考,如何将这股超越时代的力量,更深地、更系统地捆绑在帝国的战车之上。
“李斯。”嬴政放下手中的一份关于吴柒优化某地粮仓管理流程的简报,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决定性的力量。
“臣在。”
“拟诏,”嬴政的目光投向殿外,仿佛穿透了宫墙,看到了那隐藏在清幽阁中的“天书”与它的持有者,“待诏吴柒,才识卓绝,屡献良策,于国多有功绩。擢升其为……‘天工司丞’,秩比六百石,暂隶少府,专司咨询、推演、优化诸般国之要务技术难题。可自行申请调阅非核心之国策档案、工程图册及各地物产数据,诸有司需予以配合。”
天工司丞!一个前所未有的官职!虽秩级不高,但职权模糊而广泛,“专司咨询、推演、优化”,几乎是为吴柒量身定制!更重要的是,授予了他调阅大量帝国数据的权限!
李斯心中巨震,面上却不动声色:“臣,遵旨。”他知道,这道诏书一旦颁布,意味着吴柒正式被纳入了帝国的权力结构,虽然位置特殊且边缘,但其影响力,将因这“价值”而急剧飙升。
赵高在旁听到,低垂的眼睑下,寒光凛冽。秩比六百石看似不高,但那“自行申请调阅数据”与“诸有司需予以配合”的特权,简直是一把插入帝国心脏的钥匙!此子,已成大患!
当诏书送达清幽阁时,吴柒平静地接下。他抚摸了一下怀中冰凉的“天书”,知道这一切的擢升与特权,都源于它展现出的巨大价值。
价值已然飙升,但随之而来的,必是更汹涌的暗流,与更沉重的期待。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