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始皇决断

那一声极轻的敲击声停止,仿佛按下了朝堂喧嚣的静止键。所有目光,无论是李斯那深沉如古井的注视,还是吴柒那强自镇定的期待,亦或是百官们或疑虑、或反对、或仅仅是好奇的视线,都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着,牢牢系在御座之上,系在那珠旒之后深不可测的帝王面容上。

空气凝滞,时间仿佛被拉长。嬴政并未立刻开口,他只是缓缓地、极其缓慢地,将身体向后靠了靠,倚在了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御座靠背上。这个细微的动作,却让所有熟悉他习惯的重臣心中一凛——陛下正在做最后的权衡,一个足以影响帝国未来走向的决断。

李斯的三问三忧,如同冰冷的铁律,敲打在维护秦法统一与帝国稳定的基石上,字字千钧,不容忽视。他代表着这架庞大帝国机器固有的运行逻辑和既得利益阶层的声音。否定李斯,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否定嬴政自己过去二十多年来赖以成功的路径。

而吴柒的力辩,则像一把试图撬开铁板的凿子,尖锐地指出了这架机器在新时代下隐藏的裂痕与潜在的崩溃风险。他带来的,是一种基于未知力量(天书)和迥异思维(优化、可持续)的、充满不确定性却又诱人无比的解决方案。接受吴柒,意味着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冒险,一场对自身统治哲学的挑战。

嬴政的脑海中,或许闪过了那夜密谈中吴柒描绘的“分崩离析”的图景,闪过了骊山陵役那看似微小却意义重大的成功优化,也闪过了李斯那“法令出一,天下归一”的坚定信念。两种力量在他心中激烈角力。

是继续沿着那条已被证明能扫灭六国的刚猛之路,以更强的力量压制所有潜在风险,坚信绝对的掌控能带来永恒?还是尝试接纳这种“柔性”的、注重“滋养”的优化理念,冒险一搏,以期换取那看似更可望而不可及的“长久”?

风险与收益,现状与未来,掌控与变革……无数念头在他那深邃如渊的心海中翻腾。

终于,在令人窒息的漫长沉默之后,嬴政动了。他并未看向李斯,也未看向吴柒,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殿外那象征着无上权威的湛湛青天,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清晰地回荡在大殿之中:

“丞相所忧,乃老成谋国之言。秦法之壹,帝国之基,不容动摇。”

听到这话,李斯及一众反对的官员心中稍定,脸上甚至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色。然而,嬴政的话并未说完。

“然,”他话锋陡然一转,目光如电,扫过殿下群臣,“吴卿所言,亦非全无道理。法为人设,时移世易。若固步自封,讳疾忌医,非明主所为。帝国欲传之万世,需有吐故纳新之勇气。”

群臣的心又提了起来。

“故而,”嬴政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帝王的乾纲独断,“朕意已决!”

“准吴柒所奏,行‘试点’之策!”

一言既出,满殿皆惊!尽管已有预感,但当嬴政真正力排众议,做出这石破天惊的决定时,所带来的震撼依旧是巨大的!

李斯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但他迅速低下头,掩去了所有情绪。赵高在御座之侧,垂下的眼帘下,寒光骤现。

“然,”嬴政再次开口,语气冰冷,为这“试点”划下了不容逾越的红线,“此试点,非为另立法度,乃是在秦法框架之下,对某些细则进行验证性调整。一切改动,需经朕亲自审批。试点期间,若生任何乱象,或证实其策无效,即刻废止,相关人等,严惩不贷!”

他采纳了吴柒的策略,却牢牢扣住了李斯强调的“法度统一”底线和最终裁决权。

“至于试点之地……”嬴政略一沉吟,目光扫过殿下的吴柒,“关中乃帝国根本,频阳县,毗邻京师,民风相对淳朴,且非战略要冲。便以频阳为试点之县!”

他选择了距离权力中心不远不近的频阳,既便于监控,又能避免试点失败对核心区域造成过大冲击。

“吴柒。”

“臣在!”吴柒压下心中的激荡,立刻躬身应道。

“朕命你为‘频阳新政特使’,全权负责试点事宜。一应所需,可具表上奏,各署需予以配合。然,记住朕与你的约法,更记住今日朝堂之议!朕,要看到实效!”

“臣!领旨谢恩!必竭尽全力,以报陛下!”吴柒深深叩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知道,赌赢了第一步!一个前所未有的舞台,已经为他搭好。

“退朝!”

嬴政不再多言,起身,拂袖而去。那玄色的身影消失在御座之后,留下满殿心思各异的臣工。

李斯面无表情,缓缓直起身,目光与同样起身的吴柒有一瞬间的交汇,复杂难明。赵高则悄无声息地跟上嬴政的步伐。

吴柒独立殿心,感受着四周投来的无数道目光,他知道,真正的挑战,从现在才真正开始。带着帝王的决断与期望,也背负着无数的质疑与敌意,他即将踏出咸阳,走向那个名为“频阳”的试点,去践行他那“熵减之路”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