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初见扶苏

时序入冬,频阳大地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初雪,将田垄、屋舍勾勒出素净的轮廓。水利工程的土方作业因冻土难挖而暂缓,但改良工坊内依旧炉火不熄,叮当声成了冬日县寺旁最富生机的乐章。曲辕犁经过一季的试用与口碑发酵,需求渐增,工坊开始面临产能和原料的压力。吴柒正与王贲、白计吏商议如何协调郡级铁官,增加生铁供应,并计划在开春后,于各乡设立维修点,培训本地木匠铁匠掌握新犁的维护技术。

就在这忙碌而充实的当口,又一队车马,在细雪纷飞中,抵达了频阳县寺。

这一次的仪仗,与蒙恬的军旅简练不同,也更非吴柒当初的轻车简从。车队前后皆有精锐郎官护卫,中间是数辆装饰典雅而不失威仪的安车,随行还有捧着文书箱箧的博士、宦官。这排场,昭示着来者身份尊贵,且与宫廷关系密切。

县令王贲早已得到郡守府快马传讯,知晓是公子扶苏奉陛下之命,巡视关中,考察民情,并将特意视察频阳新政试点。他不敢怠慢,早早率领全县有品级的属官,冒着风雪,在县寺大门外肃立迎候。

当为首那辆安车的车帘被掀开,一位身着锦袍貂裘、年约二十许、面容温润儒雅、眉宇间却带着一丝忧国忧民之色的年轻贵公子,在宦官的搀扶下走下马车时,王贲等人立刻跪伏于地,口称:“下官恭迎公子殿下!”

扶苏,始皇长子,以仁厚闻名,虽因屡次劝谏父皇宽刑弛役而不得欢心,但其在朝野,尤其是在儒家博士和部分老臣中,声望颇高。

“诸位请起,天寒地冻,不必多礼。”扶苏的声音温和,带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他虚扶了一下,目光随即越过王贲等人,落在了同样躬身行礼,但并未跪拜的吴柒身上。

按照礼制,吴柒作为陛下特使,见皇子可不跪,行揖礼即可。

“这位,想必就是吴特使了?”扶苏走上前几步,面带微笑地看着吴柒。

吴柒直起身,坦然迎向扶苏的目光。这位在历史上留下悲壮身影的公子,此刻就站在他面前,比想象中更显文弱,但那双眼眸中的清澈与真诚,却也做不得假。

“下官吴柒,见过公子殿下。”

“久闻吴特使大名,今日得见,幸甚。”扶苏语气诚恳,“父皇在信中,对特使在频阳所为,多有提及,称特使乃‘洞悉时弊,怀瑾握瑜’之奇才。扶苏心向往之,特来请教。”

他的态度谦和,没有丝毫皇子的架子,让人如沐春风。但吴柒心中警惕,深知这位公子所秉持的“仁政”理念,与自己推行的基于效率和数据的“优化”之路,虽有交集,内核却未必完全相同。

“殿下过誉,柒愧不敢当。只是奉陛下之命,略尽绵薄,摸索前行而已。”吴柒谨慎回应。

扶苏笑了笑,并未在风雪中多言,在王贲的引导下,进入了温暖的正堂。落座之后,他先是例行公事般地询问了频阳县的户口、赋税、刑狱等常规情况,王贲一一作答。随后,他便将话题引向了“新政”。

“吴特使,扶苏一路行来,听闻频阳试行新法,有改良农具,有重勘水利,有新的统计之法。不知特使推行此等新政,核心要义为何?可是欲效仿儒家先贤,行仁政,宽刑省役,以养民力?”扶苏的目光带着探究,语气温和,却直指核心。他显然将吴柒的作为,视为某种程度上的“仁政”实践,这或许也是他对此事抱有浓厚兴趣的原因。

堂内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吴柒身上。王贲等人屏息静气,程邈令史更是竖起了耳朵。他们都想知道,这位特使会如何回答,这关乎到对新政性质的最终界定。

吴柒知道,这是一个必须清晰阐明立场的关键时刻。他既不能完全附和扶苏的“仁政”说,那可能会引起嬴政的猜忌;也不能断然否定,那会失去这位可能成为盟友的皇子的理解。

他略微沉吟,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

“回殿下,下官以为,使黔首安居乐业,仓廪充实,此确为执政之目标,亦可称之为‘仁’。然,下官所行之路,或与殿下所言之‘仁政’,途径略有不同。”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